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272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她怜爱地抬起手,帮他拢了拢因为着急赶路被疾风吹乱的头发,柔声道:“钰儿是个好孩子,你要相信姐姐,现在的一切都是暂时的,将来你想要的一切都会有。”

  “好,我相信姐姐。”

  小弃感受着姐姐的温柔,一动都不敢动。

  上一次杜若宁摸他的头,不仅被他无情地拒绝,还被他非常严肃地告之男人的头不能摸。

  而现在的他,就像一只乖巧的小狗狗,随便怎么摸都不会反抗。

  谈话冲淡了大家伤感的情绪,三个人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共话别情。

  主要是小弃说,杜关山和杜若宁在听,杀手组织里那些暗无天日的生活,听得两人又心疼又后怕。

  小弃说,组织里每天都会死人,完不成任务的,不听从命令的,和别人走得太亲近的,受不了偷偷溜走的,通通都得死。

  杜若宁简直不敢想,万一弟弟在里面也遭了毒手怎么办。

  她甚至庆幸,幸亏宋悯雇凶手刺杀江潋的时候雇到了小弃他们那个组织,否则小弃这一生都不知道能不能逃出那个牢笼,而自己这一生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

  其实那时的情况也很凶险,小弃先是在街上被江潋打伤,后又在太和殿被宋悯打得吐血,这两个人但凡有一个下手再重些,他们姐弟两个就要天人永隔。

  所以,这就叫冥冥中自有天定吧?

  这就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她可怜的弟弟,经过这么多坎坷与磨难,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杜关山和她有同样的感慨,只是相对更理智一些,了解完小弃的情况之后,便与他说起了正事:“你如今是想留在府里,还是回到军营去?”

  小弃突然面临这样的选择,一下子有点手足无措。

  杜关山又道:“因着你的身份现在还不能公开,如果你留在府里,只能做你姐姐或者我的小厮,这样可能有人会怀疑你的身份,但相对比较安全,如果你回军营,就继续跟着你大哥,和他学习带兵打仗,这样不会有人怀疑你,但可能会有些未知的风险,所以,你要好好想一想。”

  “……”杜若宁正要开口替弟弟做决定,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听了父亲的话,又把自己的话咽了回去。

  她觉得父亲这话不只是说给弟弟听的,同时也是说给她听的,是在提醒她不要意气用事。

  父亲肯定比谁都明白,她有多想把弟弟留在身边,可弟弟现在是大哥的亲随,突然从军营回来做了她的小厮,确实会让人感觉很奇怪。

  不说旁的,光是阿娘那关就过不去,届时又要编一大堆的谎言来骗阿娘。

  回军营自然不会被人怀疑,只要不打仗不出营地,也不会有危险,只是对于她来说,看不到弟弟就会时刻挂怀,唯恐出什么岔子。

  “我回军营吧!”

  杜若宁还在犹豫间,小弃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做小厮没什么意思,我想和国公爷世子爷一样,做个纵横沙场,保家卫国的大将军。”

  “打仗是很危险的。”杜若宁忍不住想劝阻他。

  但小弃显然不这么想,他说:“危险国公爷不也去了吗,世子爷不也去了吗,如果人人都怕危险而不去,西大营早就空了。”

  “可你不一样……”

  杜若宁还要再劝,杜关山抬手制止了她:“没什么不一样,我也觉得回军营是对的,人不能因为怕淹死就一辈子不从河边走,也不能因为怕噎死就一辈子不吃饭,倘若他什么都不会,以后就算给他一个高位,只怕也难当大任。”

  “……”杜若宁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可她刚找到弟弟,恨不得时刻捧在自己手心里,唯恐这好不容易寻来的珍宝再遗失。

  犹豫间,杜关山已经去门外叫来了莫南。

  “从此以后,你和莫北就跟着他。”他指着小弃对莫南说道,“具体原因我不和你解释,但你应该明白我这些年在寻找什么,现在,我把这孩子交给你们,你们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命,当成我的命,拼尽全力去保护他,不可让他有半点差池,明白吗?”

  莫南满眼震惊,却是什么都没说,单膝跪地抱拳应道:“属下遵命!”

  杜关山抬手,示意他起身,拍了拍同样一脸震惊的小弃:“去吧,让莫南送你回军营,以后有什么事就找他,他会为你安排妥当。”

  小弃被拍得晃了两晃,从惊诧中回过神。

  他听将军说过,国公爷身边有两个很厉害很厉害的护卫,一个叫莫南,一个叫莫北,莫南是明卫,贴身跟着国公爷,莫北是暗卫,除了国公爷和莫南,几乎没人见过他长什么样。

  可是现在,国公爷居然把这两个人都给了他。

  他方才还在为自己不能光明正大与国公爷父子相称而感到些许失落,此时那点失落已经全然不见,只余震惊和感动。

  国公爷虽然暂时不能认他,对他却如此上心,真真让他不敢相信。

  “多谢国公爷!”

