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王妃生活 第33章

作者:钟离昧 标签: 红楼梦 天作之合 爽文 日常 BG同人

  “诶,可别。”景阳连忙阻拦,卖乖道,“母后纵然不心疼儿子,也该心疼儿媳才是。瑶娘头一回以儿媳的身份来给母后请安,您合该把好东西都拿出来才是。”

  皇后被他逗得哈哈大笑,指着他对崔姑姑道:“本宫说什么来着?这就是个占便宜没够的。”

  而后话锋一转,嗔道:“还不快去拜见你们五嫂?她那里好东西也多着呢。”

  夫妻二人这才拜见了太子妃。

  文氏含笑叫他们免礼,又把准备好的赏赐送上,就借口端本宫还有事,直接告辞了。

  

第39章 初闻贾府“母后,儿臣就……

  “母后,儿臣就先告退了。”

  “去吧,去吧。你那里忙,本宫这里有小八两口陪着就好。”

  太子妃再拜而去。

  就在她转身的一瞬间,皇后的脸色猛然落了下来,目光沉沉的目送她离去,让她觉得如芒在背。

  景阳装作什么都没看出来,笑嘻嘻的打开其中一个盒子,惊喜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

  “哟呵,竟然是螺钿纹墨盒。这么好的东西,连我也没几件,可见母后有了儿媳就不疼儿子了。”

  皇后立刻转怒为喜,笑骂道:“你是哪里学的泼皮做派?你的媳妇儿合该你疼,本宫替你多疼疼,你还不乐意了?”

  “乐意,乐意,怎么不乐意?”景阳嬉笑着凑了过去,“可是母后也要继续疼我呀,不然我可是要吃醋的。”

  皇后爱怜地嗔了他一眼,打趣道:“都是成婚的人了,还这副小儿做派,也不怕你媳妇笑话你。”

  “她敢!”景阳昂着头,像只骄傲的公鸡,“我是夫,她是妻。只有我管她的,她敢管我?”

  瑶光低着头翻了个白眼,心想:既然那么爱管,往后让你管个够!

  皇后好笑地劝道:“夫妻两个过日子,该有商有量才是,哪有什么谁管谁?我看瑶娘是个好的,你可不能欺负人家。”

  “母后放心,儿臣不是那种人。”

  他立刻做了保证,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皇后道:“对了母后,刚才在父皇那里,我看见了太子哥哥,昨天晚上父皇留他在乾清宫歇宿。”

  皇后立刻追问:“怎么就歇在乾清宫了?可是他身体有什么不适?”

  景阳安抚道:“五哥好得很,母后不必担心。只是昨日帮父皇批折子晚了,父皇心疼他,不忍他顶风冒雪往来于两宫之间,这才把他留下了。”

  “那就好,那就好。”皇后松了口气,旋即又自嘲道,“我也是白担心,只怕人家还觉得我多管闲事呢。”

  想要到今日文氏的推三阻四,皇后就觉得文氏如此,必然是太子交代了什么,脸色更加不好了。

  也不怪她胡思乱想,谁让这个时候讲究夫妻一体呢?

  就算皇后再聪明,也想不到丈夫会通过姑姑,直接叮嘱儿媳防备她这个妻子亲近儿子。

  这种事情,无论怎么想都觉得很荒谬,可就是实实在在发生了。

  景阳不明所以,也不敢多话,就扭头给瑶光使了个眼色。

  瑶光就坐在皇后右手边第一位,就在方才太子妃的对面。

  接到丈夫给的信号,瑶光便开口道:“母后,眼见就要过年了,儿媳是头一回在宫里过年呢,不知都要准备些什么?”

  皇后被转移了注意力,沉吟了片刻,为难道:“往年诸位皇子都没成婚,献节礼时诚心即可。今年又一下子都成婚了,自然不好学小时候那样。这一时之间,连个参照都没有。”

  她又想了想,说:“你们妯娌几个都在宫外,相互联络也方便,凑个机会商议一下,彼此都送差不多的东西,谁也别出错就是了。”

  至于宫里的太子妃,储君献礼本来就该独一档,就让文氏自己琢磨去吧。

  瑶光本来就是随意找个话题,不想皇后还真替自己想了个好法子,顿时就满脸敬佩地说:“还好有母后替我筹谋,不然我可就要手忙脚乱了。”

  她说得十分真诚,皇后心花怒放,安抚道:“你还年轻,又是刚进门的新妇,有些事情不懂也正常,慢慢就好了。”

  瑶光嬉笑道:“儿媳有母后指点教导,已经比别的妯娌强完了。只怕母后嫌弃我愚钝,不肯指点我呢。”

  皇后佯怒道:“好啊你,本宫年纪大了,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正是该享清福的时候,你这还来闹我?”

  景阳立刻接上,满脸的惊讶和不赞同:“母后哪里老了?您还是和我小时候一样典雅貌美。”

  “是呀母后。若有那不知道的,见咱们俩站在一起,还当您是儿媳的姐姐呢。”瑶光随声附和。

  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把皇后哄得心花怒放,是完全把太子妃带来的不快给抛诸脑后了。

  坤仪殿里伺候的人都松了口气,心里对晋王妃和太子妃各有评断。

  虽然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但他们可是现任皇后的人,自然是以他们主子的意志为主了。

  没人知道,瑶光心里也松了口气,对日后怎么和皇后相处,已经有了可行的眉目。

  虽说彼此相处都不多,但瑶光知道皇后的经历,隐隐约约也能猜测出,因为圣人不让她管亲生儿子的一切,她对景阳这个养子,难免就有几分让人窒息的包围式的爱。

  前世她在网上见过一句话:若是心里嫉恨一个人却又无能为力,自己有机会的时候,就会有意无意地跟着那个人学。

  皇后对圣人虽然谈不上嫉恨,但暗中的怨怼肯定是有的。

  亲子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皇后当然希望养子多依赖自己几分,不要像亲子一样和自己疏远。

