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第92章

作者:红叶似火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可这行为实在是让他觉得恶心。

  他又没向皇帝讨要功劳,他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能减轻点税赋。若朝廷实在是困难,不能减免那派人说明情况,他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一面催他赶紧将差的那部分粮食赶紧送上,一面又假惺惺地赏赐他是什么意思?

  这分明就是皇帝,朝廷知道他的功劳,知道他该赏,可没钱赏,又舍不得给他其他的,就给了这么张空头支票,以昭示皇帝的英明,朝廷的赏罚分明。

  真是既当又立。

  郑深看得出来陈云州的憋屈,连忙劝道:“大人,雷霆雨露皆是天恩,况此事事出有因,您就忘了吧。”

  陈云州明白郑深是为了他好,怕他在鲁公公面前表现出对朝廷对皇帝的不满,传到京城,影响了他的仕途。

  他轻轻点头:“我知道了,我现在在意的不是这个,我又不缺那座房子,那么点金子。我担忧的是桥州,我给吴炎出主意,让他用赈灾粮稳住民心,可现在看来,朝廷恐怕给不了多少赈灾粮。桥州连续两年受灾,这情况已经很糟糕了,若没有赈灾粮,怕是要出事!”

  估计这会儿吴炎也要愁得头发都白了。

  陶建华意外极了,他以为陈云州会在乎被人戏耍,在乎个人的得失,但没想到他最在意的是这件事。

  “这也是吴炎运气不好,大人不必自责。”陶建华劝慰道。

  陈云州自嘲一笑:“又不是我的责任,我有什么好自责的?我只是不希望桥州出乱子。”

  这事该负责任的是桥州各级官员,是朝廷,关他何事?

  郑深也说:“大人已经做了您该做的,此事只能看天意了。”

  话是这样说,但陈云州不是认输的性子,哪里能乱,但他治下不能乱,一旦乱起来,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前功尽弃了。

  所以只思索了片刻,陈云州就下定了决心:“修路。我准备修补从庆川府到桥州的路,桥州出人,我们出粮,修路的人每天一斤粮食,稻谷、粟米、小麦、豆类等都不限,有什么发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成。”

  陶建华和郑深都诧异极了,怕他意气用事,连忙劝道:“大人,庆川到桥州有四百多里,这么远的路,修下来成本可不低,咱们怕是拿不出这么多的粮食!”

  陈云州挑了挑眉:“怎么没有?不是有现成的两成粮食吗?”

  陶建华张了张嘴,不可思议地问道:“大人所说的是朝廷让咱们运送去江南赈灾的这部分粮食?你打算将这批粮食用了?”

  他们已经先运了八成的田赋去京城,余下的两成没运是因为陈云州上奏朝廷,希望能够减免部分田赋。

  若是朝廷减免了田赋,这部分粮食,他准备用来做储备粮以防意外,若还有多余的则拿来发给灾民。但现在因为鲁公公传达的旨意,他们得将粮食运去江南。

  陈云州点头道:“没错。口说无凭,既然朝廷没正式下旨,我就装作不知道,这粮不用送了。”

  陶建华和郑深对视一眼,最后由郑深低声开口道:“大人,您这是公然违抗……恐怕以后会影响到大人的仕途,大人三思!”

  陈云州冷笑:“不用想了,我意已决。若是上面怪罪,由我一力承担!江南百姓受灾确实很惨,可桥州百姓就不可怜吗?江南百姓的命是命,桥州庆川百姓的命也是命。我们先前交的八成田赋,还有其余各州县都上缴了不少粮食,这些田赋去了哪儿?这么多粮食不能匀一些赈灾吗?我们收留了近二十万的灾民,要求留两成田赋赈灾,这要求并不过分!”

  可能在朝廷的眼中,江南富庶之地,自是比他们庆川这种乡旮旯重要得多,所以庆川桥州的百姓是可以牺牲的。

  但陈云州是地方父母官,他就得为自己治下的这方百姓负责。

  陶建华和郑深见陈云州坚持,想劝又不知从何劝起。

  许久,郑深叹气道:“大人所言也有道理。若是桥州生乱,我们庆川首当其冲。真出了乱子,朝廷现在也未必顾得上我们,大人的顾虑也未必没有道理。而且此事也不是完全没有操作的空间。”

  “朝廷并未下旨,也未曾明确出示公文,让咱们上缴那两成田赋,此事只要瞒着下面的官员,同时不要让鲁公公知道即可。若是回头朝廷问罪,咱们就推说不知道。届时,粮食已经发给了桥州百姓,木已成舟,此事也只能如此了。”

  陶建华有些犹豫:“可是,若朝廷追责怎么办?”

