我的皇帝堂妹 第106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BG同人

  李显恍然,想起了几位宰臣,举一反三道:“那裴相他们是不是也要加封?”三省长官位置重要,为了预防结党营私,朝廷不会让一位官员久任,经常没过多久就调动一次。

  武媚娘点头道:“过几日,你任命为刘仁轨为尚书左仆射,岑长倩为兵部尚书,魏玄同为黄门侍郎,并依旧知政事。刘齐贤为侍中,裴炎为中书令。”②

  李显小声对上官婉儿说道:“上官才人快点记下。”

  催促完上官婉儿,李显又道:“阿娘,那些公主是不是也要加封?”

  “依惯例即可。”

  “加封完她们,我想要册封后宫,封滢滢为后。”

  “嗯。若无事,你就下去吧。”武媚娘说道。

  李显走后,武媚娘深吸一口气,将烦躁的内心平复下来,转头看向上官婉儿道:“你将两份诏令,分两次发到中书门下,宗室在前,百官再后。”

  “是。”

  李显兴奋地回到东宫,抱起儿子李重照转了几圈,欣喜地对韦滢滢说道:“滢滢你要当皇后了,开不开心?册封完你,我就册封咱们的重照为太子,长宁和永寿为公主。”

  韦滢滢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道:“咱们什么时候搬宫?从未有天子住在东宫的道理。”

  “还有我爹我娘我妹妹,你就比照着武家给他们册封。我爹封个国公,我娘要封夫国夫人,天后的姊妹初开始都封了夫人,我妹妹可不能差了。还有弟弟们,他们要起家尚衣奉御……”韦滢滢赶紧补充道。

  “好好好,武家有的,少不了韦家的。”李显连声道。

  韦滢滢听到武家,道:“武家忠于太后,韦家忠于陛下。现在武家诸人,外有个大将军,内有尚书,占据了不少实权的位置,独我韦家无一人任高官。倘若陛下要颁个什么政策,朝中恐怕无人为援。”

  李显道:“你说得有道理,只可惜你家兄弟年龄太小。”

  韦滢滢忙道:“但我爹爹和诸位叔伯堂兄年纪都不小,而且都有执政经验,定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倒是好个好办法。”李显说道。

  前世之鉴,后事之师。

  几乎没有执政经验的李显,显然忘记了他的阿耶当年即位时面临的情况与他很相似,都有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掌握大权。

  李治当年面对的是托孤重臣、开国元勋兼天子之舅长孙无忌。

  李显现在面对的是执掌朝政二十多载的天后武媚娘。

  李治即位后就蛰伏下来,历时六年,用废王立武一事,向朝臣展示自己的权谋智计以及扳倒长孙无忌一派的魄力、决心和勇气,或吸引或迫使朝臣站队,这才打开了局面,开启了乾纲独断的序章。

  至于李显……

第98章 . 圣母神皇 移宫×交手

  新皇即位的欢庆气氛冲散了先皇逝去的悲戚。宫苑焕然一新, 来往宫女脸上的哀愁变成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李治的灵柩从贞观殿移到一处偏远的宫殿,灵前只安排了李治生前随侍的内监宫女上香点灯。

  贞观殿中白色的挂幔撤去,换上了雪青色的帷帐,殿内多了几分生气。桌案上摆着两盆盛开的水仙花, 亭亭玉立, 清雅出尘。

  李显坐在贞观殿中百无聊赖,抛着奏章完, 散落在地上的奏章露出武媚娘的批示。李显即位后, 奏章依然是先送到天后跟前, 天后过目批改后再送过来, 让他盖章下发中书门下。

  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传来,李显抬头看见韦滢滢从门外进来,惊讶道:“天这么冷,你怎么来这儿了?”

  韦滢滢斜了一眼李显, 坐在他身侧。虽然现在外面是寒冬腊月,但韦滢滢心中燥热, 随手拿起一本奏章扇风,这才说道:“天后来得, 我就来不得?呸,我说错了,现在应该叫太后娘娘。”

  韦滢滢十分喜欢称呼武媚娘为太后娘娘。

  天后这个称谓给人一种高高在上, 俯视众生的感觉, 但太后一词将天后拉入人间。太后从表面上看固然是天底下最贵重的女人, 但她之所以尊贵, 是因为母以子贵。

  她身上的尊荣富贵,仿佛是皇帝扔给她的一件华贵但配色老气横秋的宫装。

  与韦滢滢相反,武媚娘十分不喜欢太后这个称呼。每当有人喊她太后, 武媚娘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年老无用的多余之人。因此,她身边的宫女依然称呼她为天后。

