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当厂长 第418章

作者:番茄菜菜 标签: 种田文 打脸 年代文 穿越重生

  “那就《定军山》、《失空斩》、《武家坡》和《四郎探母》吧。”

  郑主任对这几个选段倒也算熟悉,“要不要加一些现代的京剧唱段?”

  “我觉得小高选的这几个就挺好,经过人民群众认证的,久经考验的才是好的曲目。”

  于主任觉得南雁选这个《武家坡》和《四郎探母》似乎另有玄机。

  一个是薛平贵与王宝钏夫妻相遇,一个是杨四郎探望母亲佘太君。

  怎么瞧着,似乎都像是专门为贺兰山的父亲选择的曲目。

  不过还能指望这位德裔科学家留在中国吗?

  真要是搞这么一出,只怕中美之间的关系都能出现裂缝。

  挖人不要紧,但得看怎么挖。

  你从日本搞来一些人,即便是小鬼子闹腾的厉害也无所谓。

  但赫尔曼·希克斯的象征意义太大,挖他是真不行。

  于主任他们陪着南雁去剧院那边,因为要安排一些事情。

  “我不熟悉这些唱段,麻烦给我找来这些唱词,我晚上翻译一下,明天也方便他们看一看。”

  她考虑事情十分周全,毕竟中文与外文之间的隔阂,总比英语与意大利语的区别大。

  看那些老生的大花脸也不见得能欣赏出什么。

  做足了工作再说。

  办公厅的郑主任瞧着南雁拿到这些唱词,“要不我找外交部的来帮你的忙?”

  哪能把这事都交给高南雁一个人办。

  “没事,我先粗翻一下,明天上午再请外交部还有搞翻译的几位老师给润色下。”

  郑主任想了想觉得也行,这样似乎更稳妥。

  他一大早就安排人去四机部那边,等拿到南雁翻译的草稿送到外交部。

  外交部的笑了起来,“这还用得着我润色?”

  已经翻译的很到位,特别留意的联系了一些欧美的故事来做印证,更方便了解这唱词。

  “是高南雁的手笔?”

  “您怎么知道?”

  外交部的笑了起来,“听说她昨天被喊去帮忙,又能熟悉这些国外典故的,除了她你也想不出第二个人来。”

  外交官需要通晓古今,毕竟接受采访时很可能要引经据典,你不熟悉古今历史很容易被记者们坑。

  但其他领导的话……

  说实在话,最熟悉历史典故的还是去世多年的主席。

  他熟知历史,也能从历史中学到许多,用这些历史总结的道理深入浅出的教育大家。

  较之于他对历史的熟悉,现在国内的领导的历史学一个个的都不怎么合格。

  高南雁的历史学成绩如何不好说。

  但能够熟练用典,又能把英语说得如此流畅如母语,专业人士也不过如此吧。

  毕竟术业有专攻,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汉语言专家还是个语言大家。

  跑腿的秘书把这话带回到办公厅,郑主任沉默了好一会儿,“那成,就不用去再跑这一趟了,对了你去四机部那边,南雁同志上午有什么工作安排?”

  秘书立马答道:“说是要去清华开一个座谈会。”

  “今天上午,希克斯教授是不是也要去清华?”

  “好像是……”

  郑主任一阵沉默,所以这是无意的呢,还是有意的呢?

  作者有话说:

  南雁:无意的,见到他我躲得远远的,省得被老先生碰瓷。

第217章 怪胎

  谁都知道, 赫尔曼·希克斯原本不在受邀的学术代表团行列中。

  他的执意到来,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昨天点名要南雁过去后,也不曾与之交流。

  这位德裔美籍科学家的态度着实让人猜不透。

  今天上午两人又有可能在清华碰面……

  秘书小声说道:“高副部长应该不会吃亏吧?”

  自家人, 率先考虑的当然是吃亏与否。

  郑主任则是完全不同的态度,“吃亏?谁能让她吃亏呀, 我怕的是她把人老教授气着。”

  秘书:“……”

  好像是这个道理。

  昨天高副部长那可真是舌战群儒, 一点不肯示弱于人。

  也不知道是美国的学者不善言辞, 还是高副部长的嘴皮子太过麻溜, 愣是一点没输人。

  这位希克斯教授跟高副部长正面对上,还真说不好。

  “理论上是长辈,应该也不会太欺负人吧?”

  郑主任笑了笑, “这可说不好, 你安排人过去盯着点。”

  说是盯着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真要是打起来,他们能做什么?

  只怕主任过去也不见得能拦住啊。

  秘书不太放心, 亲自去清华那边盯看。

  到访的学术代表团有他们此行的目的,学校和研究所本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

  座谈会也好、讲座也罢, 这才是最常见的方式。

  陪同着的多是学部的委员,也就是后来的院士。

  因为专业性较强的缘故,行政官员往往无法应对这些学者们的专业性问题。

  为了避免太过尴尬的情况出现,便十分有自知之明的不与之同行。

  只是谁能想到, 这群学者专家们在游玩的时候都能提出为难人的问题。

  意外之所以称之为意外,那是因为发生的突然。

  像他这么上赶着去凑热闹的, 大概也不多见吧。

  秘书到了清华这边, 就看到学生们往礼堂那边去。

  乌泱泱的一群人将大礼堂塞得水泄不通,秘书也挤不进去, 只能站在窗户旁边垫着脚看。

  听到希克斯的声音时, 秘书眉头一皱。

  也不知道谁来给这位老教授做翻译。

  不然学生们能听懂这全英文的讲座?

  不过这种讲座应该不会涉及到太高深的内容吧?

  不知道学部委员们是不是带来了翻译。

  秘书正想着, 就听到了那有些熟悉的声音。

  他整个人傻了眼——

  谁能想到,给赫尔曼·希克斯做翻译的竟然是高南雁。

  没打起来,倒是在合作。

  而且也并非单纯的翻译,因为司职翻译的高副部长会不时提出问题,和在座的学生倒是没什么区别。

  她虽然技术出身,但研究的并不是基础学科。

  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功课,倒是问出了不少问题,比那些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还要深入几分。

  秘书胡思乱想着,浑然不知自己的腿脚都在抽筋,等反应过来时,险些一个跟头摔倒在地,在这群年轻的学生们丢人。

  一向稳重的秘书蹦跶着扶墙,好不容易稳住重心,在那里忍着腿脚的抽搐,听着礼堂里不时传来的声音。

  座谈会在半个多小时后正式结束,然而不少学生趁着这个机会提问。

  等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已经十二点一刻。

  就这还是强行结束学生们提问的结果。

  刚巧到这个时间,就顺带着在学校食堂吃饭。

  食堂的饭菜并不是那么的丰盛,尤其是跟那些大饭店做对比。

  与赫尔曼·希克斯一同来清华的学者打趣了句,“倒是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有一块黑面包我就要感谢上帝了。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时候要幸福的多。”

  陪同的学部委员也说起了在欧洲留学的岁月。

  南雁耳听四路眼观八方,瞧着周围学生们蠢蠢欲动,心情相当不错。

  有求知欲也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这种高等学府求学的莘莘学子。

  “亚瑟最近很忙吗?”

  赫尔曼·希克斯忽然间开口,说的还是略有些蹩脚的中文,这让南雁微微愣怔。

  “这些天单位有些事,一直都没回家。”

  项目组那边最近在紧要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