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族嫡女 第11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穿越重生

  同时,她也有太多的谜团没有揭开,尤其是关于郑灏的,现

  在夫妻二人在不同的船上,她想问也问不了。

  郑灏这个人她是很了解的,泰山崩于眼前面不改色,当然私下他喜欢哭,但是越是大事越沉着冷静,而且算无遗策,头脑非常聪明。

  他这个人会有什么惊慌呢?

  同样惊慌的还有颜家,原本曾家二房只有颜姨娘生的儿子,但如今丽婉有了身孕。

  丽婉有身孕,是在送丽姝她们返乡时发现的,她出嫁多年,原本曾家以为她应该和她姨娘一样好生养,却没想到她一直没孩子,现在好了,丽婉终于有了身孕。

  刘家得知消息都十分高兴,刘太夫人几l个孙女中,就丽婉嫁的比较早,又没有孕,还不如丽贞,丽贞的相公岑时放从前线回来,夫妻二人不过同房数次,丽贞就有了身孕。

  因此,刘家送了不少厚礼过去,之前刘承旭罢官,曾云熙一如以前,现在岳父起复为巡抚,曾家差点因为偷龙转凤的事情被牵连,曾云熙对丽婉这胎就更加看重。

  这让颜家人扼腕,在京的是颜老爷的长子,他虽然上门送了厚礼,但总是觉得这样对颜家并非好事。

  “大爷,听说这位曾三奶奶对咱们小哥儿视如己出,这些年,就是颜家也是仰仗刘、曾两家。原本以为这三奶奶是生不了了,没想到铁树开花了。”管事心想颜家不过是扬州商户,如今混到京中,都是因为结了曾家这门好亲。

  如今就劝小哥儿多亲近曾三奶奶才好。

  颜大爷负手,当初颜氏过身,颜家的人慢慢就被排挤出去。他还记得颜氏的丫鬟金英找过他,说颜氏死的不太寻常,当时都说是曾云熙另一个通房嫉妒,但金英怀疑也有可能是这位曾三奶奶。

  可那又怎么样呢?这位三奶奶出自荆湖鼎族,其父是江西巡抚,伯父如今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家世显赫至极,颜家敢如何?

  再说了,现在颜家还得靠曾家呢。

  本来如果曾家只有他外甥一个儿子,那二房的财富以后还不是颜家的,现在好端端的二奶奶有了身孕,他外甥地位岌岌可危啊!

  “是啊,刘家越来越兴旺,连我们颜家都得仰仗呢。”

  刘家文武两道都有人,连名震天下的三边总督也是刘家的亲家,郑学士是刘家的女婿,若是一般人少

  不得颜氏要计较,但刘家他们商户得罪不起。

  连丽姝都不知道近来刘家有这般盛名了,她们从船上下来又改走陆路,刚到驿馆,就见有人包了下来。

  那驿馆的人虽然知晓郑家官阶大,但他难免有些为难道:“这位郑学士,咱们这里住的这位大人的娘可是荆湖刘氏嫡支的人,谁不知道刘家两位老爷,大的是锦衣卫指挥使,是总缇骑,小的那位是治水名臣,在我们河南地界儿,你可以不知晓皇帝是谁,但你若不知道刘青天是谁,那就不好了。”

  这刘青天当然指的是刘承旭,他虽然被皇上罢官,但在河南政绩斐然,这几l年黄河没有再发大水,几l乎都是他的功劳,又因为他的遭遇,让河南人更加同情。

  驿丞这么说话,郑家的人都笑了。

  白管事道:“什么刘家嫡支,我们家主母才是刘青天唯一嫡出的女儿,从未听说还有旁人比她更亲近了。”

  驿丞不可置信道:“您是说您家主母是刘青天的女儿?”

  郑灏直接拿出岳父的帖子:“你自己看看,如今我老泰山已经是任江西巡抚去了,我们家扶灵南下。”

  官场就是如此,前一刻还轰轰烈烈,只要一退下来,就人走茶凉,别人都不会卖你面子。

  若是平时,郑灏也是翰林学士,其父更是三边总督,门第高华,但现在丁忧了,比起刘家如今两代仕宦,顶级豪族,却又有所不如了。

  丽姝坐在后面的马车上也是听的一清二楚,她们虽然有族亲,但嫡支就是她们这一房,丽姝不禁失笑:“怎么现在随便一个人就敢打着我们刘家的旗号吗?”

