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男军官正是钟大娃,身着军绿色短袖衬衫,见他这样高兴不禁爽朗一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嘛呢?”
“我——陪我同学存钱。你你怎么在这儿啊?”团团好奇朝里看。坐在副驾驶的军官冲他挥挥手。团团对他还有印象,抿嘴笑笑。钟大娃捏捏他的小脸,“去哪儿?我送你。”
团团下意识摇头。
张怀民正好要去单位:“出城还是进城?”
“进城。”钟大娃回答。
张怀民打开后面车门:“捎我一段。团团,你们几个自己回去。”
“啊?不是,这就走啊?”团团肉眼可见地失落。
钟大娃推开他的小脑袋:“哥还有事。改天休假找你玩儿。”
团团赶忙说:“爸爸,你把新家地址告诉大娃哥哥。”
钟大娃:“我知道,你以前说过。”
“还记得?”
钟大娃佯装不快,朝他脑门上敲一下:“小看我了不是。走了啊。”冲不远处的几个小子挥挥手。
车走远杨一名几人才敢靠近。杨一名一脸稀奇地问:“苏团团,你还有当兵的哥哥啊?”
团团摇头:“不是的。他是我爸爸领导的儿子。以前我和妈妈在岛上陪爸爸,他家离我家很近。”
杨一名:“他在首都当兵?他是军官吧?看起来不像新兵。”
团团:“他大学上的军校。”
“首都的军校?最好的军校不在首都吧?”
团团摇头:“看专业。最好的军校不一定有最适合他的专业。再说了,他以后可以去国防大学进修。这两个学校的人脉能保我大娃哥哥一辈子。”
杨一名听出来了,他同学很崇拜对方,“那他前途无量啊。”
“当然了。我大娃哥哥今年才二十二岁。毕业两年了。”团团说起钟大娃就很骄傲,“年龄最小学历最高,他再有机会上战场,无敌了!”
杨一名乐了:“真厉害!”
团团感觉他皮笑肉不笑:“你不懂!回家!”
杨一名追上他:“公交车还没来。”
团团:“走着回去。车上小偷太多!”
杨一名算算距离,两公里,走回去也无妨,就催李小光等人跟上。
陈大勇到团团身边问:“我是不是要再买点粮食?”
杨一名不赞同,买太多招老鼠。
团团:“可以带去食堂换饭票。”
陈大勇以前中午在学校吃饭,一顿可以吃四个大馒头,但只敢吃两个,有时候甚至一个。闻言他想饱餐一顿,“那我们下午下乡,往后几天卖衣服。我怕时间长了天气变冷压在手里。”
首都的秋天极短,说降温就降温。苏笑笑曾提醒过团团,别拿太多秋天的货。团团点头:“听你的!”
这三个字让陈大勇愣了片刻,回过神发现几个同学走远,赶忙追上去,笑着大喊:“等等我!”
第111章 过年回家我妈妈还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
苏笑笑和张怀民中午不回去,团团要去他奶奶家吃饭,这事陈大勇知道,干脆叫团团去他家,理由是他一个人不好做饭。
起初团团不好意思拒绝,后来不好意思吃他的东西。团团跟苏笑笑说起此事,苏笑笑叫他过去,陈大勇一个人寂寞。
团团不再客气,又想帮助同学,正好夏天瓜果丰收季,苏笑笑种的菜吃不完,团团每回去都带半篮子。
从银行回来,李小光几人各回各家,团团叫陈大勇先去他家。找出篮子,团团问:“吃茄子番茄还是黄瓜豆角啊?”
“番茄鸡蛋面?”以前陈大勇不会和面,前些日子他买到面粉鸡蛋猪肉等物,苏笑笑下班回来过去教他和发面,熬猪油,用鸡蛋炒菜。
苏笑笑教他做的都是家常菜,陈大勇最喜欢番茄炒蛋。他有空就自己和面,没空就用番茄鸡蛋煮挂面。
屋里屋外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吃饭确实有些凄凉。转念一想,跟父母住的那些年,两个番茄一个鸡蛋,他们兄弟姐弟几人分,多吃一口就被数落“吃吃吃,就知道吃。”陈大勇忍不住骂自己贱骨头,才过几天好日子就想回去。
团团也喜欢吃番茄鸡蛋面:“你和面啊?”
陈大勇自从知道他比团团大四岁,就不好意思把他当成同学使唤,“我做!”
团团看着爬满墙壁的豆角:“摘一把豆角?”
“吃不完就放坏了。”
团团:“晒干豆角留你冬天吃。你出来两个月,你爸妈没去看过你,可能只有你向他们低头,他们才让你回家。”
然而陈大勇不可能低头。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陈大勇继续在外面租房。如果需要住到年底,那么他现在就要准备冬天的菜。否则只能天天萝卜顿顿白菜。
陈大勇:“我是不是要买被子?”
团团点头:“你可以买两个薄被子,然后去农村要一麻袋干净的麦秸,床
上铺麦秸,上面铺被子,再盖一个被子——”
“还是会冷吧?”
团团:“再找村里人买一床棉花被芯啊。比现成的被子便——嗳,不用买,你不嫌弃就用我家的,我家有四条我爸爸部队发的被子,好多年了。”
那不就是军用被子?陈大勇连连点头表示不嫌弃。
团团扔下篮子,叫他去父母房中,从樟木箱子里头拿出四条被子,“我爸以前呆的地方不怎么下雪,最冷零下一二度,所以被子特别薄,我妈妈没盖过。”
“怎么不拿去弹成一床?”
团团不清楚:“留着给客人盖的吧。我小舅在我家留宿,我妈就拿两床出来给他盖。”随便拿两床塞给陈大勇。
陈大勇抱着被子有些不安:“是不是等苏阿姨回来再说?”
