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105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她自幼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对这种事情本就格外看不惯。

  再有如今朝堂上因女子入朝一事,在某些方面形势十分微妙。一众京官都夹紧了尾巴做人,外官竟然敢干出这种徇私枉法的事来。

  黛玉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知道了,就不能当做没听过。

  听见她这样说,贾母微微一怔,暗道:坏了,忘了我那女婿是御史出身了。

  她也知道外孙女既然知道了,回家之后必然会告诉女婿。而女婿一心效忠圣人,也不会因为她的劝说就当不知道。

  贾母的心思一瞬间转了好几个圈,最后还是若无其事地搂着外孙女说体己话,但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今日过后,就赶紧勒令王夫人,让薛家人尽快搬出去。

  他们收留亲戚可以,也不怕亲戚常住,反正家里屋子多。但若是被亲戚身上的官司连累,那就大可不必了。

  祖孙让人正在说笑,迎春带着探春和惜春姐妹来了。

  探春最爱说笑,双方相互见过了礼,她便指着黛玉笑道:“我就知道,只要老祖宗去了帖子,林姐姐一准早早就来了。刚才我和二姐姐和四妹妹说,他们还不信呢。”

  迎春掩唇一笑,并不言语。惜春则是直接坐到了黛玉身侧,细声细气地问:“前儿我听说林姐姐病了,如今可大好了?”

  她一向性情清冷,也只是对几个姐妹关心几分,旁的哪怕是听亲哥嫂,她也是不假辞色的。

  但林黛玉分明记得,贾珍的继室尤夫人刚进门的时候,惜春对这个嫂子态度也是不错的。

  后来忽然有一天,她就变了。尤夫人再派人接她回去,十次里有七次惜春都推辞。剩下那两三次虽然跟着回去了,但也不在东府过夜,用了午膳就回来。

  次数多了,尤夫人也看出了她的疏离,哪怕时常来奉承贾母,却不再提接惜春回去的事。

  虽然不清楚具体的内情,但林黛玉了解惜春的为人,知道她不会无缘无故疏远嫂子。

  至于内情具体是什么,既然惜春不想说,那她也不会多问,只是日常多怜惜几分。

  惜春也是个有感知的人,谁真心对她好又岂会不知道?因此,她待林黛玉也越发亲近。从贾母口中得知黛玉病了,她就一直挂心,今日见了迫不及待就问了出来。

  黛玉笑道:“本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着了些暑气而已。宫中太医都是圣手,郡主请来一位姓周的,替我开了两帖药,喝完就大好了。妹妹不必担忧。”

  “那就好。”惜春的神色放松了下来,但只这一句话,再多的就没有了。

  好在姐妹几个都熟悉她的性情,知道是天性清冷,并非有意冷场的。

  这时,小丫头们端了茶来,探春笑着说明了来意:“前几天,我们在家商量着要起一个诗社,请了大嫂子和琏二嫂子坐庄。

  起诗社么,就是人多了才热闹。正好大嫂子的两个妹妹,还有太太的外甥女薛大姑娘都在。

  还是四妹妹说,林姐姐和二姐姐都在上学,少了这两个人没意思。要等你们休沐时,大家一起才好。

  好在两位姐姐休沐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然这人一时半会儿还凑不齐呢。”

  “起诗社?”林黛玉奇道,“怎么忽然想起要起诗社了?再者咱们姐妹一处玩耍,单把宝玉闪在一边,他能不闹?”

  其实黛玉是在问:你起诗社不带着宝玉一起,二舅母那边能没意见?

  探春名义上虽是王夫人的女儿,但毕竟不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到底隔着一层。

  日常探春在王夫人跟前侍奉,十分地殷勤小心,就怕哪里做得不到,惹得嫡母不喜。

  又因贾珠病逝,王夫人对宝玉看得越发要紧。探春自然紧随王夫人的脚步,虽然是妹妹,日常却像个姐姐一样照顾宝玉。

  而且王夫人这人的性格有缺陷,她一方面不喜欢宝玉在内维斯混,一方面又不允许姐妹们忽视了宝玉。

  探春夹在中间,时常左右为难,真难为她这么多年是怎么周旋下来的。

  听见黛玉的话 ,探春的脸色微微一变,很快又遮掩了过去,若无其事地说:“太太说宝玉一年大似一年,该读些正经书了。姐妹们的闺阁学问不是他该学的。”