  却说那驿丞看了刘承旭的帖子,忙不迭的安排郑家一行人进去,丽姝下了马车,随着婆婆郑夫人一起进去。

  珠兰还道:“难不成还真的是我们刘家的人?”

  “不会啊,我姑母在京中,其余姐妹我二姐和五妹妹都在京里。”丽姝觉得奇怪,她忍不住道:“好好好,还真是遇到李逵和李鬼的事情了,我要去会会。”!

第 113 章

  这里是开封驿馆最好的上房,却是坐着一位老妇人,她年逾六旬,头发花白,褐色的中衣配着一身绛紫对襟立领缎褙子,不苟言笑。

  她这里只有一位妈妈和两个小丫头在服侍汤菜,老人家吃的也很简单,桌上的蒸的小羊羔根本一筷子也没动。

  董妈妈劝道:“老爷倒是孝顺,不仅让人送了蒸了小羊羔过来,还有黄河鲤鱼,听说这黄河鲤鱼甘鲜肥美,老太太好歹尝一口。”

  “不必了,如今老爷谋到荥州同知这个位置,他有心我知道,但——”老妇人的话说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董妈妈则是一脸羞愧:“老太太,都是我对不住您。”

  老妇人摆手:“有什么对不起的,夫人的亲姐姐嫁到荥阳郑家,如今正做宗妇,若老爷和夫人和睦,多好的局面。就盼着夫人识大体些,要知道,老爷好了她才能妻凭夫贵嘛!”

  素来在地方做官最不能得罪的就是地方豪绅,尤其是荥阳郑氏这种世家中的世家,如此才能在此地做官做的有政绩啊。

  “老太太,您可是荆湖刘氏出身,方才咱们过来那个驿丞知晓后,可是礼遇有加。就是夫人那里,还不是得仰仗您替她说一门好亲事,当年咱们家的姑太太,也是因为您的身份才得以嫁给舞阳侯。”董妈妈说起这些很是骄傲。

  提起女儿,老妇人露出几分笑颜:“如今打仗胜了,舞阳侯又是迟皇后的侄儿,我这心里啊,总算是放心了。”

  主仆一人正说着话,却见外面有一仆妇拿了拜帖进来,“老太太,方才驿丞迎进一家,原来是三边总督郑家的人扶灵回乡,据说她家主母也是荆湖刘氏出身。不知道是否有误会,那位夫人声称她们刘家嫡支如今多在京中,不知您是刘家哪位,她想和您见面。”

  董妈妈一愣,看向老妇人。

  不久,只见一青年妇人进来,俗话说要想俏一身孝这话没错,她一袭白衫,头上插着一朵小白花,肤若凝脂,目若点漆,明眸皓齿,双颊粉嫩如花,看起来美的浑然不似真人,明艳无俦,丰姿端丽。

  董妈妈心道这位郑大奶奶不仅身份高贵,举止端雅,连相貌都是举世罕见之人。

  丽姝正看向这位朱老太太,她先道了个万福,又心道

  ,她也算是跟着小傅氏和刘太夫人迎接过老家的亲戚,实在是不认得这位朱老夫人。

  董妈妈赶紧上前道:“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了。”

  “不知老太太是哪一房下,我祖父是独子,父亲也只有两兄弟,因不明白,所以还请示下?”丽姝笑道。

  朱老夫人不免觉得丽姝没有礼貌,她来这里并不自报家门,反而怀疑她的身份,为人处世太过锋芒毕露了些。如今的刘家,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但她也不会和小辈一番计较,只是微微一笑:“家父是皇元年间的进士,历任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四川按察使、右布政使、广西左布政使,官至顺天府尹致仕。”

  丽姝算了算皇元年间,应该和她曾祖父差不多辈分的,可她们家亲戚多数往来时,从来未曾提起过。

  “我年纪轻,就怕冒犯长辈,请问朱老夫人的父亲是天字辈的吗?”

