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拒绝做妾,囤粮满仓度荒年 第4章

作者:千扇 标签: 穿越重生

  “走吧。”

  慈乐镇没看到当铺,等有机会去了县城,再将这支簪子送到当铺当了。

  至于之前那些旧衣服和旧首饰,抵给当铺怕是还不如集市上卖掉来的银子多。

  摸了摸钱袋子里的二两三钱银子,对于林家那样的人家来说可能不算多,但对于如今的宋允棠而言,这就是一笔巨款。

  背篓仍旧是宋劲生背着的,他跟在宋允棠身后,时不时往她的方向望上一眼,对于她今日的所作所为感到无比困惑。

  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想以此来吸引林家的注意,还是真的想通了。

  ……

  宋允棠先去了一趟布庄,买了两身细棉布的衣服以及一块干净的棉布,花了一百八十文钱。

  从布庄出来,领着宋劲生拐进一条人少一些的巷子之后,往一处铁匠铺走去。

  宋劲生有些疑惑,“棠儿,你去铁匠铺做什么?”

  “定做一样东西。”宋允棠回。

  宋劲生小跑着和她并排,“什么东西还得去铁匠铺定做?”

  “自然是好东西。”宋允棠说完,跨进铁匠铺,“老板,你们这儿可能做那种特别细的针?”

  正在忙碌的大叔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抬起头。

  “多细?”

  和铁匠铺老板细细讨论了她的需求,因为她的要求比较高,定价也稍稍高了些,一套银针包括材料一起,总共需要一两二钱银子,付了七百文定金,约定好半个月之后来取银针之后,宋允棠才和宋劲生一起离开了铁匠铺。

  这会已经是正午,夏日的阳光有些烈,饥肠辘辘的两人来到了一家面馆。

  “大叔,来两碗面。”宋允棠说着,找了个空桌坐了下来。

  大叔声音洪亮,“好嘞,两位稍等。”

  宋劲生将装着衣服和布匹的背篓解下放在一旁,在宋允棠对面坐下,他的脑海中仍旧装着疑问,不知道她为何要花那般大的价钱去定做几根银针。

  犹豫了好久,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了,“棠儿,你又不是大夫,要银针做什么?”

  宋允棠咽下嘴里的茶水,抬头望着他,“谁说我不是大夫?”

  宋劲生无比惊讶,“你什么时候成大夫了?”

  宋允棠抿了抿唇,“略懂而已,算不得多厉害,这不是想靠自己过富贵日子么?除了这个,我也没别的手艺了。”

  反正他们都以为她受不得农户人家的苦,那就让他们继续误会吧,日后行事也方便一些。

  等她赚了钱,说不定还是要离开榕树村的。

  现在重拾旧业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这个时代的女大夫并不常见。

  宋劲生信了,“你真想通了?”

  “不然能怎样?”宋允棠耸了耸肩,“眼下我连亲事都退了,短期内也不可能靠嫁人暴富,总得想办法养活自己啊。”

  她的话,直白的让宋劲生脸上的神情都开始奇怪起来。

  “哪有女孩子这么说自己的?”

  他也不知道该不该信她,这种改变,太过突然了。

  宋允棠笑了笑,没再和他多说。

  很快,面上来了。

  镇上的面六文钱一碗,表面飘着油花,还配了几片酱肉,再撒上一把小葱,香气扑鼻。

  两人吃的连面汤都不剩,极其满足。

  将面钱放在桌上,宋劲生背起背篓领着宋允棠去了粮油铺。

  今年已经干了三个多月没下雨,离水源远的庄户人家甚至连稻种都没培育起来。

  距离水源近一些的田地,也是瘪壳居多。

  条件差的人家,到现在都已经揭不开锅了,接下来还得缴纳赋税,熬过秋冬天,会有多艰难,可想而知。

  宋家条件也算不上好,家里人多,开支又大,如今让一家人填饱肚子都是勉强。

  “掌柜,糙米怎么卖?”宋劲生指着放在门口处的糙米问道。

  “十文钱一升,八十文一斗,六百文一石。”

  按升和斗买,价钱区别不太大,但是按石买的话,一石糙米能比按斗买便宜四十文钱。

  只是,宋劲生出门的时候,赵氏只给了他一斗米的钱。

  “给我装一斗吧。”

  宋允棠站在不远处,双手环胸,望着他道,“不多买点?看这行情,粮食怕是会涨价。”

