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112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当然,妙娘如果发现有故意送烂菜来的,她管你是谁都不会再合作。

  至于猪肉这些,早有人上门推销,妙娘找平日管事的参谋了一下,略微讲价一二就全部拿下了,她还用猪棒骨熬汤,猪肠做成溜肥肠,反正也不贵。

  这刚运行的食堂,还没两个月,就净赚不少。

  现在不少本地学子休沐回家带的第一件礼物便是书院的三鲜包,可谓是远近驰名了。

  在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子,书院也有抄书或者便宜的杂粮馒头窗口。

  两文钱就可以吃一个杂粮馒头,一碗汤和一碟咸菜。

  那咸菜妙娘亲自带着女儿馨姐儿一起腌制的,也是堪称一绝。

  所以即便吃便宜的馒头,也很美味的,妙娘自己减肥,晚上就吃一小颗馒头,一碟稀饭,简直爽歪歪。

  “你们说真有那么多人每天早上抢三鲜肉包吗?”妙娘问顾成家的。

  顾成家的儿子是倦哥儿的小厮,现在倦哥儿在学舍读书,小厮就不必要了,但有时候妙娘想吃食堂的东西,就让他去跑腿。

  顾成家的就笑道:“我的二奶奶,您是不知道,每天就两百个售罄,有的学子鸡鸣就去排队呢,正好可以早起吃了包子就读书。虎子可是一次都没抢到过,他自个儿都懊恼的紧呢。”

  其实三鲜肉包妙娘的小厨房就可以做,但人嘛,要的就是那个气氛。

  在推出鲜肉包之后,书院食堂开始推出麻辣烫,但在上新之前,妙娘亲自在家里做给程晏和孩子们吃。

  首先锅底都是用她秘制的火锅底料,秘诀是熬出来的汤加上点牛乳,更是鲜醇,妙娘自己当起食堂大妈的工作,先把托盘递给程晏道:“你先去选菜,选了我跟你下。”

  旋即,倦哥儿和馨姐儿还有麟哥儿也是不甘落后。

  “娘亲,这个是什么?”好奇宝宝一号倦哥儿指着一个丸子。

  妙娘笑道:“那个叫撒尿牛丸,会爆汁的。”

  一听是肉丸,他赶紧拿了两串,再有各种什么藕片还有粉条目不暇接,倦哥儿第一个拿过来的。

  妙娘用竹勺替他很快煮好一碗,满满的一大碗,倦哥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好香好香,儿子已经忍不住了。”

  程晏也忍不住拿自己欢喜吃的,他还悄悄道:“这也要限购。”

  “知道了,我看你现在也变成财迷了。”妙娘做了个鬼脸。

  好奇宝宝二号麟哥儿平素最有节制的,小小年纪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觉得那东西不能吃多,绝对不能吃,但今天他也破例了。

  “娘亲,半圆儿子可以拿三串吗?”

  方才倦哥儿喂了一颗半圆给弟弟尝,麟哥儿这小子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妙娘睁大眼睛道:“你不怕撑着就拿吧。”

  ……

  本来妙娘还准备了纸笔,让这些人提意见,哪里知道这几个平日里挑三拣四的大人小孩居然吃的头也不抬,要不是妙娘怕他们吃撑,估计还要再添。

  “那你们是没意见咯?”

  倦哥儿“嘿嘿”笑了两声:“儿子就一个意见,不要限购了,成么?”

  他的膏火银充足的很,入学时祖父母都给了他不少私房钱,还要他平日的压岁钱,每个月家里的月例,想吃什么都成,就是怕钱都买不到啊。

  妙娘点头:“好,我宝贝儿子说的,我都听。”

  只见麟哥儿郁闷道:“娘亲,我们现在都是斋夫挑过去的,想吃也吃不到,儿子要快快长大,跟哥哥一样,就去食堂用膳。”

  现在麟哥儿还在蒙学,蒙学普遍年龄都六七岁,谁会放心让小萝卜头们自己去食堂用膳啊,故而小孩子们都是挑夫挑过去的。

  妙娘笑道:“你每日都回来啊,你想吃什么,娘都跟你做。”

  “好。”麟哥儿这才甜滋滋的笑了。

  在其实妙娘本意其实就是想改善学生生活,然后不让食堂亏本,没曾想金陵书院的小饭堂却火便江宁了。

  书院两个月休息三天,皇甫氏这日早早的就差人过来接了,是的,她们这一房的孩子全部都送到金陵书院了。

  她终究还是没去京里,金陵书院声名鹊起,师资强大,开办之初还请了大宗师去纠察,不可谓不严厉了,这样才是她所希望的书院。

  诺哥儿回到家时,皇甫氏吓了一跳:“诺哥儿,你的脸怎么圆了这么多?”

