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103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42章 督公大人果然铁石心肠

  “赐婚?”

  江潋和宋悯皆是一惊,异口同声问道,“陛下想把她赐给谁?”

  嘉和帝的视线从他们两个脸上扫过:“你们两个,一个对女人不感兴趣,一个对女人执念成痴,朕也不好强你们所难,就把她赐给五皇子吧!”

  五皇子母族势微,不足为患,年纪和杜若宁也相仿,嘉和帝第一次想用赐婚牵制杜关山时,就有意把杜若宁赐给他,只是那时宋悯和江潋都不看好,这个方案便搁浅了。

  眼下嘉和帝被逼急,便顾不得许多,杜关山不是最疼爱他这个小女儿吗,他倒要看看,赐婚圣旨送到国公府时,杜关山还能不能四平八稳地在床上挺尸。

  这便是身为天子的特权,杜关山想跟他斗,除非全家人的命都不要了。

  嘉和帝想象着杜关山在接到圣旨时气急败坏的样子,心中的郁闷不觉减缓许多,他早就该这样干了,如果早这样,何至于让杜关山蹦跶到今天,还白白赔上了刘远的性命。

  御书房里一阵沉寂,江潋和宋悯一时都没有说话,江潋面色淡漠看不出喜怒,宋悯则面色苍白,身子摇摇欲坠。

  “陛下。”他想要劝嘉和帝收回成命,开口却是一阵急咳。

  “你若是劝阻,就不要说了。”嘉和帝摆手制止他,“这回朕意已决,无论如何不会再更改,朕倒要看看杜关山是抗旨不遵,还是乖乖地把他女儿送进宫。”

  宋悯未出口的话噎在嗓子眼,又化作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咳得五脏六腑都一抽一抽地疼。

  不可以,阿宁是他的,是他一个人的,哪怕是皇上,也不能将她随意许给别人。

  “江大人。”他捂着心口看向江潋,江潋对阿宁明明是有企图的,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阿宁被赐给五皇子吗?

  江潋冷眼看他,淡淡道:“宋大人急成这样,莫非也心仪若宁小姐?”

  宋悯一口气上不来,差点咳死过去。

  嘉和帝眉头一皱,面露不悦:“宋卿果真有心?”

  “臣没有。”宋悯忙屈膝跪地,“陛下不要听江大人乱说,臣就是单纯的咳喘发作。”

  “那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嘉和帝问。

  宋悯垂首:“臣岂敢妄议陛下的决定,陛下觉得好,自然就是好的。”

  “那就好。”嘉和帝点头道,“既然你们两个都没有异议,那就即刻行动吧,宋悯负责拟旨,江潋负责去定国公府宣旨,朕今日就要把这件事办成了。”

  “臣遵旨!”

  “臣遵旨!”

  两人齐声应喏,跪地领命,一同退出御书房。

  宋悯回内阁起草诏书,江潋则去准备传诏事宜。

  出了御书房,两人同行了很长一段路,彼此却都沉默不语。

  直到转个角就要各自分开,宋悯才开口道:“督公大人果然铁石心肠。”

  江潋冷笑:“若非首辅大人提及她的名字,陛下兴许不会想起这茬。”

  宋悯的脸色又白了几分。

  他当时也是一时情急,才不管不顾,倘若知道是这个结果,哪怕被江潋气死,他也不会在皇上面前提及阿宁。

  “督公大人真的要袖手旁观吗?”

  “不然呢?”江潋挑眉,当真袖手而去。

  宋悯咬牙看着他从容离去的背影,一时不能分辩他到底是真不在乎,还是假不在乎。

  今日之前,他还十分相信自己的观察,认为江潋对杜若宁是不一样的,可是眼下,他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不想让江潋觊觎阿宁,一方面又希望江潋确实对阿宁有想法。

  江潋那种人,如果他真的有想法,一定会想方设法地破坏这门亲事。

  可是……

  可是他却那样事不关己地走了。

  宋悯站在宫道上,长久地注视着江潋的背影,直到那一袭绯红转个弯再也看不见,才失魂落魄地回了文华殿起草诏书。

  他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不仅文章做得好,更写得一手好字,嘉和帝最喜欢让他写圣旨。

  十年来,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写过多少份圣旨,却从来没有哪一次像今天这样,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刀子划在他心尖上,让他痛不欲生。

  他必须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将那只笔握紧拿稳,才能让每一个字看起来苍劲有力,挥洒飘逸。

  没关系。

  没关系。

  他每写一个字,都在心里对自己说,只是赐婚而已,又不是马上完婚,他总能想到办法,让这个婚完不成的。

  圣旨拟好,内阁众人对首辅大人的文采和书法赞不绝口。

  越是这样,越让宋悯心如刀割,此时此刻的他,无心享受这样的夸赞,带着圣旨去给嘉和帝过目。

  嘉和帝确认之后,便交给江潋前往国公府传旨,临行又殷殷嘱托:

  “到了地方,要留心观察国公府众人的反应,尤其是杜关山,哪怕他死都不肯下床,你也一定要想办法将他激下来,一旦他下了床,朕就可以以欺君之罪将他下狱,此事事关重大,朕能不能得偿所愿,全靠厂臣了。”

  嘉和帝很少如此正式地称呼江潋,可见这次想让杜关山死的愿望有多强烈。

  江潋一一应下他的叮嘱,领了圣旨,带着望春和几个小太监前往定国公府。

  【作者有话说】

  新的一个月开始了,感谢你们还在陪着我,最近几天需要处理一些私事,更新的量可能会少一些,忙过这几天再给大家加更,督公大人和若宁小姐的感情马上要上一个新台阶了,敬请期待哦!

