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418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院墙外面也是一片兵荒马乱,喊叫声和哭嚎声响成一片。

  不只是走水吧?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果只是走水,大家只要去救火就行了,何至于哭天抢地?

  而且,那火光明明离这边还有很远,应该不可能烧过来。

  她越想越不对,打算拦个人问一问,但所有人都在仓皇奔逃,她一个都抓不住。

  这时,院墙外面响起马蹄声,似有千军万马,震得地面直颤。

  “不好了,叛军攻来了,快跑……”有人扯着嗓子大喊。

  叛军?

  哪来的叛军?

  明日是公主的大婚,城内城外都严防死守,即便有人叛乱,也不可能轻易攻破城门……

  不对!

  她猛地停下脚步,又一次看向东边火红的天空。

  那个方向,分明就是皇宫啊!

  皇宫起火了,是叛军放的火吗?

  难道他们已经攻陷了皇宫?

  太子呢?

  她有一瞬间的怔忡,突然想起方才的梦境,顿时吓得手脚冰凉,不顾一切地向前院奔去。

  “先生,先生……”

  她一边跑一边喊,眼泪在黑夜里无声滑落。

  前院一片灯火通明,效古先生站在院中,她跑过去的同时,也有一个下人匆匆而来,口中大喊:“先生,信王的人马将咱们府包围了,说谁敢出门格杀勿论。”

  霎时间,整个府邸都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惶恐地看向效古先生。

  “先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生,咱们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效古先生是唯一一个还没乱阵脚的人,他平静地安抚众人,“大家都别慌,我亲自去瞧瞧,我去问问他李承启想要做什么?”

  “我和先生一起去。”玉娘走过来,扶住效古先生的手臂。

  她以为先生是冷静的,先生的手臂却在微微发抖。

  原来他只是故作镇定。

  “我们也和先生一起去。”家丁们纷纷站出来。

  “不用,又不是去打架,都在这里等着吧!”效古先生制止了他们,和玉娘一起往大门口走去。

  “玉娘,你怕吗?”效古先生问。

  “不怕。”玉娘回答,顿了顿又道,“奴婢不怕死,只怕殿下他会出事。”

  效古先生侧首看了她一眼,什么也没说。

  “先生,方才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太子和我道别,他说,他走了……”玉娘的喉咙哽的难受,往下再说不出口。

  效古先生的手臂颤抖得更加明显,却没有停下脚步。

  “也许你的梦是真的。”过了许久,他才近乎残忍地说道。

  玉娘仅有的侥幸被打破,转头望向那半边烧红的天空,泪水奔涌而出。

  东宫,太子的寝殿里,一身亮银甲胄的驸马正将手中长剑猛地从太子胸膛拔出。

  鲜血飞溅,太子的身体摇摇晃晃,却还强撑着没有倒下。

  “为什么?”他用力捂住心口,艰难地问出这句。

  宋悯站在火光里,面容俊美,眼眸深邃,手中长剑垂下,血珠滚落一地。

  “因为我是月黎族的后人。”他缓缓说道,面色平静如水。

  太子终于支撑不住,身子颓然倒地。

  “血债血偿,孤没有怨言,只求你放过长宁……”

  宋悯的目光总算有了一丝波澜,却没有答应他,转身,握着那柄滴血的剑大步向外走去。

  太子倒在地上,视线渐渐模糊,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眼前闪过一张含羞带怯的脸。

  玉娘!

  都怪我不好。

  我不该这么早向你表明心意。

  如果我没说过要娶你,你就可以快一点把我忘掉……

第621章 他和理想都在我心里

  效古先生和玉娘到了大门口,果然看到门外有重兵把守,那些兵个个凶神恶煞,不管问什么都不回答,也不许人踏出门口一步,一言不合就要拔刀。

  效古先生无奈,只得带着玉娘折返回去,告诉所有人不要轻举妄动,静待明日天亮。

  外面的街道上还有此起彼伏的马蹄声和喊杀声,大家都很害怕,聚集在一处眼巴巴等天亮。

  东边的火还在持续燃烧,玉娘心中一片荒芜,她将效古先生交给其他人照顾,独自去了花园,爬上园中的假山,在最高处面向东边抱膝而坐,一直坐到天明。

  她没有再流泪,也没有再胡思乱想,就那样安静地坐着,等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

  她知道,她的殿下已经走了。

  东边的火一直烧到天亮都没停,只是火光被天光冲淡,看起来不再那样触目惊心。

  新的一天来临,太阳照常升起,不会为谁改变轨迹。

  阳光刺眼,玉娘闭了闭熬得通红的眼眸,晨风清洌,温柔拂过她脸颊,如同谁的手。

  就在前不久,那双手还曾极尽温柔地为她拭去腮边的泪。

  十多年的守望,只有这么一次亲密接触。

  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她忽然有点后悔,那天,明明气氛那么好,她为什么不趁机亲他一下。