  这种情况下,瑶光作为皇后养子的儿媳,也就不需要太能干了。

  若是她事事周全、处处伶俐,让皇后在晋王的事情上全然插不上手,皇后表面或许会夸赞她,但心里定然不会喜欢。

  总结起来一句话:越吃力,就越不讨好。

  既然如此,瑶光干脆就化身半个小废物,只要入宫来见皇后,就请教这个、请教那个,让皇后充分体会到他们夫妻对她的依赖。

  今天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而已,试探一下皇后的态度,判断一下自己的推测对还是不对。

  试探的结果告诉她:她

  哪点浅薄的心理学超长发挥了,推测的基本都对。

  旋即,她又想到了在皇后面前特别活泼的景阳。想来景阳就算不像她一样有具体的理论支持,隐隐约约也明悟了什么,也在尽自己所能安抚皇后呢。

  果然呀,皇家子弟哪有一个简单的?

  话题几番变换,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天气上。

  皇后先是庆幸雪终于下来了,又带着几分忧愁说:“虽说‘瑞雪兆丰年’,但穷苦人家也是经不起风雪肆虐的。只怕过不了多久,朝中就要有人上报哪里又冻死人了。”

  大夏的规矩不像清朝那么变态,虽然也不许后妃干政,前朝的消息却也不是一点都流不进后宫来。

  更别说作为国母的皇后,许多皇家牵头的赈济和慈善,都得皇后出面组织。得由她先划出个章程来,底下的宗室、勋贵、官员家里的命妇们,才好跟着行事。

  因此,对于各种气候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但凡出现了预兆,皇后心里就已经门清了。

  景阳道:“还要辛苦母后了。”

  “这算什么辛苦?”皇后笑着摇了摇头,悲悯地叹道,“本宫的运道已经够好了,及笄之年就被选入宫中母仪天下,连带着整个上官家都鸡犬升天。真正辛苦的,是那些没有上官家幸运的平民百姓。”

  瑶光隐晦地看了皇后一眼,垂眸藏住眼中的惊异。

  她想,她明白皇后多年近在咫尺却母子分离,为何还能保持正常人的思维了。

  一个人心里装得东西宽广了,自然就不容易钻牛角尖了。

  若本朝真如清朝一般,把后妃完全限制在后宫的一亩三分地里,只怕皇后早就疯了。

  看来,她原来对皇后的判断,还是太单一了,不够全面。

  她想多了解皇后一些,便主动问道:“母后,那该怎么办呢?”

  皇后笑容慈爱地对她说:“朝廷每年都会在大雪来临之后,派遣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帮助京城和直隶地区的百姓清理房顶的积雪。内外命妇也会筹集善款,在各城门外舍粥。”

  她拍了拍瑶光的手,说:“这个你不用操心,到时候我会把你那一份一起出了的。”

  瑶光满脸感动,嘴上却说:“那可不行,儿媳也要帮母后尽一份心呢。儿媳不像母后那般有才略,但钱财还是有几分的。不过……”

  说到这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过儿媳不知道出多少银子合适,还得母后指点一番。到时候我也给妯娌们都说说,让他们也念着我的好。”

  皇后失笑道:“往日里我只说小八是个泼猴,今日才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也是猴精猴精的,竟然借着本宫的功劳,去提你自己捞人情呢。”

  瑶光看出来她没生气,得意洋洋道:“谁让我有母后疼呢?嫂嫂和弟妹们不如我近水楼台,这人情只好叫我赚了。”

  皇后当然不会生气,甚至她巴不得所有皇子妃都欠瑶光的人情呢。

  这时候讲究夫妻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皇子妃们欠瑶光的人情,就是皇子们欠景阳的人情。日后在朝堂之上,便是政见不合,他们也不好对景阳过于为难。

  因而,她不但和瑶光说了郡王妃捐多少合适,还把往年各命妇的捐款数额都告诉了她。

  瑶光也没辜负她的一片心意,把这些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忽然,她听见了两个熟悉的勋贵。

  ——宁国府贾家,荣国府贾家?

  若是只有一个,还能说是巧合,但宁荣二府并列出现呢?

  更别说,接下来还有保龄侯府史家。

  瑶光小心在意,皇后把所有侯爵都说过去了,却没提到“忠靖侯史家”,想来如今正处于红楼前传的时间线。

  她忽然就对这个世界多了几分熟悉感。

  

第40章 开国勋贵夫妻二人进宫一……

  夫妻二人进宫一趟,带着一堆赏赐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瑶光就忍不住问:“以前在老家听书,说书人经常说什么开国勋贵。八郎,咱们大夏有几家开过勋贵啊?”

  因着皇后今日提了各家命妇,景阳也不奇怪她为何突然问起开国勋贵,想了想说:“开国勋贵挺多的,但名头最大的是四个异姓王,功劳最大的是八位国公。”

  四个异姓王当初都是割据的诸侯,因感念太-祖圣德(武德)充沛,各自连人马带地盘一起归顺的。

  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

  人家诚心诚意来归顺,太-祖自然不好亏待,立国建元之后,便将他们四位都封为了异姓王,分别是东平王、西宁王、南王和北静王。

  但若论其功劳,还得是开国时敕封的八位国公,再往下就是十二个侯爵。

  他们的功劳个个都在四位异姓王之上,爵位却在他们之下。不少人对此心生嫉恨,和四位异姓王从无交集。

  但也有脑子清醒的,知晓历朝历代的异姓王,没一个有好下场的,非但不记恨他们,反而暗暗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