  听见探春转述王夫人这一段话,不止林黛玉觉得惊奇,就连贾母都不免侧目。

  原因无它,只因这么有条有理的话,实在不像王夫人能说出来的。

  似是看出两人的疑惑,探春不紧不慢地说:“姨妈家那位宝姐姐,着实是个妙人儿。”

  祖孙二人了然:看来,都是那位薛大姑娘劝谏有功。

  林黛玉倒是对那位闺名宝钗的薛大姑娘生出了几分兴趣。想到先前探春说的,薛大姑娘也要参加诗会,心下便不着急,只等着诗会上再见。

  于是,她便问起了李纨的两个妹妹:“方才听三妹妹说,珠大嫂子娘家的两个妹妹也来了?珠大嫂子温柔娴雅,却不知他两个妹妹又是何等风采?”

  探春便告诉她,来的是李纨的婶子并两个堂妹,大的叫做李纹,小的叫做李绮,个个知书达礼,具是闺阁宰相之才。

  惜春冷不丁地说:“李家婶子带他们姊妹入京,为的是找一门好亲事。”

  场面一时有些冷,迎春和探春都只是笑,不再开口。

  还是贾母笑着点了点惜春的脑门,嗔笑道:“你这丫头,小小年纪知道什么是好亲事。”

  惜春冷笑了一声没说话,等贾母推说乏了,让他们姐妹自在去玩儿,姐妹们出了上房,惜春便低声对黛玉道:“反正像我哥哥那样的,绝不是什么好亲事。”

  黛玉忙伸出食指压在她的唇上,嗔道:“快别乱说话,让人听见了可怎么好?”

  她往左右看了看,见迎春和探春手拉着手走在前面,好像并没有听见惜春在说什么,伺候的丫鬟离的也够远。

  黛玉拉着惜春的手,边走边笑道:“今日我回去的时候,你就跟着我去吧。咱俩晚上说说话,等明日我就宫里去了,你喜欢在我那里住就多住几日,不喜欢就叫我娘把你送回来。”

  她是客人,只偶尔来玩一次,待得不如意大不了就直接回家。

  可惜春却是贾家的姑娘,说这话若是叫人听见了,传到贾珍耳朵里,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

  还不如把惜春接到自己家去,随便她爱说什么,说够了再回贾家来。

  惜春脸上露出了笑意,仰头看着她点了点头。

  

第128章 薛宝钗见林黛玉举行诗会……

  举行诗会的地方在荣庆堂东边的花园,临着东次院,背靠梨香园。

  梨香园在荣国府的东北角,原本是先国公贾代善晚年修养之地。后来贾代善逸一病没了,又做了停灵之所。

  贾母年纪大了,对生死之事越发忌讳,在贾代善的灵柩被送回金陵之后,她就让人封了梨香园,以免睹物思人。

  薛姨妈母子三人来了之后,王夫人要留他们长住,把府里空着的几处院落盘算了一遍,最合适的还是单门独院的梨香园。

  姊妹四个两两并排,说说笑笑走到了花园里的千秋亭里。探春分派小丫头们去请人。

  没过多久,离得最近的薛宝钗先来了,笑着和三春见礼,又问黛玉:“想必这位就是林姑娘了。”

  “小妹林黛玉。”黛玉还了礼,也笑着问,“想来这位就是薛大姑娘了?”

  两人相视片刻,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薛宝钗上前挽住林黛玉的手,仔仔细细打量了她一番,奇道:“我与妹妹分明是头一回相见,怎么觉得有些面善?”

  话音刚落,林黛玉和三春就都笑了起来。

  薛宝钗一脸茫然,不解地问:“你们笑什么?可是我说错了话?”

  探春忍着笑上前,一手拉住一个,请他二位上座,笑着对宝钗说:“刚才宝姐姐说的话,宝玉也曾说过。你们两个都觉得林姐姐面善,也不知究竟是谁和谁心有灵犀?”

