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极人臣 第130章

作者:姽婳娘 标签: 女强 女扮男装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刘瑾道:“不就是我。”

  贞筠慢慢关上了门,门外都是她的护卫,也不担心这个王八羔子使坏。她道:“你来作甚?”

  刘瑾道:“和你谈谈李越之事。”

  贞筠的瞳孔一缩:“你想要什么?”

  刘太监挑挑眉:“哎哟,真是比以前聪明多了。你放心,我想要的,李越已经给了。”

  贞筠颤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她们还活着?”

  刘瑾摇摇头:“不知道。”

  贞筠如被泼了冷水:“什么叫不知道,你们……”

  刘瑾道:“我说得都是真话。那匹神驹到底也是血肉做的啊。它挨了这么多箭,能跑出包围圈已是奇迹了,总不能还指望它把人全须全尾带回来吧。它是从山上一脚踩空滚下去的。所以,我们才一时没找到人。当然,也有官吏们故意拖延时间的缘故。毕竟,李越要是回来了,这样延误军机的大罪,不就包不住了。一群人拖拖拉拉,等找到那个山坳时,就只有这匹马在,人却不见了。”

  贞筠双目一亮:“如果是有猛兽,那不可能只拖人,不拖马。她们一定是被人救了,一定是……”

  刘瑾道:“官员们也这么想,所以他们抓紧举办李越的丧仪,先把李越的死坐实,然后甩锅给鞑靼人。”

  贞筠目瞪口呆:“他们怎么敢,他们……”

  刘瑾道:“此事一旦揭穿,就是抄家灭族的罪名。上上下下所有人都跑不掉,他们只能铤而走险。他们已经杀李越一次,怎么就不敢害他第二次。不过说实在的,从那种地方栽下来,凶多吉少,特别是在官府突然大量收购金疮药的情况下。寻常百姓,已经很难买到那些药物了。”

  贞筠的心起起伏伏,她勉强定了定神道:“你既然和李越是一方的,就不能想法子救他吗!”

  刘瑾摊手道:“他是自己想死的啊。我救他干什么。他要是不死,怎么形成惨案,将勋贵套进来。他要是不死,怎么能煽动军心民心。他要是不死,皇上和大九卿们又怎么会下定决心呢?”

  贞筠已然呆若木鸡,刘瑾道:“老鼠已经在往笼子里钻了。我叫你来,就是让你不要打草惊蛇。我和曹闵都是收了大笔的银钱,答应将这事儿瞒过去。因为我们都知道,要是不收钱,我们俩说不定连活着走出宣府的机会都没有。我是看在死人的份上才来劝你,别蹦跶得太狠了,坏了李越的事。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这儿可是一群癞狗。”

  贞筠的眼眶发红:“那就要我袖手旁观不成?”

  刘瑾道:“若是苍天有眼,他肯定能活命,若是苍天无眼,他活着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早点去西方极乐世界享福呢。”

  贞筠恨道:“放屁,极乐世界那么好,你怎么不去!”

  刘瑾呵呵一笑:“我这种人去不了西方,只能享今生富贵了。不必怨恨我,我也不想李越死的,毕竟这世上有些事,只能这种傻子去做。要是把傻子都赶尽杀绝,我又能去哪儿摘桃子呢?可惜啊,世人总是不懂开源节流的道理,非要杀鸡取卵,最后是大家一块玩完。”

  贞筠木木呆呆地坐在原地,她开始仔细揣度刘瑾之语,她想说,既然有这么大的篓子在,为何还要让她过来,而不是立刻将李越的灵柩运送回京呢,就不怕她来此发现什么端倪,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她忽然灵光一现,就是要让她来激出端倪,他们是觉得,阿越如果还活着,一定会给她留下一些消息。他们如果找到这些线索,就能顺藤摸瓜,斩草除根。原来如此……

  贞筠只觉骨头缝都在发寒,她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哪里遇到过这等危机四伏的情形。她是既盼着月池和时春的讯息来,又觉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纠缠半晌,她只能回到大殿,在慈悲的佛祖面前许愿:“求佛陀庇佑,保佑她们平安吧。”