  “不知者无罪,况且这些粮食又没进你我的口袋,咱们问心无愧。大不了,龙颜震怒,撸了我这个庆川知府。”陈云州满不在乎地说。

  陶建华摇头低语:“疯了,真是疯了!”

  更疯的是,他竟觉得这么做也不错,不然真是太憋屈了。

  “陶大人莫担心,真出了事我顶着。”陈云州宽慰他。

  陶建华苦笑着说:“大人也是为了两地百姓,下官跟着大人拼了。大不了,回头跟着大人做买卖,大人可要带着我。”

  陈云州哈哈大笑:“当然,一言为定,真出了事,咱们三一起去做富家翁,我保你们家财万贯。”

  话是这样说,但这是最坏的结果。

  郑深正色道:“既如此,那接下来由我陪鲁公公,两位大人尽快落实修路之事,将粮食运到桥州,以免夜长梦多,再生事端。”

  陈云州和陶建华都无异议,当即行动了起来。

  

  桥州知府衙门,吴炎坐在桌后看着卷宗,一脸愁容地问翟鹏名:“还有多少粮食?”

  “六百石,再怎么节省也撑不过三天。”翟鹏名无奈地说,“大人,这水利工程不修了吧,朝廷总共就给咱们发放了一千五百石的赈灾粮,杯水车薪,还是让百姓自己回去想办法吧。”

  吴炎揉了揉眉心:“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能想什么办法?这几年年景不好,该卖的,能卖的,都卖了。而且这个季节,外面野菜都很少,不少百姓出现了浮肿都情况,再这么下去,恐怕会死不少人。”

  营养不良,长期没有摄入主食,就会导致水肿或其他疾病,这种状况若是得不到改善,很可能会死亡。

  翟鹏名也很愁:“可朝廷不肯再拨赈灾粮了,咱们府库仅有的存粮在七八月的时候也发完了,还向大户们要了一批粮,如今咱们确实无计可施了,听天由命吧。”

  他也不想明年底的考核会怎么样了,当天一和尚撞一天钟,能过一天算一天。

  吴炎闭上了眼睛,好像也只能这样了。他这个知府真是当得失职,对不起朝廷的栽培,也对不起百姓的信任。哎,早知道当初就该由着这些人去庆川的,好歹还有条生路,不知道现在将人送过去,陈大人他们还收不收?

  就在吴炎无能无力,准备听天由命的时候,外面一个衙役飞快地跑了进来:“大人,好消息,好消息,庆川来信,庆川来信……”

  “给我看看。”吴炎睁开眼,紧皱着眉头接过信拆开,等看完后,他脸上的沮丧、焦虑一扫而光。

  “哈哈哈,陈大人仗义,天佑我桥州,陈大人此等大恩,我没齿难忘……”

  他高兴得语无伦次。

  翟鹏名诧异地看着他:“大人,庆川那边有什么消息?”

  吴炎将信直接递给了他:“陈大人可真是咱们桥州的福星,救命恩人啊。有了这些粮食,桥州百姓就能挺过这个冬天了。”

  翟鹏名看完信后也如释重负:“陈大人大义。大人,下官这就让衙役去下发通知,咱们修路,灾民凡是身体健康的,都可去修通往庆川的路。”

  “好,这条路一定要好好修,不能辜负了陈大人的信任。对了,陈大人派人送来的土豆也赶紧让百姓种上,来年春天就可收获。”吴炎也一扫先前的颓废,站起身说,“这事你安排,我得亲自去一趟庆川,向陈大人当面致谢。”

  翟鹏名没有异议:“是,大人放心将府衙的事交给下官就是。”

  

  “公公,这是十里香研发的新菜,用水果木炭烤出来的鸭子,有股独特的芬芳,而且火候掌握得非常好,外酥里嫩,你尝尝。”郑深热情地招待鲁公公。

  这段时间,他白天几乎都陪着鲁公公在城里逛,吃饭喝茶看戏。也得亏这位鲁公公是个阉人,不然估计还要去青楼招待他。

  时间长了,郑深这样好性子的人都有些吃不消。

  鲁公公看着面前这只色香味俱全的烤鸭,很是满意,撕下一条鸭腿啃了起来,跟饿死鬼投胎一样,每逢遇到好吃的东西都是这样。

  郑深笑呵呵地拿起筷子夹旁边的小菜,心里舒了口气,总算可以稍微歇会儿了。

  吃过饭,两人又去听戏,一直到天黑才回去。

  陈云州看到郑深时,发现他跟霜打的茄子一样,顿时有些愧疚:“这段时间辛苦郑叔了,不若另外安排个人陪着他吧。”

  “不辛苦。”郑深摆了摆手,环顾四周一圈,悄声对陈云州道,“咱们去书房聊聊。”

  陈云州顿时明白他这是有话要跟自己说。

  去了书房,陈云州让柯九守在外面,然后问道:“郑叔想跟我说什么?”

