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晚饭后出去玩儿,晃悠到他奶家,想起他堂姐放假了,就怂恿堂姐一起去。
妞妞对卖衣服很好奇,翌日一早跟团团几人去前门大街摆摊。他们走后,刘大伯等人才过来。
苏笑笑的堂嫂堂弟妹也来了。刘大伯觉着卖衣服还是得女的出面。他们之所以跟过来,是担心小流氓欺负儿媳妇侄媳妇。
刘大姑带着儿媳妇和女婿过来。苏笑笑趁机对她姑和他叔说:“以后家里没人,就把衣服放我原先的家里。”说完就把大门和她以前卧室的钥匙给她姑,“对了,对面两间,就是刘旭以前住的房间被我租出去了。”
刘大姑随口问:“租给谁的?”
“赵大妈的闺女和女婿。九月份过来。可能也是摆摊卖衣服。”
刘大姑的儿媳妇不由得皱眉。
苏笑笑见状好笑,首都那么大,市场都让给你,你忙得过来吗。
刘大姑眼尖也瞧见了,但她当没看见,儿媳妇要是不满,大不了分家。别人不舍得把辛辛苦苦盖的房子分出去,她不怕!以后赚了钱,她就在城里买房。农忙回家种地,闲了就在城里做个小生意。
苏笑笑又把刘庄交代的事告诉几人,又把团团抄的价格给识字的人,几家就分两路。刘小叔和刘大伯两家一块,刘大姑和刘二伯两家一起。她到公园和刘二伯分开,一个在正门里面,一个在侧门路边,都是较好的位置。
刘大伯也跟刘小叔分开,一个在街头一个在街尾。
这年头除了秀水街,其他地方
几乎没有服装店,也不用担心在人家店门口被人赶走。街头街尾开店的人起先冷眼旁观。后来发现很多舍得花钱的人驻足,他们立刻从屋里出来招揽生意。
一波客人陆续离开,开店的人对刘大伯和刘小叔两家很热情,跟他乡遇故知似的。到了中午还让他们进去喝水。
刘大伯和刘小叔都有经验,带着壶来的,所以只是进去倒点热水。
团团他们几个一开始没生意,杨一名说选的地方不对,李小光要去大栅栏,妞妞建议六个人分两个摊位。
几人争论不休,最后叫团团拿主意。
团团有什么主意啊。他只有卖对联的经验:“我和妈妈一开始卖对联的时候也没人买。再等等吧。没钱的不光顾咱们的生意,有工作的都在上班。有钱又有时间的,我感觉还没睡醒。”
杨一名点头:“我星期天能睡到十一点!”
李小光说他是猪。
杨一名要打他,想过来的两名年轻女子停下。妞妞眼尖,一把抓起团团催他喊人。团团下意识喊:“姐姐买衣服?”
团团留着学生头,穿着黑裤子白衬衫,一看就是好学生。苏笑笑特意提醒他穿的。那俩人又看到妞妞穿着蓝裤子碎花衬衫,头发编成两个辫子,非常朴实,便试着走过来。
看起来性格外向的女青年问:“这个红裙子怎么卖的?”
今年夏天流行各种纯色裙子,其中红裙子最好卖,有点工资的年轻女子都想买一条。团团立刻说:“十块钱一条。”
另一个女同志惊呼:“这么贵?”
之前演练过许多次,团团拿出吊牌:“你看,南方的,一次去好几天,要算上运输费和吃住。”
“便宜点?”
陈大勇期期艾艾地说:“九块?”
俩人笑了,嫌他小气。
团团犹豫片刻,一脸肉疼说道:“十五块钱两条?姐姐,我们是找人家拿的货,人家也要赚钱。”
“什么意思?”性格外向的女同志问。
团团:“我们这么小咋去南方啊?”
“你还是学生吧?”
团团点头:“我们都是学生。”一把拉过陈大勇,“他学习特好,但他爸妈见人家做生意赚钱,就说不如早早出来赚钱,让他辍学。这些货是我们几个凑钱进的。”
李小光和朱红伟下意识点头。
两个女青年看着他们老实巴交的样子,又看到陈大勇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顿时信了。
两人走后,陈大勇小声说:“骗人不好吧?”
团团:“你把学习提上去就不是骗人。”
李小光不禁说:“对啊。”
妞妞震惊:“可以这样吗?”
“大勇的成绩搁乡镇中学能进全班前二十,就算不是最好,也不差吧?”团团问。
以前刘庄说过乡镇中学的情况,陈大勇闻言心里顿时没了负罪感。团团把他推到前面:“说好了你主卖,怎么变成我?”
陈大勇被他说的羞愧:“那你歇着,我,我来。”
可能陈大勇表现的很青涩,他在指导价上多加一两块钱,还让客人觉着捡到大便宜。
不如刘大姑几家卖的快,等下午到苏笑笑家一对账,本钱收回来了,刘大姑几人剩四成,团团他们几个的货还剩一半。不同的是刘大姑几人的有便宜的有贵的,团团几人的货几乎都是便宜的。超过五块钱的一件不剩。
刘大姑问团团:“明天去拿点?”
团团摇头:“过几天等人家进了货多拿几包,一次卖一周!”
“都过去两天了,说不定去进了。”刘大姑对女婿和儿媳妇说,“明天你们看着,我坐公交车去问问。问清楚了等他们回来咱们就拿货。”
刘小叔点头:“早拿到货早点卖。”
陈大勇看着团团说:“我跟爷爷奶奶们一块去?”
