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42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其他事再急也急不过战事,嘉和帝无奈,只好郁闷地放走了韩效古,和朝臣们共议军情。

  效古先生谢恩,叩首离去,经过杜关山身边,被杜关山狠狠瞪了两眼。

  “你给我等着,下了朝再去找你算账!”杜关山小声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效古先生又是呵呵一笑,袖手扬长而去。

  退朝后,嘉和帝窝着一肚子火回了御书房,照例让江潋和宋悯去御书房说话。

  “那个韩效古,他根本没把朕放在眼里!”嘉和帝怒冲冲道,“他突然如此吹捧杜关山的儿子,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你们两个说说,他到底意欲何为?”

  “他一个教书先生,能翻什么大浪?”江潋不在意地说道,“臣倒觉得,他就是看不惯定国公,所以借此机会气一气定国公,皇上方才没看到,定国公的脸都气绿了。”

  “他气,朕还气呢!”嘉和帝说,“朕觉得没这么简单,他们有没有可能是貌离神合,背地里联手搞阴谋,宋悯,你认为呢?”

  ”臣认为不太可能。”宋悯说道,“陛下对杜关山太过紧张了,关于他的风吹草动您都会觉得是很大的动静,杜若飞不过是个孩子,远远构不成威胁,何况咱们不是说好了,杜关山此行无论成败,都不能活着回京吗,他都回不来,他儿子自然也回不来,陛下还担心什么呢?”

  一番话提醒了嘉和帝,他拍拍脑门,恍然大悟:“是啊,朕怎么把这事给忘了,最近事情一多,朕的脑子就不够用了,朕回头要问问道长,那丹药能不能每天多服一粒。”

  “……”宋悯想说兴许就是那丹药吃多了,才会神志恍惚,意识混乱,介于江潋也在场,劝阻的话就没说出口。

  江潋最近对他的态度还行,暂时还是不要再为炼丹的事激怒他了,等打发了杜关山再做计较也不迟。

  他现在只想让杜关山赶紧离京,只有杜关山走了,他才好对定国公府下手。

  他已经等不及要将那个女孩子据为己有了。

  “陛下,为保计划万无一失,臣认为还是江大人亲自担任监军一职最为稳妥。”他又向嘉和帝提议道。

  监军随军出征,代表朝廷协理军务,行监督军队及将帅之责,担任这个职位的都是皇帝最信任的心腹宦官。

  嘉和帝的计划就是要让此行的监军找机会杀了杜关山。

  执行这个任务的人选原本定的是远公公,此时宋悯却觉得让江潋去也挺好。

  倘若能把江潋支走,他就可以好好的劝劝皇上,让皇上不要沉迷炼丹。

  要是能劝得皇上幡然醒悟,拆了炼丹房,那就再好不过了。

  江潋没想到他会突然提出这种建议,不禁深深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怎么,宋大人嫌我在京中碍你的眼了?”

  “当然不是。”宋悯握拳在嘴边轻咳两声,“江大人说笑了,我是觉得你身手好,心思缜密,比远公公更能胜任这个重任,陛下这个愿望已经拖了太久,难道江大人不想帮陛下早日实现它吗?”

  嘉和帝频频点头。

  他想杀杜关山确实已经想了十年,倘若江潋能去,肯定更加万无一失。

  “江潋,要不然,你就替朕走一趟?”

  江潋没有立刻回答,眼前莫名其妙地闪过一双狡黠的圆杏眼。

  他曾经在那双眼睛里见过三次杀气,三次都是冲着宋悯。

  也不知道她跟宋悯有什么深仇大恨。

  如果她知道自己要去杀她父亲,还会弯着那双杏眼叫他“督公大人”吗?

  她应该也会想杀了他吧?

  .

第61章 他才是真正的狐狸

  江潋当然不会去做监军。

  这倒不是说他害怕与杜若宁为仇,他只是不想离开京城。

  京城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

  “臣也想为陛下早日实现愿望,可惜臣没有分身之术。”江潋说道,“臣近日追查刘杨二人的案子,刚掌握了一条重大线索,臣走了,怕

  “哦?”嘉和帝顿时来了精神,“你掌握了什么线索,快说与朕听。”

  江潋道:“具体情况说来颇为复杂,臣现在只能告诉陛下,杀刘杨二人的确实是明昭余孽。”

  “明昭余孽?”嘉和帝将这四个字重复一遍,脸上怒气浮现,“朕就知道是他们,十年了,为什么他们还不死心,明昭帝到底有什么好,朕不也一样兢兢业业想把国家治理好吗,他们为何就是看不到?”

  “陛下息怒。”江潋和宋悯齐声劝道。

  “息怒,叫朕怎么息怒?”嘉和帝用力拍打椅子的扶手,“明昭帝的儿子都死光了,他们还在想着造反,他们也不想想,就算他们造反成功,谁来做他们的王,谁配坐在这个位子上,这天下是我李氏的天下,没有李氏皇族继位,谁能让天下信服?”