  郑深指了指京城的方向,压低声音道:“今日鲁公公无意中说漏了嘴,皇上的身体状况不大好。”

  一个小太监都说不好,那恐怕是真不好,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了。

  陈云州想了想说:“这也未必是个坏事,以后我回京顾虑又少许多了。”

  这皇帝可不大待见他,从这次所谓的嘉奖也看得出来。

  郑深幽幽地看了陈云州一眼,有些发愁,以陈云州的这种折腾能力,只怕要不了几年就要进京,到时候太容易穿帮了。

  罢了,这事还没发生,现在焦虑也无用。

  他继续先前的话题:“但听说皇上比较属意贵妃之子。”

  “那个三岁小儿?”陈云州挑眉,“不还有其他皇子吗?”

  郑深轻轻摇头:“经过太子一事,皇上可能不信任……小孩子更放心一些吧。”

  “放心?稚子抱金过市,就不担心他守不住?”陈云州不能理解。

  要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那只能立他,但不是,皇帝还有好几个成年的儿子。

  放着已经长成的儿子不立,非要立幼子,该说贵妃这枕边风厉害呢,还是皇帝疑心病太重。

  历史上小皇帝登基的,除非太后特别厉害,不然都可能被权臣、外戚、太监等夺去权力,甚至是颠覆江山。而且就算太后厉害,小皇帝长大后,跟母亲之间也会因权力出现纷争。

  他这么搞是何必呢?

  郑深也有些担忧会出乱子:“好在咱们在庆川,应该不会被波及。我只是跟大人提一声,你心里有数就行。另外,我还从鲁公公嘴里打听到了一件事,皇上准备给公主赐婚了。”

  “虞书慧要成亲了?”陈云州有些诧异,随即又道,“她也差不多到了说亲的年纪,不知赐的是哪家?”

  郑深面露不忍:“安庆侯世子。”

  世家之子,陈云州本想说这应该还不错,可看郑深的表情,觉察出不对,又问道:“这位安庆侯世子可是有什么不妥?”

  郑深苦笑着说:“前不久我得到消息,去年太子逼宫失败就是遭安庆侯出卖。安庆侯焦家曾是太子一派的中流砥柱,深得太子信任,他家本来没有爵位的,就因为这次的功劳才封了侯爵。”

  陈云州先是诧异,继而皱眉道:“虎毒不食子,太子谋逆跟虞书慧无关。当时她在庆川,对此一无所知,更没有掺和到太子的计划中,皇帝竟将她许配给她的杀兄仇人,这……这未免太过分了。”

  陈云州算是见识到这位皇帝恶心人的手段了。

  他明知虞书慧与太子兄妹情深。虞书慧定然是恨透了出卖太子的安庆侯一家,他却偏偏要将虞书慧嫁给到安庆侯府,让她日日夜夜有面对仇人,甚至还要为仇人生儿育女。

  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

  这哪是父女啊,说是仇人也不为过。

  郑深苦笑着说:“可不是。公主性情天真单纯,逢此大难,如今又要被安排下嫁给仇人,哎!”

  他都不敢想象虞书慧现在是什么心情。

  皇帝不待见虞书慧,将她丢去和亲,嫁得远远的,此生不再相见,也比这样作践强啊。

  陈云州皱眉:“就没办法了吗?”

  “皇上的意思,谁能更改?”郑深无奈地叹道。

  陈云州没记忆,对京城的情况都是从郑深这里了解的,知道的也只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人,其他的一无所知,想帮忙都无从下手。

  见陈云州愁眉不展,郑深反过来安慰他:“你也别愁了,公主不傻,兴许她能想到办法脱困。”

  陈云州抬头看着郑深:“这话你信吗?她怎么可能斗得过老谋深算的皇帝和安庆侯一家。况且,因太子一事,京城权贵都避她避得远远的,也没几个人会帮她说话。”

  当初他就是替人说了几句公道话就落得流放的下场,大臣们又不傻,有几个会冒着贬官受罚的风险为虞书慧这么个遭皇帝厌弃的公主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