  .

第143章 亲上加亲喜上加喜

  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精彩又不可思议的事,民众们意犹未尽,在街头巷尾争相谈论,兴致勃勃不肯离去。

  他们本来只想去北城门迎一迎凯旋的将士,没想到在那里不仅看到督公大人和若宁小姐同骑一匹马,还看到首辅大人吐血昏迷,与皇上共乘銮驾,随后宫里又传出远公公被害,皇上心痛昏厥的消息。

  热闹成这样还不算完,很快又有消息说督公大人带着圣旨去了定国公府,不知是要封赏定国公,还是杜小将军。

  也可能是两个都有封赏,毕竟父子二人都很英勇,定国公甚至还遇刺负伤命悬一线,皇上于情于理都应该加倍地赏赐人家。

  可是,定国公的爵位和官职已经是一个武将所能得到的最高尊荣,不知皇上还能再赏他些什么。

  不少人对此感到非常好奇,纷纷涌向定国公府所在的街巷,想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情报,好做为向街坊四邻吹嘘的资本。

  因为这次的圣旨是为了打杜关山一个措手不及,嘉和帝特地嘱咐不许提前通知他们,因此,当江潋一行到达定国公府时,门前除了两个守卫,别的什么动静都没有,更没有人出来迎接。

  得知江潋是来传旨,两个守卫吃了一惊,说事先并未接到通知,请督公大人在此稍等,容他们先去禀告夫人。

  接圣旨要召集全家跪迎,还要摆香案,换正装,最少要有两盏茶的时间准备。

  然而江潋却摆手制止:“此次传诏事情紧急,皇上特许不用遵守繁文缛节,请府中人等来门前听旨即可。”

  门前听旨?

  两个守卫对视一眼,皆是一头雾水。

  定国公府又不是头一回接到圣旨,可从来没见过哪位来传旨的公公要在门前宜旨的,不知这位江督公又在搞什么名堂。

  当下不敢怠慢,其中一人忙忙地进去通传。

  少顷,云氏带着四个儿女匆匆赶来,因时间紧迫,身上都穿着普通居家的衣裳,也没来得及通知大房二房的人,杜老夫人年纪大了行动缓慢,更是赶不及过来。

  “督公大人,您既是来传旨,为何又不肯进府?”云氏上前见礼问道,“我们这样不摆香案不更衣的,岂非对圣上不敬?”

  江潋还礼,视线扫过站在她身旁的杜若宁,而后淡淡道:“夫人不必担忧,此乃陛下的意思,陛下要为若宁小姐指婚五皇子,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因此特意让咱家当众宣读,好让百姓们也沾沾喜气。”

  此言一出,周围竖着耳朵聆听的民众嗡一下炸开了锅。

  天老爷,今儿个是什么黄道吉日,大事件一桩接一桩,都快看不过来了。

  好奇怪呀,皇上居然不是给定国公父子封赏,而是要给若宁小姐指婚,指的居然还是五皇子?

  这也太突然了吧,怎么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

  若宁小姐出身名门,相貌出众,配个皇子也不是不可,但怎么着也不该是五皇子吧?

  五皇子的母亲只是个出身卑微的宫女,给皇上生了个儿子才被升至嫔位,五皇子本人也是所有皇子当中最没有存在感的,性子绵软不求上进,只喜欢风花雪月吟诗作对。

  定国公府能同意让女儿嫁给这样的皇子吗?

  可是圣旨都下了,不同意也得同意吧,难道还能抗旨不遵?

  凭你再高的爵位,再大的功劳,终究也是为人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要臣嫁女,哪有不嫁的道理?

  民众们虽震惊不已,却也只是个旁观者,若宁小姐嫁给谁都和他们无关,他们只要有热闹看就行了。

  可云氏不行。

  云氏本来还对江潋笑脸相迎,听到赐婚二字,笑容顿时僵住,脸色也随之变得难看。

  “圣上如此眷顾,我等受宠若惊,但是督公大人,这圣旨您还是先别急着宣读为好。”

  “哦?”江潋轻扬眉梢,似笑非笑,“莫非夫人对皇上的赐婚不满意,想抗旨不成?”

  “督公大人言重了,我们并非要抗旨,实在是这圣旨下的晚了一步,我家宁姐儿已经定好了亲事。”云氏一脸为难地说道,“虽说皇命大如天,但我只有一个女儿,没办法同时许配两家,还请督公大人谅解,代为向圣上解释。”

  什么?

  若宁小姐已经定亲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她明明今天早上还和督公大人同骑一匹马亲亲热热招摇过市,哪里像定了亲的人?

  民众们纷纷低声议论,感觉又是一出大戏要开锣。

  江潋似乎并没有太惊讶,只是淡淡瞥了眼安安静静垂手而立的杜若宁。

  这丫头倒是沉得住气,到现在都不曾说一字半句,比起之前叽叽喳喳叫督公大人的样子,简直判若两人。

  “夫人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他重新看向云氏,声音不怒不喜,“不知若宁小姐和哪家公子定了亲,可有见过媒人,写下婚约?”

  “就是刚刚的事,定的我娘家二哥的长子,宁儿的表兄,因是自家人,没有讲那些繁文缛节,但媒人婚约都是有的。”

  云氏的脸色已经恢复如常,只是语气还充满忧虑,“之所以给孩子匆忙定下亲事,是因为我家国公爷身子总也不见好转,得了高人的指点,说冲一冲喜或许会好。”

  哦,难怪事先不曾听说,原来是刚定下的,还是为了给定国公冲喜,可怜的若宁小姐……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