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156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而且一要就是一个季度的,虽然是一月一发,但那可是京城全部官员的俸银,那是小数目吗?

我留这银子放库房里看他闪闪放光芒他不香吗?

为什么要分去给户部啊,想也知道,拨去户部的钱,是不可能再要回来的。

叶勤面上恭敬接旨,但心里那是不爽极了。

爷挣这点子银子容易吗?你户部张口就要走了,哎哟,不行了。心口疼!

怕怠慢了,徐潮都没敢派左右侍郎来找叶勤签字画押,他自己拿着自己的尚书印信亲自来了,结果来了之后,受到的叶勤的好大一番冷嘲热讽。

这种带着笑脸的名为阴阳怪气实则冷嘲热讽,徐潮发挥了他唾面自干的风度,忍了。

但你要说他心里没疙瘩,想也不可能啊。

但徐潮也没办法,伸手要银子的人是户部,他作为尚书,让人家说两句就说两句吧,谁让户部日子过的艰难呢?

当然,这次交锋是在过年封印之前了。

康熙帝四十六年腊月的俸银户部算是成功发下去了,次年正月和二月的俸银也有着落了,到时候,徐潮再来找叶勤领就行了。

徐潮认为,叶勤人虽然为人“吝啬”了些,但他也向来是个十分守信的人,说给一百,就不会给九十九。

所以,徐潮虽然被刺的心里不得劲儿,但他也没担心过剩下两个月的俸银会再有什么变故。

俸银的事情解决了,该解决禄米的事儿了。

若是跟叶勤交锋只要脸皮够厚就行了,但与太子交锋,徐潮摸了摸自己的脖子,那就得看脖子骨是不是够硬了。

对太子,徐潮这个老臣是打心眼子里犯怵的。

徐潮都打算好了,若是有朝一日太子登基,他一定要乞骸骨,侍奉这样的储君,徐潮没把握。

但太子只要还是太子,还不是皇上,徐潮手上的活还是要继续干的,他不能阻止太子的门人以假充好混乱粮仓,但他可以勤加清点,再从中斡旋,让有心人无可乘之机。

这几年护粮仓,徐潮都护出经验来了。

但随着去年江南旱灾,米价高升,徐潮心里开始打起鼓来,对即将运到京来的新一批漕粮,是担心的食不知味,夜不能安。

要知道,八旗新一季度的粮饷该发了,这一批漕粮关系重大,不容有失。

这不,漕粮一运到,徐潮就亲自带人来清点入库来了。

正在徐潮心中翻腾着求爷爷告奶奶的时候,啪的一下,有贵人从天而降了。

哎哟喂,这可真是如来佛祖听到我的祈求了,送来贵人给小老儿我顶灾来了。

眼前人是谁啊?

是能跟太子玩的有来有往的织染局叶勤的独子啊,是能在八贝勒府和太子面对面交锋不落下风的德公爷。

佛祖老爷真是显灵了,将这么个妙人儿送到了我的跟前。

范三拔其人徐潮是知道的,两人还曾共事过,初八那天德亨要护的人是谁别人可能心里嘀咕,但徐潮却是知道的。

毕竟宝钞局铸造铜币,他们户部是必须要参与的。

唉,范三拔是退了,他徐潮能不能过今日的难关,还要看运道啊。

他是没那个胆气去对上太子,他不想逞意气之勇,他还想留得有用之身做更多的事情,但这不是有人有这个意气吗?

这可是你们爱新觉罗的江山,既然撞上来了,那就一起吧。

对徐潮这个人,德亨是真的不熟,他是不知道徐潮和叶勤之间还有这么一段的,因为叶勤在家的时候叨咕的都是户部如何如何,德亨还以为,和叶勤去要钱的,是户部的满尚书呢。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会是徐潮去找叶勤要钱去的。

他更没想到,徐潮已经打好了算盘,打算瞅准时机将织染局并入户部,或者至少跟海关一样,将织染局大部分所得入户部。

德亨在发觉自己一着不慎入了徐潮的彀中之后,他也没先恼,而是拉住要亲自去干活的徐潮,要跟他要个说法。

德亨:“徐尚书,都这会子了,您是不是跟我解释一下?”

徐潮:“……德公爷想要什么样的解释?”

德亨:“你先说说看,你的解释我能不能接受吧。”

徐潮想了想,道:“……为国为民揪出蛀虫,保住国朝储备之资,让八旗官兵有粮饷可拿,这个解释怎么样?”

德亨:“你揪你的,你保你的,做什么要将我给拉进来?”

徐潮还欲打一打马虎眼,但看着这么一个和他孙子差不多大小的少年,徐潮难得的升起一种欺负小孩的微妙愧疚感。

他让其他人继续去清点剩下的米仓,自己将德亨拉到一个僻静处,跟德亨悄声道:“德公爷先莫恼,对相助之事,老夫固然是一时兴起,但老夫有意交好,却是真心的。”

德亨看着这个狡猾的老狐狸,对他说出的交好的话不置可否。

徐潮轻咳一声,更加压低了声音道:“您还不知道呢,督察院已经有本上奏,参奏叶局首了,折子可能在皇上的案头压了一尺高了。”

叶勤的称号早改了,他如今是大名鼎鼎织染局的一把手,江湖人称一声叶局首。

德亨倒抽一口气,惊讶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徐潮原本以为德亨会担心叶勤,谁知道,他居然第一句是在问不相关的话。

徐潮只好解释了一句:“老夫三十年宦海不是白混的。”

德亨点头,表示接受他的这个解释:“那你可是知道,督察院参我阿玛什么了?”