  她没经历过荒年,前世却也在书籍和电视中见识过,那可真正是能吃人的年代。

  如果没记错,一斗米也就十来斤,家里那么多人,十来斤米再怎么省也熬不了几天。

  更何况,家中还有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弟弟和怀孕的嫂子。

  她虽想离开宋家,但宋家人毕竟是原主的血脉亲人,别的不说,为了不落人口舌,至少在自己有口吃的前提下,不能让他们饿死。

  宋劲生从怀中拿出出门前赵巧娥交给他的手帕包。

  “咱们家什么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娘就给了我这么点。”

  这两年又是弟弟念书,又是大哥成亲嫂子怀孕的,开销确实不小,原本和大伯二伯分家也就五年时间,要不是这五年家里稍稍攒了点,想凑齐大哥成亲的彩礼都是难事。

  见他展开手中的帕子就要往掌柜的方向送,宋允棠从自己的腰间摸了摸,掏出一小块碎银子来。

  “买一石吧,不够从我这里出。”

  宋劲生诧异的看着她,“这不好吧?”

  家里没多余的钱给宋允棠零花,却也从没想过要她的钱来补贴家用。

  宋允棠不顾宋劲生反对,直接将银子塞到他手里。

  “饭我也要吃的。”

  宋劲生看向手中的银子,心底涌上来些许感动,棠儿之前人虽在宋家,却总惦记着林家的人,以至于他们对她,都不敢过分亲热,今日的她,好像真的变了。

  抬头望向宋允棠。

  “这钱就当是二哥跟你借的,回头我叫娘还给你。”

  宋允棠摆了摆手,“随便吧。”

  前世父母意外身亡,有不少亲戚想从她手中获取好处,她当时年纪虽小,却还是护住了自己的利益。

  等她重操旧业,赚钱绝对会比宋家人容易,如果他们对她好,她自是会帮扶一二,如果不好,她也不是非得守着宋家。

  ……

  1升=1.5斤

  1斗=12.5斤

  1石=120斤

第6章 第一个病人

  因为买了一石糙米,背篓重新回到了宋允棠的肩上。

  好在只两套衣服一块布,倒也不沉,关键是粮铺距离镇口停放牛车的地方也不远。

  宋劲生扛着一袋糙米在前面健步如飞,宋允棠勉强才能跟得上他的脚步。

  两人找到了来时坐的那辆牛车,牛车停在路旁的一棵大树下,倒也还能遮阴,赶牛车的大爷就在不远处的茶棚里喝茶休息。

  宋劲生将糙米放在牛车上,望着茶棚的方向,“孙大爷,牛车何时走?”

  “再等一刻钟。”大爷回。

  就在这时,慈乐镇的方向,一道咳嗽声响起。

  宋允棠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回头望去,只见一道颀长的身影往牛车这边走来。

  一袭简单的墨绿长衫穿在他身上,颇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白皙修长的指勾着绑住厚厚一叠宣纸的细绳和几包药材,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见。

  若忽略他脸上的病态,用陌上人如玉来形容他,最适合不过。

  宋允棠勾起唇角。

  她的第一个病人,来了!

  宋劲生顺着宋允棠的目光望去,在看到来人时,当即规规矩矩的站直了身体。

  “徐……徐先生。”

  男人深沉的眸子望向他,微微点头,声音略有些低沉。

  “巧。”

  宋劲生神情略有些拘谨,“徐先生何时来的镇上了?我们来的时候也没见着先生。”

  徐青野不紧不慢的回答,“午时初随便车来的,这会坐牛车回去,正好能赶上下午的课。”

  宋劲生赶忙用自己的袖子扫了扫牛车一角的灰。

  “先生坐这里吧。”

  徐青野颔首,“多谢。”

  似是想到了什么,宋劲生赶忙给身旁的宋允棠介绍,“棠儿还没见过徐先生吧?他是咱们榕树村私塾里请的先生,叫徐青野。”转而又跟徐青野介绍宋允棠,“徐先生,这是我妹妹宋允棠。”

  徐青野是十里八乡近十年来唯一的一个秀才,他的才学曾受到过安阳县县令大人的褒奖,如果不是五年前突然得重病,如今恐怕已经考上举人了。

  因为身体原因,导致他无法继续求学,便同意了附近几个村的请求,至今已经在榕树村的私塾里当了四年先生,平日里深居简出,极少在村子里活动。

  徐青野去榕树村当先生的时候,宋劲生已经十四岁,虽过了开蒙的年纪,却也跟着徐青野在私塾里认过几个字,对他自是又敬又畏的。

  宋允棠之前守着闺阁小姐的规矩,除了往镇上跑,几乎不出门,没见过徐青野这号人也正常。

  “徐先生好。”她微微颔首和面前的男人打招呼。

  徐青野回以微笑,眉眼间带着淡漠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