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161章

作者:MM豆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裴少淮这才省得这些简略的线条是拱形的门。

  小风解释道:“这样,意儿就可以直接过来了。”不必绕那么一大圈。

  隔日,裴少淮找到燕承诏说起此事,两人一拍即合,给三个小娃娃在前院开了一道门,便于他们来往玩耍。

  其实,两家比邻而居,不单单是为了小娃娃而已,也是为了“后院”的安全着想。

  随着裴少淮做的事越来越多,已经慢慢开始动到别人的利益,不得不防“暗箭”袭来,伤及家人。两府有南镇抚司的人守着,裴少淮在外做事也能放心些。

  ……

  八月江头风浪平,船帆浮游波痕轻。

  京都的秋是梧桐叶疏辞枯枝,而闽地的秋是碧树不凋,夜里渔船载得一江星辰,夏与秋常常相连,不到秋末都难以分辨。

  裴少淮到任已有数月,同安城熟悉了他,他也渐渐熟悉了同安城。

  每每外出办理公务时,常有百姓试图用官话与知州大人打招呼,裴少淮又试图用闽话回应,结果是谁也听不懂谁的,只好笑着点头致意。

  自八月起,裴少淮发现同安城内的生人渐渐多了起来,不免心生警惕。

  他找来包班头问话,道:“包班头,城里几家大客栈,近来是不是日日客满?”

  包班头已经见识过知州大人的几分本事,不敢有所隐瞒,他如实应道:“城里的商船十二月借着北风南下,故此,从八月一直到十一月,会源源不断有商贾把货物运到同安城里来,与当地氏族做交易。”

  所以同安城里多了许多生人,也许是行商,也许是镖师。

  这很正常。

  裴少淮了然,思忖片刻,吩咐道:“去各个客栈问一问,相较于往年,今年八月打尖住店的客人涨了几成?”

  不管是德化的瓷器、武夷的茶叶,或是顺昌的纸张,还有饴糖、铁锅,都是海外紧俏的商货,都要先从腹地经由陆运、河运先送到临海渡口,再设法往外输送。

  裴少淮想知道,双安湾“开渔”之后,有没有吸引更多的商人把货物运到同安城里来,他也想知道,“开渔”的消息已经传到多远。

  半日之后,包班头一身汗津津赶回来,第一时间前来禀报,言道:“回大人的话,往年八月各个客栈常有余房剩,今年都住满了……卑职还走访了城内的民户,有不少人家把院子出租给了商贾们。”

  显然比往年多了许多。

  商贾愈多,说明同安城里的生意愈好。

  裴少淮暗想,看来闽地商贾们的消息远比想象中还要灵通。

  “再派人暗地里查一查,漳州月港周边的客栈生意如何。”

  “卑职遵命。”

  其实裴少淮基本上已经猜到结果。

  双安湾“抢走”了月港的“生意”,等到年底的时候,麻烦自然就要来了。虽在意料之内,但也要提早防范才行。

  ……

  ……

  十月日益临近,裴少淮的重点仍是放在抗倭上,去嘉禾卫比去双安州衙还勤。

  包班头常常要渡海到嘉禾屿上,才能见到知州大人。

  每日早晨,裴少淮一听到燕府的马厩有声响,他便提着乌纱帽出门,正正赶上燕承诏的马车准备出发。

  “燕指挥等等,捎我一程。”每日都是这一句。

  偏偏末了还要添一句:“能省一点是一点。”能一辆马车就不分两辆。

  燕承诏冷脸,说道:“裴知州的马不骑不用,养在马厩里它也吃草。”

  “少走一点,它就能少吃……少吃一点。”

  “……”无言以对。

  两人乘坐马车到了渡口,又乘船渡海前往嘉禾卫,拢共要花去两刻钟。

  不管路上如何调侃,一旦进了军中营房里,研究防倭策略时,两人的神色都严正起来。

  燕承诏善于带兵、练兵、用兵,短短一个多月,齐、包、陈三族送来的船员,便已多了几分训练有素,能当半个兵用。

  训练有度,恰到好处。

  裴少淮亦开始发挥他的所长,筹备海战——

  其一,海防图。

  营房内,一张破旧的海防图悬挂于墙上,上面删删减减、涂了又改,添了许多小岛屿。裴少淮拆下旧图纸,卷起来,说道:“若想在海上战胜倭寇,第一步应当绘制更详实、更准确的海防图,如若连图纸都不清楚,又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海况?”

  明明守着一大片海,却无详细的图纸,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乎,十几艘船只被派出去,一半船只从西往东行,另一半船只从北往南行,每隔一里为一段,南北交织即成方格,沿途遇到碣石、暗礁、沙洲、小岛,一一详细绘制到图纸上。

  等所有船只搜集归来,再合并绘制成一幅。

  如此,才算把双安州外的海域探查清楚。

  其二,观测海上风浪云雨。

  准确的海防图只是研究策略的基础,若想取胜还能减少伤亡,还需巧用风浪雨雾,先发制人,这便要用到那群“观天预测海上风云”的奇人异士了。

  燕承诏从沿海各地召集到不少这样的奇人异士,几经实测筛选之后,余剩八人,个个都有真本事在身上。燕承诏授以“幕僚”或是“军师”之职,以□□言蜚语。

  这八人鹤发丛生,年过甲子,都是读书识字的老者。

  裴少淮又将此八人细分职责,分别观测风向、云雨、海雾,以及海中暗流,不仅要测出风向、流向,还要推算出风速几许、暗流几节。

  一连数月的反复观测、记载、推算之后,这八人的本事见长,每每预测皆有七八成准确,若是小范围之内,准确度还能有涨。

  有了这八人,便能识破倭人海上施展幻术的伎俩,不再怕他们以海上风浪来迷惑人。

  其三,统一号命。

  倭人以金扇子为器物,船头起舞,指挥部属行动,并不单单是为了“好看”,而是因为金扇子易反光,远远隔着海雾也能看清。

  到了海上,各个船只游弋在各处,若是各干各的,全凭自己的见解行动,便如一盘散沙,少了凝聚力。

  裴少淮说道:“燕指挥在南镇抚司时,应当也曾制定过统一的信号,有经验在身上,不如燕指挥制定一套信号?”

