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289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主子对夫人的情意,全京城也找不出第二个,他连忙道,“不管是世子妃,还是其它夫人,都是有身孕后才允许开的小灶。”

  赵澜这是为她开特例了。

  想起故意睡着不理人家的苏小娘子瞬间内疚了,一张小脸微微红,一双眼含羞带愧。

  赵澜抬眼,就与小妻子的眼神对上了,好像在说,那今天晚上就随你折腾吧!

  赵澜:……

第383章 雪灾

  风雪成灾,雪压房塌死伤几乎每天都有,还有各坊间里正报上来冻死饿死人数不断攀升,景元帝急的到处加派人手防寒赈灾。

  赵澜再次整日不着家,苏若锦也担心起父母,反正成婚快两个月了,可以走动出府,便跟请示了晋王妃到娘家看看情况。

  儿女惦记父母,晋王妃没阻止,点头同意了。

  侍郎府离晋王府不远,过两三个街道就到了,但当苏若锦出了王府巷子转到街道上时,才发现出行艰难马车根本没办法走,得步行。

  而且步行雪也很深,都没到苏若锦脚踝以上了。

  毛丫说道:“这还是经常有人打扫的,如果没有都没入膝盖了。”

  新婚一个多月没出来,所有的灾情不是听出府的仆从讲的,就是赵澜回来聊天几句得来的,苏若锦这是第一次感受到雪灾。

  望着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房屋府邸,脑海中立即出现了前世某次雪灾的情况:雪崩房塌,断水断电,道路被阻,给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造成不便。

  那是现代,就算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雪崩房塌会伤极老百姓,像是断水断电、道路被阻这种情况,即便一、两天得不到解决,但是第三天肯定有干部、志愿者等送水送粮上门,至少不会让人饿死。

  那古代呢?

  据赵澜所讲,他带着手下人员负责御街及附近三个街道的道路清扫,及民房屋顶维护,常常是今天扫完,一夜大雪过后,又是尺把深的雪,根本扫不完。

  但扫不完也得扫。

  苏若锦慢慢朝前走,发现前面也有巡差扫街,没一会扫到她脚跟下,前面的路好走了,她抬眼,雪花扬扬洒洒又在落,看这样子,到了下午,刚刚扫完的地面又会被完全覆盖。

  还真是……

  她加紧脚步回到了侍郎府,“爹,娘,你们怎么样?家里存的粮菜够吃吗?”

  苏言礼点点头,他现在不是父母官了,涉及不到民生,雪大,官署上半天就下值,在家里没什么事,看到女儿,“富贵之家日子还好过,低下的老百姓就难过了。”

  程迎珍也忧愁,“再这样下,不要说老百姓了,我们家里的粮米也要断了。”

  道路被阻,就算有粮菜也进不来。

  苏言礼道,“我让三郎去城门口帮忙施粥,也算尽一分绵薄之力。”

  苏若锦刚想问呢,原来大弟被父亲派出去了。

  施粥之事,苏若锦也听赵澜说过,这很重要,但是汴京城人口百万,如果不解决雪灾形成的道路受阻之事,将会让更多的人陷入到雪灾之中。

  吃过午饭,苏若锦回晋王府,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赵澜。

  “阿锦,爹娘还好吧?”

  他随苏若锦叫苏言礼夫妻爹娘。

  苏若锦点头,“娘担心再不停雪,家里的补给到不了过年。”

  这也是汴京城很多家庭担心的问题。

  “朝庭准备怎么解决?”

  赵澜说:“城内有人扫雪,道路还好走,可是城外积雪很深,马车、骡子等都没办法,现在只靠纯人力,运不了多少粮菜。”

  苏若锦问道,“皇城司有多少巡差?”

  “两千左右。”赵澜问道,“阿锦问这些……”

  “那禁军呢?”

  “五千左右。”

  “这些人都在城内扫雪?”

  “嗯。”

  苏若锦见赵澜没往下说的意思,只好提醒,“那皇城驻军呢?”

  京畿一带常驻军五到八万,再没比赵澜更知道这些了。

  他一眼不眨的看着自己的小妻子,她的意思是……

  “如果调动驻军,这么多人能扫出一条通往京城送粮菜的路吧?”

  眼看就要过年了,也是人们大采购的时候,苏若锦再次提醒,“估计肯定有很多南方大商知道北边雪灾,想把物资运过来赚钱,但如果要水路没水路,要陆路没陆路的话……”

  赵澜听懂了,小妻子让他们为投机的商人准备一条无雪阻碍的大道。

  “调军……”他在思考合不合适到皇帝面前说这件事。

  苏若锦再次提醒,“大灾之年,朝庭没什么钱财,怕是也没多少钱给军队发军饷吧,商人有路过,把货卖到受灾区,是不是就有课税收了?”

  朝庭都有钱了,该有军饷发了吧!

