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86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曹广禄查不出究竟是谁所为,一连几天都在想信里的那句话,想得神志都恍惚起来。

  陛下说得没错,明昭余孽的爪子已经伸进了宫里,那封无声无息出现的信,就是最好的证明。

  肯定是有人潜在宫里,趁着夜深人静偷偷把信送进来的。

  那人既然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送信,应该也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人吧?

  所以,信的内容应该是可信的吧,只要他拉个替死鬼出来,就能逃过一死。

  他虽然已经不年轻了,但他还是不想死,活着多好啊,哪怕只是待在宫里,每天也都是鲜活的,不一样的。

  何况他在宫外还有亲人,他的老母亲还尚在人世,他的兄弟给他生了几个侄子侄女,还将其中一个侄子过继给他做儿子,如今他儿子又成了家,去年刚添了一个大胖小子。

  他当爷爷了,还没见过自己的小孙子长什么样,他怎么能死呢?

  不行,他不能死。

  那就让别人去死好了。

  他在心里盘算了好几天,终于筛选出一个够资格替他去死的人,只等着三月十五日去三清观把此人的名字埋在香炉里面。

  一想到要出城,他又忍不住紧张,这些年他连宫门都很少跨出,更不要说出城了。

  这样有点太过冒险,让他觉得很没安全感,他想着,到了那天,他要好好乔装打扮一番,然后从宫里的密道出城,这样就不怕被人看到了。

  宫里的密道没几个人知道,他之所以知道,也是当年明昭帝告诉他的。

  明昭帝对他真的很好,可是……

  唉,他也有他的苦衷,只能等死了再去地下和明昭帝赔罪了。

  既然出了城,不如顺便回家一趟,去看看多年没见的家人。

  这些年,他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兄弟和儿子,自己几乎没怎么花过,只要兄弟和儿子过得好,他也就满足了。

  这样想着,他竟然有点迫不及待,想让三月十五日快点到来。

  ……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便是三月,京城的春天真的来了。

  伴随着春天一起来的,还有定国公用兵如神,一鼓作气攻破西戎都城,西戎王被迫投降,要与天朝议和的消息。

  消息一经公布,便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民众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争相称颂定国公的英明神武,夸赞他不愧是大周的不败战神,定海神针。

  高兴疯了的民众们并不知道,这个消息早就已经送达皇宫,定国公的大军也已经在回京的路上,只是皇帝不想让百姓太早知道,所以拖到现在才公开。

  按照祖制,大军得胜还朝,皇帝要亲率官员和民众出城去郊外迎接,名曰“郊迎”。

  而嘉和帝既想让杜关山死,又不想他的死影响到郊迎仪式,便打算在远公公得手之后,先将杜关山的尸体送回来,对外声称是身负重伤提前回来医治,等到大部队回来,郊迎仪式结束后,再公布他不治身亡的噩耗。

  这样就可以让民众循序渐进地接受定国公的死亡,避免他们的悲痛之情影响到郊迎仪式,而回京的队伍少了杜关山,人们便只能给皇上歌功颂德,此举可谓两全其美。

  这个两全其美的计策是江潋想出来的。

  为了让杜关山的死不被人怀疑,他甚至还建议嘉和帝,可以先留杜若飞一命,让他带军回京,在郊迎仪式上把他父亲该得的尊荣和奖赏全都给他,让他替他父亲接受民众的敬仰。

  这样一来,民众的情绪有了宣泄之处,也不会有人再怀疑杜关山的死与皇帝有关,而没有了杜关山做靠山,皇上想什么时候收拾杜若飞和定国公府,都将易如反掌。

  嘉和帝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便让他传密信给远公公,暂且先留杜若飞一命。

  宋悯自从在包子铺被气到昏厥之后,就一直看江潋不顺眼,恨不得杀了江潋以断绝杜若宁对他的心思。

  他隐约觉得江潋另有图谋,便私下劝诚嘉和帝,不要对江潋太过信任,应该依照他们最初的方案,一次性解决掉杜关山父子,这样才是干脆利索永绝后患最有效的办法。

  至于民众,他们的想法看法是最不重要的,就好比当年的宫变,明昭帝被杀,皇位易主,民众最多不过声讨几句,慌乱几天,很快便又若无其事地过起了自家的小日子。

  所以,他们只要日子过得下去,才不会管朝堂如何风起云涌。

  嘉和帝却不认同宋悯的说法,他已经不是十年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信王,现在的他,想要功绩,想要赞颂,想要青史留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怎么能说民众不重要呢?”他对宋悯道,“你向来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朕都有点不认识你了。”

  宋悯苦笑。

  他也快不认识皇上了。

  当年那个目标坚定,杀伐果断的李承启,如今却成了用自己儿子的血炼丹的昏君。

  他坐上皇位不过十年,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都是江潋害的。

  是他一直在皇上跟前进谗言,先是哄着皇上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错事,然后一点点加大力度,在不知不觉间把皇上引上了昏君的道路。

  死太监,他真该被千刀万剐!

  宋悯恨得牙痒,感觉自己不能再对江潋的恶行视而不见,他要杀了江潋,为大周,也为自己扫除这个心头之患。

  江潋对此浑然不觉,随着天气变暖,他收到的桃树画像也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

  光秃秃的枝丫渐渐长出了花苞,花苞也在一天天长大,从最初的小墨点,变成可以看出形状的骨朵,最近几日,已经呈现出半开的状态。

  .

  起初,他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回事,只是想看看杜若宁在耍什么花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他开始期待第一朵桃花盛开的景象。

  .