  宣府众人对李越尚且如此,在决心让郭永背负起所有罪责后,自然也不会让他好过。

  自郭良死后,郭永就被毫不客气地套上枷锁,关进了牢房中。此地充斥着血腥、屎尿之气,处处是老鼠、蟑螂等物什。金尊玉贵的小侯爷,哪里到过这种腌臜地。他进来的第一天就叫骂了一宿。狱卒们没把清上头的脉,只得生生忍了一夜,可第二天,他们就听到风声了。

  在郭永又一次骂骂咧咧地一脚踹翻牢饭时,他们就发火了。差役们都是老油子,要想调教不听话的犯人,有的是形形色色、不露端倪的手段。

  他们将郭永按倒在地上。郭永的脸直接嵌在粪土堆里,臭气扑鼻而来,他的脑子空白了一秒,面容扭曲如鬼,张嘴就要破口大骂,忽觉鼻腔刺痛。大量的醋竟然被生生灌进他的鼻子中。

  郭永呛得撕心裂肺,在地上滚作一团。狱卒见他的丑态,不由哈哈大笑。郭永已然出离了愤怒,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嘴里叫骂不断。狱卒们没想到,他吃了这样的苦头,还不知收敛。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道:“看来,小侯爷还有精神喊,那是不是得找点东西堵住呀?”

  狱卒们将猪的鬃毛插进郭永的鼻子和喉咙中。猪鬃毛又细又硬,在鼻喉这等这等地方,是又刺又痒又麻。郭永难受得涕泗横流,却被人按住,无论如何都挣脱不得。

  经这一遭后,郭永一有不驯之举,狱卒们就用这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治他,或是用烟熏眼,或是压麻袋,他人是痛苦不堪,身上却没有一点伤痕,根本告不得狱卒凌虐之罪。

  是以,最后到了押解回京时,他早就不复当初的趾高气昂,而是神情萎靡,人也消瘦了一圈。他眼见囚车,竟然还露出欢喜之色,以为回京了就会解脱了。他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第238章 善恶自有天作证

  依律,合该满门抄斩!

  囚车要回京, 势必会从城中穿过。郭永和他的一众豪奴像死狗一样瘫在囚车里,就在这时,不知是谁嚷了一声:“车里是武定侯府的人!”这一下, 如捅了马蜂窝。一个人往车中丢了一块石头, 其他人立刻群起而上。东西如雨而下,直望车中砸去。看守的差役奉命前去阻拦, 但是根本拦不住。民愤汹涌如此,就连刘瑾和曹闵都心生敬畏。

  刘瑾道:“怎么办,这么来一遭,还没到京城,人就被砸死了。”

  曹闵骂道:“死有余辜。”

  他嘴里虽这么说, 但也知该走的程序是必须要走的。他思忖片刻,走出马车道:“各位乡亲们, 各位乡亲们,请听我一言。此人的罪状的确是板上钉钉,死有余辜。但背后是否还有同党,还需要细细审问。诸位不能因为一时的意气,而坏了典章,导致其他凶手逃出生天啊!还请各位暂平怒火,让开一条道路, 朝廷一定会给大家一个公道!”

  百姓还是不肯让,他们道:“李御史遭人害死, 我们那么多儿郎死在城外,无人救援,你以为我们都是聋子瞎子不成, 会信你们这些鬼话!还不如打死一个算一个!”

  曹闵道:“在下是钦差曹闵, 身负皇命而来, 没能及时阻止郭永为祸,是我的失职。但如今,我敢以身家性命作保,必会让坏人受到惩罚,如再违背诺言,叫我堕入阿鼻地狱,不得超生!”

  因这毒誓,才让激愤之人让出一条道来。刘瑾赶忙催促,一行人才出了城。到了这个时候,宣府四千募军无人救援,遭围困一个多时辰,以致死伤大半的消息早就在文武百官中传开了。

  内阁首辅李东阳一夜未眠,在案前枯坐了一宿,到了东方天光破晓时,他才陡然清醒,眼角因日光而淌下泪水。他拈起了一管笔,在雪白的宣纸上挥毫泼墨——“小小青松未出栏,枝枝叶叶耐霜寒。如今正好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他叹道:“谁知,未到参天日,便中路摧折……”

