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410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太子忍着笑哄他:“先生莫生气,好不好的试试手艺再说嘛,天要黑了,我还得回去见父皇,人就交给你了。”

  说着不等韩效古再说话,转身撒腿就跑。

  “你给我回来!”韩效古大声叫他。

  太子并不理会,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臭小子!”韩效古恨恨骂了一句。

  玉娘呆呆站在原地,看着那一抹金色在将晚的天色里飞快远去,心里空落落的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太子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宫,到乾清宫去见他的父皇明昭帝。

  一进乾清宫的门,就听到小女孩咯咯咯的笑声,曹广禄正驮着年仅四岁的长宁公主在院子里玩耍。

  “驾,驾……”长宁公主一身粉色衣裙,粉嘟嘟的小脸俏皮灵动,搂着曹广禄的脖子大声催促他快跑。

  “宁宁!”太子走进去叫了一声。

  长宁公主回过头,看到他,立刻欢喜大喊:“哥哥,太子哥哥……”

  曹广禄背着公主转过身:“殿下回来了,陛下正在里面和祭酒说话。”

  “动作还挺快。”太子笑了笑,随口应了一句,上前将妹妹抱下来,“你怎么又缠着曹公公?”

  长宁公主腻在他怀里,小嘴噘得老高:“父皇在忙,不肯和我玩,哥哥你跑到哪里去了?”

  “哥哥去国子监了。”太子抱着她往大殿里去,“父皇既然在忙,你就不该打扰他,咱们去和母后一起用晚膳,好不好?”

  “好吧!”长宁公主不怎么情愿地点点头。

  太子看向曹广禄:“孤先去坤宁宫,父皇忙完了,你再来叫我。”

  “奴婢遵命。”曹广禄躬身道,“殿下和公主慢走。”

  “哥哥,国子监好玩吗,我也想去。”

  “不是太好玩,现在太热了,等天凉快了哥哥带你去。”

  “好。”

  兄妹两个说着话来到坤宁宫,坤宁宫的晚膳刚刚摆上。

  一个宫女走出来,看到两人,忙笑着迎上去:“娘娘才说了让奴婢去前面接公主回来用膳,可巧殿下就把公主送回来了。”

  她说着伸手去接公主,公主却不肯让她抱,搂着太子的脖子不撒手。

  皇后何栖凤闻声走出来,见此情景嗔怪道:“宁儿,你都多大了还让哥哥抱,这大热天的,瞧把哥哥累的,快下来。”

  长宁公主鼓起腮帮子,像生气的小河豚,从太子怀里溜下来。

  何皇后摇摇头,一手牵起一个孩子,往殿里走去。

  “听说你今儿个在国子监救了一个小姑娘?”她一边走,一边随意向太子询问。

  太子愣了下,继而笑道:“母后消息真是灵通,这么一会儿功夫,您就什么都知道了。”

  “不是我消息灵通,是留意你动向的人多。”何皇后说道,“正因如此,你才要事事谨慎,尤其在宫外,一举一动都不能懈怠。”

  “母后放心,儿臣心里有数。”太子应道。

  何皇后点到即止,过了一会儿又问:“那姑娘被你安置到哪里去了?”

  太子略一犹豫,还是说了实话:“儿臣担心有人会加害于她,把她送到效古先生家里暂避风头,等这阵子过去再把人送走。”

  “嗯。”何皇后点点头,“你做事向来周到,母后相信你,这件事既然已经到了你父皇那里,接下来你就不要再插手了,那姑娘的事也交由效古先生做主。”

  “是。”太子明白母后的意思,并未多说什么,接下来的日子,也没有再出宫走动。

  玉娘就这样在韩府住了下来,每日负责给效古先生做茶点。

  效古先生对她的手艺很认可,也没有分配她别的差事,无事可做的时候,便将自己在国子监的所见所闻整理成腹稿,完善了一遍又一遍,等着太子叫她去做证。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她把这些话翻来覆去背得滚瓜烂熟,太子始终没再露面,也没有派人来传唤她。

  大概过了一月有余,她终于鼓起勇气向效古先生询问,问太子殿下怎么还没叫她去作证。

  效古先生被她问得愣住:“那事早就处理完了,你还惦记着呢?”

  玉娘愕然:“不要证人也可以吗?”

  “哈。”效古先生忍不住笑起来,“你可真实诚,那小子要是有你这么实诚,老夫能省好多心。”

  玉娘许久才反应过来:“所以,殿下让奴婢留在这里,不是为了作证?”

  效古先生笑而不语,将空了的茶盏推过去。

  玉娘忙为他续上茶水,心中暗想,既然不是为了作证,太子殿下何必为她这样一个杂草般的人大费周章?

  他可是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呀,自己何德何能让他如此费心?

  从这天起,这个疑问一直盘桓在她心头,直到很久以后再次见到太子,才得以解惑。

第607章 他是太子未来的皇帝

  这天是中秋节,太子来给效古先生送中秋礼,玉娘奉效古先生之命,制作了茶点送去书房请太子品尝。

  刚进门时,太子没能认出玉娘,直到她跪坐在矮几前,将茶点一一摆上,说了声“殿下请慢用”,太子才从声音听出是她。

  “玉娘,竟然是你。”太子将她上下打量,见她乌发细腰青罗裙,巧手纤纤如玉,不禁惊奇道,“你的变化着实有点大,孤差点没认出来。”

  “那是我府里的水土养人。”效古先生说道,“张飞来了都能给他养得细皮嫩肉。”

  “哈。”太子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效古先生爬满皱纹的脸,什么话都没说。

  效古先生自己先炸了:“看什么,难道为师很丑吗?”