  燕承诏明白统一号命的重要性,踱步思忖,应道:“统帅以信号弹为号令,各分队之间,相距较近,则以旗为号,如何?”

  “自然是可以。”裴少淮道,“只消得操练娴熟便是。”

  其四,运用火器。

  裴少淮为何有如此大的信心能赢倭寇,便是因为大庆火器远优于倭寇。

  船只大过倭寇,火器胜过倭寇,只要运用得当,哪有不胜的道理?

  嘉禾卫有几门虎蹲炮,此炮为重铁铸造,近两百斤重,每填八两火药便可发射三十余颗铅弹,威力很大。只不过威力之下亦有缺点,其后坐力过大,需要用钢钎固定在地面上,多数时候固定一个方向发射,难以瞄准,更适用于岸上炮轰。

  神机营的兵匠又赶制了不少“火龙出水”——水战时,距离水面三、四尺而燃,宛如火龙出于水面,借着火药喷火可飞二、三里远,筒药燃尽时,腹内喷出火箭,人船俱焚。

  又有水底龙王炮若干,亦俗称□□。此物以牛尿泡为壳,可防水灌入,借木板浮于水下,可随海水流动,一旦羊肠管内的引信燃尽,香到火发,炮从水底击起,炸毁敌船。

  这是裴少淮最看好的几样火器,结合先前的一二三点,可以发挥妙用。

第174章

  制定好基本策略后,嘉禾卫转入实战操练阶段。

  船队每隔三五日便出海操练,熟悉远近海况,帆手、舵手着重感知不同风向、风力、潮流对航向的影响。

  对照着新绘制的海防图,裴少淮亦数度随船出海、实地考察,对双安州外海域熟识于心。

  每每出海时,随着身后的嘉禾屿渐渐变小,眼前沧海渐渐壮阔,海水深沉,海风腥咸,叫人心境壮阔又不免心生畏惧。

  云涛雪浪浮鸿毛,帆前无山唯有天。

  便是千料、两千料的大船,在沧海之中也宛若鸿毛、竹叶。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期间,裴少淮与王矗又见了一面,这回是王矗主动约见,还是在嶒岛石亭里。

  大庆实施海禁,镇海卫所分布于岸上,与倭寇在海上鏖战的经验并不多。王矗身为海贼,曾在海上与倭寇周旋过,有些经验在身上。

  王矗为表诚意,主动告知经验,说道:“王某也不晓得裴大人知晓哪些,不知晓哪些,便先全都讲了,大人挑需要的听。”

  先说倭寇的船只。

  王矗言道:“倭寇常以安宅船为主舰,身长十几丈,和大庆五百料的中船一般大小,船上搭有几层阁房,看着又似扬州河畔的画舫船。此船累赘颇多,守多于攻,不便航行,多以风帆为力,一旦拆桅收帆,以橹推进则行动迟缓。”

  独木不成林,倭寇能在海上为非作歹,自然还有其他船只在。

  “倭船里以关船居多,此船十分轻便,可载数十人到百余人,航行时以帆为力,劫货时以橹为力,可灵活穿插游弋,捉摸不定……倭寇常常借着夜幕或是海雾,驾着关船悄然靠近商船,杀人劫货。”

  “此外,此船船头装有尖锐水押,若是鏖战不休,他们也会借着关船船速,以水押击沉商船。”

  裴少淮了然,心中琢磨着,关船轻便,机动灵活,便说明这一类船十分轻薄。

  太仓船厂积攒的经验告诉他,传统木船不可能兼顾“牢固沉稳”和“轻便灵动”,二者不可兼得。

  便是说关船船体比较脆弱。

  王矗接着说道:“倭寇还有小早船,类似扁舟,用于前出刺探消息、战情,大人若是见到此类小船,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除了此三类船,或也还有些福船、粤船,是从大庆海商那里抢来的。”

  小早船前出刺探,安宅船主防兼指挥,关船机动劫货,倭寇已形成了一套战术策略。

  裴少淮问道:“他们近战如何?”

  “接舷战不顾死生。”王矗应道。

  两船舷侧相靠,借着横梯绳索,登上敌船白刃相拼。

  “火器又如何?”

  王矗早有准备,往石桌上摆了一陶壶。此壶泥褐色,斜接又黑又粗的手柄,与大庆精巧的陶瓷器相比,逊色许多。

  “大人可听说过此物?”

  裴少淮摇摇头,他未曾研究过倭人陶具。

  他端看了一下陶壶的形状,黑色手柄,褐色壶体,裴少淮略有迟疑问道:“这是夜壶?”

  见到王矗神色一滞,又看到陶壶太小,裴少淮知晓自己猜错了,笑笑掩饰尴尬,又道:“也总不至于这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