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第591章

作者:一口香 标签: BG同人

两人对视良久,德亨张开双臂,想和以前一样,给他一个拥抱。

伊凡惧怕的后退。

德亨笑容僵硬在脸上,只得放下手臂,将于振推给他,道:“我走了。”

然后,转身带着军队离开了。

于振:…!!!

您就这么留下我,走了?

您就不怕我被莫斯科市民给生吃了吗?

伊凡却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僵硬着笑脸,请于振回大使馆。

于振:……

也行吧。

德亨去土尔扈特住了两个月,然后一路巡视着,回京。

这七年间,德亨也间接性的回了几次北京,但这一次回去,就是回家了。

回望已经步入正轨的哈萨克省、喀尔喀省、内蒙古省、西藏省、青海省五省,德亨认为,花费七年时间换西北太平百年,是值得的。

而北京城,德亨忧心忡忡,不知道回去面临的将是何等局面。

他心里有准备,但是……

真的跳脱不了皇权斗争的窠臼吗?

皇位是诅咒,它让父子相疑,兄弟反目。

在德胜门,弘晖带领王公文武百官,迎接大将军德亨凯旋回京,然后,在午门献捷。

庆典进行到深夜,弘晖在一豆烛火下等德亨。

德亨在苏小柳引导下,迈入昭仁殿,跟康熙帝一样,这里是弘晖的寝宫。

九月天气,已经见凉爽,但也没到冷的时候。

昭仁殿里暖香药香交杂,并不浓厚,所以,也不难闻。

弘晖身上盖着毛皮毯,身下垫着熊皮褥子,半窝在暖榻上,听到记忆中熟悉的脚步声,睁开眼睛,看到他,轻声微笑道:“弟妹永琏他们都回王府了?”

德亨来到他面前,看着昏暗中朦朦胧胧的人影,点了一下头,道:“是,回王府了。”

国公府已经被弘旦继承,改做了贝勒府,叶勤随着大孙子永琏住进了东华门外的定王府。

大捷庆典结束,他们就回了定王府,德亨来见弘晖。

德亨看不清弘晖的样子,白天吵吵闹闹的,弘晖被众人簇拥,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都没好好看看他现在病成什么样子了。

弘晖病了。

病了很多年了。

都是这些年处理朝政供应远征呕心沥血煎熬出来的。

他一回京,永琏就忍不住都告诉他了。

永琏明白弘晖不让德亨知道他病情的因由,但如今京中不太平,永琏怕阿玛错估形势,将弘晖病重的事情告诉了他。

殿内太暗了,德亨拿起烛火,想将其他灯烛点燃。

弘晖:“不要点灯,就这么说话吧。”

德亨拿着蜡烛的手顿了一下,又放回原处,在他的身边坐下,握住他的手,一派冰凉。

德亨垂眸,心里的难过不能用言语抒发。

弘晖回握住他,笑道:“你的手真暖和,比手炉还暖。”

他记不清上次感触皮肉的温暖是什么时候了,可能,自从德亨北征西讨,离开之后就没有过了吧。

德亨更加握紧了他,声音都在颤抖:“你没跟我说,你一直在骗我。”

弘晖言语轻快:“跟你说了,你能抛下西北和北疆,班师回京吗?你又不是永华,一个死讯就能让他自己跑回京来。”

德亨痛苦道:“那怎么不继续骗下去,骗我一辈子不行吗?”

弘晖:“……我恐怕活不了那么久了,又要怎么继续骗你呢。”

德亨将脸埋在他的手心里,再也忍不住,哭起来。

“你能不能不要死。我后悔了,我应该早点回京的。”

战事没有拖这么久,他早点回京,让弘晖好好休养,就不会有现在的油尽灯枯。

赵香艾告诉他,弘晖现在已经是油尽灯枯之兆。

他一直在等他回京。

他走的时候,跟他说:“等我回来”,他就一直撑着等他回来。

铁路修好了并继续修,纸币推行下去了,乡里学堂开起来了,摊丁入亩进入了千家万户,官绅一体纳粮已成惯例,盐课和关税供应了超过一半的国库,南洋移民,西北移民,六部九司重组,八旗、蒙古王公逼迫,派系党争,海军组建,还有,为他平衡筹集偌大的远征军需供应……