  朱老夫人不悦:“正是,家父刘天训。”

  原来还真是,丽姝赶紧起身道歉,“真是我自己人不知自己人了,只是这么久,亲戚们不走动了,人倒是生疏了。”

  董妈妈心想这也怪不得小辈们不知道,当年朱老夫人在娘家时和堂嫂刘太夫人曾氏关系可算不得好,刘老太爷又是个只听枕边风的人,两边早已不走动了。

  而朱老夫人的爹娘早就去了,刘天训这一支后代很是平庸,早已不如刘天石这一派了。

  见丽姝认错很快,朱老夫人笑道:“你还年轻不知道也是有的。不知你父亲如今官居何职?”

  “家父承字辈,讳承旭,如今正在江西巡抚任上,原先也在河道衙门任总督一职。”丽姝道。

  朱老夫人听说她是刘承旭的女儿,又知晓她如今嫁的是三边总督郑伯棠的儿子,翰林院侍读学士郑灏,不禁睁大了双眼。

  这姑娘才多大了,居然就已经是学士夫人了,要知道进内阁的大学士也不过正五品呢。

  难道郑灏年纪已经很大了不成?

  如此想的时候,朱同知已经是和郑灏攀谈起来了,翰林学士,那就是未来的宰辅之选,虽然一时丁忧,日后起复,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很快就热络起来。

  等丽姝回房的时候,

  那位朱同知才刚走。

  郑灏见丽姝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就问道:“今日这位真是你家亲戚?”

  丽姝点头:“是,是我祖父的堂妹,不过我祖母很不喜她,原本我听魏妈妈提起过几句,没想到是她,因为她已经和刘家决裂许久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郑灏没想到还扯出陈年旧事来。

  据说当初刘家发生过严重的一女争夫之事,就是说的是朱老夫人的亲姐姐抢了她的丈夫,家中当初普遍很同情朱老夫人,甚至要把原本给她姐姐的嫁妆扣下一半给她。刘太夫人也介绍了自己的亲弟弟,吉水曾家的嫡次子。

  朱老夫人没看上曾家,说他房里有通房丫鬟,因此看上来刘家求学的一位诸生朱廉,虽然家世比不得刘家世代仕宦,但其父也算是有官声,刘天训见女儿和那学子情投意合,也就不再挑剔人家家世。

  此一人喜结连理,只是没想到她找的丈夫,只是装的很好,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表面上没有通房,实际上在外养着外室,常常逛花楼,和朱老夫人感情很不好,尤其是他爹去世之后,家中拿不出钱办丧礼,还是朱老夫人出钱葬的公爹。

  作为科举世家出身的女子,自然希冀丈夫仕途得意,但她说的越多,朱廉却越是烦她。一人吵架之际,朱老夫人身边的人又听说曾家曾经差点许亲的公子中了五经魁,越发替朱老夫人不值得。此事自然也被朱廉得知,他也没闲着雇了不少落魄书生写曾家嫡次子的话本子小说,甚至同名同姓。

  在书里,那位曾家嫡次子俨然成了面目丑陋,言行卑劣,忘恩负义之辈。当初,众人不以为意,但这本书原本只是朱廉泄愤举动,哪里知晓此书因为言行荒诞,红遍大江南北。

  原本得了五经魁的曾家嫡次子因为此书,饱受别人攻击,进京准备会试时,在会馆都被人说闲话指指点点,甚至定好的亲事,女方因为他的名声直接退婚,曾家这位嫡次子又科考失利,年纪轻轻的没想开投水而亡。

  等他死了,曾家痛失一个这样曾经在乡试中夺得五经魁的妥妥进士人选,自然很是愤怒,而三年之后朱廉进京,靠着刘家提前了解主考官习性,又兼他也有几分聪明,却高中进士。

  而这个时候,曾家查出朱廉就是幕后害人的人,因

  此曾家动用一切力量对付朱廉,让他进士及第也做官不顺利,一甲年轻的进士也进不了翰林院,选不成庶吉士。仕途不顺的他逐渐把心放在内宅女人身上,又恢复了以前的声色犬马,不到两年撒手人寰。

  朱老夫人膝下有一儿一女,寡妇失业的,刘家即便厌恶朱廉为人,却并没有对朱老夫人有多少恶感,还要接她过来,也让她不必守寡,再嫁算了,甚至说朱老夫人若是不放心,把儿女送来刘家养着。

