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11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像龚鑫那么搞,称帝了,宫殿总得建吧,然后文武百官也不能少吧?

  那庆川势必得大兴土木,单是建宫殿的费用,恐怕就得几十万两。而且宫殿落成之后,估计这些人还得给他选妃,将家中的女子都往他后院塞。

  这些不花钱的吗?

  一旦建国,跟随他的这些人要不要封赏?必须要啊。

  庆川一下子多出这么多的官员,只怕地皮都要翻好几倍,每年的开支不长个几万,几十万两根本养不了这么多人。

  大事还未成呢,就这么骄奢淫逸真的好吗?

  陈云州不想在这种温柔富贵权力的漩涡中迷失自己。

  更重要的,他迟早要去北方的,有现成的宫殿,何必劳民伤财呢?

  京城皇帝的宫殿,还有那些王公贵族、大臣们的房子,都是现成的,以后拿来直接封赏就是,完全不用自己额外花钱赏赐修房。

  一次都能办成的事,何必要搞两回,他们不嫌麻烦,他都嫌烦。

  胡潜几人听到这个理由,彼此看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古怪,修路有钱,给自己修豪华的宫殿却喊着没钱,他们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人。

  郑深笑呵呵地说:“以后诸位大人就明白了,我家大人崇尚节俭,不提倡折腾百姓。我们庆川的各项工事,包括水利工程,官府至少都是补贴了口粮的,从没有强制无偿征役的情况发生,征兵也是如此。”

  胡潜听闻后很是汗颜,连忙拱手说道:“陈大人高义,实令我等佩服,难怪庆川如此兴盛,人心所向,无往不利。”

  陈云州被他吹捧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这不是每个现代干部应该做的事吗?当然,贪官污吏不算。

  “胡大人过誉了,我让人准备了酒席,并将庆川目前的主要官员召集起来,给诸位大人接风洗尘,也是让大家彼此认识认识,方便以后共事,时候不早了,诸位大人请!”

  说完,他率先站了起来。

  他们五人加入后,陈云州开始有意识地整顿庆川九个州府,虽然还没朝廷的建制,但已经有了朝廷的雏形,军务、政务分开,财务也九州统一规划调度,以提高效率,整合九个州的资源,进一步提高庆川的实力。

  

  对于陈云州这种闷不吭声发大财的行为,龚鑫和葛镇江真是嫉妒死了。

  他们要死要活,拼命才抵挡住了朝廷大军的进攻,守住了城池,陈云州倒好,一边卖火、药赚他们的钱,一边悄无声息地就拿下了两州,两头都吃,还让人没法跟他翻脸。

  想到陈云州现在总共占据了九个州府,比他们俩加起来的地盘都还大得多,他们心里都酸酸的,真是同人不同命,那小子的运气太好了。

  葛镇江连续两次扩张,两次被朝廷打回原型,志气大跌,尤其是现在他手上的兵力满打满算都没十万,他心里已经逐渐意识到,他这辈子恐怕没有做皇帝的命了。

  虽不甘心,但人也要认清现实。

  葛镇江开始谋划,该投效哪一方势力,能够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他本来是比较属意陈云州的,但上次他假模假样地给陈云州抛出了橄榄枝,陈云州丝毫没接的意思。

  估摸着这个年轻人现在地盘大了,人也膨胀了,可能看不上他这种野路子出身的老家伙。

  葛镇江好歹也曾风光过,既然小辈都不搭理他,他自然也歇了这个心思。不然投奔过去,对方也不会重视他。

  那如今就只剩朝廷和龚鑫可供他选择了。

  相对来说,他自然更愿选择与他同样是江南乱军出身的龚鑫,只是龚鑫现在手里只有四个州,面临着朝廷的强力打压,险些没守住田州,实力看起来不是很强。

  他担心万一自己投奔过去,龚鑫最后被朝廷剿了,自己岂不是什么都捞不着还要陪着龚鑫去死?