  稍有良知的文武官员皆是义愤填膺,纷纷上奏,要求严查此案。武定侯郭聪已是心急如焚。这种大罪,谁敢承担,是个人就会把甩锅当作是第一上策。宣府那边已经抢先将锅甩给了武定侯府。京中的勋贵们也开始纷纷效仿。以前和他称兄道弟,多次谋划杀害李越的世兄世弟开始一推四五六。

  在他提出见面时,他们起先还谎称有事,后头就干脆没了动静。郭聪恨得咬牙切齿,他一横心,送了一封威胁的信件上门,意思是不管他是吧,那就别怪他来个鱼死网破,要死大家一起死。这下,倒是所有人都肯来了。

  还是那个花厅,还是那几个人,只是氛围却远不是往日的和乐,而是剑拔弩张。

  西宁侯宋恺叹道:“你这是何苦呢?”

  郭聪呸道:“被抓出来的不是你儿子,你当然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武安侯郑英轻声道:“那你也不能因此带累我们啊。”

  郭聪眼见他们过河拆桥的样子就来气:“好啊,你们现在是不认账了是吧,是当初谁说得李越必须得死,鞑靼小王子要是早些来就好了?!说好的大家齐心协力,结果一出了事,就让我去顶雷,我告诉你们,门儿都没有!”

  阳武侯薛伦的嗓门比他还大:“这关我们什么事,明明是你的儿子,做得太绝。明明只是让他杀李越,结果你看看他做得叫什么事。四千募军死伤大半,这种滔天大罪,谁能给他包圆!”

  “是啊,是啊。”保国公朱晖皱眉道,“世侄的确做得太过了。郭良已死,宣府民怨沸腾,要想全身而退,只怕难于登天。不过郭兄放心,好歹同僚一场,纵使你丢了爵位,我们也会暗中看顾你……”

  “丢了爵位?”郭聪眼冒寒光,“不行,绝对不行!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打发我了,这么大的罪过,是丢爵位就能了事的吗?你们不管是吧,好,你们要是不管,那干脆大家就一起死好了!”

  他行迹疯癫,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西宁侯宋恺劝道:“你就算把我们都拉下水,也没人能有本事替你家开脱啊。还不如做人留一线,我们也能看顾你的家人不是。”

  阳武侯薛伦道:“谁说不是呢?我们又没有直接出面,即便查起来,也都是你们家的事啊。”

  郭聪一愣,武安侯郑英忙扯了扯薛伦,薛伦还不解其意,仍旧嘟囔道:“本来就是,怎么能扯到我们家来。”

  郭聪桀桀冷笑:“好啊,原来你们早就打好了主意,出力的是我家,有好处是大家享,有祸事就是我家背。好精的算盘呐。”

  保国公朱晖眼见不对,忙道:“郭兄,你冷静些。我们绝无此意。我们的意思是,事已至此,即便把我们都拖下水,也是无力回天。反之,只要郭兄能够不牵扯我们,我们可以对天发誓,一定尽力为郭兄求情,保全家人。”

  西宁侯宋恺忙附和道:“对对对,郭兄,大家同僚一场,何必赶尽杀绝。别忘了,瑞和郡主还在虎视眈眈,如果我们都倒了,你家剩下的人口可就是要任人鱼肉了。”

  郭聪仿佛老了十岁,他颓然瘫倒在椅子上,问道:“真的一点儿办法都没有了吗?”

  其他人齐齐点头。他呜咽一声,立时淌下泪来。众人又只得耐下性子来劝他。他哭哭啼啼好一阵方道:“那你们得立下一个字据。”

  这一下,大家伙又面露犹疑之色。郭聪冷笑道:“怎么?又不肯了。空口白话谁能信,要是你们肯遵守承诺,这字据就永远不会泄露。可要是你们说一套做一套,这玩意儿就是我们家的保命符。你们要是不想写也可以,我即刻就走。”

  谁敢在这个时候让他就这么出去。这些侯爷们面面相觑,只得勉强应了,当即现写下字据,按上手印。郭聪拿了想要的东西,这才一脚深一脚浅地离开。

  至此,多方达成了一致,九边相关官吏一边将罪责全部推给武定侯府,一边允诺掩盖其他勋贵、大员在其中的罪行,以此保全自己,并且换来中央相关人士的支持。而中央的高官们也形成了共识,即丢卒保帅,牺牲郭聪父子,换来大家的平安。其余相关人员,或贿赂,或恐吓,明面上都使大家闭上了嘴。