  武媚娘难得闲暇,对着一人高的镜子左看右看。镜中的女子身材丰腴,面色红润,皮肤紧致,眼尾处有几条细微的皱纹,一双凤目依然黑白分明。

  突然武媚娘一怔,用手在鬓角稍微一扒拉找到一根白发。她手指捏住白发,迅速一拔,放到眼前,发现这根头发已经白了一半。

  武媚娘凝视着手中的白发出神,武婧儿看见了道:“你肯定是最近熬夜熬白了。”

  武媚娘听了笑了下,将白发丢在一边,转头看向武婧儿道:“你来这里干什么?”

  武婧儿叹了口气道:“受人之托,给你带句话。”

  武媚娘眉头一挑,问道:“谁?”

  武婧儿摊手,无奈扶额道:“你的好媳妇,如今的皇后。”

  “什么话?”

  武婧儿以手托腮,坐在武媚娘身侧,看到镜中的人,道:“大意就是,母后啊你年纪大了,该从正殿搬出去了。”

  武媚娘居住的宫殿离贞观殿最近,设计之初是当成皇后或者皇上的寝殿之用。

  说着,武婧儿回想上午发生的事情。富丽堂皇又春风得意的新皇后带着浩浩荡荡的宫女来到武婧儿的宫殿。

  两人见面,四目相对,均无动作,时间仿佛静止了一瞬。随后武婧儿反应过来,韦后在等自己向她行礼。

  武婧儿都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好吧,按照礼制,武婧儿确实要向皇后行礼。

  但从武媚娘那边论,她是李显的姨娘;从李治这边论,她有贵妃和公主的双重称号……说句心里话,武婧儿并不想向韦后行礼。

  “皇后来了,快进来坐。”武婧儿反应极快,忽略行礼的事情,笑着将人迎到殿内。

  韦后矜持地微微颔首,在宫女的簇拥下进了宫殿。目光扫视一圈,只见殿内摆着一张大桌案,案上摆着笔墨纸砚,几摞账册,以及插着几枝黄腊梅的美人花瓶。

  大案后方摆着一个圈椅,前方两侧依次摆着高脚胡凳和小几,地上铺着织几何花纹的地毯,空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腊梅清香。

  殿内阔朗,想必这是永丰公主会见六宫和内侍省官员的地方。

  韦后眉头微皱,这屋内摆设奇怪得很,简直无法入座。她的目光先落在桌案后的椅子上,但又觉得隔着几尺宽的桌案与人说话不方便。

  于是,韦后站在地毯上踌躇没有立刻入座。武婧儿不想现在与这位皇后交恶,遂将其拉到左边第一个位置,自己则在第一个位置坐下。

  “姨娘这里布置得很奇……别致。”韦后眼睛里分明流露出一抹嫌弃。

  武婧儿笑了笑,请韦后喝茶。韦后接过来抿了一口,这茶叶的质量和东宫所喝的不遑多让。

  “多谢你的夸奖。”武婧儿笑道。

  韦后此次前来是请武婧儿帮忙劝说天后移宫。

  太子即位,年节将至,但东宫诸人依然没有搬到皇宫之中。

  贞观殿还是天皇的灵柩挪走之后,裴炎等人当机立断请太子把寝具搬进来,先占了。

  不独大臣们着急,李显也开始着急起来。在大臣的劝谏下,他现在宿在贞观殿中。但是他阿耶刚在贞观殿病逝啊。

  李显不知为何,夜间仿佛听到阿耶的咳嗽声在他的床头响起……

  他想搬回东宫,却被裴炎几人劝住。天子不住在皇宫正殿之内,又怎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天子呢?

