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109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他们父女必须尽早沟通,她早些让父亲明白自己的决心,让父亲抛掉一切幻想,才能做出更准确的应对。

  “你这孩子,怎么就不听人劝呢?”鲁夫人气得在她背上拍了一下。

  “哎呀,娘!”关玉荷解释道,“这次牵扯的是国事,并不是家事。日后你和姨娘,不能再把我当成深闺女儿看待。我虽是女儿身,一样能顶门立户。”

  鲁夫人并非无知蠢妇,听了女儿的话,定定地看了她一眼,叹道:“罢了,你们爷儿俩的事,我也不管了。只是玉荷,外面的风风雨雨,不是那么好应对的呀!”

  关玉荷正色道:“女儿知道,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不多时,关翰林回来了。关玉荷不等父亲发作,便主动道:“爹,咱们去书房吧,女儿想和您谈谈。”

  =====

  且不说关家父女如何,只说晋王府这边,也在进行一场亲子间的对话。

  只不过在瑶光的影响下,晋王府的亲子关系同于这个时代。

  佩瑜和佩瑶姐妹两个心里也很尊敬父母,但却并不害怕,有什么话敢直说。

  虽然关玉荷在父母面前,也敢有话直说。但她的有话直说,是基于父母疼爱给的底气。不像佩瑜和佩瑶,觉得和父母平等沟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你是怎么想的?”景阳问佩瑶。

  佩瑶道:“女儿怎么想不要紧,重要的是圣人怎么想。”

  瑶光便问:“那你以为,圣人又是怎么想的?”

  佩瑜给妹妹递了杯茶,蹙眉道:“不管圣人是怎么想的,你以后都别再随意揣摩圣意。俗话说:君以此兴,必以此亡。靠着揣摩生意往上爬,早晚得翻车。”

  她还是倾向于把心思都放在正事上,只要把本职做好了,日后自然能担当重任。

  佩瑶明白姐姐的意思,也知道她都是为自己好。可有些事情,却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而且往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机会接触朝政了。不把时间花在揣摩圣意上,岂不是要无聊死?

  她对姐姐笑了笑,和父母说起了圣人的心思。

  “既得利益者占据了大量生态位,我们这股新兴势力则有圣人暗中扶持。此时双方正处于僵持阶段,谁也不敢轻举妄动,都怕被对方钻了空子。

  也正是因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也都以为对方不会妄动,才是先发制人的最好时机。圣人就是要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双方的准备时间都是一样的,我方觉得没准备好时,对方也一定没准备好。真等我方觉得时机成熟了,那对方也已经准备了全套的应对执法。

  到那个时候,就算侥幸能赢,损失也会更加惨重。

  瑶光听明白了,也气笑了。

  “那时候大家都准备好了,较量起来损失惨重。这时候大家都没准备好,就算输了也,只损失你们两个。是吗?”

  佩瑶闭嘴了,对母亲露出讨好的笑。

  景阳脸色阴沉,猛然把茶盏放下,起身道:“我进宫一趟。”

  “八郎。”瑶光拽住了他的手,劝道,“事已至此,你进宫也于事无补。”

  “是呀爹。”佩瑶也跟着劝,“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定局了。”

  佩瑜道:“以皇伯父的为人,就算咱们不说,他也不会忘了妹妹的功劳。而且咱们越是不说,他就越是能记住妹妹的委屈。”

  景阳深吸了一口气,对佩瑶道:“只希望你真能耐得住寂寞。”

  官场失意的苦,不是那么好熬的。

  特别是看着曾经同一起点、甚至起点比自己更低的人步步高升,个个都赶到自己前面去。那种感觉,更是无比煎熬。

  佩瑶笑道:“从小爹娘就教导女儿,该是我的东西谁也抢不走,不该是我的惦记也没用。女儿铭记于心。”

  =====

  后续很快就出来了,反对

  最激烈的那几位,被以关翰林为首的言官弹劾,而且证据确凿,革职的革职、贬官的贬官,堪称凄凄惨惨。

  最后,女子参加科举的事,在圣人的强硬态度下顺利通过了。

  不过,反对派也不是毫无所获。

  皇太后颁下懿旨,加封晋王长女怀懿郡主为怀懿公主,享食邑一千户。同为晋王之女的怀嘉郡主,却无人问津。

  想到曾经的传言,原本禁王的两个女儿都是要加封公主的。如今却只封了长女,想来那怀嘉郡主前程有限了。

  或许是为了验证百官的猜想,怀嘉郡主的四个伴读陆陆续续都入了朝,甚至连她身边的宫女都在礼部谋了个书吏的职位,怀嘉郡主却仍旧在尚书房读书。

  又过了半个月,关翰林以年老为由请求致仕。圣人挽留了两次,终究是准了这位老臣所请。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众人都明白,怀嘉郡主和关翰林,就是圣人推出来平息众怒的。

  曾经那些反对的人有了台阶,对女子参加科举的事,也就不那么排斥了。

  ——主要是他们明白,这件事是圣人支持的,反对也没用。

  就在大家都觉得事情已经结束了的时候,圣人忽然下旨,加封吴王为亲王,并重新赐了封号,为“忠顺王”,享双王俸禄。

  前后这两件事看似没有关联,也找不到有关联的证据。可新鲜出炉的忠顺王,明面上也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功绩,怎么就突然加封了呢?

