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89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望春跑得急,虽然撑着伞,衣服还是打湿了,被风一吹凉意透骨,站在门外哆哆嗦嗦道:“回干爹,轻骑营把定国公送回来了,如今正在北城门外候旨,陛下叫您快点回去。”

  “你说什么,我阿爹回来了?”

  江潋还没说话,杜若宁已经抢先叫了出来,她激动地冲出去,也不管漫天飘落的雨,也不管望春湿漉漉的衣服,抓着他的肩膀大声问,“春公公,我阿爹真的回来了吗?”

  望春被她吓一跳,忙点头道:“是啊若宁小姐,定国公现在就在北城门外。”

  “太好了,我要去见阿爹,我要快快去见阿爹!”杜若宁喊道,丢下江潋和望春,自己一头冲进雨幕中,头也不回地跑走了。

  “……”

  望春看着那个在大雨中渐渐远去的鹅黄身影,不由瞠目结舌:“干爹您瞧,若宁小姐都高兴疯了。”

  “废话,你爹回来你不高兴啊?”

  江潋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是不爽。

  就算再急,也得跟他说一声吧,居然就这样把他丢在这里不管了。

  真是岂有此理!

  “走吧,咱们回宫瞧瞧。”他板着脸说道。

  望春应声是,用伞遮住屋檐上滴落的雨水,一手虚扶着他跨过门槛:“干爹小心着点,雨天路滑。”

  江潋跨出来,嫌弃地打掉他的手:“好好走你的路,你爹我还没老。”

  望春:“……”

  这是又跟谁怄气呢?

  江潋紧赶慢赶回了皇宫,到了宫门口,有几个小太监抬着肩舆在门里面张望等候,见他的轿子过来,忙迎上前道:“督公大人,你可回来了,陛下催了好几遍,叫我们在这里等你。”

  江潋嗯了声,也没多问,在几个人的服侍下上了肩舆,小太监们等他坐稳,抬起来沿着宫道飞奔而去。

  在宫里,能坐肩舆的,只有皇上皇后,皇子公主,以及位份高的妃子,其他人都没有资格。

  江潋以前也没坐过,这次许是嘉和帝太着急,已经顾不上规矩。

  小太监们抬着他向前跑,各自都在心里想,督公大人头一回肩舆,怎么连一点受宠若惊的反应都没有,感觉好像特别理所应当。

  不多时,肩舆在御书房门外停下,望春撑着伞把江潋接下来,送进了门内。

  “见过陛下!”江潋来到嘉和帝的书案前,刚要下跪,就被嘉和帝拦住了。

  “都什么时候了,还讲这些虚礼,快说说该怎么办吧!”

  江潋谢恩,退后两步,往两边看了看,发现屋里除了宋悯,还有太子和几个皇子,太子的舅舅陆尚书也在。

  一个杜关山,居然惊动了这么多人,可见战神的威力确实不小。

  “江大人还犹豫什么,快说说该怎么办吧,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你在给陛下出主意。”宋悯说道,言下之意是叫你瞎出主意,现在好了吧,差点坏了皇上的大事。

  江潋瞥他一眼,冷笑:“宋大人说这话有意思吗,咱家哪次出主意的时候你不在场,你若觉得不妥,当时怎么不拦着?”

  “……”宋悯心说你们一个个胸有成竹的,仿佛杜关山就在你们的手里攥着,我拦得住吗我?

  “好了好了,现在不是争论对错的时候,人还在北城门等着呢,快说点有用的吧!”嘉和帝没好气地打断两个人的拌嘴。

  “是。”江潋躬身道,“不知臣没来之前,陛下和各位皇子大人都是怎么商量的?”

  嘉和帝道:“大家意见各不相同,可用的有两条,一是召杜关山进宫面圣,以治伤为由,将他留在宫里见机行事,二是让他先去行馆住下,等监军和随军史官的信报传回,核实无误之后再作定夺。”

  江潋听完点点头:“两个都是可行的,只是后者比前者显得要冷血一点,定国公打了胜仗,身负重伤归来,不能面圣,不能回家,还要先住在行馆接受调查,民众们会觉得朝廷对功臣太过无情。”

  “厂臣说得对,孤也是这么想的。”太子上前一步说道,“父皇,不如就让定国公入宫面圣,借机把他留在宫里治伤,他伤得那么重,治不好也是正常的。”

  “可是,死在宫里的话也不好对民众交代吧,好事之人太多了,万一有人提出怀疑,照样会引起民众的不满。”五皇子说道。

  宋悯捧着手炉轻咳:“民众怎么想真的没那么重要,臣以为应该把民众的看法放在后面,最要紧的是先把事做成了。”

  对于这件事,他一直都主张先杀了再说,人死了,怎么说都好说。

  “你们,你们的意思是说,要杀了定国公吗?”角落里有个怯怯的声音道,“为什么呀父皇,定国公不是大英雄吗?”

  众人都诧异地看过去,发现是年仅九岁的七皇子在说话。

  “小七,你来做什么,谁让你来的?”嘉和帝拧着眉头问他。

  “儿臣自己来的。”七皇子道:“儿臣听说定国公重伤归来,以为父皇会派皇兄们前去迎接,儿臣也想去,就来问问父皇,可是,你们,这是……”

  小小的孩童站在那里一脸茫然,又有些不敢置信,他现在的年纪,还不能理解这一屋子人为什么都想让一个大英雄去死。

  嘉和帝被他纯净无邪的眼眸注视着,本来就烦躁的心情变得更加烦躁。

  “来人,送七皇子回去!”他大声吩咐道。

  守在外面的侍卫应声进来,正要带着七皇子离开,门外突然扑通一声响,有人重重跪倒在地。

  “陛下,不好了,曹掌印死了!”

