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帝堂妹 第109章

作者:星辉映川 标签: BG同人

  武婧儿点头,悄悄离开了宫殿,往武媚娘的寝殿方向走。

  蓝黑色的夜空澄澈无比,缀满了亮闪闪的星星,星光洒落人间门,隐隐可见远山起伏的轮廓。树木枝条疏朗,星辉从空隙中穿过,仿佛就像一束束开在空中的花。

  白色灯笼上罩着一层青色的彩纸,散发着无比诡异的光芒,令人不由得想起了鬼火。

  武媚娘寝殿内亮着灯,一片宁静,瞧着如同外面一样清冷。

  武婧儿还未进门,就看见一个小寺人跑到眼前,热情道:“奴婢见过殿下。外面冷,殿下你快进来。”

  武婧儿跟着小寺人进了宫殿,发现武媚娘没有睡觉,正在伏案看书。

  听到来人的脚步声,武媚娘抬起头,见是武婧儿脸上露出笑容,道:“你怎么来了?宫宴无趣?”

  武婧儿坐到她身边,道:“自古宫宴都无趣,但今年的尤其无聊,你不去是正确的选择。”

  武媚娘笑了一声,将书本合上。

  武婧儿凑近一看,是一本线装书,隐隐散发一股墨香。书皮用锦缎包裹,上面书着“晋书”和“卷第九十八”。

  “《晋书》啊,”武婧儿念出声,想起了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武媚娘眉毛一挑,好奇道:“你竟然还知道这个?”

  武婧儿哎嘿一声,道:“谁不知道这事呀?整个东晋就是皇族与世家共同掌握权力,直到东晋灭亡。王庾桓谢四家都曾与司马家共天下。”

  “那我考考你,你知不知道这个桓是指哪家?”武媚娘饶有兴致地问道。

  “桓啊,好像是谯郡桓氏,先祖是桓范,最出名的有桓温、桓冲和桓玄。哦,对了,我见犹怜的这个成语就是源于桓温老婆和小妾的故事……”

  武婧儿就像被点名叫起来答题的学生,绞尽脑汁地把脑海中关于桓氏的内容都说了出来。

  武媚娘听到武婧儿这样回答,脸上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道:“回答得很好,以后不要回答了。”

  “嘿嘿,我想起来了!”武婧儿抚掌大声道。

  武媚娘眼睛一亮,心中仍然期待武婧儿能给出她想要的答复。

  “我见犹怜,何况老奴乎?”武婧儿眼睛亮晶晶道:“好像是桓温的公主老婆听说他纳了一名亡国公主,气冲冲要找这位亡国公主的麻烦,结果被公主的美貌所倾倒,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武媚娘听了,十分不解地看着武婧儿:“你看史书就记住了这些风月秘闻?”

  武婧儿讪讪笑道:“八卦秘闻,人人爱之,更何况我这个俗人?”

  武媚娘冷哼一声,想了想道:“以后几天无事,你回去多看看《史记》。”

  “看着呢。”

  “我说的是带着脑子看。”

  “哦。”

  武婧儿神色一暗,突然她一拍额头,道:“我想起了桓温好像要篡位,要求皇帝赐他九锡,结果被谢安等人拖着拖着把他拖死了。”

  武媚娘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两人又说了会话,武婧儿起身告辞,道:“外面有人等我,我要回家去了,不能陪娘娘守岁。”

  武媚娘内心强大,不惧寂寞,闻言摆手道:“去吧,你在这儿耽误我看书。”

  夜色深沉,武婧儿坐上马车走到街道上,外面寂静无声,车轮压过石板的声音和马蹄的哒哒声都格外的清晰。

  武婧儿回到府上犯了困,就躺在床上睡觉去了。

  迷迷糊糊将睡未睡之际,武婧儿突然睁开眼睛,她漏掉了桓温做的一件大事。

  桓温北伐失利,为了增强自己的权威,他废皇帝为东海王,立了简文帝。

第101章 . 圣母神皇 废帝(一)