  面对朝臣的猜忌,忠顺王嘴里发苦,面上却还要做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姿态。

  好在他女儿顺利进了吏部任职,起步就是五品员外郎,他这些日子也算是没白忙活。

  只是渐渐的,众人就发现,忠顺王好像比以前更加放浪形骸了。

  从前他虽然也好色,但只是好女色,府中姬妾多些罢了。且他那些女人,都是你情我愿的,并没有出过强抢民女的事,也没人会去管他。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入忠顺王府的人员,竟渐渐多了些京中名伶,还有教坊司的大家。

  如此荒唐,实在令人侧目。

  

第133章 女子科举第二年便是大比……

  第二年便是大比之年,林黛玉、于素和胡艺都决定回乡参加府试。

  与他们有一样决定的,还有包括关玉荷在内的三位京城著名才女。

  因为科举是糊名制,圣人只需把控好给考生们抄录试卷的那些人,不让他们在任何一张试卷上做记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科举的公平。

  至于绝对的公平,圣人若是下了狠手也未必不能有。

  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支持女子参加科举,的确是损害了原本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哪怕在后人看来,这是真正公平的开始。可在当时的环境下,圣人却不得不在另一方面让渡一些利益。

  这次大比录取进士九十三人,其中有四十三人为朝中官员的子侄、学生。卡在了一半以下,却又占据了四成以上。

  这些人都考中了二甲进士,却在接下来的翰林院考试中,多数败北。

  因圣人让步而得意的朝臣立刻清醒,明白圣人是在警告他们,让他们适可而止。

  这种略显扭曲的科举,一直持续了三届。

  三届,九年,足够最早参加科举的女子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争夺到一部分话语权,撬动世人的固有观念。

  这都是后话。

  且说第一届有女子参加的科举里,进了考场的女子共一百二十三人,这些人全部考中了秀才。

  第二年举办的乡试里,又有八十六人考中了举人。

  不看人数,只看比例,中举的比例甚至高到夸张。这让圣人觉得惊喜的同时,也让曾经的既得利益者警惕,不得不加强了各项内卷。

  圣人趁着这个机会,开始探出触角,整顿吏治。

  他将整顿的“度”把握得很好,既能让他们感受到深切的危机,又不会让他们绝望。

  某位伟人说过: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把这句话放在那些以科举起家的官员身上,竟然也意外的合适。只要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就不会拼着全部身家去对抗皇权。

  因为谁也不敢赌,自己会不会成为对抗胜利道路上的炮灰。

  若是最后大家的对抗都失败了,那倒还好。若是他们成了炮灰,却让别人享受了胜利的果实,才更加让他们如鲠在喉。

  林黛玉、于素和胡艺三人,都在各自的家乡中了举。想要再进一步考进士,得等到两年后的下次会试。

  中了举人之后,按理说是要去拜访录取他们的学政。

  可是不巧得很,三人的学政都是反对女子科举的人。但他们凭真本事考重了,学政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录取了他们。

  但乡试之后的谢师宴,却迟迟没有传出消息,谁也不知道在何时举办,更不知道还办不办了。

  远在京城的林如海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在林黛玉离京之前就叮嘱过女儿。因此,考中了名次之后,林黛玉派人大张旗鼓地给学政送了谢礼,就直接带着家人回京了。

  苏州另外几个中举的女子本来还在为难,林黛玉的行为直接给他们指明了道路。几个人也有样学样,谢礼大张旗鼓地送到学政的行辕驻地,人却都直接走了。

  不得不说,他们这么识趣,学政是大大松了口气。

  真让学政向对普通举子一样对待他们,学政心里觉得别扭。可若是明显地区别对待,肯定会见罪于圣人。

  如今他们主动退了一步,学生们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有人觉得他们还算识趣,希望以后也永远都这般识趣才好;也有为人正直的,因此心生愧疚,认真反思了自己以往的固执。

  可是,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在家里相夫教子,处理家政,男子才能安心在外面打拼事业,为国为民。

  如果女子都出来当官了,那家里的事该怎么办呢?

  ——以上,是很多人反对女子入朝为官的原因。

  但这种苦恼根本根本没来得及发酵,乡试才刚结束不久,晋王妃就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业务:培训输送职业管家,性别不限男女,只以能力论高低。顾客可以从她这里直接聘用已经培训好的,也可以挑选自己的心腹送过来培训。

  世人愕然之余,也不得不对晋王妃竖起大拇指:这经商头脑真是绝了,不怪人家生意越做越大呢。

  =====

  “从一年前你就神神秘秘的,就是为了忙这个?”

  夜深人静时,夫妻二人靠在床头,景阳忍不住问起了妻子制造出来的大新闻。

  “什么神神秘秘的?我哪有神神秘秘?”瑶光依偎在他胸前,细长的手指无意识揉捏着一点凸起,轻哼道,“还不是你太忙了,整日里早出晚归的,根本没注意到我在干什么。”

  景阳“嘶”的一声轻呼,赶紧捂住她作乱的小手,讨饶道:“是小王的错,王妃手下留情。”

  瑶光含笑睨了他一眼,秀眉一挑:“你就是这样请罪的?未免也太没有诚意了。”

  景阳调笑道:“小王整个人都是王妃的了,自然是任用王妃处置。”

  话音未落,他已欺身上前,两人的呼吸都消失在了彼此的口鼻间,相互交换,缠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