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口香
康熙帝:“德隆。”
德亨:“他啊。”心下稍稍松了口气。
他如今是圈禁状态,什么都统什么海运总督自然都不是了,需要另有人去接手,接手到什么时候,还会不会给他还回来,都是未知。
康熙帝让德隆去接手,也就是让他去给他占着位置,这是好事。
康熙帝:“德隆很快就能回京,到时候你跟他说清楚,海运不能停。”
德亨:“是。”
康熙帝点头,转身要离开,德亨在窗内大喊:“中午能吃莲藕排骨汤吗?点心我要桂花糕,我闻到有桂花开了……”
一个荷包“啪”的一下摔到他的脸上,虽然隔着窗格,但德亨还是反射性后仰,并吓了一大跳。
等回过神,扭着视线向下一瞧,是一个明黄色的荷包。
嘿!
德亨追着屁股大喊:“谢皇上赏”
“滚!!”老虎虽然暮年,但仍旧是猛兽之王,这一声咆哮,够气势。
“好嘞。”
“我说,你们谁能把皇上的赏给我拾起来?”
值班侍卫们:……
俺们都是聋子瞎子,没听见,没看见!
第301章
腊八过后没几天, 北京城淅淅沥沥下了第一场雨夹雪,先是雨,后是雪, 加上慢悠悠刮着的西北风,又湿又冷。
康熙帝站在檐下看着,眯着眼睛,神情舒缓, 自语道:“下的好啊。”
头年冬节令正常,该刮风刮风,该下雪下雪,来年就能风调雨顺,农时照常,可以缓口气了。
比节令如常更让康熙帝高兴的,是西北准噶尔大捷。
策妄阿拉布坦和大策零多尔济伏诛,精锐部队全部歼灭, 台吉及其以上王公、官员尽诛, 只余无主的牧民、零星小部落等待天可汗裁决。
准噶尔汗国,灭了。
灭在弘晖手中。
八月, 郭少仪和柳家耀奉命,各自带领一千全副武装火枪兵和一千五百后勤兵,来到西北甘州,胤禵麾下听用。
一下得了五千精锐,胤禵大喜过望,自是要降服了, 收用于自己手下。
但是, 并不简单, 更不顺利。
因为郭少仪和柳家耀更听弘晖的, 或者说,他两个就是奔着弘晖来的,只要弘晖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冲入准噶尔,平乱、消患,马革裹尸。
胤禵自然是不高兴,具体来说,是大怒。
这个时候,就需要弘晖顶上去,去面对胤禵的怒火。
弘晖既被奉为主公,自要有主公的担当,他开始分胤禵的军权。
弘晖是有优势的,首先,郭少仪、柳家耀两个和弘晖是老相识,他们曾在恰克图并肩作战,签订了中鄂边境《恰克图条约》,此次前来,可名正言顺归入旧主麾下。弘晖和德亨好似亲兄弟,自然是旧主。
其次,西北大军粮草供应者,月兰和年羹尧,都更青睐于弘晖。月兰不用说,她光明正大的支持弘晖,她就站队弘晖,这是她庄敏郡主的政治倾向和选择。年羹尧嘛,哈,胤禛已经白纸黑字的给年羹尧下了命令,少主在西北,你听他的就行了。两人派遣押运粮草的粮草押运官,一来大营,先去拜见弘晖,胤禵一点办法都没有。
第三,山西、陕西大旱,粮草虽然有供应,但供应上捉襟见肘,存在后方不稳的隐患,这是胤禵的看法。弘晖却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西北遍地都是粮草,就看你怎么获取。
在这件事上,弘晖手腕之多变灵活,让人刮目相看。
他和弘昇结成联盟,将两人从京中带来的八旗膏粱子弟归拢了一下,组成了一个寻访小组,鲜衣怒马,游走去喀尔喀蒙古、阿拉善蒙古、宁夏等各方势力大户,去谈判。
他以德亨的信誉做担保,以火枪兵精良的火枪做抵押,以南、北、西北三座织造局雄厚的财力做倚靠,跟这些大户开具借条,“买”粮草。粮草包括且不限于牛羊马匹、麦秆稗草、五谷盐卤……
只要可以供应大军的,都可以运来西北。
如果稍懂后金变满清历史过程的,就会知道,弘晖此举,非常有先祖皇太极的雄风。当年,窝在辽东一穷二白的皇太极,就是靠着他开给晋商的“龙票”,空手套白狼,套来如今的千功伟业。
所谓的“龙票”,就是一张白条,我取得了天下,你晋商跟着飞黄腾达,有从龙之功,是为“龙票”。
要是输了呢?