刘大姑:“你得去。现在我们可以帮你,到秋我们收庄稼种地,想来也没空。”
陈大勇看着几个同学:“咱们一起卖到开学?以后周末我,我再自己去?”
杨一名:“现在咱们合伙,以后周末我们陪你去。周六和周日晚上写作业,正好白天休息。”
陈大勇张嘴想说谢谢,但他不习惯,感觉肉麻,犹豫片刻重重点头。
刘大姑看看天色:“团团,我们先回去。以后就把东西放你原先的家里,不到这边来了。”
团团送他们到门外,回来对杨一名说:“回头你陪大勇拿货。”
“为什么不是你?”
团团:“你多锻炼锻炼,以后好抓嫌疑人啊。”
“对啊。见得多了才能一眼看出不同。”杨一名按住他的脑袋研究,“怎么长的啊?”
第110章 路边偶遇卖这么久还没赚够学费?……
团团推开杨一名,问陈大勇什么时候买炉子煤球和锅碗瓢盆。
原先兜里没钱,也不知道摆摊这事成不成,陈大勇像半只脚踩在空中,随时有可能万劫不复,以至于他在苏笑笑和张怀民面前很拘谨,也不敢像以前一样同团团打闹嬉笑。杨一名跟以前一样挤兑他,他也不敢理直气壮地顶回去。
现在一天把本钱赚回来,陈大勇一改往日自卑,挺直腰板,问道:“东西卖完就去?”
李小光不禁问:“人家不会看咱们几个年纪小骗咱们吧?听我爸说煤球跟煤球的区别可大了。”
朱红伟点头:“有一回我家买的煤球特难烧,晚上封了炉子,夜里也得起来看看,不然到早上就灭了。”
陈大勇看向团团:“周末再卖?”
“等周末我妈妈休息吗?她也不怎么懂。我爷爷奶奶没事,叫他俩跟咱们一块去。”
杨一名点头:“可以。老人还会还价。”
陈大勇不由得想起团团的爷爷就住他家前面,“不会我们前脚买回来,后脚你爷爷就告诉我爸妈吧?”
老张不喜欢陈大勇的父母,自己没本事赚钱,没本事给儿子娶媳妇,却把小儿子推出来。对外的说辞还是大儿子有工作,辞职下海不值得。这话说的,陈大勇辍学摆摊就值得呗。
团团认为陈家父母胆小不敢摆摊,老张认为他们想赚钱又觉着摆摊丢脸。陈大勇打小调皮,以前在学校混日子,在他父母看来照此下去早晚把自己混进去。让他跟他叔摆摊,总比没人盯着犯罪强。所以他父母认为让他辍学是为他好。
老张在团团跟前数落过陈家父母,团团十分笃定:“不会!”
陈大勇还不知道怎么面对父母家人,担心碰到他们:“你去跟张爷爷说说,我就不去了?”
团团点头。
杨一名:“我总觉着这个时候生意更好。”
团团眼神示意他继续。
杨一名:“你看,这个时候大家都下班了,晚上不用加班,晚一点回去也没关系。”
李小光瞬间懂了:“可以慢慢挑东西?”
“对!”杨一名就是这样想的。
陈大勇看向团团。
团团琢磨片刻,“我们一点半收摊,回来买好东西就去菜市场门口摆摊?”
朱红伟:“你们是不是忘了,
买米面要粮票?”
陈大勇没想到这一点,脸色骤变,仓皇转向团团,满眼祈求,求他想办法。
团团“切”一声:“就这事?我早想过。城里的粮食要票,农村不用。大不了贵一点。城里两毛,农村三毛。”
陈大勇不由得嘴说:“我爸妈知道了肯定骂我不会过日子。”
团团:“你家买的粮食便宜,就能让你吃饱吃好?”
不可能!陈大勇记事以来在家没吃过一顿饱饭。逢年过节多吃两口还会被数落贪嘴。要是偶尔说一次也没什么,可他吃得慢一点都会被怀疑偷偷加了饭。
想起这些,陈大勇心里难过,“到时候还得麻烦刘爷爷刘奶奶。”
团团:“不麻烦!”
杨一名看看天色:“就这么决定?我爸妈快下班了,我得回家。”
李小光和朱红伟跟他出去。
陈大勇把钱整理好,塞兜里又拿出来,感觉放他租的房子里不保险,因为一个大院子只有他一人,小偷敢直接抢。
团团见他犹犹豫豫的不知如何是好,就打开柜子给他个木盒,木盒上的锁还是老式铜锁。陈大勇笑着接过去,想道谢又觉着生分,暗暗记在心里,“以后我赚了钱也买一个这样的房子。”
“我婶说楼房舒服。”
陈大勇:“楼房不好。我有个亲戚的房子两室一厅,有厨房有卫生间,看着很干净,可是想吃点葱都要用花盆种。要是有一套楼房一套这样的就好了。下雨下雪天住楼房,平时住瓦房。”
团团想说他想得美。忽然想起妈妈说他现在需要鼓励:“会有的。我们把卖剩的东西整理分类?”
陈大勇把编织袋里的东西拿出来,挨个放好用报纸包好,他俩就去冲澡。刚冲好,准备烧热水,苏笑笑拎着包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