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266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杜若宁笑起来:“怕什么,还有陆朝宗呢,陆朝宗做梦都想着独霸朝纲,岂会给他这机会?”

  “说得在理。”杜关山道,“那就让他们先斗着,咱们做咱们的事,我这里倒是有一幅作战用的西南舆图,山川河流都标注得十分详细,我把它找出来,你让人给老侯送去。”

  “如此甚好,阿爹快快找来。”杜若宁欢喜道。

  舆图找到后,杜若宁拿着回了怡然居,想着反正是要送一趟,不如顺便再给江潋写封信。

  磨好了墨提笔沉吟许久,信笺还是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一滴墨汁落下,在纸上晕染开来,她想了想,索性放下笔,将这仅有一滴墨的信和舆图一起叠起来装进了信封。

  因眼下已经太晚,为免打扰江潋休息,便决定等明日再差人送去。

  到了第二天,杜若宁本打算让郁朗跑一趟,茴香听说后,又主动请缨说自己去送。

  杜若宁就把信给了她,告诉她不要贪玩,送完信早点回来。

  茴香拿着信,高高兴兴地走了。

  到了提督府,见到那个守门的张看,仍然拜托他去请春公公出来。

  张看想起上回望春迫不及待的样子,就让她稍等片刻,自己进去找望春。

  路上碰到端着药往江潋房里去的望夏,问他见没见着望春,望夏说可能还在睡觉,让他自己去瞧瞧。

  这个时辰,督主都醒了,望春居然还在睡觉,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张看觉得古怪,便去了望春的住处一探究竟。

  到了春夏秋冬住的院子,还没进院门,就闻到一股焦糊味,还有阵阵烟雾腾腾升起。

  张看吓一跳,以为是走了水,忙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去,正要大声喊,却在看到院里的情景后又及时收了声。

  院子的空地上,望春席地而坐,面前点着一堆火,身旁的书本堆得如同一座小山,他就那样木着一张脸,将那些书一本一本往火堆里扔。

  张看惊得瞪大眼,不明白这是个什么情况。

  这人向来爱书如命,今日发的什么疯,竟把他的命根子都拿来烧了?

  “春公公,你这是做什么?”张看走过去,在望春身边蹲下来,随手拿起一本书,“这些书怎么了,你为何要烧了它们?”

  望春不理他,一把夺过他手里的书,毫不犹豫地扔进了火堆里。

  张看还要再问,看着他憔悴的脸色,乌青的眼圈,到嘴边的话又卡了壳。

  他这是受了什么打击,怪吓人的。

  “春公公。”张看试探着说,“我不晓得你怎么了,我来找你,是上次那个茴香姑娘,她又来了,在外面说要见你。”

  望春扔书的手一顿,眼神有瞬间的光亮,但随即又暗淡下去,不说话,继续扔他的书,间或用棍子拨一下火,好让火烧得更旺。

  张看得不到他的回话,又不能就这样离开,只得硬着头皮再问一句:“春公公,你不去和茴香姑娘见一面吗,兴许她又是来送信儿,可别耽误了督主的正事。”

  “让她直接去见督主,就说我没在府里。”望春头也不抬地说道。

  张看犹豫了一下:“可是……”

  “滚!”望春冷斥,“以后她再来,让她自个进去,不要再来烦我。”

  张看挨了训,不敢再惹他,挠挠头,一脸茫然地走了。

  身后,望春还是没抬头,手上也没停,将话本子一本接一本地往火里扔。

  火光中,往事历历如烟尘向他扑来。

  【作者有话说】

  后面还有一章哦,今天的作者值得表扬

  .

第376章 粉身碎骨都赎不了自己的罪

  他生在一个落第举人之家,父亲为养家糊口,在乡里办了一间私塾,母亲温柔贤惠,对他和父亲都极好,日子虽不算富裕,倒也过得和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五岁那年,父亲突然暴病而亡,母亲思念父亲,没多久也跟着去了。

  剩下一个孤苦无依的他,只能寄居在叔叔家,叔叔婶婶对他不好,每日让他上山砍柴,下田耕作,稍有不顺便是拳打脚踢。

  有一年大旱,颗粒未收,家里的日子艰难,叔叔婶婶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决定把他卖到京城花楼里去当小倌。

  他虽然年纪小,自幼跟着父亲读书识字,隐约觉得当小倌不是什么好事,死活都不愿意去。

  叔叔婶婶威胁他,若不去当小倌,便割了那东西进宫做太监去。

  他知道横竖逃不脱,一咬牙自己对自己下了手。

  叔叔婶婶被他吓得不轻,却仍是狠心托门路将他送进宫里,换了几两碎银子。

  入了宫,原以为只要老老实实做事,总能混一口饭吃,却没想到做太监也有许多规矩,比如除了皇帝跟前批红掌印的几个大太监,小太监是不允许识字的。

  他不懂这些规矩,进去没多久便被人知道了自己识字的事,管事太监以瞒报为由,当场就要将他杖毙。

  他被打得只剩一口气的时候,恰好干爹路过,问明原因后,将他救了下来。

  那时的干爹还没有做到现在的位置,但因他救过皇上的命,又帮皇上劝住了要告老还乡的效古先生,皇上对他极是喜爱。

  眼瞅着是一路高升势不可当的劲头,管事太监也不敢拂了他的面子,愿意卖他一个人情。

  在干爹的悉心照料下,他从阎罗殿捡回一条命,整日跟在他后面叫恩公。

  干爹不喜欢这个称呼,说宫里时兴认干亲,你若不嫌我年轻,以后就给我做干儿子吧!

