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77章

作者:九州月下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第102章 小鱼也是鱼

  回到家中后, 赵士从很生气,他看着一脸无辜的弟弟,有心好好教训一番, 但迟疑半晌, 终还是长长地叹了口气:“这就是命啊!”

  打是肯定不能打的,他这弟弟,看起来小小弱弱, 但意志坚定如金刚,是那种认定一件事,无论如何艰险,就会千方百计去做的人,真打了说不定要被老母亲照着地方打回来。

  至于骂,唉, 理还真在他那边, 赵士从感觉这个弟弟就是个刺猬, 根本无从下口。

  他也没法提意见, 让弟弟下次有事先和自己商量——他还是清楚自己斤两的,和弟弟比起来, 自己也就是有些小聪明,略有些经验,但真到了大事决断时,还是要这弟弟来拿主意。

  甚至于他都不能像鄙视其他弟弟一样,在心里鄙视一下他们的愚蠢,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好在, 赵士程主动送上台阶, 跑过去抱住哥哥大腿:“大哥, 别生气嘛, 先前是虎头孟浪了……”

  小孩子就是这点好,撒娇卖萌这些招术用好了,比讲道理有用百倍,只要及时认错就行。

  赵士从轻哼一声:“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万一那林灵素一个小心传出去,你也少不了麻烦,真以为宗室这身份什么事都不担心么?”

  赵士程当然点头说是。

  赵家大哥又耳提面命了一番谨言慎行,这才把弟弟放了,去给父母汇报进展。

  他当然不会把事情全说出来,只是说准备推荐一位有道之士,回头看能不能得官家宠幸,若是可以,就能让这位道长进言阻止官营碱货,至于官营之事,朝廷必然还要扯皮、商讨,加上他去张商英那阻止一下,应该能拖上个一年半载。

  老赵和种氏都接受了这个计划,知道执行人是神霄观的道长后,老赵还很感慨,说回头要多去捐些香火钱才好。

  赵士从抿了抿唇,本想提醒父亲你捐了还不是落到虎头手上,但转念一想,老爹兜兜转转都逃不出虎头的世界,还是不要点醒他了,有时知道太多,反而不会快乐。

  不过,虎头的网是不是,越织越大了?

  ……

  三月正是小麦返青的时节。

  在密州找一块优质的小麦田并不难,而返青正是需要肥水管理的关键时间。

  “这片田是靠近河边,离神霄观也不远,你平时可以路过观察……”赵大哥暂时替代助理,给虎头办事,“我在旁边的河滩处还给你开辟了半亩稻田,若是你的丹药有多,也可给稻田用上。”

  “啊,这是为何?”赵士程疑惑。

  “因为本朝农事,水稻才是主脉,其余皆是旁支,自真宗推广占城稻后,双季稻的威力强大,连河北河南都广泛种植,只有没有水的地方才种小麦。”赵士从做事素来周全,淡定道,“是以,我专门弄了半亩水田,用来水稻——到时哪个穗更大粒更多就用哪个。”

  “明白了。”赵士程点头受教。

  一头牛也是放,一群牛也是放,反正都是实验田……想到这,他眉头微蹙,复又舒展,询问道:“如此,大哥,不如将豆子、高粱、黍、粟也一起种了试试?”

  都是经验,既然是积累经验,那就一起积累了吧。

  赵士从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你这是要把农事官的活也做了啊?!”

  赵士程眨巴着水润的眼睛,用崇拜祈求的目光看着兄长。

  赵士从捏了把弟弟的脸:“你真是不怕麻烦,但我可不想家里沾上什么猜忌!”

  赵士程面露失望,但也没有太失望,准备回头让山水找人再搞一个就是了。

  赵士从却是冷哼一声,看出了弟弟的险恶用心:“这事你何必自己出马,宗泽不是还有大半年的任期么,让林灵素把这事透露给他,他必会求着你把事情办好。”

  赵士程的良心微微有些痛,忍不住道:“这,不太好吧,他还在处理钱引和船坞的事情,我给他找的事情可真不少了,要是把他累坏了怎么办?”

  赵士从却是没这种担心的,平静道:“为民请命的官虽然少,还是有的,随便都能找出几个给你送过来。”

  赵士程不屑道:“能臣难寻,像宗老爷子这样又能干又能为民请命的好官更难找,你倒是给我说一个出来?”