  赵澜一笑,伸手拉过妻子的手,“我先进宫,你在家里准备好火锅,我马上就回来。”

  “好。”

  按理说天灾之事不管是各处府衙还是朝庭这边户部、工部等,都跟赵澜这个皇城司探察司没关系,但既然被分到扫雪了,那他就跟圣上提嘴动用军队协灾之事。

  站在景元帝面前,赵澜说道,“臣由皇城司扫道路想到了城外,城外各小县城的衙差可没皇城司多,但道路又长长的通向汴京,如果不清扫,米面粮油等物到不了城内。”

  景元帝点点头,“朕可以让军队清扫道路,但这些只有有钱的人才能享受到,那些囊中无钱的人怎么办?”

  赵澜抬眼。

  眸光与景元帝对上。

  他默默没作声。

  景元帝却从这无声中看到了什么,“子瑾,有主意快快说来。”

  他顿了下才道,“微臣听人说颖南郡王夫人正在为雪灾捐款,微臣也想尽点绵薄之力。”

  前几天,皇帝有跟他提过娘家侄女要为雪灾捐款,他觉得这事没解决在根子上,没当回事,没想到赵澜提出来。

  如果京城所有达官贵人都捐,或许也不少吧!

  景元帝便道,“可!”

  赵澜道:“那微臣与妻子一起捐两千两。”

  “好。”

  回到家里,有了小灶的赵澜夫妻坐在小暖阁里吃火锅,由于物资难运进城,与其说是火锅,不如说是一顿乱炖,吃个热乎劲。

  没一会,两人吃的暖和和的坐在榻上消食。

  赵澜这才慢悠悠的说起捐款之事,“我圣上面前捐了两千两,明天你让人送到颖南郡王府。”

  苏若锦答应道,“哦。”

  赵澜见她不感兴趣的样子,“不好?”

  “没有,很好。”

  后世,洪水雪灾等灾难,不管是什么圈层的人都会献上一份绵薄之力,她只是没想到捐款之事会是谢青玉挑的头。

  赵澜道,“也不是,京兆尹早就让各路商家捐款捐物了,只是达官贵人圈子是颖南郡王夫人挑的头。”

  苏若锦懂了,谢青玉领的头,大概是贵圈表率吧!

  只要把捐的钱物真切的用到受灾群众身上,苏若锦也是大力支持的。

第384章 灾乱1

  今冬酷寒,除了粮油炭火等铺子在朝庭的要求下一直开着,其它一些铺子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天气晴好就开,雪太大就关门窝在家里歇业。

  苏记等一系列铺子情况差不多,一直到腊月二十三小年,眼看就要过年了,很多铺子就算雪掩到门槛一二尺深也开着,让大家来采购年货,准备过年。

  苏言礼现在不是父母官,虽然位高,但到底在刑部,办案这种事,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因天气太冷,除了特别重大涉及到人命或是朝庭机要的案子会加急处理,其余的基本上都按最简程序或了结或延迟到年后天气转暖之时。

  所以这个冬天,不管是新婚苏若锦,还是苏言礼一家,除了上值基本都窝在家里,远离了汴京城内外贫苦老百姓的生活圈子。

  一直到腊月二十八传来老百姓闹事,全京城戒严,苏家人才知道京城贫民区短短时间内冻死了上百人,小到刚出生的婴儿,大到古稀老人,惨不忍睹。

  苏若锦与赵澜去娘家送年礼,马车被堵,才知道外面雪灾竟如此严重。

  “阿澜,不是你管的片区吧!”

  赵澜摇头,“我早就申请到城外了。”自从妻子提议让京畿军队为商家开路,他就申请到京城附近一个小镇了,最近一直早出晚归,甚至有时赶不回来还宿在小镇上。

  天气寒冷,苏若锦窝在家里诸事不问,还真不知道外面什么样子。

  因为意外的雪灾,除了正常机构运作外,对灾情经行特事特办,天璜贵胄门阀世家子弟都被派分了区域,协助区域官差处理雪灾引发的各类事件,小到找人帮老弱病残上屋扫瓦、塞堵漏雪透风的土墙,大到帮没钱的老百姓分发口粮要生孩子的妇人找产婆,事无巨细,只要景元帝能想到的,他在朝会上都让人去做了。

  结果从腊月二十三到腊月二十八,这最冷的五天,贫民区竟死了上百人。

  赵澜扶苏若锦下了马车,挤到了闹事的老百姓中,皇城司巡差拦住一群往皇宫方向的人群。

  苏若锦小声问身边的老爹,“你们这是……”

  老爹冻的直哆索,但还是回了她的话,“去皇城敲鼓。”

  登闻鼓?

  苏若锦一惊,敲皇宫门口的鼓,可是先要打板子,挺得过去,才能有机会诉苦,若是挺不过去,小命可就白搭了。

  那站在皇城司衙差面前的中年人一脸悲怒,“早听说贵夫人们为我们穷苦人募捐钱物,眼看明天就是小年夜,北城署官、巷子里正一个个的贪着我们活命的口粮、薪炭不发,里邻们,咱们去京兆府要个说法……”

  他一说,后面百呼。

  “对,去京兆府……”

  “天子脚下,圣上不可能眼睁睁的让我们饿死……”

  “我也不相信圣上不管,肯定是这些硕鼠贪了我们活命的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