  众人本来已忍住了笑,听她这么说,又笑了起来。薛宝钗反应了过来,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我却不知,还有这等事?”薛宝钗看向林黛玉道,“大概林妹妹生得实在是风流标志,任谁见了都忍不住心生欢喜,只恨不能早早相识呢。”

  一句“林妹妹”,自然而然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惜春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一本正经地说:“宝姐姐说得是。”

  众人才止住笑,又被她逗得笑了起来。

  玩笑过一阵,众人在千秋亭落座,就见青色的石桌上摆着一盆紫薇花。

  那花高约三尺,卵状叶子铺陈在下,粉、白、紫三色花朵招摇其上。有的花朵已全开了,有的却还半含半露,虽是同株而生,却是姿态各异。

  探春对黛玉道:“林姐姐,这盆花是宝姐姐养的,离开金陵时也舍不得,仔细养护着带到了京城。也亏得她细心,千里迢迢的带过来,也没让这花有半分折损,没几天就开得这么好了。”

  林黛玉笑道:“爱花惜花之人,从不以侍弄花草为苦。说不得对宝姐姐来说,照顾这盆花,正好缓解旅途寂寞。”

  李纹和李绮都是江南女子,骤然跟着母亲离开家乡,说是来京城探亲,其实他们心里明白,寡母是怕他们在故乡无人撑腰嫁得不好。

  故而带着他们到了京城,以探望大姐姐的名义投奔荣国府,要借荣国府的势,为二人都谋个贵婿。

  这次离乡,很可能永远都回不去了。

  如今看见从家乡来的花卉,当真是百感交集。看着这盆紫薇花,就像是看到了故乡那湿热却格外灿烂的夏日。

  听了黛玉的话,李纹忍不住点了点头,赞同道:“林姑娘说得不错,爱花的人怎么会觉得照顾花苦呢?”

  薛宝钗笑道:“你们快别夸我了,我就实话说了吧,今日这盆紫薇花就是诗题。不拘你们做诗也好,做词也好,填小令也罢,好歹每人做出一两首来。”

  提起作诗,迎春和惜春就有些意兴懒散。

  姐妹二人虽也读书,学的更多的却是四书五经。至于作诗,也只会切合格律,做些应制的颂圣诗,那是应付科举用的,用做姐妹之间的玩乐,未免太过匠气。

  见惜春微微撇了撇嘴没说话,迎春更是一边听众人说话,一边拿针穿茉莉花玩,林黛玉便笑道:“若是不限格律有什么意思?”

  薛宝钗正要说话,就见林黛玉给她打眼色,顺着黛玉的目光看到了迎春和惜春,她立刻恍然大悟,闭着嘴把话咽了下去。

  也是她一时糊涂了,对于精于诗词的人来说,不限格律更好发挥,也更容易做出脍炙人口的名篇。

  可对不爱诗词的人来说,依照格律来写,相对来说更容易些。

  见薛宝钗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林黛玉微微一笑,起身拿着笔,饱蘸浓墨,在洒金花笺上一挥而就。

  写完之后她搁下笔,笑道:“今日若非外祖母接我过来玩,我就要应了怀嘉郡主的帖子,到随顾园赏荷去了。

  不过我人虽没去,郡主却命人送了几个诗题,并限韵一起给了我。咱们今日索性就借借郡主的光,就用郡主限的韵,写荷花题目吧。”

  众人都凑过去看,见纸上只写了限“门”字韵,并不见题目。

  探春便问:“林姐姐,郡主出的题呢?”

  林黛玉道:“今日出席郡主赏荷会的,不是我在尚书房的同窗,就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几位才女。他们每次参加盛会,都会把作下的诗词汇集成册,刊印出来,或自己收藏赏玩,或送给相熟的人。咱们自己写着玩儿的,就别和他们撞题了吧。”

  在场众人没一个傻子,都听明白了她的意思。

  薛宝钗道:“那咱们就自己拟几个题。林妹妹,劳烦你把郡主拟的题写出来,好歹咱们别撞了。”

  林黛玉便另拿了一张纸,把佩瑶拟的几个题写了出来。

  就在这时,贾琏房中伺候的丰儿走了过来,身后跟着个小丫头提着食盒。

  迎春问道:“你们奶奶呢?说好了替我们坐庄,怎么这时候还没来?”

  丰儿一面吩咐小丫头把食盒里的东西摆出来,一面回话:“我们奶奶正在大奶奶房里,两人一起说话呢。她说自己也不擅长作诗,干脆就不来献丑了,叫我送几样熟食来给姑娘们下酒。”

  王家主支这一代只有王仁一个男丁,却十分不成器。自从王熙凤做了郡主的伴读之后,王子腾便下定决心要培养王熙凤,当然不会放王熙凤嫁出去。

  他在和嫡支出了五服的旁支里,选出了一个性情温和绵软的儿郎,与王熙凤做了赘婿。去岁王熙凤已生下一个女孩,因是七月初七生的,乳名就叫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