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230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陈云州思考了一会儿:“直接北上,让阿良来攻打汝州。这三个州,兵力都不多,各个击破不难,禄州、贺州留给林叔的兵马,等拿下这三个州后,他们继续带兵北上,与我们汇合。”

  现在高昌人的主力都跑去京城了,所以陕州、洛州也安全了,不必再囤大量的兵力,两地各留一两万驻守即可。

  童敬赞同:“也好,决战应该就在京城,那我这就去调兵,咱们明日就出发。”

  兵贵神速,要想趁着朝廷大军都回了京城捡便宜就要趁早。

  

  相较于庆川军信心满满,京城如今已经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当中。

  高昌人一路高歌猛进,由西向东,先后拿下了井州、长州,直接一口气打到了宣州。

  宣州距京城只有一百八十里左右,是京城西边的门户,一旦宣州陷落,京城岌岌可危。

  一百八十里对普通人来说是不近的距离,但对兵强马壮,而且多是骑兵的高昌人而言,不过一两天就能抵达。

  所以高昌人打到宣州的消息传入京城后,京中上下,人人自危。

  不少富商巨贾和市民纷纷逃离京城,更甚者就连一些官员、权贵宗亲都生出了逃跑的念头,并付诸行动。

  一时之间,京城田产房屋铺子急速贬值,而马匹、马车、牛车的价格则一天一个样,粮食的价格也跟着暴涨,更甚者,不少店铺都不开门了。

  面对此种乱局,嘉衡帝直接采取暴力镇压。

  他下令关闭了所有的城门,京城只许进不许出,而且所有入京的人员都要经过严厉的盘查。如果发现有私自逃出京城的,格杀勿论,家产充公。

  此外,他还下了紧急征兵令,京城家家户户,不管是权贵还是平民,每家都必须征召一人入伍,守卫京师,并将这个事交给了戈箫,让他再组织一批京城自卫军。

  戈箫接下此重担,开始派人拿着户册挨家挨户的征兵,若是不愿的强行拖走。

  京城有近百万人口,是全大燕人口最多的城市,所以短短三天内,戈箫就征召了五万人。

  此外,京中上下还密切关注着宣州的战事。

  嘉衡帝一天召了六七批大臣进宫议事,从早到晚不停歇。他登上皇位几十年都没这么勤勉过。

  “皇上,宣州不可失,微臣提议,派五万禁军前去宣州支援。”富国祥上奏道。

  虞文渊这次也表示赞同:“是啊,皇上,宣州若有失,下一个就是京城。微臣也赞同,派兵去将高昌人拦在宣州之外。”

  其实京城还有十几万禁军。

  但这也是京城最后的底牌了,再派出去五万人,那禁军就只剩十万人,这是从未有过的事。

  嘉衡帝一想到这点就很不安,像是被人卸掉了防御的铠甲一样。

  他不愿将禁军派出去,蹙眉问道:“戈爱卿,楚弢和甄卫还没回来吗?”

  戈箫连忙表示:“回皇上,还没接到信,但兵部的诏令已送出去七八日,估计这会儿他们应该已经在北上回京的路上了。”

  富国祥听闻这话,立即说道:“皇上,楚家军和甄统领回防,京城定然无忧,现在派出去一部分兵力去宣州阻拦高昌人,只要能多拖几日,大军回来,就可将高昌人拦在宣州以西,甚至能将高昌人打回西北。”

  宣州是京城的门户,而且宣州地势较高,比较难攻打,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隘,不容有失。

  嘉衡帝皱眉,看向戈箫:“戈爱卿,兵部征了多少兵?”

  戈箫隐约猜到了嘉衡帝的心思:“回皇上,总共征了五万人。”

  嘉衡帝立即说:“将这五万人派去宣州,与宣州驻军、西北军一道守卫宣州。”

  富国祥听到这话,错愕了那么一瞬,然后低头苦笑。

  这新征的兵,其实就是普通百姓,很多连兵器是怎么使的都不知道,上了战场能做什么?这不是给高昌人送人头吗?

  这样简单的道理谁都清楚,可戈箫竟然没反对:“是,微臣遵旨。不过该支军队目前还没有将领,请皇上指示?”

  嘉衡帝的目光落到武将那一排。

  但武将们无一不低头。带一群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甚至都没训练过的普通人上战场,注定是去做炮灰。

  明知不敌,谁愿意当这个注定讨不了好,甚至会丢掉小命的统帅?