  弘道元年过去, 嗣圣元年来临。嗣,继也。

  独属于李显的时代到了,至少李显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相比于弘道元年受制于孝道的束手束脚, 李显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期待在至尊之位一展九五威严。

  李显到乾元殿上朝去了,闲来无事的韦后就在殿中为三个儿女挑选裁衣所用的绸缎。

  尚服局的宫女们捧着雪青、月白粉蓝、水碧等各色柔软的绸缎一一展开, 请韦后过目。

  “天色渐暖, 你们就用这些料子给太子公主尽快做好几身春衣。”韦后选完, 挥手让众人退下。

  从东宫出来的宫女柳儿扶着韦后坐下,捧上茶盏, 满脸陪笑道:“娘娘事无巨细地照料太子和公主,真是慈母心肠。将来太子和公主一定会好好孝敬你呢。”

  韦后听了, 脸上露出笑容, 接过茶盏喝了几口, 道:“我是他们的母亲,自然要照顾好他们,不是因为将来要指望他们孝敬我才对他们好呢。”

  柳儿笑着接道:“娘娘这话说得新奇,但细细想来确实有道理。”

  这时,一名宫女端着一碗雪蛤燕窝粥进来,恭敬道:“娘娘,夫人说你连日操劳,怕身子受不住,就派我送来雪蛤燕窝粥请你进用。”

  韦后嘴角弯起,让柳儿接过燕窝粥, 问道:“夫人在做什么?”

  宫女道:“夫人在照顾小公主。”

  韦后听了,心中十分感动。宫廷事务繁多,韦后又是新手, 一时忙不过来,又怕宫中的人欺上瞒下。

  于是,她阿娘崔娘子就留在宫中帮她算账,教她收揽人心,百忙之中又抽出时间照顾太子和公主。

  想到此处,韦后心中暖洋洋的,吩咐道:“太子和公主有乳娘侍女照顾,你让阿娘多注意些身体。”

  宫女应下道:“是。”说完,抬头看了眼韦后说道:“来之前崔夫人叮嘱我,让我一定看着娘娘喝完补品再回去。”

  韦后叹了一声,拿起汤勺对柳儿道:“阿娘就是爱操心,把我当成小孩子看。”

  柳儿笑道:“夫人慈爱,娘娘孝顺。”

  韦后提到“孝顺”两个字后,喝粥的汤勺顿了一下,她想起了韦家封爵的事情来。

  按照惯例,天子登基要加恩后族,比如李治登基之后,王皇后的父亲晋为特进、魏国公,母亲柳娘子为魏国夫人;再如武后的父亲和母亲也分别封了国公和国夫人。

  独李显为她父母请封的旨意被中书省的官员驳回。父亲韦玄贞至今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刺史,韦后每每想到此处,心中暗骂这些大臣欺人太甚。

  今年改元嗣圣,新朝新气象。

  自古惯例如此,韦后想要再提后族封爵,想看看那些朝臣还有找出什么离谱的借口。

  李显哼着不知的曲儿从乾元殿赶回了寝殿,步履生风,春风得意,还未踏进殿门,就大声道:“皇后,朕回来了。”

  李显初登基,对“朕”这个自称情有独钟,且喜欢别人高呼他“陛下”“圣人”。

  韦后嘴角弯起,走到院中相迎,配合地行礼道:“臣妾恭迎陛下。”

  “皇后,不要多礼,快快请起。”李显忙不迭地扶起韦后,两人四目相对,纷纷大笑起来。

  韦后也喜欢别人称呼自己皇后呢。

  李显携韦后隔着桌案相对坐下,兴致勃勃地向韦后转述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对于李显来说,成为皇上后经历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

  乾元殿气势恢宏,他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居高临下看着堂下的那些大臣就像紫茄子、胡萝卜和青萝卜一样杵着,看起来有几分荒诞。

  往日在他看来德高望重的大臣变得那样的渺茫,心中不禁升起了万千豪情。

  “陛下,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韦后心不在焉地听着,见李显没有说到重点上,于是提醒他道。

  李显停下,挠挠脑袋,满脸疑惑地看着韦后,问道:“滢滢,我没忘什么事情呀。上朝的注意事项我都记在心里的,这几天也没闹出笑话丢脸。”

  韦后哼了一声,拉着脸,催促道:“你再想想?”

