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 第38章

作者:成白社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这好像,大师兄这与自己心中所预想的形象,不甚相符?

  陆翌先向韩辑行礼:“学生见过老师。”

  沈伯文与邵哲也上前与他见礼。

  同二位师弟回过礼之后,陆翌便向韩辑请罪:“老师见谅,歆儿听说我要出门,便闹着要跟过来,学生没办法只好将她带上。”

  韩辑看着陆翌带着女儿过来,倒也不意外,陆翌发妻早逝,他一番爱女之情可以理解。陆歆长得又冰雪可爱,自己自然不会怪他。

  只是还是开口问道:“这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了,你也没想着寻个继室吗,你公务繁忙,一个人照顾歆儿难免有疏漏之处。”

  陆翌是个长相不俗的郎君,但他给沈伯文的第一印象,却是他周身的气质,该说果然不愧是在大理寺任职的人吗?即便未穿官服,也是端正守礼,一派正气的君子气度。

  他闻言便摇了摇头,只道:“歆儿还小,凡世上之人,必有私心,我若是娶了继室,她若没有亲生孩子便罢,还能好好对待歆儿,若是有了,即便不是成心,但也会有意无意地将歆儿排在第二位。”

  他怀里的小娘子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不禁抬起头来瞧向自家爹爹,一脸好奇。

  摸了摸女儿的头,见自家老师还欲说什么,陆翌端正道:“况且弟子现在正是因为公务繁忙,更加无心再娶,老师就莫要再提这件事了。”

  沈伯文将这一番话听罢,便不由得在心中点了点头,这位师兄倒是很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他意已决,韩辑便不再提,毕竟也是学生自己的家事,他心里有数就好,便道:“你师母也随我来了,若是歆儿不怕生,可以去见见你师母,让她帮你带一会儿。”

  陆翌闻言,略微思索了下,便答应了,随后带着女儿,在清风的引路下去了后宅拜访萧氏。

  ……

  后宅中,萧氏正与周如玉坐在一处,让人送了本庄子上的账本过来,教她看账本。

  萧氏从不是个只说不做的人,既然已经说了要教她管家,便着手开始,正好现在她们住在一个宅子里,来往也方便。

  周如玉倒不是看不懂账本,但看的也不过是先前自家食肆的账本罢了,虽说道理相似,但账本与账本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和学问的,因而也学的很认真。

  这一个教一个学,时间不知不觉便过去了。

  陆翌带着女儿前来拜见的时候,她们的教学正好告一段落,正准备休息一会儿。

  萧氏闻言便道:“请陆大人进来。”

  一见到小孩子,萧氏的心就软了,不等陆翌主动开口提,便道:“你老师那边还等着你吧?你家小娘子便留在我这儿,保管给你照顾的妥妥当当的。”

  正巧陆歆也是个不怕生的小娘子,见到笑的慈爱的萧氏和她旁边的周如玉,眼睛眨了眨,便主动松开自家阿爹的手,跑过去抱住周如玉的腿,转过身细声细气地道:“阿爹,我要在这里玩儿。”

  陆翌早就晓得自家女儿不怕生,但也没想到能这么不怕生,头一回见到的人,就能凑上前去。

  不过方才师母已经介绍过了,这是沈师弟家中娘子,也不是什么外人,他索性不再纠结,安顿了几句女儿让她听话,别闹脾气,等阿爹忙完了便来接她。

  陆歆乖巧地点点头,还主动跟他摆了摆手,陆翌还没走,她就开口跟他道别了:“阿爹走好。”

  整个房间里的人看了都忍俊不禁。

  周如玉也抿了唇笑,但随即便想到自家的两个孩子,心中不禁有点难过,不过面上却没表现出来,陆翌走后,她便将陆歆抱起来,让她坐在自己的腿上,轻声细语地跟她说话。

  萧氏察言观色,便开口问道:“我没记错的话,你与延益也有孩子吧?”