这不笑话吗,输了,命都没了,这所谓的“龙票”,自然就不作数了。
弘晖的借条,和皇太极的“龙票”,有异曲同工之妙。
胤禵……
胤禵要是熟悉老祖宗的这段历史,以他灵活的头脑,应该能想的到这个方法,也能凭借他强硬的手段将之实施。
但怎么说呢,康熙帝在教儿子的时候,只教了祖宗的“美好品德”和“望风来降”的顺应天命,一些老赖的手段可能也教了,但都是经过美化之后教的。
能不能领悟到这里面的奥妙,全靠自己的悟性。
胤禛和胤禵学的一样,他教给弘晖的更少。
但弘晖有个从小头脑、手段就不走寻常路的鬼才兄弟,他看德亨经营织造局从小看到大,一些匪夷所思的商业操作让人拍案叫绝,在这种夺权的紧要关头,他将自己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才学全部调动,给他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他敢想,就敢做。
他压上他们兄弟所有,一定要平了准噶尔,作为他上桌的筹码。
皇太极要是地下有感,一定会感慨,这真是他亲后孙。
也不得不说,天命有归,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一句虚话。
弘晖能从貔貅似的大户当中抠出粮草来,自然是他的本事,就连胤禵都不能说什么。
在牛马粮草还没出仓之时,弘晖就开始筹备进攻准噶尔了。
大军多停留一天,就多消耗一天的粮草,只有速战速决,才能及时止损。
这个时候,德亨被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他耳中,他提出出战,胤禵自然不允。
弘晖一边备战,一边说服胤禵,金秋十月,即将入冬,是出战最好时机。可以且战且从准噶尔获取的战利品养军。
胤禩给胤禵的信件和德亨被圈禁的消息几乎是同时到达胤禵和弘晖手里。
弘晖当即不再犹豫,不管胤禵同不同意,出兵准噶尔,他势在必行。
且即刻出发。
他需要这份军功。
胤禵心里很不舒服,胤禩让他“照顾”弘晖,哈,是觉着他会害了弘晖吗?
既然弘晖自己去找死,他何必从中做这个恶人。
你既再三请战,那就去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兵作战,需君王特令。
当初康熙帝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如朕亲临”,同时赋予了全部的军权。
弘晖请战,只要胤禵同意了,不需要再向北京请命,就可出兵准噶尔。
郭少仪和柳家耀的五千兵马,是弘晖的亲军,并不是全部,他还有额驸策凌的北方军,有延信和傅尔丹的中军,月兰也亲去西藏,请调藏军从南出兵,一切调度都井然有序。
胤禵竟然只要坐镇大后方即可了。
此时胤禵再收手已经晚了,大军不可轻动。
胤禵是真的没有想到,弘晖居然能调动的了策凌和延信,这两个稳如老狗的中流砥柱,居然也都听弘晖这个毛头小子的。一点磕巴都不打的,弘晖说出兵,他们就带着兵马走了。
也是此时,胤禵这个十四叔,才用看竞争者的眼光去看弘晖。
这是一头已经长满锋利爪牙的猛虎,而不是跟在父亲身后捡骨头吃的幼狼。
准噶尔,也就是新疆,土地何其广阔,环境何其恶劣,一不小心,就误入大漠戈壁,迷失方向。
好在,月兰在此经营多年,弘晖等将领手中自有一份详细的地图,他们按图索骥去追击准噶尔残兵,将之歼灭,彻底覆灭准噶尔政权。
不然,精锐跑了躲起来,等清军走了,他们缓过来一口气,准噶尔就还在。
说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还是粮草问题,借来的粮草每天都在消耗,准噶尔也不是傻的,他们宁愿将自己守不住的粮草都烧了,也不会留给清军。
弘晖等能获得的,只有抢夺的牛羊等牲畜。
此时,从海上运来的稻米已经入了西北了,但是,胤禵有意拖着,游兵在外的弘晖等还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们也无可奈何。
从缅甸入藏的周达龙到达的很及时。
月兰极力说服藏地新□□和王公、驻藏官员出兵准噶尔,但藏地掌兵的王公们一直摇摆不定,他们想要以此为筹码,重立新的藏王,只要立了藏王,新藏王自然要酬以兵马,与清军共平准噶尔。
这不是月兰能决定的,月兰早知道德亨的意思,藏地不需要有藏王,只需要□□做吉祥物,派驻官员管理就行了。
就在月兰考虑要不要先离开时,周达龙带着一队兵马和数量很不少的缅甸稻米出现在藏南,并很快由藏南的贵族、大户们拥护着去了拉萨。
月兰大喜过望,周达龙承诺和藏南贵族分享入缅线路,藏南贵族要以人和武力支持他在藏地的一切行动。
以周达龙为首的藏地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准噶尔,阻断了策妄阿拉布坦的退路,与弘晖合围,击杀准噶尔主力军,斩汗王策妄阿拉布坦头颅。
准噶尔大捷!
捷报一封一封的投入北京城,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涟漪,就连在朝堂内外叫嚣不已的山东、江南士绅官员们都哑了火,静待观望。
直到弘晖请旨:回京献捷。
康熙帝大笔一挥,准了,并做了具体的战后安排。
快要过年了,他想儿子孙子了。
准噶尔终于灭了,在他登基六十年整的前夕。
今年真是个好年景啊!
小年前一天,北京城官员几乎全部出动,去德胜门外,迎接大将军王抚远大将军胤禵和平西将军弘晖。
嘿,平西将军这个名号还是弘晖自己给自己取的呢。
胤禵故意落他脸面,不给他名分,那他就自己定、自己给好了。
还能定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号呢。
康熙帝自己没去,他让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四个亲王带领内外藩王公们亲去迎接凯旋,他自己,在午门受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