  反正现在各方都顾不上他,他就准备再观望观望,要是有机会扩大势力是最好,没有,那再看那边胜利的可能最大,他就投奔哪一方。

  抱着骑墙的心思,他暗中派人给贾长明示好,表面又跟龚鑫交好。

  龚鑫不知道葛镇江的小心思,也没时间去管。

  葛镇江现在只有一个州,不足为惧。而且挨着田州,是田州的天然屏障,他不会去攻打葛镇江,双方暂时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他也不愿意再树敌。

  因为他现在虽然暂时挡住了朝廷的大军,可跟朝廷交战三年,他们大岳的损失不小,尤其是庆川军的不断崛起,给了他不小的压力。

  龚鑫的野心很大,他想问鼎中原,一统天下,建不世之伟业,那庆川就迟早都会是他的障碍。

  可如今面对朝廷,他都节节败退,丢了两个州。

  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他占的位置不如陈云州好。陈云州拿下的地方,西边、南边都是天然的屏障,东边还有他和葛镇江挡住朝廷,就北边比较危险。

  真是让人嫉妒啊!

  龚鑫心里虽然酸,但他也在反思,陈云州为何能一会儿捡两州,一会儿又接收朝廷的官员?

  前者还能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后者呢?这可不能用运气解释。

  想当初,他明明是势头最猛的,他起事,雄踞江南时,陈云州还只是个小小的庆川知府,只有一地,微不足道,为何短短三年时间,对方就超过了他?

  龚鑫思来想去,觉得可能是因为自己手底下的人大多是野路子出身,莽的时候行,但要搞些细致的事,搞阴谋诡计恐怕就不如读书人了。

  陈云州身边就不一样了,他重用的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官员。

  想来这些人也比较有用,所以陈云州才会花重金勾走了朝廷的五个官员,而且还继续散播消息,重金招募朝廷的官员。

  这样的好事,可不能让陈云州一个人专美于前。

  龚鑫决定学陈云州,他招来施斌商量:“岳父,陈云州这人素来无利不起早,他既放出风声愿花重金招募朝廷官员,其中必有利可图。”

  “咱们也跟上,一起挖朝廷的墙脚吧。我们大岳地虽不如庆川广,但江南多读书人,高中做官的也多,若能引一二成回来,岂不美哉?”

  施斌其实不想招募太多文臣回来分他的权力。

  但如今大岳形势不乐观,左右自己除了是谋士文臣,还是龚鑫的岳父,这层关系是没人能比的。所以他还是赞同道:“皇上说得是,若能招募一些能人义士相助,我大岳必能更上一层楼。”

  龚鑫笑道:“好,岳父既已赞同,那咱们也学陈云州,放出话,凡是江南出身的官员,只要肯回江南加入大岳,通通升官一级,俸禄翻倍!”

  陈云州那抠抠搜搜的样子,什么具体待遇都没提,他可不一样。

  他是皇帝,自然要大方一些,就不信那些大臣不心动。

  施斌想了想,提道:“皇上,其实不光是文臣,还有军中的将士也该有此待遇才是。”

  龚鑫拍了拍脑门:“岳父所言甚是,军中将领,无论是不是出自江南,凡是愿投奔我大岳的,通通官升三级,升无可升的,直接封侯!”

  相较于文臣,他自然是更喜欢武将,尤其是如今在打仗的这种关头。

  施斌笑眯眯地说:“微臣这就安排人去楚家军中宣扬此事。”

