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37章

作者:九州月下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正是如此,所以才要在转运司前来征收时,及时用掉啊。”宗泽淡定答道。

  于是一老一小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很快,在宗泽的支持下,韩七将这些铠甲录入武库,它们在做上标记后,会被分发给新镇的乡军。

  宗泽还专门给七里坡的炼铁铺子批了监作之权——大宋承平百年,各地的将作院早就腐朽不堪,武器废弛,找院外工匠做事已经是正常现象,只要不私藏,就不是什么大事。

  做完行政工作的韩七就要带着几车铠甲离开,走之前,他对赵小公子感激得无以言表,再三表示一定不负所托,有他在,没有匪类可以踏上新镇一步。

  而对种彦崇,韩七更是亲自去买了一只羊,请他喝酒吃肉。

  酒过三巡,韩七感慨道:“九十二套铁甲啊,我这辈子,就没这么富过!”

  就算是在西军里,全甲的将士,那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了。

  种彦崇则有些叹息:“唉,再过半月,我就要回西军,这些铠甲,本该是我的。”

  以他家世,带一只千人军队,是绝对没问题的。

  韩七原本感激的表情瞬间僵在脸上,他平静地放下酒杯,神色戒备:“公子啊,你这是,什么意思?”

  种彦崇轻咳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道:“这禁军每年都可以从乡军中挑选补充强健军卒,要不然,明年,我就从你这挑拣一些,如何?”

  各地的军械都是由各地军械监负责,他没办法直接从密州调走军备,但这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嘛,不能直接调走军备,那就兵丁和军备一起调走,这不就合情合理了么?

  韩七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敬了他一杯酒,认真而严肃道:“种公子,吾已经任了乡军都头,上边是宗知州与山水姑娘,还请您自重。”

  种彦崇当然不会放弃,立刻道:“放心,以后你在赵公子身边,好东西绝对不会少,你过上一年半载就知道了,你帮我,我以后还可以从西北给你调些能战的良卒过来。”

  韩七不为所动:“然后换上武备,再被您征走,对么?”

  种彦崇一滞,有些悻悻然:“也对,我找你做什么,等回头,有你求我的一天。”

  等着吧,我才是虎头的舅舅,以后你的兵,总归是我的。

  韩七于是再度举杯:“那就祝公子美梦成真了。”

  种彦崇冷哼一声:“喝!”

  -

  密州,新镇

  一枚扇贝在泥沙里安静地躲藏,等着潮水再将它带回大海。

  突然,一只沾满泥沙的小手伸来,准确地抓住它,在浅浅的海水里涮了涮,放进母亲背着的背篓,然后又飞快地跑在沙滩上,寻找下一个收获。

  “海生,别跑远了。”那母亲呼唤着他,“小心潮水。”

  这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又飞快跑回来,跟着母亲,顺着海滩,走到了那处新建的码头边。

  码头依然很繁忙,不少渔民会在这贩些海货,一些货郎也会挑着竹框,卖些日用,因此,不一会,就有人来问价,很快,背篓里的海货被一一卖掉,得了四十多文钱。

  叫海生的小男孩拉着母亲手,走在这小小市集上。

  母亲买了一卷线,买了一小刀,便看到有一处摊位上,摆着几块饴糖。

  小男孩站在摊位边,猛吞口水。

  “先回去吧,等到过年,再给你买一块。”母亲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

  海生惊讶地看着母亲。

  母亲拉着他的手,微笑道:“今年你爹采了不少海草,这里修镇子,很多海货都能卖上价钱,今年啊,咱们有了些余钱,可以把房子修一修,我看过了,还能剩一点,到时,就给你买一块糖。”

  “谢谢娘亲。”那小男孩高兴地往母亲怀里扑,他太开心了,这些日子,他不但没挨饿,居然还可以吃到糖,吃到糖啊!

  “而且啊,听说这里的大镇还缺人,要是可以,咱们想办法把户籍迁进去,到时就是城郭户,不用按渔猎来摊派,说不定啊,还可以给你攒出一间铺子……”那母亲牵着孩子的手,畅想着未来,阳光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海滩的上。

  而就在同时,几辆大车拖着沉重的货物,缓缓驶入这座小镇。

  韩七从车上跳下,将武器和铠甲一起清点入库,又派人看守,这才回到那处只歇过一晚的新家。

  他出门几日,新家已经被妻子打理的紧紧有条,两层的小楼,下边被她收拾出一个铺面,还放着一口大锅,冒着烟气。

  “官人,”妻子看他回来,欣喜地送来一碗水,“快进来,累了吧,看你这一身汗。”

  “哪比得你辛苦啊,”韩七看着门口的小炉子,疑惑道,“这是什么?”