  平日在家时,诺哥儿吃饭也是挑三拣四的,皇甫氏已经是安排的很精致的,她嫁妆颇丰,大范氏等人也是一切就着长孙,哪里像现在这样。

  但是她忘记了,孩子们吃饭都是抢着吃才香。

  诺哥儿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儿子最近迷上麻辣烫了,天天去吃,有时候还多加个肉夹馍,可不就长胖了么。”

  麻辣烫,这是什么玩意儿?

  皇甫氏不解:“你们书院怎么这么多吃食,哎,这读书人还是清苦些才好。”

  安贫才能乐道,才能做好学问。

  诺哥儿这点就不同意了:“娘,儿子每天吃的饱才学的好呢,况且我们同窗在一起说说笑笑,还能坐而论道,岂不是快活的很?”

  读书是很辛苦的,大家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一起品尝美食,一起谈论每天的学习,比起他在族学还有在西席那里可是好太多了。

  “不能玩物丧志啊。”皇甫氏又多吩咐一句。

  诺哥儿乖顺道:“儿子不敢。”

  孩子们尝新鲜很正常,但是程添的好友眉公却是一日不去食堂都难受,他是金陵书院聘请的先生,平日用膳都是在老师所在的窗口,放假是可以,但食堂也关门了,他就难受了。

  程添见了这位老友,甚是不忍,赶紧让任告知妙娘,妙娘也是哭笑不得,赶紧让小厨房给老人家做了一碗麻辣烫。

  “眉公,你这是……”程添觉得老友这是年纪越大越贪嘴了。

  眉公摆手:“小相公,你是有儿子媳妇伺候,想吃什么都吃的到,我可就惨了。”

  “这,这可怎么办?”程添看了程倦一眼。

  倦哥儿忙起身道:“先生有事,弟子服其劳。”

  别看老人家写的传奇故事畅销,就以为他不成了,其实眉公有大才,当年南直隶的解元,天下含金量最高的解元了,人品正直。

  就这样一碗麻辣烫,竟然让从来不收弟子的眉公收下倦哥儿。

  名人效应加上麻辣烫本来就好吃,一时间金陵书院靠这个在次年居然多招生了六百余学子。

  外面也有模仿的,但是怎么也不得其味,想混进去金陵书院,不是书院的人还不能吃,怎能不叫人心痒痒。

  这样的名声甚至传进了宫中,小皇帝喜欢看各地风俗见闻的杂谈,他现在又没亲政,政务都是由宋元辅,秦次辅几个人处理,除了读书,就是看看杂书闲书。

  刚翻到近来一则消息就是金陵书院的麻辣烫,居然让书院多了六百余学子。

  “这金陵书院我怎么以前未曾听过?”

  程晏的消息当然不敢随便递到大内,宋元辅这些人可不愿意程晏再回来了,因此宫内这些大铛也不敢说什么关于程晏的话。

  但是既然陛下问起,他们就道:“这是江南一带最有名的书院。”

  “哦,山长是何人?怎么一个书院因为美食有名的?”

  几位公公对视了一眼,才犹豫道:“山长是先大宗伯程晏。”

  小皇帝眼睛一下就亮了。

第172章 女扮男装

  天微微亮时,倦哥儿翻了个身,本想再赖一会儿床,但是想起今早有三鲜肉包,立马就一个鲤鱼打挺起身了,说真的现在是天气热了才能捡漏,大家都去吃凉皮凉面了,他略微早点起床就能抢到三鲜肉包了。

  在书院这小半年,程倦早已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了,平日叠被洗衣服,自己盥洗,反正什么都是自己来,这样的日子也许清苦,但是倦哥儿却觉得很心安。