  玉娘没忍住,扑哧一声笑起来。

  这一笑,把两个人都看呆了。

  效古先生不得不承认,这丫头确实比刚来时水灵了很多,只是他平时没太留意。

  玉娘被两人看红了脸,起身退出门外。

  因怕先生还有别的吩咐,没敢走远,就坐在院子中的小亭子里看起了书。

  效古先生家里最多的就是书籍,为了方便阅读,所有他可能出现的地方,都会随意地摆放几本书,下人们想看也没关系,只要不耽误做事,不把书弄坏弄丢,谁都可以看,倘若有不懂的地方,趁先生闲暇时向他请教,也会知无不言,细心讲解。

  据说府里曾有几个好学的下人得到先生的指教,参加科举考取了功名。

  因为有了这些书,玉娘住在府里的两个多月,简直如鱼入海,如鸟投林,又如同行走在荒漠的人忽然遇到了绿洲,近乎贪婪地摄取所有的养分,不分昼夜,不知疲倦。

  她日常负责先生的茶点,因此也有很多机会可以向先生请教。

  对于才学渊博的效古先生来说,她的水平只能算是刚刚启蒙,一开始她不太好意思拿这些浅薄的问题麻烦先生,鼓起勇气问了几次后,先生总是耐心为她解惑,从不曾有半点敷衍。

  先生还夸她聪慧,一点就通,是个做学问的好苗子,可惜这世道不允许女子上学堂做学问,更不允许女子入朝为官,即便琴棋书画满腹才学,也只能用来在后宅相夫教子,自娱自乐。

  玉娘没有想这么多,现在的她只是想读书,想学习,想获得更多的知识,至于未来怎样,她完全无法掌控。

  能从一个人人可欺的杂工,成为效古先生身边的婢女,衣食无忧,还有书可以读,对她来说已是荣幸之至。

  而这份幸运,全部来自太子殿下的恩赐。

  或者说,太子殿下的出现,也是神明对她的恩赐。

  神明终于怜悯了她。

  “你在读什么书?”

  就在她出神的时候,太子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小声问了一句。

  玉娘吃了一惊,慌忙下跪。

  “你怎么这么喜欢跪?”太子虚虚托住她的手臂,阻止了她,“孤近来忙于课业,没有空闲出宫,不知你在这里住得可还习惯?”

  “劳殿下记挂,奴婢很喜欢这里。”玉娘红着脸回道,不着痕迹地向后退开。

  “我就知道你会喜欢。”太子笑道,“当初正是见你求知若渴,才将你送到先生这里来,先生学识渊博,从不吝啬为人解疑答惑,性情狂放不羁还格外馋嘴,你在这里再合适不过。”

  “……”玉娘鼻尖泛酸,对太子的感激之情越发强烈。

  先前感谢的是他的救命之恩,如今又增加了一份知遇之恩。

  他知她渴求知识,便将她送到全京城最有学问的效古先生身边。

  他和效古先生一样,从始至终都没说过女孩子读书无用之类的话。

  不像她的父亲,她只不过说了一句想去学堂,父亲就狠狠扇了她一巴掌,叫她不要痴心妄想,乖乖在家等着给哥哥换亲。

  “殿下为何如此厚待于我?”她小心翼翼地问出心中疑惑。

  太子一顿,对上她怯怯的目光:“因为你是我大周的子民呀,父皇说过,上位者当爱民如己,不论贵贱。”

  这个答案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玉娘愣在那里,有些失神。

  “你不要有什么顾虑,只管安心住着。”太子见她不说话,以为她有所顾虑,温声宽慰道,“先生说你很好学,茶点做得也美味,只要你愿意,可以一直住在这里。”

  “多谢殿下。”玉娘屈膝行礼,“奴婢别无去处,愿意在此侍奉先生。”

  “好,孤会和先生说的。”太子道,“今晚宫里有中秋宴,孤不好耽搁,这便回去了。”

  他说着扬了扬手,笑容有些难为情:“莲蓉酥很好吃,还有几块没吃完,孤带回去给妹妹尝尝。”

  玉娘这才发现他一直背在身后的那只手里拎着一个食盒,不知怎的,心头生出莫名的欢喜:“这些够不够,殿下若不急着回去,奴婢可以再多做一些。”

  “够了。”太子道,“如果妹妹喜欢吃,孤再打发人过来拿。”

  “好。”玉娘点点头,屈膝道,“恭送太子殿下。”

  “嗯。”太子应了一声,提着食盒大步而去。

  玉娘站在原地,望着那抹浅金色越走越远,空落落的感觉又开始在心底蔓延。

  “他是太子,未来的皇帝。”身后有声音幽幽道。

  玉娘吃惊回头,看到负手站在身后的效古先生。

  先生的话没什么波澜,却仿佛一个浪头迎面打在她脸上。

  她清醒过来,对先生屈膝一礼:“多谢先生提点,奴婢明白了。”

  效古先生微微颔首:“老夫并非迂腐守旧之人,但有些规矩能破,有些规矩,还是不能打破的。”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