  周如玉点了点头,回道:“我与相公有一子一女,儿子名叫沈珏,今年九岁,在桃花村的私塾中读书,女儿叫做沈珠,今年七岁,比歆儿还要大上两岁。”

  大致了解了情况之后,萧氏看她神情,便知她是想孩子们了,将手中的一块糕点送到陆歆的小手里,才道:“春闱也没几天了,等到延益考完,再过殿试,放榜之后,无论他是留京还是外放,到时候他有假期,你们都能回乡见家人,然后一家团聚了。”

  周如玉听到这儿便是眼前一亮,心中也有了期盼,道:“若是留京,到时候我们将孩子也带过来,到时候带来让师娘瞧瞧。”

  萧氏想到那个场景,不由得也笑了起来,点点头应了。

  ……

  陆翌回到席上,韩辑才正式开席。

  饭桌上没人说话,待到用完饭之后,下人们上了茶,师徒几人才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

  韩辑吩咐朗月:“去我书房里,把延益和文焕的文章都拿过来,让他们师兄看看。”

  朗月应了,动作很快,没多久就取了回来。

  结果两篇文章,陆翌低头专心看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文章中抬起头来,对韩辑赞道:“二位师弟的水平都不错。”

  许是他端正惯了,沈伯文未能从他的话中听出什么来,看向自家老师,只见韩辑不满地道:“我带出来的弟子,他们的水平我还能不知道?你说说这次会试他们俩的主要竞争对手。”

  没想到自家老师对大师兄说话时这么不客气,沈伯文不禁有点惊奇,不过听到后半句,倒是打起精神来。

  “老师的教导自然是最好的。”陆翌并未因为自家老师说话不客气就如何,显然身为韩辑的大弟子,他对自家老师的性子十分了解。

  至于此次会试,两位师弟的竞争对手,陆翌想了想,便开口道来:“谢大人家的嫡子谢之缙,有状元之姿,您家的韩嘉和,也能与谢之缙争上一争。”

  韩辑闻言,挑了挑眉,并没有开口说话。

  听到韩嘉和的名字,沈伯文心思微动,没想到大师兄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

  而这位谢之缙,上一回与师兄出门,自己在街上吃馄饨时,仿佛听到过有人谈论起他,道谢氏郎君,芝兰玉树,状元之姿,此次必当金榜题名,看来当时那人说的谢郎,便是谢之缙了。

  正在他暗自思忖之时,陆翌接着道:“还有岭西的解元冯子京,浙南的解元沈鲤,都是才名在外的举子。”

  看了看两个师弟的神色,也是从科举的千军万马之中厮杀出来的陆翌难得地笑了笑,只道:“但会试成绩如何,还要到时再看,变数太多,都说不准的。”

  韩辑闻言便点了点头,也对沈伯文与邵哲耐心道:“你们大师兄说的没错,为师对你们要求不高,并非定要在此次榜上有名,你们二人,尽力而为便是。”

  “学生明白。”

  沈伯文与邵哲起身应下。

  ……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会试的日子便到了。

第四十三章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 真正到了会试这一日,沈伯文的心境已经与乡试之时不同了。

  再次坐在狭窄的号房之中,望着眼前的试卷, 他敛下心神,将脑海中繁杂的思绪摈除,专注于题目上, 提笔蘸墨,思考片刻之后, 落笔在纸上打起草稿来。

  直到写完一道题,沈伯文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今日答起题来竟然十分流畅, 花的时间远比平日里花的少,不似往常那般写写停停,反而一气呵成,极为痛快。

  这个发现不禁让他精神一振,索性趁着此时思路通畅,看起下一道题来。

  只是如今正值初春, 盛京的天气还很冷, 他写了一会儿, 便觉得手快被冻僵了,只得放下笔, 在自己带来的小炉子上烤了烤手,看了眼墨汁,倒是还没到被冻住的程度, 稍稍放下心, 往掌心里呵了口气, 又打起精神来继续答题。

  会试与乡试一样, 也是一共三场,每场三日。

  沈伯文在第一日答了三道题,便停了笔,待用过晚食后,便检查起答好的题目中,有无错字或疏漏之处。

  这不检查不要紧,仔细一检查之后,他便皱起了眉头。

  原因出在了第二道题上。

  题目是这样的——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舎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道题是从《论语·述而》当中的一段对话中截取而来,相比于院试府试中某些千奇百怪的截搭题,称得上正常甚至是平常了。这句话,是孔子对自己的弟子颜渊赞赏之语,看起来是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的一个场景,但实际上,在场的有三个人,这句话后面也还有两句。

  下一句是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路所说的,他对自家老师对颜渊的夸赞表示不满,并道:“子行三军,则谁与?”他认为颜渊只不过一介文弱书生,远不及自己勇猛,怎么称得上这样的评价,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要是您带兵打仗的话,会选择带上谁呢?