第120章 催开枝头好颜色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这个春天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算计。

  嘉和帝算计着怎样让杜关山死得没有争议,宋悯算计着怎样才能除掉江潋,江潋算计着怎样给杜若飞造势,曹广禄算计着怎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出宫,杜若宁却在算计着怎样才能让他死于天降鬼火。

  直到某天清晨,传令兵从北城门疾驰入城,带来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定国公在率军回朝的途中被刺客重伤,性命堪忧,正由轻骑营护送赶回京城。

  消息不胫而走,震动了整个京城。

  嘉和帝担忧定国公的伤情,当即从京营点了一千骑兵和几名擅长外伤的御医,让他们即刻起程向北一路去迎,以便能早日与定国公碰面,早日为他医治创伤。

  另外又派人前往定国公府传递消息,安抚家眷,让他们不要担忧,朝廷一定会把定国公平平安安接回京师。

  杜家人怎么可能不担忧,老夫人听闻消息,当场昏死过去,云氏也哭得没了声音。

  大老爷二老爷被紧急叫回家,家里一片混乱,哭声震天,大夫人又要照顾老夫人,又要安抚云氏,忙得团团转。

  孩子们上学还没走,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傻了,围着昏厥的祖母和哭天抢地的云氏不知所措。

  传旨的太监都看懵了,他确定自己传的是定国公重伤,而不是定国公亡故,怎么这家人都吓成这样?

  看来这个家真的全靠定国公撑着,定国公有个风吹草动,他们就没了主心骨。

  唉!可怜呐!

  太监回到宫里,去御书房向嘉和帝复命,讲了国公府乱糟糟的场面。

  嘉和帝心情舒畅,打发他下去,和江潋宋悯说道:“这就开始哭了,不如省点力气等人抬回来再好好哭。”

  江潋躬身道:“恭喜陛下,您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

  嘉和帝哈哈笑:“还早还早,等他死透了再恭喜不迟,到时候朕的丹药也炼出来了,真是双喜临门呀,哈哈哈哈!”

  宋悯看他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有心想提醒他别高兴得太早,又怕说出来让他不高兴,试了几次还是放弃了。

  他应该学学江潋,从来不给皇上泄气,不管皇上干什么,他都是第一个支持鼓励。

  这就是奸臣得宠的秘诀吧!

  “陛下,定国公重伤的消息是由军中信兵送达,怎么没见到远公公送信回来?”他旁敲侧击提醒道。

  嘉和帝愣了下,转头去看江潋:“对呀,刘远的信呢,怎么还没送来,朕还等着看他是如何得手的呢!”

  江潋道:“许是还在路上,许是定国公遇刺起了骚乱,军中正在排查内奸,他不敢轻举妄动,反正定国公已经活不成了,陛下再耐心等等,倘若明天还没信儿,臣便让人联系他。”

  “没错,军中肯定在排查,他不动也是对的。”嘉和帝道,“那就再等等吧,朕十年都等了,不差这几天。”

  江潋说得对,反正杜关山是活不成了,就算现在还有一口气,御医也不会让他活着进城的。

  十年了,他的心腹大患终于要死了,他实在太开心了,他都等不及要看看死了的杜关山是什么样子。

  “朕简直不敢相信,到现在还感觉是在做梦。”他手舞足蹈地说道。

  “陛下您只管相信。”江潋道,“杜关山是不败战神,又不是不死战神。”

  “哈哈哈哈,说得好,战神可以不败,但不可能不死。”嘉和帝越发高兴,“虚空道长说了,只有真龙天子才有可能长生不老,其他人都不行,哈哈哈哈!”

  宋悯看着皇上肆无忌惮的笑脸,莫名地感到一种悲哀。

  看来,他也不能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皇上身上,是时候该关注关注皇子们了。

  他就不信,换一个皇帝之后,江潋还能这么得宠。

  定国公府的哭声持续了很久才停,在大老爷二老爷的竭力安抚下,女眷的情绪渐渐平缓下来,开始着手准备定国公回来的一应事宜。

  孩子们也被大老爷催促着,该当值的去当值,该上学的去上学,谁也不许留在家里,不然人家真的以为定国公已经死了。

  “既然受了伤还能往回送,就说明还有救,所以你们都要打起精神,做好自己的事,霉运自然就不会找上咱们家。”大老爷说道。

  孩子们听了他的话,全都打起精神,不再沮丧,各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杜若宁和两个哥哥两个堂姐一起去了书院。

  许是为了安慰她,杜晚烟和杜晚雪全都挤在她车上,轻声细语地陪她说话,到了书院,同学们也纷纷围过来安慰她。

  杜若宁索性以心情不好为由,避开众人,独自跑到藏书阁去躲清静。

  学生们知道她在那里,都自觉地不去打扰她,她便一个人在里面安安静静地画画。

  桃花要开了,父亲要回来了,曹广禄也要死了,多好的春天呀!

  前几日,贺之舟的人打听到,曹广禄身边的小太监出宫置办了一套行头,有寻常男子的衣物,方巾,还有假胡子,不用想也知道是给曹广?用的。

  三清观最近也有了动静,不但突然多出好多不像道士的道士,并且还有人对观里原有道士的身份做详细统计调查,就连去上香的香客都要接受盘查登记,对外声称最近有贵人要来,所以要提前做好防范。

  曹广禄平时太低调,让人差点忘了他是司礼监掌印,如今突然能调动这么多暗卫,能对道观做出如此严密的部署,方显出掌印大人该有的实力。

  可是,防范再严又有什么用,只要他出了宫,该死还得死。

  即便他打死不出宫,杜若宁也有应对之策。

  她知道外面通往宫里的密道,假设曹广禄不出来,她就让贺之舟半夜从密道溜进去,照样也能把事办成,只是相比宫外,在宫里下手的风险要大一些而已。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