徐潮:“我知道的是敲诈勒索谋取暴利,可能还有其他的,但你父洁身自好,其他的估计也都是一些寻常名目,不算罪名。”

德亨哭笑不得,他也真的笑了一下,再问道:“那徐尚书可知,是谁参的我阿玛吗?”

徐潮对德亨充满意味的一笑,捋须道:“德公爷近来得罪过谁,可还记得?”

你得罪了谁,你心里没点子数吗?

第116章

德亨近来得罪的谁?

自然是太子了。

是太子让督察院的人参叶勤吗?那契机是什么?

早不参, 晚不参,非得现在参,一定是有一个契机做引子, 能确保将叶勤给治罪。

德亨问徐潮:“近日朝中可是有发生了什么让督察院非得要参我阿玛一本的事情吗?”

徐潮赞赏的看着德亨,德亨这一句,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徐潮道:“前日,督察院有御史上书, 江浙米价腾贵,借由内地之米被奸商贩往外洋所致,请申严海禁,暂撤海关……”

德亨冷笑:“怕噎死,以后就不吃饭了呗?饭菜上有一只虫子,干脆就将吃饭的桌子掀了。呵,好一个督察院的御史,这样不通道理的人也能做御史?”

徐潮不妨德亨反应这样大, 倒是为那御史说了一句:“这人也不过是职责所在, 据实上报而已,而且, 聚海作乱走私屠戮者甚多,这也是事实。”

人家只是给出一个法子,听不听,是否实施,还得由皇上定夺呢。

德亨正色问徐潮道:“你也觉着应该关停海关?”

徐潮若是说是,那没得说的, 德亨现在扭头就走, 谁管他死活。

徐潮虽然觉着话题有些越扯越远, 但小孩子思维跳跃是常事, 他就耐着性子大体说了下他对是否有必要关停海关的看法:“从安定内陆上来看,关停海关是很有必要的……”

德亨眼神开始变的锋利。

徐潮看着面色变化明显的少年,没有停顿的继续道:“……但就像德公爷说的,不能因为惧怕,就不吃饭了?沿海固然时有海盗、乱匪劫掠作乱,但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衣食活计,不管是打鱼还是走船运货,都能赖以为生,就跟农夫种田一样。老夫认为,糟乱不分沿海还是内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滋生,杜绝是杜绝不了的,百姓们需要的,是好官能吏去治理,而不是禁停。”

德亨拍着徐潮的肩膀赞叹笑道:“老徐,还是你眼光长远啊。你说的很不错,有走私贩粮的,派遣钦差能吏去严查就是了,做什么要掀了人家吃饭的桌子呢?况且,海关一关停,户部可就少了一大项进项呢,那些人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说是不是?”

徐潮:“呵呵,德公爷说的很是。”

你可真是小孩儿脸,变脸比变天还快啊。

德亨笑眯眯道:“来,你继续说。”

徐潮:“……刚才说到,有御史提议暂撤海关,一概不许商船往来庶私贩绝,米价自平。对御史之言,自是有附议的,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者道,百姓船小,载不了多少米,贩私的都是豪商巨贾,他们有人做靠,无惧当地官吏管理,为了私利,行事猖狂……”

“只要严惩这些徇私者,贩私米粮于外洋之事自然禁绝,无需关停海关。”

德亨听的不住点头,道:“说这话的人定是个务实之官,不是那些个只会掉书袋子胡说八道的老迂腐。”

徐潮:“……”

徐潮张了张口,提醒道:“说这话的人,就是参你父之人。”

德亨“啊”了一声,眨巴了一下大眼睛,道:“他说的那个豪商巨贾的靠山,不会就是我阿玛吧?”

徐潮点头,表示你理解正确。

德亨都不知道该做何表情才好了,只好道:“可是,我没听我阿玛说起过啊?”

徐潮道:“这是昨天的事儿,且皇上让另议,就暂且搁置了,你父不知道也是寻常。”

昨天没有朝议,也就是说,是在康熙帝御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督察院御史上奏沿海走私贩卖米粮之时,有心人就此参了叶勤一本。

德亨问徐潮道:“你说真心与我交好,是想帮我阿玛说话吗?”

徐潮笑道:“老夫拙见,这事儿,并不在于叶局首,而在于织染局。”

德亨拧眉:“你什么意思……”

话未说完他就转过弯儿来了,恍然道:“你的意思是,那谁想要的是织染局,若是我阿玛服软,那查明之后,就只是个误会,我阿玛自是一点事儿都没有,他还是织染局的首座,若是我阿玛不服软,那他恐怕要不好了。”

徐潮安慰道:“叶局首非等闲之辈,德公爷也无需太过担心。”

德亨横眼瞧他,心道这不是你爹,你当然不担心了。

徐潮笑笑,微微俯首,在德亨耳边小声道:“皇上不会治叶局首的罪,但织染局,他恐怕难以保住了。”

德亨:“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徐潮示意德亨去看已经堆了一座小山高的沙土粮,对德亨正色道:“老夫素闻德公爷乃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真的没忍住,他“呵呵”了一下。

徐潮这老狐狸,就跟没听见没看到德亨的嘲讽一般,磕巴都不打一下的,继续道:“……今德公爷见如此藏污纳垢之事,定不会视而不见,不如你我联合据奏,向皇上禀明今日之事。”

德亨好奇:“然后呢?”

徐潮:“粮储乃是大事,皇上定会彻查。”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