  他当然不嫌,于是就正经八百地磕了头,认了干爹。

  干爹说,一日为父,终身为父,从此以后你的命就是我的,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便是让你去死,你也不能皱眉头。

  说是这么说,干爹却从不苛待他,把他会的东西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他。

  那些日子其实很苦,但有了可以相依为命的人,再苦的日子也能咬咬牙撑过去。

  后来,随着干爹的职务越升越高,又陆陆续续收了望夏,望秋,望冬,但不管怎样,干爹使唤最多的还是他。

  再后来,干爹终于做了东厂提督,皇上赐了大宅子给他,他们这些干儿子,也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入宫门。

  可以出宫的第一天,干爹带着他去了叔叔家,亲眼看着他把叔叔阉成了废人。

  干爹对他的恩情,写出来能抵过这里所有的书,可他却恩将仇报,差点害死了干爹。

  他以为自己识得几个字,读过几本书,便比旁人聪明些,知情趣些。

  他看到旁的大太监都在宅子里养女人,便觉得干爹这样的人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的女人。

  奈何干爹是个冷血心肠,对什么样的女人都不感兴趣。

  恰好来了个若宁小姐,娇俏可人,对干爹一见钟情,干爹对她也另眼相看,于是他便一门心思地想要撮合他们,成全他们。

  眼见着干爹在若宁小姐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感性,越来越有人情味,他便以为自己是大功臣,是干爹肚子里的虫,干爹的喜怒哀乐他都能掌控。

  他为自己的能干沾沾自喜,为自己能讨若宁小姐欢心沾沾自喜,甚至为自己能讨茴香的欢心沾沾自喜。

  可是他却忘了自己的身份。

  对于干爹,他忘了自己是儿子,是下属,他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干爹之上,更不该把若宁小姐对自己的偏爱当作在干爹面前耍小聪明的倚仗。

  对于茴香,他被干爹和若宁小姐的甜蜜迷了眼,以至于忘了自己是个无根之人,根本不可能给女孩子幸福。

  他不是干爹,茴香也不是若宁小姐,他没有干爹那样的能力,茴香也没有若宁小姐那样的自由,就算有,也不该把一辈子耽搁在他一个太监手里。

  他真是恨透了自己的自作聪明,恨透了自己的沾沾自喜,更恨透了自己拿话本子画册子给干爹启蒙的愚蠢行为。

  昨日冲进房里看到干爹双目紧闭嘴角带血的样子,他恨不得一刀捅死自己。

  跪在门外的时候,他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凭什么要这么做,你有什么资格这么做,你是从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轻浮,如此恶俗,如此自以为是?

  难道干爹当初救你,收你当干儿子,就是为了让你教他如何沉迷于女色吗?

  你明知干爹身中邪毒不能动情,为什么还要将他往火坑里推?

  倘若干爹真有个三长两短,你粉身碎骨都赎不了自己的罪。

  望春越想越难过,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砸在他手里的话本子上,还来不及濡湿书页,便被他扔进了火里。

  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干这样的蠢事,也不会再看一眼话本子,他要找回他最初的样子。

  他是干爹的一把刀,他活,是为了干爹,他死,也是为了干爹,干爹厌恶的,他来铲除,干爹在意的,他来守护,干爹喜欢若宁小姐,就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喜欢,他所要做的,就是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着,默默为他们祝福。

  除此之外,世间其他的一切,统统与他无关,包括……那个脸蛋圆圆,梨涡浅浅的姑娘。

  张看回到大门口,按照望春的吩咐对茴香说:“不好意思茴香姑娘,春公公今儿个不在家,要不你自个去见督主吧?”

  茴香翘首盼了良久,没想到竟等来这么一句,小脸垮下来,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但她谨记着自己的任务,她是来给小姐送信,顺便来看一眼望春,虽然望春不在,她也不能耽误了小姐的正事,于是便对张看屈膝道:“那就劳烦这位大哥再给我带个路。”

  “茴香姑娘客气了。”张看撒了谎,心里多少有些歉疚,便殷勤地领着她去了江潋的住处。

  茴香跟着小姐来过很多次提督府,却从未跨进过大门一步,今日算是头一回,看哪里都是新鲜的,因此很快就将没见着望春的失落抛到了脑后。

  张看以为她害怕江潋,其实她并不怕,见到江潋后,恭恭敬敬地行了礼,把信双手奉上:“督公大人,小姐让奴婢来给您送信。”

  江潋原本是坐在内间床上的,听说茴香来送信,特意穿戴整齐到客厅见她,免得她回去告诉杜若宁自己精神不好,害得杜若宁在那边担心。

  “有劳你亲自跑一趟,你家小姐可好?”他接了信,没有立刻打开,反倒问起来了杜若宁的情况。

  “小姐挺好的。”茴香答道,“昨儿个去了陆府找嫣然小姐玩,今儿个在家里和两位堂小姐玩。”

  “那就好。”江潋点点头,“你稍等一下,待我看了信,与你家小姐写封回信,你一并带回去。”

  茴香应是,规规矩矩站着等候。

  江潋让张看给她倒茶,自个拿着信去了里间。

  边撕开信封,边盘算着怎么给杜若宁回信,结果取出来一看,里面除了一幅舆图,竟只有一张滴了墨汁的信笺,上面一个字都没有。

  江潋:“……”

  这也叫信?

  不想写就算了,送一滴墨汁来是什么意思?

  原打算写几句话质问她,待到提起笔,满腹的幽怨竟是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表达。

  踌躇间,方才明白杜若宁为何只送了一滴墨给他。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