  “这是煤炉,周围没有砍柴的地方,好在这炉饼价贱,还耐烧,比那柴禾方便,”妻子笑道,“我乘着做饭,多做了些杂饼,赚些家用。”

  韩七感动道:“辛苦你了。”

  “看你说得,官人,我同你说,这处虽没无良田,还是新建,却是大有不同呢,”他妻子指着远方的大烟囱,“看到那个窑了么,好多人都在那里买洗羊毛的物件,不贵,咱们要是能有些本钱,将那物件卖到延安府,那边多羊,家里的亲戚,肯定都能过上好日子。”

  韩七苦笑道:“哪那么容易,这里离延安府何止千里,再者,便是便宜,送去了延安府,也便宜不了。”

  他妻子捏了他一下:“你这傻子,贵上几倍又如何,那也比羊绒便宜,比丝麻暖和,我听说,密州的许多人家,都在织毛布,所得甚多……你那是什么眼神,别废话,去州府肯定领了俸禄吧,拿出来!”

第52章 暗流涌动

  辽国铁州。

  这里是辽河入口, 也是辽东最大的河口城,还是辽国最大的海贸中心。

  只是,如今的此地,并不繁华。

  自辽国建国以来, 东北之地雪灾横行, 春季晚至, 春夏之时, 还有沙暴横行, 且复蝗灾, 甚至有蝗虫渡海而过, 飞去宋国京东路。

  虽然辽国多次赈灾, 却多是赈济契丹、奚人这些核心部族, 辽东的汉人、渤海国遗民,大多得自寻出路, 是以, 到处都可见饥民,辽东留守萧保先还极力收刮镇压, 东北之地因此怨怼久矣。

  所以吴仲一点也不想来铁洲,哪怕这里能买到东珠也不想来,这里的风沙已经大多把驿道都淹没。

  听说如今契丹腹地都已经变成了沙漠,奚人和汉人在耕作时起高垅植苗的法子来防止风沙淹埋田苗, 这样的契丹, 怎么去和那如狼似虎的女直人打……

  大船停靠在码头,吴仲压下心中忧虑,走下海船, 才一下船, 许多宛如饿殍的灾民便围绕过来, 又被码头的军卒驱离。

  他带着忧虑,和随从一起,准备去拜见本地辽国权贵。

  而他并不知道,远处,有几对鹰隼一般的眼睛,已经盯住了他和他的大船。

  “药师,来了一艘新船。”一名力夫对旁边的年轻人道。

  他们是码头的一个小帮派,平日里,在码头为人挑货,混口饭吃,有人没有找到活计时,也会帮助着救济,而旁边叫药师的青年,正是他们的头头。

  “这是去萧家拜码头,”那名青年看着远方,“打听一下,他们接下来去哪,要是能混上他们的船,今年冬天就有活路了。”

  周围的兄弟们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每一艘大船上的货物,都是价值连城,只要得了这些东西,他们这个小帮派,就能一飞冲天。

  甚至,能用他们的舶司关文,去其它宋国的港口挣上一笔大的。

  最重要的是,这船啊,不是船队,居然只有一艘,这简直是最好的猎物。

  -

  天气渐渐冷了,因为洗羊毛的材料并不算多,密州初剪下来的羊毛只是微微涨了些价,而更多的羊毛,还在趁着未结冰的水道,从河北、汴京、甚至是西北路运来。

  西北的羊毛距离遥远,本来不好运输,但不知道哪个秀儿,想出一个办法,直接将羊毛绑在木伐子上,顺水漂流,瞬间解决了运力问题,他们沿着黄河进入京杭大运河,然后从泗水入海后,离新镇便只有数百里。

  于是,到了十月底时,新镇的羊毛数量,已经到了二十多万斤,王洋不得不扩大了港口,看着送来的羊毛露天堆积如山,很是无奈,又开始连夜修筑库房,而韩七都头则派人日夜巡逻,还在周围地势高处派人警戒。

  而陆路上,每天都有车马来购买清洗后的羊毛,甚至未等晒干,就直接拖走。

  整个密州城,都沉浸在这股羊毛带来的利益之中,无论是给家中添几件羊毛衣服,还是织成线卷卖出去,皆能给家中添不少财货,尤其是眼看秋冬将至,天寒地冻的时间就要来到,正可以趁着烧火取暖时做些活计,总比闲在家里,坐吃山空要强。