  他激动地想要跪下向杜关山行礼,却被杜关山伸手扶住。

  “不用讲这些虚礼,你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学本领这一件事,其余的都不用管,有我和若宁小姐在,一切都会好的。”

  “是的,一切都会好的。”杜若宁补充道,“还有要保护好自己,这件事也很重要。”

  “我知道了。”小弃微红了眼眶,带着父亲和姐姐的殷殷嘱托,随莫南向门外走去。

  杜若宁想送他到大门外,杜关山不准她去,她只好站在书房门口,看着弟弟小小的身影跟在莫南身边渐渐远去。

  他走得很果决,连头都没回一次。

  杜若宁又忍不住想哭,直到两个人彻底看不见了,才转回来,抹着眼泪对杜关山道:“我要给江潋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他。”

  杜关山却不是很赞成:“写信的话,万一出了意外,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那我就给他画一幅画吧!”杜若宁说道。

  当天夜里,送殡途中的江潋便收到了一幅画。

  画上有一轮圆圆的明月,月下一男一女,一高一矮两个人影,正从对面向彼此飞奔而去。

  江潋借着灯光,将那幅画看了又看,笑容如涟漪般荡漾开来。

  这是在盼着自己早日回家与她团圆吗?

  才分开一天就受不了了,看来还是她想他比较多一点。

  不过,为什么要把他画得那么矮,他明明比她高很多好吧?

  不行,他要回她一幅,把她画得更矮才行。

  .

第385章 他的命都是你的

  隔天,杜若宁收到了江潋让人送来的画。

  他没学过作画,画功并不好,像小孩子涂鸦,画上一男一女并肩站在一起赏月,月亮画得像个大烧饼,男的很高大,女的却连他肩膀都不到。

  杜若宁盯着画看了半天,看得一头雾水。

  她送画过去明明是为了告诉他,她找到了弟弟,和弟弟团圆了,他回的这个是什么意思?

  他到底有没有看懂?

  哎?

  他不会把弟弟当成自己了吧?

  他以为她的画是盼他早归的意思吗?

  杜若宁想到这种可能性,不禁郁闷又好笑。

  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竟然如此歪解别人的意思。

  她突然又想起去年在街上,刺客要取他狗命时,他说的那番把刺客气到吐血的话,忍不住哈哈笑出声来。

  “小姐何事如此开心?”藿香拿着熏好的衣裳进来,被她的笑容感染,向来冷清的脸上也露出几分笑意。

  杜若宁也不避她,把江潋的画给她看:“你瞧这月亮画的,撒点芝麻都能当烧饼吃了。”

  “哪来的烧饼,我也想吃。”

  茴香紧跟着从外面进来,听三不听四地接了一句,又把杜若宁逗得开怀大笑。

  茴香虽然不明白小姐笑什么,却也能感觉到小姐这两日特别开心。

  杜若宁当然开心,她找到了弟弟,心情十分舒畅,随便一件小事都能让她乐上半天,是那种藏都藏不住的快乐。

  这种快乐,她第一个想要与之分享的人就是江潋,所以才会第一时间画了画给他送去。

  可惜那个榆木脑袋根本没看懂。

  算了,没懂就没懂吧,此时她已经过了那个兴奋劲儿,也懒得再去画画,且等他回来再当面和他说吧。

  前天弟弟走后,阿爹又和她讨论了许久,说弟弟这些年流落在外,缺失的太多,要从最基础的一点一点补起来。

  不说让他像当年的太子一样文韬武略,起码能识文断字,懂一些兵法和用人之道,不然就是把他放在那个位子上,也没有掌管天下的能力。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皇子的身份,更是一个定国安邦的君主,倘若他什么都不懂,这天下我不能放心交到他手上。”杜关山如是说。

  杜若宁当然知道阿爹是对的,只是弟弟要将这些从头学起,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并且在军营里也没有那么便利的环境供他学习。

  “要是能把他送到南山书院,让效古先生亲自教他就好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杜关山道,“但这事急不来,需得慢慢筹划,找一个不会令人怀疑的契机,让他与先生假装遇见,进而被先生赏识,破格收为弟子,这个过程要过度自然,不着痕迹,所以,在我们没有想到好办法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这样的话我们还要等很久才能行事。”杜若宁不免有些心急。

  杜关山却说:“十年都等了,再等等又何妨,现在你弟弟回来了,咱们已没有旁的牵挂,正好集中精力来解决血咒的事,只有这个咒解了,咱们才能放开手脚做大事。”

  “好,那就依着阿爹。”

  杜若宁不再纠结,接下来的时间,每天除了等待各方送回的消息,就是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弟弟不着痕迹地与效古先生偶遇。

  想了几天,没想出什么好办法,索性去南山书院找效古先生,请先生帮忙想办法。

  效古先生在招摇撞骗上很有天赋,当初长宁公主庙就是他一手策划的,所以策划一次偶遇应该不成问题。

  效古先生已经好几个月没见到杜若宁,还没从久别重逢的喜悦中回神,就被她带来的消息震惊到瞠目结舌。

  “你说什么,二皇子找到了,在哪找到的,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现在才告诉我,他人呢,他在哪里,我要看看他。”

  一连串的惊问,把效古先生的惊喜与震撼显露无疑。

  杜若宁耐心地将事情经过一一告诉他,老先生听得老泪纵横。

  “可怜的孩子,不行不行,我一定要见见他,我现在就要去见他。”效古先生难得如此失态。

  杜若宁道:“先生不要着急,我和阿爹商量过了,想请您来教导钰儿,只是眼下他人在军营,是我大哥的亲随,突然来跟您学习定会引人怀疑,所以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他名正言顺地过来跟着您?”

  效古先生闻言一怔:“让我教他呀,我能行吗,我老了,不知道能不能教好。”

  “怎么不行,你当年把太子哥哥教得那样出色,天下人都知道的。”杜若宁道。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