  “陛下息怒。”江潋和宋悯重复道。

  皇上说的这些话太过敏感,他们怎么接话都不合适,所以只能劝他息怒。

  嘉和帝发了一通火,许久未发作的头疾又复发,两边太阳穴一扯一扯地疼。

  “把丹药给朕拿来。”他捂着脑袋眉头紧锁。

  “陛下,不如直接去炼丹房,让道长瞧一瞧,兴许能根据您现在的症状改一改配方。”江潋上前一步提议道。

  “有道理。”嘉和帝连连点头,起身道,“快陪朕去炼丹房。”

  江潋应是,扶着他往外走。

  嘉和帝疼得直哼哼,对江潋说:“你还是不能去边关,朕一天都离不开你。”

  宋悯躬着身,看着两人走出御书房,怔了半晌,发出一声叹息。

  皇上如此倚重江潋,看来想把江潋支走是不可能了。

  真是巧啊,怎么他刚一提出让江潋去边关,江潋就有了刘杨案的线索?

  他有了线索,为什么没早点告诉皇上,偏赶在这时候说出来。

  皇上说杜关山和韩效古是老狐狸,依他看,江潋才是一只真正的狐狸,可怕的狐狸!

  ……

  南山书院的学生们一整天都在讨论昨天晚上的野炊。

  去过的学生都说那是自己此生最难忘的经历,没去的学生则万分遗憾,把先生张贴在书院墙上的四十九篇《菜地赋》和近百首《十二月十五日送杜若飞出征边塞》看了又看。

  有人对同窗们的文采赞不绝口,也有人扬言自己当时如果在场,定能做出比这更好的文章。

  东院的女孩子们讨论诗赋的少,大多都是在讨论杜若飞。

  “从前怎么没发现,杜若飞长得好英俊呀!”

  “嗯,不但英俊,还魁梧,一看就是个大英雄。”

  “英雄是看出来的吗,他还没去边关呢,你就看出他是英雄了?”

  “当然能看出来,英雄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他们身上有英雄气。”

  “英雄气是什么气,香的还是甜的,酸的还是辣的?”

  女孩子们哄堂大笑。

  “好羡慕杜若宁呀,她居然是杜若飞的妹妹。”

  “是杜若飞的妹妹也没什么好羡慕的,是他心上人才让人羡慕呢!”

  “天呐,杜若飞有心上人了吗,谁呀,谁呀?”

  “我猜的,他都十七了,还没有定亲,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杜若宁肯定知道,我们去问杜若宁。”

  女孩子们一窝蜂似的去找杜若宁,把她团团围住。

  “杜若宁,你大哥哥的亲事定下了没,他有没有心上人?”

  杜若宁:“……”

  什么鬼,这么多人一起来问她哥哥的婚事,女孩子的矜持还要不要了?

  “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奔放,回头被哪个碎嘴的说出去,又该有人弹劾先生管教无方了。”

  “哎呀,管不了那么多了,快说快说。”大家催促道。

  杜若宁十分无语,认真想了想:“应该没有吧,我没听家里说要给他定亲,也没发现他有心上人。”

  “真的吗,啊啊啊,太好了!”大家都欢呼雀跃。

  “好什么,难道你们都想当我嫂子?”杜若宁笑道。

  “也不一定非要当你嫂子呀,你哥作为我们崇拜的对象,自然是没有亲事最好,要不然我们不成了觊觎别人的夫君。”

  “……”

  杜若宁越发无语,真不知道这些姑娘脑子里哪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简直莫名其妙!

  不过话说回来,女孩子们能这样恣意的玩闹,还真要感谢父皇和效古先生当年做出的惊世骇俗的决定。

  正是他们开了让女孩子上学堂的先河,这世道才会越发的对女孩子宽容,这样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

  从前她没有姐妹,宫里只有她一个公主,每日除了上效古先生的课,还要学琴,学画,学棋,学女红,还要跟师父学骑射,一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时间玩耍。

  最惬意的时光就是晚膳后去母后宫请晚安,可以在那里和皇兄皇弟玩一会儿。

  还有就是休旬假的时候,可以和皇兄在宫里捉迷藏。

  不过那都是小时候的事,皇兄长大后,就没功夫陪她玩了。

  而她自己也在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次跟着师父去了边关。

  正是因为那次去边关打仗的经历,让她深刻感受到家国天下的责任,从此便收起了玩乐,一心要做个保家卫国的女将军。

  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昨晚父亲说要一生守护大周的江山和黎民时,她才忍不住泪如雨下。

  可惜了,父亲这么一个大英雄,李承启却看不到他的赤子之心,一心只想置他于死地。

  她想起父皇培养的那些忠臣良将,个个都是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好官,到了李承启手上,却没一个能得善终,被罢官,被流放,被抄家灭门,九族同株,还有不少人的尸首被江潋拿去喂狗……

  那些人全都是大周的脊梁啊!李承启却把这些脊梁一个个全都拆除,留下的只有宋悯,刘致远,杨述,曹广?这样的狗东西。

  还有江潋。

  江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么久了,她还是看不透他?

  话说,李承启这次居然派了远公公去监军,这阵仗是不是有点大?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