  只是随着羊毛数量的增加,密州海岸的海草灰们身价开始倍增,供不应求,连带着许多商户洗好的羊毛价格不得不涨,只有山水手中的羊毛价格稳定,一如既往。

  好在山水也没有垄断市场,她收到的羊毛只占其中三分之一,其它的羊毛,都是那些密州大户们想尽办法从各地收拢而来。

  只是因为山水把价格稳住了,他们也不好提价,少赚了些利润。

  宗泽对此很是满意,因为今年密州的财赋收入,比去岁的多了足足一半,甚至还有上涨之势,这意味着至少有上万户人家会因此过上一个好年——比如今年密州的肉类,就比去岁涨了不少价格。

  ……

  十月一过,又是一年冬季。

  今年的密州却比之去年,多了许多生机。

  自胶西县市舶司而来的车队络绎不绝,而密州城里,也到处是织机的声响。

  羊毛这个普通的事物,如今家家户户可见。

  在密州官署之中,有一片别院,是知州的官宅,如今院中也挂堆了几筐羊毛,一名妇人带着几个婢子,正在用铁刷的梳理卷曲成团的羊毛。

  宗泽忙碌一天,回到家中,便看到自己的儿子正乖巧地坐在母亲身边,那认真的模样,绝对不比在看到看守时读书虔诚半分。

  宗泽微微头痛,脚步一转,就想从旁边回廊里绕道回家。

  但可惜,晚了。

  “官人这是又要去哪?”陈氏早就听到了熟悉的脚步声,她衣着简朴,已经半白的头发只随意挽起,插了一只带着玉石的银钗,面上的皱纹看着还挺慈祥。

  宗泽微笑道:“这不是身上泥灰,怕污到夫人,才准备去洗漱一番嘛。”

  陈氏把手中羊毛一放,叹息道:“你忙着州府之事,我也不好多说,但你既已经六品官身,便该让颖儿去参加大祭,总能蹭个官身,他都快二十五的人了,你当父亲,总不能不管不顾吧?”

  宗泽这次成为了六品官,和先前下品官员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一个可以荫补子孙的名额,按理,在宗泽退休或者朝廷举行大祭时,都有可能得到官身,宗泽退休还有十来年,但当今官家却喜欢各种大祭,只要有心,让儿子在东京打点一下,便能混个寄禄官,将来若有机会,得到正经的官职差遣,也不是不可能。

  “夫人啊,”宗泽叹息道,“如今密州正是用人之时,你信我,颖儿若在此地有了成就,将来自然会有举荐,何必去京城盘桓,浪费年华。”

  “你前些年,似也如此说的。”陈氏不上当了。

  “夫人且再信我一回……”

  旁边的宗颖自己化身成一蹲泥菩萨,木然地躲在一边,仿佛切断了和现实的连接。

  终于,宗泽说服了老妻,和儿子一起大松了一口气,这才道:“家里怎么多了这些羊毛,我那俸禄应是不缺吧?”

  陈氏微笑道:“不缺,但最近城里许多妇人都在手织毛衣,便琢磨着给你和颖儿,还有欣儿也织上几件,这羊毛比线卷价贱,左右无事,我便买了些。”

  “毛衣?”宗泽来了兴趣,“什么样的?”

  陈氏拿出织了一小块的布片,在他身上比划了一下:“这东西是城东的张娘子先弄出来的,她家铺子平日都是卖些草编、竹编,不知怎么就想到把毛线也编成衣服,编出来衣服平整好看,还不用裁剪,这一个月,好多人去找她讨教。”

  宗泽看着那布片上两根棍子,疑惑道:“那这个又是什么呢?”

  “听说那张娘子本是用两指来编线,但指粗线细,很是不便,摸索几番后,便找到了木棍来缠绕,再编成衣。”陈氏还笨拙地用两根木针绕出一个线圈,似是很喜欢这打发时间的办法,“那张娘子还在铺里卖了羊毛的手套袜子,很多向她讨教的妇人,也都顺便买了一件,我也给你买了一双,放在屋里,且去试试。”

  宗泽自然应是,然后看着角落里的儿子,挥手让他离开。

  宗颖唰地一下就不见了。

上一篇:我带古人穿回现代

下一篇:不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