  她该大胆一点的,可惜当时,只顾着害羞了。

  真的好可惜。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没机会亲他,也没机会再叫他的名字。

  眼泪从紧闭的眼睑渗出来,她索性睁开,让它们流个痛快。

  她站起身,双腿发麻,摇摇欲坠,她想,就这样坠下去或许也不错,这样她就可以去见他了。

  不行啊,太子不在了,先生还在呢,她不能让先生再添伤痛。

  她稳住身子,慢慢从假山上爬下去,直接在底下的水池里洗了脸,到前院去见效古先生。

  效古先生也是一夜没合眼,再去门口问,仍然是得不到任何回答,也不允许出门。

  就这样整整捱了三天,终于来了一个将领,说信王听闻效古先生学识渊博,做得一手锦绣文章,因此想请先生写一份拥立书,让愿意归降的官员都在上面签字画押。

  效古先生拒绝了信王的请求,并啐了那将领一脸。

  将领恼羞成怒,拔刀要杀效古先生,被随后赶来的信王李承启砍掉了脑袋。

  李承启说自己仰慕效古先生已久,只要先生愿意归降,仍可继续担任太子太傅,教导新太子圣人之学,治国之道。

  他既这样说,效古先生和玉娘便明白,太子是真的不在了。

  效古先生又啐了李承启一口,说自己就是教一条狗学识字,也不会教他儿子,让他死了这条心。

  李承启气个半死,却不肯死心,下令继续围困韩府,等他登基之后再说。

  后来,驸马宋悯亲手写了拥立书,李承启让手下兵将拿着拥立书去京中官员府上挨个拜访,愿意签字归降者官升三级,不愿签字归降者,满门抄斩。

  明昭帝仁慈宽厚,朝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对他忠心耿耿,大家都打定了主意誓死追随明昭帝,绝不向叛贼投降。

  然而,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向来对明昭帝最为忠心的定国公杜关山,竟第一个带头签下了拥立书。

  一时间,骂声四起,杜关山成了天下皆知的卖主求荣的大奸贼。

  有了他带头,朝中官员投降了一大半,效古先生听闻消息,气得破口大骂,将杜关山骂得狗血淋头。

  总之,不管有多少人投降,效古先生宁死不降,而李承启仰慕他的学识,又舍不得对他痛下杀手,好几次将他请到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对他好言相求,可惜无济于事。

  效古先生说,忠臣不事二主,他死都不会为新皇效忠,如果李承启真心不想杀他,就请放他告老还乡。

  李承启还是舍不得放他走,日复一日将他困在府里,时不时打发人来游说于他。

  只是每个前来游说的人,最后都是顶着一脸口水离开。

  时间一长,再没人愿意上门,双方就这么干耗着,整整耗了半年有余。

  这半年,玉娘没有出过府,也没有刻意打听过外面的事。

  太子死了,她的心也死了,如果不是先生还在,她也想一死了之。

  一个人没有了心,活着不过是行尸走肉,她在这半年里日渐消沉,迅速老去,再不复往日的温婉动人。

  直到有一天,府里突然来了一个小太监。

  小太监说自己姓江,是特意来替陛下劝说先生的。

  关于这个姓江的小太监,玉娘虽然足不出户,隐约也有耳闻。

  听说是新皇登基去天坛祭天时,遭到了一伙明昭余党的劫杀,危急关头这孩子不知从哪里冲出来替他挡了几刀,却不幸被刺伤下腹,成了阉人。

  新皇感念他的忠勇,将他带回宫中医治,伤好之后,又留他在身边做了内侍。

  效古先生不知骂走了多少有头有脸的大臣,自然不会对一个小太监客气,当下便拎着棍子要将他打出去。

  然而小太监并没有知难而退,反倒关起门扑通一声跪倒在效古先生面前。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