  武媚娘现在居住的宫殿设计之初是作皇上或皇后寝殿之用,不独李显想住在此处,就是韦后对此也势在必得,不愿意屈就其他偏远的宫殿。两人都盯着武媚娘现在居住的宫殿。

  老资历的刘仁轨远在长安,现在以裴炎为首几位宰臣和李显坐在贞观殿中,对请天后移宫一事一筹莫展。

  李治去后,留下三股政治势力,占据名分大义但是光杆司令的皇帝李显,誉为朝臣之首的裴炎等几位宰臣,以及执政多年根深蒂固的武媚娘。

  三股势力相互制约平衡,尤其是武媚娘和几位宰臣,李显虽然势单力薄却是前两者都需要争取的对象。若李显偏向任何一方,宰臣和武媚娘的力量就会出现明显的差距。

  裴炎等人以“忠臣”面貌率先向李显伸出橄榄枝,帮其先行占据了贞观殿。

  但移宫一事,他们不敢触武媚娘的霉头,也想看看李显的能耐如何,值不值得他们冒死追随。

  于是,在李显问策之时,裴炎几人均苦着脸表示无计可施。避居内室的韦后听完,径直走出,说既然诸卿无措,那让她试试。

  于是韦后找到了武婧儿请起帮忙。

  在韦后看来,这位姨娘性格温顺,知情识趣,与天后关系亲密。天后年迈,若自己以她子孙后代的前途相惑,想必此事必成。

  茶盏的温热让韦后回过神来,想起正事。她放下杯子,脸上露出笑容道:“姨娘,我来给你报喜呢。”

  武婧儿诧异了下,问道:“喜从何来?”

  韦后笑道:“皇上说秦家表兄劳苦功劳,要封他为郡公,这可不是大喜事儿?”秦梦年的爵位现在只是一个临汾县公。

  武婧儿闻言,脸上如韦后预料那样露出笑容:“皇恩浩汤。”

  韦后笑吟吟看着武婧儿道:“以爵酬劳,秦家表兄早就能当得起郡公。皇上说了,若表兄再打个胜仗,就是封他一个国公之位也是可能的。”

  武婧儿谦虚:“皇上谬赞了。”

  韦后接着道:“这些日子,姨娘忙上忙下未曾歇息一刻,皇上和我看了都十分心疼,特别是皇上,他一向是将姨娘视为母亲,将表兄当做自家兄弟。”

  武婧儿闻言连道不敢当。

  韦后:“皇上常说姨娘慈爱,只是他忙于政务。于是,我就想着替他日日向你晨昏定省。可是家里有三个小的,不能离了人,而且东宫离这里又远。”

  “长宁这几天在东宫里还念叨着要见姨娘你呢。冬天天冷,东宫离这儿太远,若长宁住在宫中,她就能天天跑来向你请安问好呢。”

  武婧儿面带微笑地听着韦后说话,待她说完,道:“天寒地冻,还是以小孩子的身体为重,莫要得了风寒。”

  “是呀,”韦后见武婧儿不搭话,心中急了,咳了一声又道:“别说小孩受不住,就是大人也容易得风寒。我这几日往来东宫和宫中,感染了风寒,喝了好几碗药,直到今日才见好。”

  武婧儿道:“皇后玉体尊贵,要多保重身体。”

  韦后叹一声,无奈道:“现在也顾不得这些了,年节将至,宫中要举办各种庆典,我身为大唐皇后自然要日日从东宫前来宫中主持大局。”

  韦后将武婧儿依然不接话,于是把目的进步一步挑明,接着道:“姨娘,你可知历史有住在东宫的皇后吗?”

  “未曾听说。”

  韦后起身向武婧儿行礼,道:“还请姨娘帮帮皇上。若春节大宴之时,皇后仍住在东宫,那皇上在宗室公卿前的颜面何在?天皇若知此事,想必在九泉之下也会忧心不已。”

  武婧儿也跟着站起来,扶起韦后,才道:“天皇和天后鹣鲽情深,如今天皇去了,仅留下天后一人,住在之前的宫殿中只不过追念天皇罢了。”

  韦后不起,仍道:“逝者已矣,且天皇已停灵在别殿,天后若要追念,不如选一处离停灵近的宫殿居住。请姨娘为了皇上威严,劝太后移宫。”

  武婧儿长叹一声,道:“罢了,我去劝下天后。”韦后得到允诺,脸上大喜,道谢之后开心地带着宫女离去。

  武婧儿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去了武媚娘的宫殿。

  “事情就是这样的。”武婧儿将她和韦后的谈话一一道来,然后看向武媚娘,等待她的吩咐。

  武媚娘的脸上露出讽刺的笑容,道:“我还以为显儿和裴炎会过来劝我,没想到竟然是你。”

  武婧儿耸耸肩道:“谁让天后你天威难测,众人皆惧,而且太子又碍于孝道。他们不敢来,只好让我探探口风。”

  武媚娘道:“你难道就不怕我吗?”

  武婧儿笑道:“我心向朗日,当然不怕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