  然而随后便是孔子驳斥子路的话,大意为:我不与那种莽撞之人为伍,遇事先做谋划才是成功之道。

  在一开始答这道题的时候,沈伯文只觉这道题目十分明了,再加上当时思路通畅,当即便按照自己的理解落笔,仅从这一句入手,写出了一篇自己颇为满意的文章。

  然而此时再看,却又觉得有些不妥。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们一向都是不怕想得多,只怕想得少,生怕忽略了主考官真正想要考察的意图,恨不得想得周全再周全。

  此时沈伯文将这道题看了又看,眉头自方才皱起就没有放下来过,内心陷入了纠结之中。

  纠结是选择自己原本的破题思路,还是选择联系语境重新破题。

  足足考虑了半刻钟,他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就这样!不改了!

  在做了决定之后,他便将注意力转向了下一道题,仔细检查起来。

  见没有错漏之处,天色也不早了,便收好纸张,替自己热起晚饭来。

  能带进考场的自然不是多精致的食物,况且哪怕做的再精致,在进考场之前,也会被验身的兵卒们掰碎了检查一番,倒不如还是带些饭团,包子还有烧饼之类的方便。

  沈伯文这次带的也是与上次差不多的食物,易于携带,方便加热,容易填饱肚子。

  晚上依旧是在号房的狭窄空间中蜷缩着入睡,相比乡试那会儿,如今的天气冷得多,除了自己穿厚点,也没别的办法。

  沈伯文在入睡前,只有一个朴实的心愿。

  那便是希望这次能考中,以后就不必再受一次这样的罪了。

  第二日答后两道题,第三日誊抄,一切都按照沈伯文预想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交了卷,等到能出考场,他也有几分撑不住了,是身体与精神的双倍疲劳。

  深一脚浅一脚地出了贡院,被早就等在外头的自家堂弟和清风给扶上了马车,沈伯文打起精神,问道:“师兄还没出来吗?”

  沈杜点了点头,回他:“我们一早就等在这儿了,还没见到邵公子出来。”

  他们俩正说着话,清风忽然道:“邵公子出来了。”

  沈伯文与沈杜闻言一道看过去,贡院门口那个眼熟的身影,不是邵哲又是谁?

  沈杜忙跳下马车,同清风挤开人群一同上前,将正被挤的走不动的邵哲给解救了出来。

  等到他也上了马车,看见同样靠在马车里休息的沈伯文,二人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笑,都没什么力气寒暄了,互相打了个招呼,便各自靠在车壁上闭目养神。

  许是已经有了一次乡试的经验,也可能是这半年来经过自家娘子的不断投食,身体结实了点儿,这次考完三日的首场回去之后,沈伯文并没有第一时间倒头就睡,反而在洗完澡之后,还喝了一碗自家娘子的爱心鸡汤,倒是恢复了些精神。

  甚至还将首场的文章默出来三篇,又同周如玉说了会儿话,才沉沉睡去。

  周如玉在床边坐了半晌,看着自家相公熟睡的侧脸,心里只盼着前几日与师娘去庙里求的签当真能灵验,保佑她的心愿得以实现。

  她都快将那支签的签文背下来了——

  宝镜无尘染,金貂已剪裁,也逢天意合,终不惹尘埃。

  那解签的大师还恭喜她,说这是一支上上签,意为好事成双,得此签者,受天恩宠,事事如意。

  当时师娘都十分高兴,道她得了支好签,她抿了唇笑,珍之又重地将批好的签文收了起来。

  她虽然明白这签并不能左右事情发展,但这终究是个好兆头,心里还是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