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176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那边王安已经去查过了那匣子了,回来对嘉衡帝说:“皇上,匣子中装的是戈尚书派去庆川缉拿陈云州回京的官差。”

  听闻此言,嘉衡帝看戈箫的眼神更不善了:“戈尚书,这就是你派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用的东西。”

  “现在你打算怎么办?派人去刺杀陈云州?”

  戈箫倒是想呢。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派人打听过了,陈云州武艺高强,而且身边都跟着人,寻常人等近不了他的身。

  至于收买他身边的人,太远了,而且还需要时间,皇帝不会给他这么多时间。所以戈箫给自己想了另一条路,让皇帝不至于现在就厌弃他的法子。

  他跪下道:“皇上,微臣有一计。如今可看出来,这陈云州身份既是假的,必定不怀好意,图谋我大燕江山。为江山社稷,微臣提议,咱们跟高昌人议和,然后腾挪出兵力攻打仁州,一路向南,拿下庆川,先剿灭了这些乱军。”

  “高昌人要的只是粮食、茶叶、瓷器等物。只要给钱给东西,就可安抚住他们,但这些乱臣贼子就不一样了,龚鑫一小吏出身也敢称帝,分明是未将皇上,为将朝廷放在眼里。若是江南战事溃败,他们必定会北上。”

  “陈云州虽还未称帝,但只怕也是打着同样的心思。”

  他就只差对嘉衡帝说了,皇上,乱军是要你的江山,高昌人则不一样,可以用钱物打发,或是再割几个州县给他们,他们就会消停。

  是失去几个州府,给点银钱安抚住兵强马壮的高昌人,还是三面作战,顾此失彼,哪里都顾不上,最后被人打入京城,失去江山?孰轻孰重,看皇帝如何抉择了。

  这种卖国的行为立马招来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富国祥冷哼:“戈尚书忘了,我们与高昌人的不共戴天之仇?高昌人屡次南下,劫掠我大燕百姓,杀人无数,如今侵占了我云州、塞州,图谋甚大,你这是与虎谋皮!”

  戈箫不同意:“富大人,你睁眼看看,南方已快全部沦入乱军手中,若不加以遏制,一旦他们突破北上的防线,京城危矣。孰轻孰重,还望大人三思,切莫因个人之利,而做出毁大燕江山社稷的蠢事。”

  突然被扣了这么一顶大帽子,富国祥气得心肝疼,但又说不过戈箫,只冷冷地撇过了脸不看他。

  其他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纠结得很。

  跟高昌人议和,向高昌人送钱,他们自然是不愿的。

  可如今陈云州是个冒牌货,意味着南方几乎全部沦陷了,平乱成了当下最重要的事,不然这三股乱军,仅靠楚家军是拦不住的,到时候乱军打到京城,他们都得完。

  所以哪怕不赞同戈箫的提议,很多人还是不吭声,算是默认了。

  嘉衡帝扫了一群这群应声虫,厌烦得很。真是群酒囊饭袋,能用的一个都没有。

  见无人反对,戈箫再接再厉道:“皇上,若能跟高昌人议和,这样西北军可腾出来,派兵前往江南,一部分去帮楚弢平乱,一部分去攻打陈云州,尽快平息南方的动乱,以安天下。”

  这个提议很诱人。

  毕竟乱军已经成了嘉衡帝的心腹大患,必须得除。

  思量片刻,嘉衡帝松了口:“下朝,戈箫、富国祥……你留下。”

  大朝会后,嘉衡帝将几个重臣留下,在御书房里商议这事。

  富国祥面色难看不吭声,其他几个大臣顾忌着羽毛,也怕引狼入室,没法收场,把自己搭进去,所以都很谨慎,最后只有戈箫一个人说话了。

  经过商议,皇帝决定委派戈箫前往井州与高昌人议和。

  为将功折罪,第二天戈箫就出发去了井州。

  半个月后,朝廷与井州达成了协议。大燕每年送高昌人一百万两银子,把云州塞州赠与高昌人,双方以井州为界,互不进犯。

  签订了协议,送了银子过去后,井州驻扎的十几万西北军只留了四万人驻守,其余的十万人开始南下,其中五万人去江南,帮助楚弢大军平乱,另外五万人由西北军参将贾长明带领,前去攻打仁州。