  这群人把如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可没想到的是,月池早就遣锦衣卫将真相一五一十悉数禀报了朱厚照。朱厚照心中早就有数了,自得知月池死讯时,他就开始了布置准备。

  第一步就是严刑拷打郭永。郭永这样的人,怎么经得起诏狱的酷刑。锦衣卫的手法多着呢,夹棍、烙铁都是只是小儿科,还有什么钉指,鞭打脊梁。郭永的一根手指上只钉了两根钉子,他就受不住了,把该吐得吐得干干净净。

  三法司拿出这样的供状,却是无人肯认。各方在初期时还是能维持最初的约定,保持一致的言辞,坚持这都是武定侯一家的过错,其他人只是被牵连。郭聪早就像乌龟一样伏在了金砖之上,整个脊背都在颤抖。他当然有心辩驳,却犹豫半晌还是乖乖闭嘴,因为他的儿子已经招供了,这罪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要是他拉其他人下水,真没人给他求情可怎么办。

  三法司怎会看不出这其中伎俩。他们是有心要掀一场大狱,怎会容这些人推诿。他们再三请求朱厚照下旨严查,必须要审问全部涉案人员及家人。只是贵戚们和不少高官的双手都不干净,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敢松口让三法司去查,万一三法司顺藤摸瓜清出了他们在九边的产业,那不是生生把火引到自家头上吗?所以,他们众口一辞,都说是郭永狗急跳墙,胡乱攀咬,当不得真。

  工部右侍郎张遇尖刻道:“能做出那种丧心病狂之事,郭永分明是个丧尽天良之徒。他是到了穷途末路,为了推诿罪状,所以何等无稽之言都能说出。岂能因一小人的供词,而贸然将贵胄视为囚徒呢?委实不妥。”

  “正是,正是,难不成要将朝廷的国公与侯爵们,都押解下狱吗?国公与侯爵皆富贵已极,怎会因一点小事,冒犯国法,这不合情理啊。”

  勋贵的话如出一口,以势相压,即便是内阁一时也难以招架,只能指望朱厚照出来主持公道。谁知,朱厚照却率先肯定了勋贵们的说法:“诸爱卿皆开国勋臣之后,忠诚笃亮,德隆望重,乃是辅弼之士,怎会行此伤天害理之事。”

  大九卿不由面面相觑,圣上对李越的爱重,举世皆知,难道他的命,都不能换来万岁下定决心,拔除毒瘤吗?这不应该啊。他们都将目光投向了首辅李东阳。李阁老心念一动,并没有忙着带头劝谏。

  果不其然,朱厚照接下来就是雷霆之威。奉天殿中,他从髹金的龙椅上起身,当廷怒斥郭聪,这简直是绝无仅有之事。

  朱厚照道:“你身为开国勋贵之后,不念世代皇恩,不念先祖忠烈,先于九边贪污军饷,又因李越夺你家之财,所以心生怨恨,竟派郭永这厮,以势压人,宁愿以四千军士的性命为代价,也要戕害李越。种种罪状,令人发指,朕若不严惩你,岂非妄做天子?三法司何在,依照大明律例,郭聪父子该当何罪?”

  三法司这时也醒过味来,刑部尚书闵珪声如洪钟,响彻这金銮大殿:“启禀万岁,郭聪父子贪污军饷,诬告忠良,贻误战机,致使我大明将士白白丧命。依律,合该满门抄斩!”

第239章 人善人欺天不欺

  如此血债,本就该以血来偿!

  郭聪一时心胆欲裂, 张口欲喊。眼见情形不多,保国公朱晖忙抢先一步道:“万岁,臣以为, 是否责罚太过, 武定侯毕竟是世袭贵胄。臣请万岁,网开一面, 饶过其无辜家眷?”

  郭聪几乎碎裂的心因这一句“灵丹妙药”而暂时弥合,他磕头如捣蒜,连连哀求:“罪臣恳请陛下,饶过罪臣的家人吧。”

  他磕得满脸鲜血,一行哭, 一行求饶,声声凄切如杜鹃悲鸣。可在场所有人, 却无丝毫怜悯之意。

  他话音刚落,吏部尚书梁储硬声道:“臣斗胆进言,保国公此言差矣。郭聪父子行此悖逆之举时,何曾想过自己开国勋爵的身份?”

