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 第114章

作者:成白社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沈老太太又问:“你婆婆答应了?”

  “那倒没有。”

  沈蕴倒完苦水,倒是舒坦多了,继续道:“她也没有糊涂到那个份上,拿自家的钱去供养外人,就算川柏不愿意读书,还有志远呢,他现在还小,将来倒是说不准。”

  姚志远是她前两年得的小儿子。

  想到亭亭玉立的外孙女,沈老太太不由得道:“咱们玉竹这么出色的小娘子,可不能嫁给这种人。”

  沈蕴深以为然。

  她又端起茶喝了一口,思及母亲方才对玉竹的满意程度,心里那个想头便更加急切起来。

  放下茶盏,试探着开口问了句:“阿娘,珏哥儿今年有十三了吧?”

  提到自己最满意的大孙子,沈老太太脸上自然而然地就挂上了笑,点着头道:“是,他是十月份的生辰,再过几个月就十三了。”

  “前些日子老大那边送信送东西过来,珏哥儿还给老头子跟我也写了信呢,信上说他现在在福州府的那个什么紫阳书院读书,又考了旬考的头名,山长还亲自指点了他的文章。”

  说起珏哥儿来,沈老太太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沈蕴耐着性子听,越听越多,心里又是满意又是担心,侄儿这么优秀,万一……

  不过暂且不急着提,娘把珏哥儿看得跟眼珠子似的,肯定是不会应的。

  等沈老太太好不容易说完了,沈蕴适时替她杯子里添了茶水,然后故作愁苦地道:“娘啊,女儿实在是放心不下玉竹,等回头回到家里,我婆婆只怕是还不肯放弃,也不知能有个什么法子拖一拖……”

  沈老太太闻言也皱了眉,没过多久复又展开了,摆了摆手,道:“这也值得你犯愁?你药铺的生意都做得,怎么这会儿没个主意了?”

  “女儿这是关心则乱,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娘莫不是有什么好主意?”

  “想拖一段时间还不容易?”

  沈老太太睨了她一眼,不满地虚点了点她的额头,像是想不明白她怎么这么迟钝,哼了一声才道:“让玉竹留在京都就是了,你婆婆若是问起来,就说我这个做外祖母的舍不得她,非要她留下来陪我。等回头,我在这儿给她挑个门第差不多的清白人家,不比你婆婆的侄孙强?”

  “我怎么没想到呢!还得是娘有主意。”

  沈蕴听罢,面露惊喜,赶忙谢过沈老太太。

  说罢,她便在心里松了口气,虽然现下她娘还没有往自己希望的那个方向想,不过只要玉竹留了下来,总是有希望的。

  ……

  远在兴化府的沈伯文,自是不知自家长子的婚事已经被二姐惦记上了,新的通判迟迟未定,好在黄裕阳是个实干派,有他相帮之后,原本忙得脚不沾地的情况已经好转了许多。

  起码每日都能回家用饭了,不必在衙门加班太晚而同下属们一道了。

  他倒是觉得还好,只不过下属们是不是愿意跟上司一起吃饭,那就说不准了。

  沈伯文陪家人们用过午膳后,便去了书房,坐在桌前翻看起上面放着的几篇文章来。

  竹帘被撩起,周如玉端着洗好的水果进来,见状便了然地问道:“还是珏哥儿写的?”

  “是。”

  沈伯文显然看得还算满意,回她的话中都带着笑意。

  周如玉也没急着走,放下手里的东西,便坐到了窗边的罗汉榻上,也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夫妻二人各看各的,一时之间,书房内极为安静,偶有翻动书页的声音,也很快消失。

  也不知过去多久,周如玉掩唇打了个小小的哈欠,抬头便对上了自家相公好整以暇的目光。

  这人真是……

  她懒得同他计较,合上书,刚想起身去午歇,就见他把桌上的一封信推到自己跟前,然后面带笑意地道:“紫阳书院的池先生让人送过来的信,如玉也看看。”

  只说让她看信,不说内容,显然是在卖关子,周如玉配合地拿起来,展开一看。

  片刻之后,她抬起头看向他,惊喜极了:“池先生想收珏哥儿做弟子?”

  沈伯文“嗯”了一声,语气中也有几分感慨:“池先生乃当世大儒,家学渊源,是当今文坛的中流砥柱,饶是我在读书之时,也曾拜读过他的文集,珏哥儿这小子,还当真是……”

  不知怎的,周如玉好像从自家相公这番话中听出了几分酸意?

  应当……是自己听错了吧。

第一百零二章

  不过酸归酸, 自家儿子拜师毕竟是大事,沈伯文与周如玉还是专门寻了个空闲的时间,准备好束脩之礼, 亲自去了趟位于福州府的紫阳书院。

  池先生,姓池名修,字安之, 号双清先生,当代大儒, 紫阳书院现任山长,出身福州望族池家,祖父曾官至内阁首辅, 其父早逝,由祖父带大,三元及第,后辞官回乡,专心致学。

  “见过双清先生。”

  “沈大人不必多礼。”

  双清先生是个年近花甲,头发与长须都已经花白, 但仍然精神矍铄的老人, 与沈伯文这样的后辈说起话来也没什么架子, 态度温和地同他闲聊了一会儿,还问起关于兴化府银矿案的后续, 以及百姓们的生活来。

  人家会知道这件事,沈伯文并不觉得纳罕,既然对方感兴趣, 打开了话匣子, 他自然也不会介意多说一些, 随即就将后续和百姓们的现状一一道来。

  双清先生听罢之后, 不由得捋了捋长须,感叹了一声:“民生多艰啊。”