“这点小事我可以做主。”团团摇摇手表示没事,“我去摘菜。你会晒茄子干吗?”
陈大勇:“罗奶奶教过我。”
上个月陈大勇几人带着妞妞赚了一百多块钱,月底妞妞趁着她爸妈不在家,跟她爷爷奶奶显摆。老两口惊得不轻。又得知这个月还跟陈大勇一块,老两口就觉着陈大勇这孩子不错。
这个月月初,妞妞摆摊回来,老两口拎着一篮子蔬菜去感谢陈大勇。妞妞跟他们一块,路上忍不住说:“卖东西这事还是团团和我大妈张罗的。”
“不是大勇缺钱,你大妈舍得团团天天往外跑?”罗翠红都不舍得团团小小年纪天天在外面,“杨家有钱,一名的父母还是领导,舍得让他抛头露脸?敢让你妈知道你摆摊吗?”
妞妞不敢,所以她进的货不是放苏笑笑家就是塞陈大勇找她家租的房间里。
老张接着说:“小光他爷要面子,小光卖对联他都嫌丢人。听说大勇的爹妈不让他上学,大老李心里头不愿意,也不好意思把孙子关屋里。”
几家住得近,谁谁什么德行,罗翠红一清二楚:“红伟的父母希望他趁着暑假好好补习。可一听说大勇要辍学,他父母就说先帮大勇赚学费生活费。”
妞妞听明白了,不是陈大勇被赶出来,她堂弟几人的生意成不了。街上到处是小偷二流子,没有两三个人陪她,借给她个胆子她也不敢摆摊。
正值三伏天,妞妞也不敢让爷爷奶奶陪她,万一中暑晕过去,她爸能打死她。
罗翠红又说:“这事一开始也是听大勇说的。不然咱们哪知道去南方拿衣服北方卖,毛利有五倍。团团听说了这事才想起来找刘庄打听。刘庄因为同情大勇才厚着脸皮找人打听。”
老张点头:“这些东西又不值钱。放家里也吃不完。”
给陈大勇送过去,罗翠红就教陈大勇吃不完怎么储存。
话说回来,陈大勇听了团团的话瞬间意识到团团让他晒茄子干,“摘两个明天蒸着吃。”
团团又摘两个大茄子。小篮子里满满的,他俩就去张新民家。
到杨一名家门口,杨一名叫他俩等等,然后抱着半个西瓜出来。这个时节的西瓜也不值钱,半个不值两毛钱,陈大勇也没跟他客气,到家就把西瓜切了。
杨一名还没吃过蒜蓉酱汁拌茄子,让陈大勇中午做,他回去拿三个大馒头和一副碗筷。
两点左右,几人拿着袋子戴着遮阳帽下乡买东西。
到乡下正好碰到人家剥棉花,陈大勇就请人家给他留一床被子。过些天他来买红薯再来拿被子。
一个个背着大包小包从村里回来,到陈大勇那边休息片刻,洗洗脸就拎着东西去菜市口摆摊。但不包括妞妞,她快开学了,学校离得远,要提前过去,拿回来也没时间卖。
罗翠红和老张倒是可以帮她,可老两口早上买菜给儿媳妇儿子做饭,好不容易忙完家里再出摊,累死累活赚的钱还归孙女,图什么啊。
以前妞妞试探过她爷爷奶奶要不要赚点零花钱,被罗翠红果断拒绝。
老两口也没帮过团团,妞妞想胡乱攀咬都不知道找谁,只能打消这个念头。
李小光听他父母聊过夏天买冬天的衣服便宜,翌日就撺掇陈大勇买大棉袄二棉裤。
陈大勇把过冬的衣物备齐,交了学费,换够半个学期的饭票,把赚的钱跟几个同学分下去,去掉五十块钱本钱,手里还剩十几块钱。
陈大勇再想想银行还有两百块钱存款,顿时觉着未来充满了希望。
开学后,陈大勇趁着星期天卖服饰赚的钱归他自己,他两个月就存了一百块,同时还没委屈自己。
学校放假就去公园,他盯着摊位,团团几人在一旁晒太阳看书,没人来买东西就叫陈大勇背英语单词。
陈大勇不好意思跟客人哭惨,团团听到人家问他们几个怎么不回家看书,团团就说卖东西赚学费。陈大勇身边放着高中英语课本,别人不得不信,以至于还价的人极少。
傍晚收摊回去,陈大勇嘀咕:“我快不好意思了。”
团团:“你又不是空手套白狼。咱们卖的东西确实比本地的洋气质量好,干嘛不好意思?”
杨一名拍拍陈大勇的肩:“比百货商店便宜多了。”
朱红伟有发言权:“我表姐前几天相亲,我让她找你买衣服,她嫌不好,不知道找谁买的,一件衣服两百多。我姨气得好几天没睡好。”
陈大勇几人猛然停下。
团团震惊:“我二娃哥哥亲手做的也没有这么贵!”
杨一名:“我妈妈想买一件羊绒大衣犹豫了一年了。”
朱红伟摇头:“不是羊绒。羊绒的要四五百。”
团团问:“你表姐工资多少?”
“她是早几年毕业的中专生,比普通工人多,七八十块钱?”朱红伟不清楚,“我姨说她工资挺高,我问她多少,我姨就说我瞎打听。加上奖金,我感觉有九十或一百。”
团团:“省吃俭用半年,就为一件衣服?”
朱红伟点头。
陈大勇不禁说:“看来我的衣服卖便宜了。”
杨一名啧一声:“难怪最近都没人跟咱们还价。还以为同情咱们勤工俭学生活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