  西宁侯宋恺又出列道:“但武定侯一脉的功绩不可忽视。营国公郭英跟随太祖皇帝,统率雄师,南征北讨,东戮西伐, 立下不世之功。而护国公郭玹亦是功勋卓著啊。”郭英是第一任武定侯,死后追赠为营国公, 郭玹就是郭聪的父亲,死后追赠为护国公。

  定国公徐光祚跟着道:“正是,正是, 家父在时, 曾力言护国公的功绩。正统九年时, 护国公佩镇朔将军印,任宣府总兵官,镇御边塞。那时蒙古虎视眈眈,狼烟四起。护国公夙兴夜寐,与诸同僚一道肃清戎伍,铸造器械,重修了二百余里城墙,使得胡虏闻风丧胆,九边这才重归于安定。【1】郭聪父子固然不肖,但护国公的其他后裔,却实属无辜。还请万岁念在其先祖的功绩,宽宥一二。”

  相关人员齐声附和,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只杀郭聪父子二人,赦免其家眷的罪过。眼见形势又要一边倒,内阁次辅谢迁果断站出来,准备力挽狂澜。

  谢迁素有侃侃之名,嘴皮之利索,非同凡响。他一开口就点了出来:“陛下乃天下万民之主,而非单是功臣世家之君。武定侯府的家眷因遭郭聪父子连累,受罚可怜,可宣府战死的儿郎们,他们的家眷就不可怜吗?郭聪父子因一己私怨,致使老者失其子,幼者失其父,弱女失其终身所托。寒门小户,无一顶梁柱支撑,面临的就是破家之厄。如此血债,本就该以血来偿!《大明律》里早有明文,岂能轻易更改。此例若开,贵胄外戚岂不是更会厚颜依仗祖辈的功勋,为非作歹。届时国法何在,公义何在,天理何在!”

  谢公三问掷地有声,闻者无不叹服。郭聪面色灰败,又将求救的目光看向同伴。其他勋贵们只觉一个头两个大,但碍于连字据都立了,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武安侯郑英道:“可总不能因此让护国公绝后吧?”

  刘健冷笑一声:“护国公为宣府安定,殚精竭虑,若他泉下有知,得知不肖子孙将他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只怕也会大义灭亲,哪里还会厚颜以功相挟?”

  “你这……”郑英被他堵得都结巴起来。

  刘健见状又道:“诸位侯爷真乃高风亮节,郭永这般攀咬,将抄家灭族之罪安在诸位侯爷身上。你们非但不怒不怨,反而为他们父子大力求情。先贤所说,以德报怨,慈悲为怀,赞颂的就是你们了吧。”

  他这话连讥带讽,刺得众人面红耳赤,一时竟真个不好再说什么。眼见武定侯府满门抄斩,就要一举敲定。

  英国公张懋终于坐不住了,他出列道:“万岁,郭聪父子固然有过,可郭良却有功。有过当罚,有功当赏,看在郭良的功劳上,也不该将郭家一脉连根拔起啊。”

  众人又似抓住了救命稻草,开始齐齐称是。郭聪心中五味陈杂,时至今日,他是万万没想到,他们家居然要扒着郭良来保全。

  东阁大学士杨廷和却道:“启禀万岁,臣有策,可两全其美。郭家分为两房,郭良为大房,郭聪为二房。两房不合,人尽皆知,郭良甚至因大义,死在了郭永手上。若以二房之罪,牵连大房的确是不公。不若将只将二房一脉处决……”

  礼部尚书张昇即刻表示赞同,他还加了一把火:“营国公的功劳的确不可磨灭。郭家大房乃是营国公之子郭镇与永嘉大长公主的嫡支血脉,本就是爵位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今郭良又为国而死,臣以为,是到了拨乱反正的时候了。”

  李东阳笑道:“如此,既可让罪人伏法,又能保全开国勋贵的世系,真乃双全之策。”

  英国公又没有和郭聪合谋干坏事,他出来说话只是出于世家同气连枝的考虑。如今武定侯仍旧有人当,死的只是二房一脉而已,他也就没什么意见了。他甚至还在心中盘算,郭良的儿子好像是叫郭勋,不知有没有娶妻,他有个孙女正当妙龄,或许还能说合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