  见状,戈箫眼珠子轻轻一转,拱手说:“皇上,微臣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嘉衡帝欣慰地看着他:“还是戈爱卿能为朕分忧解劳,你说。”

  戈箫道:“原西北军副将贾长明。他身为西北军将领,常年跟高昌人作战,对高昌人比较了解,由他带兵出战最为合适。”

  生怕被点名的武将们也连忙附和嘉衡帝:“是啊,皇上,贾长明在西北呆了二十多年,由他带兵出战,想必能起到奇效。”

  嘉衡帝是不大满意的,一个败军之将,连区区乱军都拿不下,还损兵折将无数,如何能拦住凶猛的高昌人?

  见嘉衡帝没答应,戈箫又道:“皇上,贾长明带兵过去,只要能够多拦高昌人几日,等到楚家军和甄卫回京即可。”

  嘉衡帝想想也觉有道理,不过是让贾长明去拖延拖延罢了,又不是让他打退高昌人。

  “就按戈尚书说的办吧,退朝。”

  等嘉衡帝走后,群臣才忧心忡忡地退出了大殿。

  富国祥刻意落在后面,走到戈箫身边说:“戈尚书,如今宣州军情告急,你为何不肯与我们一道劝皇上派禁军前去宣州?贾长明带新征的五万自卫军去根本抵挡不住高昌人。”

  戈箫叹气:“富尚书,这是皇上的决定,你觉得你我站出来皇上就会同意吗?”

  年迈的雄狮危机感极重,皇帝恨不得在京城驻个几十万大军,将京师围得水泄不通,哪肯分散兵力出去。

  富国祥皱眉:“可宣州一旦陷落,京城就危险了。”

  戈箫轻笑道:“兵部已经下了诏令,楚弢和甄卫很快就会回来,富尚书不必担心。到时候十五万禁军,楚弢和甄卫至少带了十万大军,二十五大军,还挡不住区区高昌人吗?”

  富国祥说不过他,而且皇帝的圣旨已下了。

  半晌,他无奈地叹气道:“希望如此吧。”

  戈箫没有与富国祥多言,他出宫后去了天牢。

  贾长明被关押数月,但人除了瘦一些,精神还不错,尤其是一双眸子,格外的精神。

  看到戈箫前来,他立即上前抓住铁栏杆激动地问道:“戈大人,我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你答应过的我,如果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贾长明之所以回京还没被处决,全是因为他手里拿捏着戈箫的把柄。

  戈箫上任兵部尚书后,没少想方设法捞好处,虽然他做得比较隐秘,可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西北军就掌握了一些,贾长明以此相邀,逼戈箫保他,否则他要是死了,就让人将这事捅到皇帝面前。

  戈箫眼底划过一抹狠色,嘴角却扬起笑容,语气温和:“贾将军,你急什么?我答应的事什么时候没办到过?今天我已经向皇上求情,皇上恩准放你出来,命你带五万自卫军去宣州,只要能守住宣州几日,等楚弢和甄卫回京,贾将军就立下了大功,皇上必会重重嘉奖。”

  贾长明欣喜若狂:“真的?我现在就可以出去了?”

  戈箫冲旁边的牢头点了点头。

  牢头立即拿着钥匙打开了牢门,拱手道喜:“恭喜贾将军。”

  贾长明兴奋地走出牢房,感激地看着戈箫:“戈大人,你的大恩大德,下官没齿难忘。以后大人有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尽管吩咐。”

  戈箫咳了一声,轻笑道:“什么恩不恩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燕,为了朝廷,为了皇上。贾将军若想感谢我,那就好好上阵杀敌,将高昌人打回西北!”

  贾长明立即单膝跪下大声道:“戈尚书放心,皇上恩典,微臣绝不会辜负皇上的厚望,不会辜负戈大人的提携!”

  “好,好,好!”戈箫拍了拍他的肩,“回去洗漱洗漱,一会儿皇上的诏书就会送达你家里。”

  出了天牢,戈箫还贴心地给贾长明准备了一辆马车,送他回去。

  贾长明的家眷也被关在京城。

  也就是皇帝还没正式下诏治他的罪,不然他家里人全部也要跟着遭殃。

  但他被关押这几个月,也够家里人急的了。

  贾夫人看他回来,顿时激动得眼眶都红了:“你总算是回来了,皇上没治你的罪吧?”

  贾长明一边往里走一边说:“没有,我被起用了,家里都还好吧?”