  他穿好衣衫,这衣衫是金陵书院特有的水墨服,穿起来特别飘逸,外边有不少绣坊还仿做。倦哥儿仿佛觉得自己又长高了一些,因为先食堂也有牛乳卖,卖的还不便宜,别的喝不惯的人当然不会买,但是倦哥儿知道这是他娘为他设置的小窗口,即便他不想喝,每天陶婶子都会留一大杯给他。

  来到食堂时,正好前面排队的人不算多,他松了一口气,好容易轮到他,拿了一个三鲜大肉包,又去附近牛乳窗口拿了一大碗牛乳,正美美的用着,只见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倦哥儿抬头一看,竟然是昔日爱族学的同桌云连,倦哥儿忙起身笑道:“没想到在这里能碰到云兄。”

  云连也很高兴:“我是今日才过来金陵书院的。”

  倦哥儿含笑点头,当天他便去了一封信让顾虎带给妙娘和程晏,近来因为宗房老太太身体不好,聂氏罗氏也都卧病在床,夫妻二人都在江宁老宅守着。

  这几位老人家一旦不好,子孙都要守制在家。

  妙娘收到信后,觉得颇为无语:“晏郎,你看这云家怎么回事啊?居然把女儿女扮男装往咱们书院送,又不是没有女学,还好倦哥儿发现的早,否则这要传出去,你说别人会怎么看我们?”

  虽然妙娘自己是从现代来的,但她从不会真的就赞同男女混在一起,若是外人知晓有个女人在金陵书院,还住在学舍中,外面的人又会怎么议论?

  用脚后跟都想的到大家会借此说这男男女女的,不知道什么□□事。

  固然,祝英台的故事千古传诵,但是实际操作真的很难。

  甚至会因为这件事情金陵书院关院,妙娘对程晏道:“你赶紧安排人把云姓学子送回家去吧。”

  程晏深以为然。

  他们也不知道云家的胆子怎么这么大,让个女扮男装的姑娘四处混在男孩子堆里一起读书,不说败坏风气什么的,关键是科举考试有时候要全部脱了衣服,检查完才能进去科考,因此女扮男装科考之事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所以,他都不知道云家这么做是为什么?

  但是程晏听妙娘这般说还有点意外:“以前我见你鼓励俞青青,还以为你会支持呢。”

  “那可不一样,除非皇上下令女子能参加科举,否则她现在这么一声不吭的进来书院,若是被人发现,可就是书院关门大吉了。”

  在泉州,为了抗衡倭寇,男女老少齐上阵,娘子军们上战场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朝廷可没有允许女子科举,就不说古代,你说现在男女混住同一宿舍那也不成,现代宿舍大部分都是男女寝室分开的。

  从本心来讲,帮俞青青无可厚非,也费不了她什么心神,不过是顺手而为,帮一个可怜人罢了,也敬重她是抗倭英雄的后代。

  可到底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妙娘亲眼目睹程晏变法何其艰难,甚至因此此事把生母费氏和养母罗氏都得罪光了,更别提现在就要提什么女人立马参加科举之事。

  许多事情循序渐进,现在不能办到的事情,就没必要姑息。

  尤其还关系到切身利益。

  云家是江宁有名的豪绅,祖上也出过布政使之类的大官,到了云连的爹这一代,他本人捐了个监生,是有名的大盐商,旗下产业无数,人称云员外。

  云夫人今年四十有五,膝下唯独只有一女云莲,听闻在外祖家住着,云家还有几个儿子,但都不是正房所出,其中长子已经中了进士,在山东做巡按御史。

  此时,六娘便是想为长子求娶这位云姑娘。

  就不说门楣,其实想和王敏行联姻的不少,许多还是高门大户,但六娘自己想的明白,这娶媳妇儿要里子总比面子强。

  范嬷嬷也笑道:“自古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云家呢,门第是低点,可是实惠。”

  “嗯,就是这么个说法。你说我二哥娶的亲事门第不错,但那位对太太可不算恭敬,现在二哥还得靠人家娘家,我那二嫂可气焰嚣张的很。云家门第不高,年纪也比我们哥儿大一岁,这样说来反而更会照顾人,在我们家里也不会跟我二嫂似的,成日家的骂我二哥没出息。”六娘到江宁来,结交了不少豪绅官夫人,其中就属云家看起来还有那么几分儒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