这一桩桩一项项,都是他们当初定好的国策,他出征,他在京,他们内外联合,将这些都一一实施了出来。

革新从来没有温情脉脉,有的是削腐剔骨的疼痛,德亨可以想象,他这个皇帝,都面临了什么样的压力。

新政触动无数人的利益,在无数个夜晚,他是怎么拖着病体,和大臣们斗智斗勇的。

这些年,他是怎么支撑下来的。

德亨在外,只感受到他的游刃有余,便以为他是真的轻松掌控。

他就放任了。

他错了。

他不知道他病了。

病体能让这些压力扩大千倍百倍,他不该让他承受超出他的极限,透支了生命。

弘晖手掌心感触着他滚烫的泪水,叹气:“要是能活,谁又会想死呢?我是皇帝,更想活上千年万年。”

“不要后悔,德亨,永远不要因为我后悔。你平定边疆,我执掌朝政,我们兄弟联手,换万世太平,都是值得的。”

“可我只想要你活着,我不要万世太平,我只要你能好好活着。”

弘晖另一只手放在他的背上,沉默看着玻璃窗外残缺的月亮。

第436章

如果说德亨回来之前, 弘晖作为皇帝,在外,还撑着精明强干的样子, 现在,德亨回来了,他就不装了。

他自己说的:“我太累了,看折子就想吐, 我想休息休息了。”

德亨自然依着他,让他好好修养,政务都交给他。

其实政务虽然多,但并不杂乱无章,相反,在内阁辅佐下,各项事务都井然有序,条理清晰, 只是, 需要皇帝做决定、亲自处理的国事、家事太多太多了。

家事,也关系到国事。

这七年间, 有一些人逝去了,比如说雅尔江阿、允祥等,比如说马奇、徐元正、张廷玉等。

像是允禩,这些年因为身体原因,也慢慢的半隐退,非必要不上朝了。

也有些人起来了, 成为了朝廷新的中流砥柱, 比如说王尧。

王尧虽然年轻, 但他的资历可不浅, 十九岁入内阁做侍讲学士,张廷玉开始培养他,打算让他接自己的班,可惜,天不假年,张廷玉没有等到那一天,在德亨班师回朝的前一个月病逝。

弘晖将他和徐元正一起,配享太庙,死后极尽哀荣。

虽然限于年纪,王尧没能做内阁首辅如今的内阁首辅是蒋廷锡,但皇帝对他的倚重,并不比首辅少。

他不是首辅,比肩首辅,他也不是次辅,但比次辅还要得用。

弘晖就用他顺手,弘晖许多要推行的政策,他献策献计都能献到点子上,弘晖点他为侍讲学士,起居注官,在许多弘晖昏迷不醒的日子,都是王尧先替他看奏折,等他醒来他再朱批。

或者干脆,弘晖说了,他代为朱批。

在朝中,王尧就慢慢有了宠臣、佞臣之类的攻讦之言,王尧对此都是一笑置之。岳钟琪到现在都还有人传他是岳飞之后呢,也没见岳钟琪怎么着?

呵呵。

现在君上换成了德亨,王尧更是驾轻就熟,一样一样的给德亨讲解如今地方、中央、海外、藩属国等情况,让德亨有个大概的映照,好准确把握现在的实事动态。

蒋廷锡则是报告一些官员任用、科举纳才、学堂开设、报纸书籍等刊印情况。

年羹尧则是汇报川陕、湖广、缅甸、马六甲等地方军务。

德隆就汇报一些宗人府事务。

还有督察院、礼部、内务府……

光一人听一段话,一上午听下来,耳朵都嗡嗡的,脑子里就跟打仗一样,上位者要不是个博闻强识的,还得靠翻阅记录,询问、让人帮着回忆等等。

治大国如烹小鲜,半点马虎不得。

德亨在西暖阁弘德殿外间听政,弘晖就和永琏伯侄两个,一人一个躺椅,躺内间晒太阳吃葡萄。

现在是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太阳正好斜斜照进玻璃窗,在内室地上洒下一片金灿灿的光辉。

“唔,这葡萄真甜,听说是浙江进上来的。”

“浙江也开始种葡萄了?去年献上的不是西瓜吗?给朕尝尝……唔,滋味儿是挺足,这么远运来,还挺新鲜。”

“那可不,凌晨新鲜采摘了,下午就能在杭州装船,半夜到天津港,天亮就到京了,这会子可不就吃上了?”

“妙啊!”

“嘿嘿哈哈哈哈……”

德亨咬牙,吩咐芳冰道:“去里间给本王拿串葡萄来,就给我拿皇上手上那串!”

内间弘晖听到了,大笑吩咐道:“去外头给你们家王爷弄一筐子来,朕的已经入嘴了哈哈哈哈……”

永琏也大笑道:“阿玛,我嘴里还有一颗,你要吗?”

德亨在外翻白眼,骂道:“滚犊子!”

换来伯侄两个又一阵嬉笑。

上一篇:超能力是声带模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