  “好,一切都好,夫君受苦了。”贾夫人连忙命人准备了火盆让贾长明跨过,又安排了人准备热水给贾长明沐浴更衣。

  贾长明快速收拾了一番就去了书房将大儿子叫入了书房:“高昌人打过来了?现在是什么情况?”

  贾大公子知道父亲这段时间被关在天牢中,信息严重滞后,连忙将近段时间的事都说了一遍:“……如今京城很多人都说高昌人要打入京城了,有一批敏锐的带着细软和家眷先跑了,现在朝廷下令紧闭城门,咱们想走也走不了。父亲,高昌人这次来势汹汹,禁军恐怕抵挡不住。”

  禁军说是精锐,但其实已经好几十年没打过仗了,即便军备再精良,没见过血,还是差了一些。

  而且因为禁军常年不上战场,风险极低,待遇又比其他各军更好,所以不少京城权贵官宦家族中那些不成器的子弟都会被丢入禁军中混日子混资历。

  一来好歹有个事做,二来说出去名声也好听一些,毕竟身上多少有个官职,哪怕官位很低,也比白身强多了。

  所以真要上战场,禁军未必比得上楚家军和西北军。

  贾长明也清楚这点,说道:“今日戈箫说,朝廷已经征召楚弢和甄卫带兵回援了,你不必担心。”

  “可南方怎么办?”贾大公子担忧地问。

  贾长明耸了耸肩:“还能怎么办?朝廷如今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父子俩话还没说完,管家就来通报,说是宫里传旨的公公来了。

  贾长明父子俩连忙止住了这个话题,然后出去接旨。

  等太监走后,贾长明看着圣旨上陌生的“自卫军”三个字,询问儿子:“京城何时多了这么一支军队?是从禁军中分出来的吗?”

  除了各州府的少量本地驻军外,大燕王朝主要就三支军队,西北军,楚家军,禁军,从没听说过什么自卫军。

  贾大公子脸色大变,苦笑着说:“爹,这是前几天兵部挨家挨户征召的兵力,总共五万人。朝廷让您带着这五万什么都不懂,连杀人都不会的新兵蛋子上战场,这不是让您去送死吗?”

  贾长明也一下子脸色灰白,咬牙切齿地说:“我就说嘛,戈箫怎会如此好心,原来是丢了这么个烂摊子给我,他真是恨不得我马上死啊。”

  贾大公子担忧地问道:“爹,这可怎么办?要不,您去皇上面前告戈箫一状吧。”

  贾长明看了他一眼:“然后呢?将你爹我也给扯出来?戈箫没好果子吃,我又逃得了吗?况且戈箫此人巧舌如簧,深得圣上宠爱,尤其是现在这节骨眼上,皇上更是对戈箫信赖至极,这事捅出来,只怕戈箫没事,咱们全家先要去地府。”

  “那……那您真的要带这么一群炮灰上战场吗?”贾大公子极为不赞同,“皇帝刻薄寡恩,您哪怕是送了性命,他也不会顾念旧情,弄不好还会治您打仗不利的罪,到时候咱们全家都逃不了。”

  这还真是嘉衡帝能干得出来的事。

  嘉衡帝只看结果不看经过,他这一去,要是能拖延到楚弢他们回来倒还好。若是不能,高昌人打到京城,嘉衡帝肯定会治他的罪,他死了家里人也要跟着遭殃。

  贾长明捏着手里这张送命的圣旨焦急地在书房里走来走去。

  既然皇帝不仁,戈箫不义,那也就别怪他不忠不孝了。

  少许,贾长明问儿子:“陈将军带的西北军可还在?”

  贾大公子倒是听说了一些:“在的,陈天恩将军不敌,带着西北军节节败退,如今退守宣州,与宣州原本的三万驻军一起抵御高昌人。”

  贾长明冷笑道:“没用的,他丢了井州、长州,哪怕守住了宣州,皇帝也会秋后算账,更何况宣州很可能守不住,高昌人打到京城,他就是千古罪人,皇帝饶不了他,饶不了他家里人。不过这倒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全家以后能不能活就在此一举了。”

  贾大公子突然感觉一阵心慌,急忙问道:“爹,您打算怎么做?”

  贾长明看着儿子,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道:“你在京城,什么都不要做,这段时间全府上下都闭门不出,余下的事爹来,你放心,我们全家都会没事的。戈箫想算计我,看看到底是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