  李显见状,双手抱着脑袋,努力回想,突然他拍了下大腿,惊呼道:“哎呀,我竟然把这个忘了。”

  韦后脸上一喜,急切地问道:“如何?”

  李显道:“姨娘既然已经是阿耶的贵妃,我就要把她接到宫中赡养。”

  此话一出,气得韦后上身前倾,伸手掐李显的胳膊,嘴里斥道:“你怎么这么没记性?年底你给我保证地好好的,说要给阿耶加官进爵。过了个年怎么就忘了?”

  “你是猪油蒙了心,还是年纪轻轻就记忆减退了?”

  李显呼了几声疼,忙道歉赔笑道:“轻点轻点,我记着呢,马上就去。新帝登基,册封后族这是惯例,我保证这次定能达成所愿。”

  韦后这才作罢,放开李显,身子端坐,哼了一声:“这还差不多,你什么时候去?”

  李显揉了揉被掐疼的地方,委屈道:“滢滢你手真狠,肯定紫了。”

  “嗯?”

  “我饿了,吃完饭再去。”李显念叨道:“你呀,就是心急。是你的,跑不了的。”

  吃完饭,李显被韦后催促着去贞观殿召见中书舍人下发旨意。

  “陛下,千万要记得国公和国夫人呀!”韦后将他送出殿门,临别之前又叮嘱了一遍。

  李显自信满满道:“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来到贞观殿,李显召来中书舍人,吩咐道:“我欲封豫州刺史韦玄贞为宋国公,皇后母亲崔氏为宋国公夫人,你拟一道旨意出来。”

  中书舍人一顿,先行领命应下,回到中书省,将此事报告给了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裴炎。

  裴炎闻言眉头一皱,他是先帝临终任命的宰臣,自持身份,看不上外戚出身的韦后一族。

  现在皇帝亲政,裴炎心中想要压一压皇帝的气焰,于是命人将李显的命令驳了回去。

  李显得到消息后,不可置信道:“这又有什么不妥?”

  那中书舍人心中也觉得裴炎有些过分,仅仅是国公的爵位而已,当年的王皇后和武皇后都这样册封过后族。

  但裴炎是中书令,他只是一个传达命令的小人物,遂将裴炎的话一一向皇帝转述:“裴相说,先前已经对韦玄贞有了恩赏,如今他手无寸功,陡然封为国公,怕会寒了朝中大臣的心,因此请皇上思。”

  李显面露怒色道:“册封后族显示皇恩浩荡,自古已有,这与功臣不同。况且高宗皇帝一朝已有惯例,裴相何故驳斥朕?”

  中书舍人见皇上声色俱厉,吓得跪倒在地上,浑身发抖不敢说话。

  李显又道:“你将我的意思传达给裴相,我定要封韦玄贞为宋国公。”

  中书舍人应了一声,逃也似的回到中书省,找到裴相告知此事,面带忧色道:“陛下大怒,裴相可有良计?不如允了吧。”

  裴炎深受高宗皇帝信任,在中书省和门下省都根深蒂固,而且是皇帝薨逝前指定的宰相,论资历又是宰臣之首,因此他并没有将李显的发怒看在眼里。

  年轻的帝王脾气暴躁,心思直率,而且帝王心术远不如高宗皇帝。若此时压不住他的威风,宰臣们以后还要怎么行事?

  “我亲自去和陛下解释。”裴炎说完,眉眼之间隐隐露出一股倨傲之气。

  中书舍人听了,松了一口气,幸亏裴相没让自己去触新皇的霉头。但随后他叹了一口气,自从天后年前生病,就很少过问朝政了,裴相则是渐渐变得自大起来,让人忧心不已。

  裴炎到了贞观殿,举止舒徐,满脸正气。李显见了他,直接斥道:“昔年天皇即位,王废后父封魏国公;天后立,天后父封了周国公,母与诸姊封国夫人。我欲封韦玄贞为国公,裴相阻拦,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