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226章

作者:MM豆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而客人们的痴迷,是因为淮王对云间词青睐有加,对于擅长填词的士子以礼相待。淮王便是以“云间词”在江南招揽一群西席幕僚。

  如今这股风刮到了京城,淮王还未至,倒是先唱起了云间词。

  裴珏双手端在宽袖里,闭目养神,可裴少淮的那句“为官者要听的,不应该是阿谀奉承,而是百姓的声音”不停在他脑中盘旋。

  云间词本无错,错的是士子拿云间词攀权附势,试图寻找捷径。

  丝竹声渐渐远去,裴珏心神未定。此时马车路过一片客栈,赶考的学子多租住于此。

  马车外忽的传来几把哗啦啦的撒纸声,裴珏撩开车帘,正好见到漫天纸张从客栈阁楼上飘下,落得满地都是,路过的学子纷纷拾起观阅。

  “裴青天无罪!”不知是哪个学子在楼上高喊了一句,随后许多人回应,汇成了震耳的呼声。

  “为民无罪!”

  一张传单悠悠滑入马车内,裴珏拾起一看,当头一句便是“船将沉矣”。

  纸上抄写的正是裴少淮大殿上说的那番话。

  裴少淮不是籍籍无名之辈,他是乙酉年的三元及第,是学子标杆的北客,他的万民书张贴在长安门外,他的功绩连刊了三期邸报,而如今却莫名成了阶下囚。

  裴珏让马夫把车停在巷子里,他听见呼声越来越大,看见一篇篇北客的文章从楼上撒下来,看到顺天府尹领着衙差们前来镇压,一间间客栈搜捕造乱之人,还看见身穿青袍襕衫的年轻学子被捉拿时,挺直了腰脊不屈服。

  千人万人继而往矣,终有一人成事便是千万人的成事。

  “即便身陷囹圄,哪怕魂断刀下,也挡不住他的呼声。”裴珏喃喃道。

  即便没有皇帝的庇护,眼下这番光景又何尝不是功成名就呢?

  ……

  裴珏回到住所时,天已将暗。

  门口石阶下站着一人,身着青袍,若非此人头发花白,裴珏甚至会以为是眼花看见了裴少淮的身姿。

  那人听闻马车声转身望过来,一脸忧愁添了老态,正是裴秉元。

  晚风中,叔侄二人隔着十余丈的距离对望。

  裴秉元快步走过来,到了跟前,张张嘴却喊不出这声“二叔”——祖孙三辈都在斗,两府近乎不往来,早就生分了。是叔侄,却没有叔侄之情。

  “不必难为自己。”裴珏知道裴秉元等他的目的,说道,“他在里面只受了些皮肉伤,没吃什么苦头,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边说边上台阶,准备进门。

  末了又添了一句:“他叫你们照料好自己。”

  裴秉元赶忙紧跟上去,追问道:“伯渊他……”“只有皇上知道。”

  兴许是路上所见所闻,让裴珏生了恻隐之心,在进门前,冷铁一般的裴珏放软了口气,背对着大侄劝慰道:“回去罢,我知晓的只有这么多……他自有他的造化,你们该做的是照料好自己,不要给他添乱。”

  “谢……二叔。”

  “我说这些,不是因为他姓裴,也不是因为我姓裴。”

  门啪一声关紧,上了锁。

  裴秉元怔怔对着朱红大门拱手一作揖,匆匆赶回伯爵府,急着把伯渊的话带给家人。“他自有他的造化”,裴秉元一路上都在琢磨二叔这句话,心中重燃了些希望——伯渊一定会安然出来的。

  ……

  翌日,大兴县衙里。

  昨日街上“闹事”的书生被带上公堂,学子们拒不下跪,道:“我等当中不乏举人,至少也有秀才功名,问不下跪,罪不上刑。”

  是以,这场审讯成了大兴知县与学子们的辩驳。

  知县苦口婆心劝道:“尔等背负乡亲们的期盼,长途跋涉来到京城,却不珍惜难得的机会、好好备考,莫不成忘了自己为什么要来京都?”

  他们是为八月秋闱而来。

  知县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即有人驳道:“大人科考多年终得金榜题名,身居父母官之位,背负百姓期望,莫不成因为手握权势,就忘了当初为何要读书、为何要当官?”

  “啪——”镇木拍案,知县怒道:“大胆!聚众闹事、顶撞朝廷命官,双罪并罚,给本官拉下去每人二十杖。”

  一旁的主簿低声劝道:“大人,杖罚身带功名的学子,要上报府尹批准后才能动手,大人三思。”

  知县低声应道:“跟丢了性命相比,二十杖算什么,府尹若是怪罪,有本官顶着。”

  满堂学子被杖罚,引得京内百姓前来围观。

  ……

  学子受杖的消息穿出,裴若英从侯府赶往安卿堂。

  “夫人怎么来了?”几位老女医问道。

  自打伯爵府出事后,裴若英有些时日没来医馆了,今日过来,带着一股疲倦、愁态,实在叫人心疼。

  眼睛还有些红肿。

  老女医们觉得夫人应当留在府上多静养一段时日。

  “女子待在闺中,只会拿着绢子抹眼泪,是无济于事的。”裴若英径直走到药台前,开始配药研磨,说道,“好不容易打开的门,不能一朝又关上了。”

  外头学子都能懂得这个道理,她身为少淮的胞姐,与少淮一起长大,岂能不懂这个道理。

  老女医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夫人这没头没尾的话是什么意思,只能赶紧进来帮手,问:“夫人要配什么药?”