  赵士从沉思数息,道:“这种人……我倒是想起一个,去岁,御史张克公弹劾蔡京,蔡京杀鸡儆猴,把张克公的族兄张叔夜找了个过错问罪,将这位开封少尹贬到西安草场监司去养驴了,那张叔夜的才干不错,为开封少尹时政绩也好,如今正好蔡京下台,若是活动一下,倒也不是不能把他派过来当知州。”

  赵士程顿时眼前一亮,张叔夜啊,虽然不算宗泽这样的大鱼,但人不能总盯着大鱼,没饭时的时候,二等鱼也算美餐了,可以的可以的。

  “那便多谢大哥了,我就要他了!”赵士程立刻定下,害怕这大鱼跑了。

  赵士从狐疑地看他一眼:“得了,这还是没准的事情呢,张叔夜在家族里就算不被重视,但到底也是徐国公后人,不一定愿意入种家和刘家的庇护。”

  他们帮着活动官职,肯定是不能用宗室名号的,只能以用亲家的名义来影响。

  赵士程没听懂:“大哥,可否说的细致些?”

  赵士从便解释道:“张克公是徐国公张耆的嫡曾孙,张叔夜是旁枝;张克公有徐国公家的人脉底蕴,张叔夜却没有;张克公与郑贵妃的从兄走得很近,张叔夜极看不惯家族这番勾结后宫外戚的做派,所以与嫡脉有些冲突。”

  当然,更多的如张家卷入立储之事,其中许多龌龊,就暂时不用给弟弟细讲了。

  “大哥,你怎么这么清楚别人的家事啊?”赵士程好奇地问。

  赵士从在他头上拍了一下,冷漠道:“这事知道的人多了去了,本来不清楚的,但张叔夜都去西安草场快一年,张家嫡脉也没有一点帮他恢复仕途的意思,这不就让人看得清楚了么?”

  赵士程道:“原来如此,大哥,你是家里最聪明的人,肯定知道怎么办,这事,小弟就拜托你了。”

  赵士从懒得理他:“行了,土地给你了,我回头会让林灵素转告宗泽,你炼你的丹,有事给我来信,明白了么?”

  赵士程用力点头,大声道:“明白了!”

  ……

  不久之后,宗泽给了小公子来信,胜赞了他的义举,并表示一定会帮他把田地看好,剩下的,就拜托小公子了。

  赵士程能说什么呢,只能一边摸着良心,一边给自己的化肥农药产业做准备了。

  现在需要挨个试验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效果了。

  赵士程的碱坊里在这两年的生产里,早就积累了大量的氯化铵,这是农业时的常见氮肥,也是用量最大的一种肥料,剩下的过磷酸钙、硫酸钾也都是很简单的材料,一个是用硫酸处理磷矿,一个可以直接从晒盐后剩下的卤水里提取。

  所以,不到十天,他就已经指挥着人准备好了需要的材料,让人把麦苗分组,挨个记录不同肥水下的生长情况。

  当然,这些事情不需要他亲自管理,只需要安排人,然后用达成目标后的重赏调动积极性。

  听说宗知州最近从衙门下班后就去试验田里闲逛,每天都去烦林灵素,问丹药什么时候到,把林灵素都问得不敢呆在学校里。

  赵士程有一次被宗泽在实验田城逮到,那真的是被紧紧拖着问了一个时辰,从粮种品类到炼丹难度,又从价格问到产量,每个品种都不放过,真是太可怕了。

  他都不敢再去试验田了。

  最让赵士程不能忍的是,宗泽为了这田,把船坞的事情都放下了很多,以至于山水都时常抱怨,说找不到宗知州。

  这可不行,虽然能理解一位父母官对提高粮食产量一倍两倍的激动,但这化肥大规模生产得哪年哪月了,按这进度哪能行?

  赵士程为此不得不主动去找宗泽,告诉他,在大海彼岸,有一种谷物,名为玉米,亩产两千斤,种可食,杆可喂牲口,且不挑土地,水旱亦能种,从两广到幽云,从山地到河谷都能种植,可是,这样的神物,如果没有大船,就永远拿不到这种子。

  宗泽当时听到这话,直接懵了,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花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

  在反复确定了赵士程没有和他开玩笑后,宗知州整个人都振奋了。

  从那以后的第二天,宗知州对试验田依然热情,但一大半热情又回转到了船坞上,恢复了正常的工作状态——也不能这么说,应该是工作状态更加走火入魔了。

  赵士程非常担心他会不会过劳之余,又松了口气,开始继续关注田间试验的效果。

  这的时候的种子和气候肯定是比不过千年之后,赵士程对最生产量到底如何心里其实没底,但牛皮都已经吹出去了,那有什么办法呢,硬着头皮继续做下去就是了,反正小嘉禾也是嘉禾,最多被嘲笑一下。