  

  龚鑫、葛淮安本来都在等着朝廷跟陈云州打起来,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哪晓得最后这把火又烧到了自己头上。

  朝廷往江南增兵,意味着他们的压力也将倍增。

  韩子坤气得要死:“狗皇帝蠢死了,不集中攻打陈云州,反而先跑来对付我们。”

  他捡便宜的愿望落空了。

  佛祖咋回事啊,亏得他捐了那么多的香油钱,也不给他改改运气。

  葛镇江倒还镇定:“子坤不必急,江南的主战场不在咱们这,前面还有龚鑫顶着呢,最急的是龚鑫。如今这局势,对咱们来说也不算太坏。”

  袁桦也赞同:“大将军说得是。如果龚鑫敌不过朝廷大军,想咱们帮忙,咱们也可提条件,用禄州跟他们换余州,将咱们的地盘换到龚鑫的后面,三州相连,再徐徐图之,岂不是更好?”

  “朝廷这边,若是庆川军不敌或打得艰难,关键时刻咱们也可帮朝廷一把。咱们目前这位置,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经他这么一分析,劣势都成了优势。

  葛镇江很高兴:“没错,这次可是咱们的机遇,若是运气好,兴许咱们能多吃下好几个州。”

  韩子坤听他们这么一说,心情顿时阴转晴。

  只是这高兴劲儿没维持多久,禄州那边就传来了消息,朝廷对葛镇江发起了招安。

  只要葛镇江愿意率兵投降朝廷,朝廷封他为世袭罔替的一等国公,他手底下的这些将领也都会得到封赏。

  这个招安有点诱人,因为葛镇江的势力比陈云州、龚鑫都要弱,还处在二者中间,也就是龚鑫现在忙着对付朝廷,不然早就吞并他们了。

  这种夹缝中生存的日子并不好过。

  葛镇江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也想过荣登大宝,可连番的失利还是打击了他的信心。

  见他犹豫不决,袁桦倒了一杯茶推过去:“大将军,咱们这等出身,即便是投降了朝廷,朝廷安能对咱们真的放心?古往今来,您见过几个降兵有好日子过的?”

  葛镇江苦笑了一下说:“当初跟着我的兄弟,战死了不少,我只是怕连累大家。不过军师所言也有道理,只是咱们若拒绝了朝廷,万一朝廷不攻打陈云州,转而攻打咱们葛家军怎么办?咱们葛家军如今在南方是最势弱的。”

  袁桦笑了笑:“这有何难。大将军,咱们不直接拒绝朝廷,拖一拖,观望一阵子,若朝廷这次能拿下龚鑫和陈云州,咱们就投降,若朝廷败了,咱们投降过去必定会第一时间就被安排去平乱,冲在第一线,死的也会是我们的人。如今当以保存实力为上。”

  “隔岸观火,保存实力,有道理。”葛镇江赞许地看着袁桦,“多亏有军师。子坤性子阴沉,淮安性子急,还是军师最靠得住。若他日我葛镇江能成就大业,必封军师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袁桦拱手做感激状:“谢大将军。不过龚鑫应该还会派人来与大将军商议结盟的事,以属下看,还是拖着为妙,让朝廷先耗耗他们的兵马。”

  葛镇江懂了,笑道:“听军师的。有军师真乃我葛家军之福啊!”

  

  陈云州也接到了消息。

  得知这南下的十万大军是从何而来的后,陈云州气笑了。

  又一个攘外必先安内,宁可赠与外人,不愿便宜了家奴的东西出现了。

  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一群混账东西。

  但凡朝廷能把他们对高昌人的“大方”用到这天下百姓身上,又何至于会有今天的事。

  只能说这是一群欺软怕硬的懦夫,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

  至于派兵攻打他们仁州,他也不惧。

  他已经提前向仁州增兵一万,又将林钦怀调去了仁州,如今仁州有一万六千大军,城中粮草充足,朝廷打来也不惧。

  不过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战术上不能掉以轻心,狮子搏兔亦需全力,骄傲是失败之母。