  即便招不来投奔的将士,也要恶心恶心朝廷,要是能引得楚家军内斗就更好了。

  当然,往京城那边他们也没少派人了。

  而且龚鑫好大喜功,喜出风头,声势弄得比庆川还大。

  本来京中只是有些流言蜚语传出,说胡潜五人到了庆川,是如何受重用,陈云州亲自接见,如何礼贤下士这类的话。

  还说陈云州有意招募京中官员,待遇不会输给胡潜。

  这些话大多都是官员中低调流传。

  可突然杀进来龚鑫这人,画风就一下子变了。

  因为他的财大气粗,没几天,京城上至一二品大官,下至贩夫走卒都听说了,大岳在招募出自江南的官员,还有军中将领,奖赏是如何的丰厚云云。

  一时之间,很多市井小民都恨不得自家有个什么指挥使这类的,直接全家一起跟着升仙。

  这种话本来是茶余饭后,无聊之下的谈资,也是百姓们对权力不切实际的幻想。

  可无奈前不久才出了胡潜五人的事,朝廷、皇帝对这事都很敏感,还惩处了几名平日跟胡潜他们走得比较近的官员。

  所以这时候冒出这样的流言,不少出自江南和庆川九州的官员都有些惴惴不安,唯恐自己被皇帝或是上司、同僚怀疑上。

  但他们又不敢自己站出来主动表忠心,不然万一别人说你是不是心虚了,你怎么回答?

  一时之间,搞得京城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许多官员除了上朝和去衙门,平日里都不出门结交朋友了,哪怕是宴席邀约,也都是能推的都推掉,老老实实躲在家里,以免麻烦上身。

  但这闹得满城皆知的流言还是传入了嘉衡帝的耳朵里。

  嘉衡帝本就因胡潜投敌一事耿耿于怀,如今听了这等流言,那更是看哪个大臣都觉得对方长了一张变节的脸,早朝上,好几名江南、庆川九州出来的官员无端挨了一顿训,搞得其他官员都跟鹌鹑一样,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早朝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氛围中结束,不少人下朝后背都湿透了。

  不多时,这消息就传入了在家养病的戈箫耳中。

  戈箫眯起眼,很是无奈,他敢肯定,陈云州和龚鑫是故意的,他们故意挑战皇上敏感的神经。

  可哪怕很多人都清楚这是挑拨离间,甚至皇帝也知道,可人心难测,尤其是有了胡潜五人的前车之鉴,不说皇帝,就是他对自己手底下的那批人都不如以前那么放心了。

  所以哪怕明知这是敌人的阴谋,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上当。这陈云州和龚鑫还真是够阴险的。

  无声叹了口气,戈箫庆幸自己这次是真病了,不用上朝承受皇帝的怒火。

  好在这种流言蜚语总会过去,等过阵子,京城有了更有意思的谈资,自然也就没人提这一茬,大家逐渐淡忘,这事就过去了。

  就在戈箫以为自己能置身事外之时,他却收到了一封从庆川来的密信。

  信里,陈云州说早就听闻戈尚书之能,极为欣赏他的才干,因此邀请戈箫赴庆川,陈云州承诺,不但会给戈箫兵部尚书之职,而且还会封他为侯,世袭罔替。

  总之信里对戈箫是各种夸赞,就差把他夸上天了。

  可面对这封信,戈箫的脸色却不可抑制地沉了下来,捏住信的手背青筋暴突。

  管家担忧地看着他:“大人可是腿又痛了?”

  自打在雨中跪了一个多时辰后,戈箫的腿关节就开始痛了起来,大夫说没得治了,只要天气不好,一下雨就会痛。

  戈箫将信塞给他,咬牙切齿地说:“陈云州坑我!”

  管家诧异,低头看了一眼信上的内容,也颇为惊诧:“这……这事绝不能传出去,不然皇上怕是……大人,这,这如何是好?早知是这种,小的说什么都不会让人将信送进府中,都是小人的错!”

  戈箫面色阴沉,看了一眼管家手里的信,心中天人交战。

  陈云州这封信明显不怀好意,但他若是主动交到皇帝手上,皇帝现在是不会拿他怎么样,可以皇帝的多疑,万一哪天他决策失误或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力,便宜了庆川,皇帝搞不好会想起这封信,怀疑上他。

  思来想去,这封信不能留。

  戈箫示意管家:“将信烧干净,还有,凡是知晓这封信的人通通处理掉,一个都别留。”

第103章

  富国祥和虞文渊也同样收到了信。

  但他们与戈箫的选择不同。

  次日早朝, 由虞文渊带头,总共五个人相继站出来将这封信交给了嘉衡帝,以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