  沈伯文颇为认同地颔了颔首,不过好在自己身为当地官员,还能为百姓们多做些事。

  两位长辈在说话的时候,沈珏就坐在自家父亲下首,听得专心致志,时而皱眉,时而又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不过却没有贸然插话,打算留着没有听懂的地方,回家之后再向父亲请教。

  双清先生与沈伯文这位学生家长闲话了一阵之后,便主动夸起沈珏来,道他基础扎实,才思敏捷,性子沉稳又不失变通,自己实在是很欣赏这个学生,便动了爱才之心,想要收为弟子。

  这样的好事,沈伯文本就不可能拒绝,听罢之后便也客气地表示:您这样的大儒,能看上我家长子,这是我家的福气,今后珏哥儿就拜托给您了,您放手教导便是。

  这便达成共识了。

  接着便约定了次日带着珏哥儿上池府,正式行拜师礼。

  翌日,沈伯文与周如玉带着儿子来到池府,池府的下人们早就收到自家老爷的指示,一早便打开大门,迎接二人。

  在古代,这种师生关系之间的亲密不下于父子,因而也就意味着,从今日起,沈珏也相当于池府的半个少爷,因而这般重视,并不算夸张。

  沈珏站在大门前,少年面色肃然,心中有几分紧张,不过很快就被自己压了下去,望门而拜。

  进门之后,又是一拜。

  被下人们引着继续往里走,终于走到正厅,双清先生端坐上首,沈珏站在厅外,遥遥一拜,双清先生起身,躬身还礼。

  沈珏这才走到他面前,行三拜礼,随即下跪敬茶。

  双清先生面露满意之色,端起茶饮了一口,才语气温和地道:“起来罢。”

  沈珏这才站起身来。

  如此,拜师礼成。

  ……

  办完儿子拜师的事,沈伯文夫妻二人便又回了兴化府,回家之后,不忘给爹娘写信,告知他们这件好事,此外,照例给自家老师写信,其中照例写了自己的近况,以及一些疑问之处,谢之缙以及自家的两位师兄的信也没有忘记。

  写完之后便让唐阔去问自家娘子,有没有信要一块儿送往京都。

  果不其然地拿回了几封信,分别是写给师娘、渠家小姐,还有阿苏的。

  沈伯文笑笑,便连同自己方才写好的,交给唐阔,让他一道去驿站送出去。

  忙完这些,他便打算同周如玉说一声,然后去一趟知府衙门,那边还有些孔知府留下的公务没有处理完,挤压到了现在,他忙完银矿案,才终于抽出时间来处理这些,只能自己找时间加班做了。

  此时正值六月份,再过几天就是端午了,正午时分的温度不是一般的热,他走出书房门口,便扑面而来一股热气,令人窒息。

  沈伯文在心里叹了口气,这还没上街呢,他已经开始出汗了。

  他正想顶着日头往外走,却见到自家霁哥儿手中举着一根柳枝哒哒哒地跑了过来,见到他便是一乐,将柳枝往他手里塞,一边道:“给爹爹,给爹爹。”

  沈伯文忍俊不禁地接过,看了眼已经有点儿打卷儿了的柳叶,掏出袖中的手帕替他擦了擦汗,问道:“这么热的天,可不能在外面待太久,万一中了暑气就不好了,还要喝苦苦的药,霁哥儿知道了吗?”

  他这么一说,霁哥儿还没如何,负责看护他的谭王氏便战战兢兢地想要请罪。

  不料霁哥儿却不服气地撅了噘嘴,然后道:“爹爹说的不对,霁哥儿才刚出去一会儿,娘知道的。”

  才一会儿?

  那这柳叶怎么就打卷了?

  沈伯文不由得又瞧了眼手中的柳枝。

  端详了片刻,他看向谭王氏,问道:“这柳枝,霁哥儿是在哪儿折的?”

  谭王氏不明所以,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答了:“回老爷的话,是在外院的东边那棵柳树上折的。”

  她说完,沈伯文便“嗯”了一声,“把霁哥儿带到房里去吧,喝一碗绿豆汤解解暑。”

  “哎,奴婢知道了。”

  看着他们回了房,沈伯文这才收回视线,带着唐阔往她方才说的那棵柳树处走去。

  他走到跟前停下步子,默不作声地打量了一会儿,又将手中的柳枝同留在树上的柳枝对比着看,发现竟没什么区别,树上的柳叶边缘也微微卷起,心当即倏地一沉。

  他有一个不太妙的猜测。

  “暂且不去知府衙门了。”他转头对唐阔道:“去将两位师爷,还有何吏目都请过来。”

  唐阔看他面色不大好,忙应了一声,就出去请人了。

  ……

  “这……这是要大旱的表现啊!”

  三个人都不是懈怠的人,唐阔去请之后,就赶忙过来了,待到沈伯文将自己的发现同他们说完,何吏目立马变了脸色,不光看了这棵树,连同院里的其他植物一道看了过去。

  沈伯文也不拦,唐阔去请他们三人的时候,自己已经都看过一遍了。

  同他先前的猜测没有什么出入。

  鲁师爷与阎师爷也不是没有经历的人,从自家大人的话里大致就能猜出来可能要发生什么事了,面色都难看起来。

  就在他们相顾无言的时候,何吏目终于回来了,身形都有几分佝偻,“大人,这……”

  “兴化府往年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尽管已经有了不好的猜测,沈伯文还是冷静地问道。

  何吏目摇了摇头,眼神黯淡地道:“往年大部分时候都不会这样,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是要旱了。”

  “这样吧。”沈伯文却没有完全灰心,他看向几人:“今日天色有些晚了,不方便出行,你们几人都回去收拾一番,明日随我一道去兴化府下面的四个县走访,实地看看当地的情况,看完我们再行商议。”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