  裴若英安排道:“去把其他人也叫来,多配些金创药或是治跌打损伤的,越多越好……等配好了,再叫府上小厮给学子们送去。”

  这夏日炎热,受了皮肉伤之后,若是不及早处置,伤口化脓可是要人性命的。

  配药、送药不仅仅是因为学子们为少淮出声,还因为——比治病救人更难的是改变世人的想法。

  少淮好不容易改变了一部分人的想法,不能因为一场责罚就让他们寒了心。

  ……

  ……

  学子风波之余,是淮王入京的大事。

  入皇城当日,整条御街被清理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个摊子,纵是如此,浩浩荡荡人马入城时,还是有些站不下。

  抬着礼箱的队伍宛如长龙。饶州是个富饶之地,淮王给父皇准备的贺礼太多了,足有九千多抬。

  这样声势浩大的阵仗,允许淮王带这么多人入京,不仅彰显淮王的实力,还向官员们宣告,皇帝对淮王的宽慈。

  整个京都都知晓淮王回来了,没人记得东宫还在禁足,也没人在意东宫如何,仿佛换储之事已成定局。

  接来就是淮王四处给“奔波”,与老臣们“闲谈”。淮王最先给杨府送了六次拜帖,又送了六次请帖,皆没有后话,没有音讯。

  杨老太爷避而不见,杨大人直接告病不上朝。

  淮王若想拿下杨府,只能再想别的法子。

第243章

  淮王入宫觐见了父皇母后,隔日便去了国子监,祭拜圣贤孔夫子。

  又有臣子为他办了一场诗会,盛邀八方词客,甄选清词雅士。

  诗会上,淮王借唐代张祜的一句诗道:“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俨然一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模样,还带有一丝书生儒雅。一时间,京都各大酒肆茶楼里,淮王慧眼识才、尊贤爱才的名声大噪。

  早朝时,趁着文武百官皆在,户部右侍郎上禀,说淮王得知北地连年短收后,愿意将藩地数年积留的二十万石粮食上缴朝廷,以解北地百姓粮荒。

  皇帝称赞淮王孝顺识大体。

  随后,纷纷有人站出来道,能有如此亲王,是皇帝之幸,也是大庆之幸。

  更有臣子明晃晃夸赞淮王,说淮王不愧为嫡出皇子,很有皇上年轻时的风范。

  皇后与淮王里外配合,凭着提前做好的准备,短短数日里,就让淮王的名声立了起来。

  ……

  不怪淮王如此急不可待,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属实是时间太紧了。

  万寿节就在半月之后,过了万寿节,淮王就要离京。他必须在离京前把事情做成,不然的话,只怕要等到母后病危,他才有由头再次入京。

  机会仅此一次,人走则茶凉。

  太子软禁,自己呼声高涨,淮王只要再把清流和几个老牌书香门第拿下,由臣子们上疏换储,给皇帝施压,事就成了七八成。

  这个时候,即便杨府把他的帖子踩进土里,淮王亦只能忍气陪笑脸。

  ……

  夜里,坠星拂晓空,一块天石落入京都东郊外,在农田里砸了好大一个坑。

  事情上报朝廷,众官员不禁想起《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时荧惑守心,先兆正是“坠星下东郡”。

  始皇死,天下分。

  众人夜里偷偷察观天象,果真发现荧惑星已移至东方,正在向心宿靠近。

  裴少淮下诏狱的缘由,因此也变得明晰起来,命克天子、荧惑守心就是最大的罪过。

  ……

  五月南风疾,繁花落满庭。

  四方小院里,裴少淮抬首望着屋檐出神,吴见轻以为先生在望天,思索星象的事,说道:“先生放心,小子推算许多遍了,虽然荧惑星现下正往心宿去,但到不了心宿便会折返往西走,届时辰星、岁星自南天起,即成‘五星连珠’之天象。”

  方才燕缇帅来过一遭,与裴少淮说了淮王近几日的动静,吴见轻跟在旁边听了。

  吴见轻道:“依燕缇帅所言,想来不必等到五星连珠的时候,皇上就会放先生出去了。”他心里想的是,既然是设局引出幕后者,如今淮王与他的党系已经浮显,裴先生自然不必再演苦肉计。

  “我并未担忧星象之事。”裴少淮回过身笑笑道,“在院子里待得发闷,自个找些兴子解乏罢了。”

  他指着檐上一角,道:“你看那是什么。”

  吴见轻顺着先生的指向望去,只见,梁间垒香巢,雏燕齐齐立于巢边,不时歪歪头、抖抖翅羽,煞是可爱。

  再静听风声,风里伴着燕鸣,吴见轻才又发现,另一处梁上,两只成燕正在扑翅,将飞不飞,仿佛在催着雏燕离巢起飞。

  原来先生在闲看燕子教雏飞。

  无怪先生被关押这么久,心境还能如此平静。波澜不惊,运筹帷幄。

  关于出狱的事,裴少淮道:“且放平心态,离出狱还早。”

  “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