  .

第124章 她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一嗓子喊出来,整个天地似乎都寂静下来。

  众人心头皆是一凛,同时向门外看去。

  一个全身湿透的小太监跪在那里,凌乱的头发滴滴答答往下淌着水,衣服鞋子上全是泥,仿佛赶了几十里山路而来。

  重点是他身上的衣服并非太监服,而是一套土灰色的旧衣服,看起来像是宫外哪个土财主家的马夫。

  大家之所以分辩出他是太监,全凭他那一把尖细的嗓音,和他捏在手里的一块腰牌。

  那是司礼监的腰牌。

  “曹掌印怎么了,你再说一遍!”宋悯第一时间向他走过来。

  小太监趴在地上,身子和声音一起颤抖:“曹掌印他,他,他被天降鬼火烧死了!”

  所有人都猛地一个倒吸气,惊悚地瞪大眼睛,嘉和帝更是浑身僵硬,脑袋嗡嗡作响。

  “胡说八道!”江潋也随后走过去,厉声道,“咱家方才一路行来,都不曾听闻哪里走水,下这么大的雨,哪来的鬼火?”

  “不是在宫里,是在三清观。”小太监说道,大概因为江潋也是司礼监的,便如同见了亲人一样,匍匐向前,爬到江潋脚边抱住他的脚,“江秉笔,你快去瞧瞧掌印大人吧,他都被烧成火球了,呜呜呜……”

  众人都听懵了。

  曹掌印不是一直在宫里吗,什么时候跑到三清观去了?

  难道是什么邪祟把他掳去的?

  “掌印是今天一大早从宫中密道去的三清观,他说陛下今日不理政务,我们去去就回,不用告知陛下。”小太监泣不成声地讲述,“到了三清观,掌印已经让人提前清了场,整个道观全是我们的人,掌印也没去别处,就在大殿里上香,然后他的双手突然就自个燃烧起来,很快又烧着了他的衣服,护卫们用水去泼,非但泼不灭,反倒越烧越旺,把整个大殿都点着了……”

  小太监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想着自己也差一点就被烧死,吓得浑身颤抖不已。

  众人听着他的描述,震惊的同时又觉得后背凉嗖嗖的。

  连水都浇不灭的火,而且越浇越旺,听起来还真像是鬼火。

  所以,这是应验了乾西宫墙上的那句诅咒吗?

  曹广禄死于天降鬼火!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嘉和帝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挥动袍袖大声道,“朕不信真的有天降鬼火,定然是明昭余孽搞的鬼!”

  “陛下说得对,肯定是明昭余孽。”江潋附和道,“陛下,那些人闹出这么大的动静,相信一定动用了不少人力,事情刚刚发生,他们应该还没跑远,请陛下下旨将城东方圆五十里以及各处通往三清观的路口全部封锁,臣即刻带人前去围剿。”

  “准奏!”嘉和帝几乎等不及他说完,立刻就答应了他的请求,“朕命你全权负责此次围剿行动,并赐予你先斩后奏的权力,宋悯,你去调兵配合江潋对城东实施封锁,无须讲任何原则,只记住一条,宁可错杀,不许放过,朕这次一定要让明昭余孽死无葬身之地!”

  “臣遵旨!”宋悯躬身应是,稍一停顿又道,“陛下,定国公那边怎么办?”

  话音刚落,门外又有人来报信:“启禀陛下,定国公伤势恶化,等不及陛下的旨意,已经先行回府医治了。”

  “什么,杜关山他好大的胆子!”嘉和帝闻言气得直拍桌子。

  其他人也都不敢置信地对视。

  “陛下,事已至此,您且先息怒。”江潋劝慰道,“定国公一个将死之人,左右也离不开京城,不如先解决了明昭余孽再来收拾他,陛下您别忘了,咱们为防万一,还让随军史官和远公公为他准备了十条罪状呢!”

  “对对对,你说得对,眼下还是先抓明昭余孽要紧。”嘉和帝摆手,“快去快去,你们都快去,朕这次一定要明昭余孽死光光!”

  死光光是不可能的,不过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愤怒,他实在是恨死了这帮百足之虫,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抓起来,碎尸万段。

  曹广禄也是该死,说了多少回,让他在宫里待着,哪也不要去,他非不听,居然为了瞒过他,偷偷从宫中密道溜出去。

  他怎么这么蠢?怎么这么蠢?

  不对,他明明是个很精明的人,为什么突然干出这么蠢的事情?

  他一定是收到了某种暗示,或者有人以某种东西做要挟,约他去三清观见面。

  对,一定是这样。

  “江潋,你到了三清观,一定要重点排查那个大殿上所有可疑的东西,朕相信,曹广禄一定会留下什么线索的。”

  “臣明白,陛下放心,臣不会放过任何线索的。”

  江潋说罢,躬身告退,出宫率领东厂和锦衣卫直奔三清观而去。

  曹广禄死的可真是时候,江潋心想,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定国公一回来他就死了,简直是在用生命为定国公铺路呀!

  不过,话说回来,这两件事是不是太巧合了?

  不知怎地,江潋眼前突然闪过一双乌溜溜的杏儿眼。

  “督公大人,我送你的礼物来了。”那双眼睛的主人笑盈盈地说道。

  难道说,她的礼物不是春天的第一朵桃花,也不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而是……

  不能够吧,她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

  江潋走后,宋悯也随后告退,去调兵封锁东城。

  嘉和帝的太阳穴又开始一扯一扯地疼,他实在想不明白,今天明明是个黄道吉日,怎么到最后竟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这些躲在暗处的鬼,实在可恶至极!

  他越想越来气,忍着头痛,又给几个儿子都安排了事情,另外叮嘱陆尚书密切关注定国公府的动向。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