  就这样,到了三月底时,赵家老爹的“病”好得差不多了,赵士从也要从山东回到河北去了。

  种氏十分不舍,给长子送行时泪水涟涟,赵士程也十分舍不得大哥,送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大哥送上车,惹得赵老爹很是看不下去,觉得是小女儿做态,又不是见不到。

  然后被种氏念了好半天,看得赵士程想装没听到都不行。

  啧,老赵啊,你可真是家里的食物链低端啊。

第103章 准备工作

  时光飞逝,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五月。

  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叫得有气无力, 疏浚的河工们从淤泥里爬出来,将身体冲洗干净,在堤坝上略做歇息, 便扛着工具,四下散去。

  宗泽也视察完了这段河道,密州夏季雨水甚多, 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 修葺河道, 避免冲毁堤坝, 淹没沿岸农田。

  走完了河道,并没发现什么问题, 宗泽扶了扶头上的斗笠, 又牵起自己的毛驴, 悠然地走向那河边的几亩方田。

  方田被分隔成好几块, 种上了四五种不同的作物,有的已经枯死, 有的希希拉拉、青中带黄, 还有的却是健壮高耸,鹤立鸡群。

  方田边歇息着几位老农,正躲在树荫下, 拿着斗笠扇风。

  这几位都是他在密州各地请出来的老农, 每人都管着一块地皮, 赵小公子还给他们配备了识字的助手, 帮他们记录不同位置的禾苗的生长。

  一开始时, 这几位老农都很不满意,觉得自己的农活的一把好手,但赵士程每人砸了二十贯钱下去,他们便瞬间不再出声,所有的要求都按着赵士程说的来,处于一种“我虽然有意见,但看在钱的份上,我不说”的状态。

  看宗泽来了,不由得纷纷起身相迎道:“知州又来了,可有带来化肥啊?”

  宗泽热情地和他们打了招呼:“这不是顺路过来看看么,当然没带那化肥。”

  于是几位老农目带嫌弃,纷纷散去——无论他们最开始对知州多么恭敬,可发现每天都这么点卯挑剔的人并不给他们发工钱后,在老农们眼中,这位知州就是一个妥妥的事精,并不想在他身上浪费精力。

  宗泽却对他们的嫌弃不以为意,反而挨个摸过去,亲切地问道:“老戚啊,你今天的麦田浇了多少水,长了几寸,抽了多少穗……什么,还没浇水,这怎么行啊,这最近都没下雨,这干热风多伤麦啊,不浇麦黄水,地要是干了,麦芒会炸开,麦粒会干瘪……什么,明天浇……哎,我就说说而已,这多久浇当然是你说了算。”

  问完一位,他又去另外一块田点名:“老田啊,今天的豆苗又长了几寸,浇了多少水,开了多少花?”

  ……

  一番询问下来,宗泽又溜达到麦田边,挽起袖子,伸出手,小心地摸了摸麦穗,仿佛在摸小孙儿的头发。

  摸完,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麦田里。

  多么饱满的麦穗啊!

  这么满满的一只麦穗,就有二十多粒的麦子,而且一株麦上,生了整整三根穗子!

  一粒麦,生了六十多粒麦子!

  比那平时的田地,足足多了五成的收成!

  且这些麦子每颗都如此饱满!

  宗泽实在不知道,为什么赵家小公子还对这样的收成不满意,硬是说要增加三倍才是标准……

  宗泽对此的评论是:唉,年轻人,就是好高骛远。

  这才第一个年头,有什么好急的,不过,那化肥真是太好用了,加在土地里,那禾苗长得就是健壮,开的花就是多,结的粒也足,和那些普通的堆肥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稻麦长得太好,以至于几个老农不得不每天歇息在田地里——因为一不小心,就被人挖走,周围好些庄稼汉子都知道好种子有多重要。

  所以,越到收割,越是马虎不得,宗泽甚至已经决定回头派厢军在这里守上两天,免得出什么状况。

  至于林灵素要的嘉禾,他已经挑好了,有一株长得特别好的麦子,只生了一穗,但那穗上足有四十粒麦——可是一想要这穗子要献上去,宗泽还很心疼,反复要求了小公子许久,小公子才允许他在收获时抠下两粒,当做下年的种子。

  只是小公子这化肥也太少了些,要是能让密州之民都用上,那才是苍生之福啊!

  -

  信阳镇,小风村。

上一篇:我带古人穿回现代

下一篇:不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