  朱老夫人愿意把儿子送来刘家教养,却不愿意改嫁,刘太夫人却深恨朱家的人。一恨朱老夫人不嫁自己的弟弟也就罢了,到处说自己弟弟有通房如何,世家子弟哪个没有通房丫鬟,一则恨朱廉中伤她弟弟,以至于她弟弟英年早逝,当然不会给好脸色给朱家少年看。

  甚至,当时刘老太爷爷惋惜小舅子的死,对朱家这个儿子也根本漠视,而朱老夫人的爹娘去世之后,朱老夫人的亲兄长又替她说了一门亲事,人家虽然是庶出,但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比朱家这种寒门好十倍不止。

  朱老夫人舍不得儿女,不肯再嫁,但她住在娘家,如果说不愿意嫁,兄嫂也不会听,她就只好推说人家家庭复杂,又是庶出,鸡蛋里挑骨头。

  她兄嫂也很是生气,当年她出嫁,嫁妆都把家里搬空了,爹娘过世她也没拿嫁妆出来办葬礼,还生怕刘家要了她的嫁妆,看的紧紧的,现下更是把挑好的人编排成这般,两边就此决裂。

  当然,也有人说刘太夫人让刘老太爷在这中间说了什么,以至于朱老夫人并一双子女被人赶走。

  ……

  听了这一长串,郑灏才道:“没想到曾经你祖父和你祖母感情这么好,我以前去你家就听说他们夫妻分开居住。”

  “那是因为我祖母不耐热,苦夏,但是每年去庄上小住都是祖父亲自陪她去。而分开住,也是因为两人习惯不同。”丽姝觉得好笑,这人听了这么一长串,倒是只关注这些。

  郑灏见她笑,自己也笑了,不过他道:“话虽如此,但这位朱同知马上就要在我们家乡任父母官,我听说他亲姐姐是舞阳侯之妻,还有位姨姐居然嫁到咱们郑家来了。我母亲上京前,让三叔祖替我们管着宗族事务,三叔祖已经故去,如今便是具一叔替我们宗房管着族务,你说巧不巧,这朱同知的姨姐居然就是具一叔之妻,出自弘农杨氏。”

  “是吗?舞阳侯的事情我听说过,赶走了三任儿媳妇才娶的如今的朱氏,没想到居然是朱老夫人的女儿。”丽姝心想她现在是郑家宗妇,这次回去是准备把宗妇之权收拢手里的,也不知道这杨氏如何?

  自古权势富贵吞进去容易,吐出来就很难了。

  同样,朱同知回房时,也说起此事,还道:“这真是饶了一大圈都是自己人,当年舞阳侯老夫人看中我姐姐就是因为我母亲亮出身份,她是左都督刘东野的亲妹妹,现在碰到了刘承旭的女儿,说起来承旭和我还是表兄弟了,只是多年不往来了,我听闻他官声极好,有青天之称。”

  朱夫人只勉强笑着,心中却想着姐姐现如今为郑家代宗妇,若真的宗妇也如她亲爹一般铁面无私手腕强硬,姐姐的事情也不知道能不能逃过一劫?!

第 114 章

  夫妻二人不能同房,不仅仅是丽姝觉得身边没了个贴心人,郑灏也觉得形单影只,刚分开的时候,郑灏因为伤心,还不会多想什么,现下夫妻二人说完话,又要分开,他就舍不得了。

  “姝儿,我舍不得走,真想幻化成你胸口上这枚玉佩,如此就能陪着你了。”郑灏撒娇,根本舍不得放开手。

  丽姝笑道:“怪不得人家说你们读书人花花肠子多,说这种甜言蜜语你是张口就来。”

  郑灏发誓:“我哪里说的是甜言蜜语,分明是真心话。”

  见郑灏眼圈发青,丽姝又心软了:“还是早些回去歇息吧,到了老家,又有好些人要应付。我自小也是在这样人多的家族长大,应酬多着呢。”

  郑灏见丽姝这样门儿清的样子,忍不住搂着她,越发觉得她的小模样小动作都很合他的心意。其实他有时候很依赖她,她虽然身姿纤弱,但非常坚强,什么大事儿在她那里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