  为了震慑住朝廷,也为了给对方一个下马威,陈云州准备亮相庆川的火器。

  反正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他们庆川有火、药这种大杀器了,他也没必要藏着掖着,只要能快速打败敌人,减少己方的伤亡,该用就用。

  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工坊里已经制造出了几十门大、炮,其中还包括十门杀伤力巨大的开花大、炮。

  这种火器比实心球的大炮杀伤力更大,其爆炸产生的碎片、内部霰弹和冲击波,都可给敌军造成巨大的伤害。在对付攻城的敌人时,一炮杀死一片敌军,足以让敌人胆寒。

  唯一不大好的就是这种炮弹必须用宽口径,因此炮身很大,要两匹马拉车才能拉动。

  这是一批重要物资,为安全计,也是为了给仁州守军信心,陈云州亲自带人押送这批火器前往仁州。

  十四天后,车队顺利抵达仁州。

  这时候已进入了炎热的夏季,蝉声不绝,太阳从早晒到晚。

  但仁州军民上下都进入了紧要的战备状态,平民百姓采集蔬果晒干,抢收小麦,以储存更多的食物和柴禾。军队里加紧训练,熟悉各种武器,提前分配守城任务,一派热火朝天之象。

  陈云州看完后很满意,上下一心,何愁仁州守不住?

  林钦怀听说陈云州来了,连铠甲都没来得及换就跑出来迎接:“少主,您怎么来了?”

  陈云州指了指身后长长的车队,笑道:“给你们送了点物资过来。”

  “里面请。”林钦怀连忙将陈云州迎了进去。

  进了堂屋,陈云州让柯九把清单拿上来:“这是我为仁州保卫战准备的物资,你过目一下。”

  林钦怀一下子便看到了火、药、大、炮,很是吃惊:“少主怎么将这些带来了?”

  他记得大、炮好像不多,听童敬说杀伤力极为惊人。

  陈云州耸了耸肩:“他们不是想见见咱们的火器吗?这次就让他们见识见识。不过火器危险,要单独存放看守。”

  林钦怀明白了,让人将这些物资分门别类安置好,火器则单独放在了一处,由陈云州带来的人看守。

  “少主,有了这批火器,再加上咱们仁州军民,这一仗必胜。”

  陈云州笑道:“我相信林叔,不过大、炮虽杀伤力大,但笨重,不好挪动,可能只能安排在城门口附近。而且每次换弹药的时间也过长,不能太过依赖此物。此物更多的是做震慑之用。”

  他们的热武器技术还比较落后,可惜了,小助手不肯开后门。

  林钦怀点头:“少主放心,这物要关键时刻用,效果才能惊人。少主一路辛苦了,先去府衙休息吧,据探子来报,朝廷的大军应该还有五六日才能到仁州。”

  赶了十几天的路,陈云州确实有些疲乏,便笑道:“好,辛苦林叔了。”

  在仁州休息了一晚,陈云州第二日便出门视察仁州的备战情况。

  仁州城已经不允许闲杂人等出入。不少士兵和百姓都被发动了起来,在城门外挖陷阱。

  陈云州挨个走访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仁州目前的情况,又提了几个建议,五天的时间便一下子就过去了。

  这时候,探子也回来了。

  朝廷的五万大军已经在仁州北边五十里了。

  第二天,五万西北军驻扎在了仁州城外十里的一处平地上。

  只稍作休整了两日,这些大军就对仁州城发起了第一次进攻。

  西北军到底是正规军,而且还是常年跟高昌人作战的部队,无论是纪律性,还是战斗力都比葛镇江收编的那群乌合之众要强很多。

  第一次交战,打了半天,庆川军就死伤三千余人。

  这对只有一万六千名驻军的仁州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第一天,城楼下方,还挖了陷阱,如今陷阱也被破坏得差不多了,下次敌军打来,少了这一层阻拦,他们的攻势会更猛。

  这也让陈云州改变了计划。

  他跟林钦怀商议一番后决定,明日就用上大、炮,以压住敌军进攻的气势。

  西北军攻打的主要是北城门。

  所以他们在北城门口安置了三门大、炮。

  等西北军再次发起冲锋,庆川军干脆打开了北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