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141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朱小妹听说过这事:“拿人家的钱不还,他不想在四九城混了?”

  朱大哥:“四九城混不下去可以去南方,现在南边很多城市买东西没限制,有钱就行。”

  朱小妹年龄小,不清楚外面的世界,但这种事她哥不至于骗她,“要是我们家的钱被人骗走,骗子跑了我们只能认命?”

  “不认命能怎么办。咱们国家那么大,找个人如大海捞针。全国公安都去找也不知道去哪儿找。”

  朱父不由得想起这几年攒的钱,总觉着放家里不安全。先前那个大妈的钱被骗,张怀民跟街坊四邻科普过,存钱亲自去银行,要求银行提供存折,手写的借条不行。朱父决定年初二银行上班就把钱存起来。

  年初二早上,苏笑笑拎着东西去公婆家,苏团团拿着几块钱跟朱红伟和陈大勇出去。

  原本杨一名想去,他妈提醒他要不要压岁钱,杨一名决定去姥姥家,顺便带上期末考试成绩。

  杨一名嘴甜,他姥姥姥爷喜欢他。以前提起他的成绩就头疼,现在连这个缺点也没了,给了压岁钱,杨一名挤在他姥爷身边说下午想出去玩儿,他姥爷又给十块钱。

  杨一名的表兄妹很羡慕,他姥爷为了激励小辈,故意说谁能考上大学他给谁一百。杨一名趁机嫌少。他姥爷也是财大气粗,被外孙讥讽两句就加一个零。

  杨一名的表哥表姐们想表示不满,冷不丁想起他们当中学习最好的也是大专。大部分人都是中专,因为上中专就能当个小领导。

  杨一名的外祖父以前一直认为中专好。后来得知很多科学家是大学生,他们家几代人还没出过这么有出息的,就鼓励小辈上高中考大学。

  杨一名怕他姥爷反悔,抓住他的手跟他击掌。老爷子不但没嫌他没大没小,反而被他迫切的样子逗笑了,向杨一名承诺,他说话算话。

  李小光也不乐意去姥姥姥爷家,但他怕他爸,他爸一瞪眼,李小光就吓得乖乖跟上。

  不过俩人都是吃了饭就跑。他俩找到团团,团团刚吃过饭。团团的表哥比他大一岁,跟杨一名等人年龄相仿,一听说他们几个出去玩儿就跟过去。

  玩到傍晚就去团团家住。第二天也不说回家。下午张怀民回来,亲自把外甥送回去,因为明天他要去刘家凹。

  团团没空陪陈大勇,杨一名和李小光有空,所以几人继续滑冰逛公园。

  苏笑笑一进村,村民就同她打招呼,没等她开口便主动说她大伯二伯和小叔都在家,又说大伯母早上还说初二和初三没来,今天该来了,杀了一只鸡又杀一只公鹅。刚刚还在门口点火烤鹅毛上的绒毛。

  苏笑笑道声“过年好”,就和张怀民带着团团过去。

  到刘大伯家门口,刘家大孙子喊一声“大姑”转身就跑。张怀民奇怪:“这么大了还怕人?”话音落下,少年的声音传出来,“爷爷,大姑来了。”

  刘大伯一家子都从屋里出来。

  苏笑笑看到她大伯穿着雪地靴很意外。以前苏笑笑卖对联,他在旁边卖菜,看到人家穿雪地靴,跟苏笑笑嘀咕:“这鞋就是看着好,其实一点也不暖和。”

  苏笑笑当时想问,你怎么知道。不巧有人来买对联。现在苏笑笑明白,他那时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啊。

  张怀民也注意到刘大伯一家都穿着新衣服新鞋,小声说:“看来赚到钱了。”

  苏笑笑微微点头,把张怀民拎的东西接过来递过去。她大妈接过去就抱怨:“来就来,还拿什么东西啊。”

  苏笑笑:“三家的。今年就不给大姑了。”

  她大伯母想也没想就说:“她有钱,让她自己买。你大姑啊,为了赚钱家都不要了。”

  苏笑笑心头一跳:“什么意思?”

  刘大伯瞪一眼妻子:“大过年瞎说什么。”叫苏笑笑先进屋,然后同她解释,她大姑嫌天天进城麻烦,最近住在闺女家,跟她外孙女一个房间。

  苏笑笑那个考上中专的表妹在城里租两间房,一间她和丈夫以及孩子住,一间当客厅,做饭在楼道里。刘大姑叫闺女女婿给她在客厅弄一张床,叫外孙女跟她睡。

  刘大姑的闺女女婿巴不得孩子出去,再加上可以跟着丈母娘卖衣服,自然是一万个愿意。所以刘大姑就把儿子儿媳孙子孙女老伴扔家里。

  年前生意好,整个腊月都没回去,直到除夕前两天才回家。刘大姑嫁的不远,冬天村里没事,她老伴闲着无事就找几个大舅子小舅子抱怨她眼里只有钱。

  苏笑笑还以为她大姑要离婚,等她大伯说完,忍不住说:“吓我一跳。其实长远来看,还是城里租房划算。平时地里的活不多,两三个人就忙得过来,其他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刘大伯:“可是租房要买炉子买锅碗瓢盆啊。”

  “以后不在城里干了,这些东西也可以拿回来。”

  张怀民点头:“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夏天去冰棒厂弄几箱冰棒,在你们租的房子门口卖,一天也能赚三四块。”

  一个夏天卖五十天,一年房租出来了?明年卖两个月,赚够一辆自行车?一辆自行车能骑七八年,有的能骑十多年啊。刘大伯越算越划算。可他又不放心把精心伺候的麦子交给儿子,“回头跟你二伯小叔商量商量。”

  苏笑笑:“决定好就租公园或商业街附近的房子。”

  刘大伯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苏笑笑和张怀民领着团团去

  二伯和小叔家。两家长辈都给团团准备了压岁钱。团团收下就跟表兄弟姊妹出去玩儿。

  下午,苏笑笑和张怀民跟长辈去上坟。回来休息片刻,一家三口就走着去镇上。

  到镇上,出门前换的鞋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苏笑笑不禁说:“要是把路修好,公交车到村口,大伯他们都不用去城里租房。”

  张怀民:“不过也比以前好多了。咱们以前过来,你大伯哪舍得鸡鱼肉蛋全上。给团团一两毛钱压岁钱心疼的直抽抽。”

  团团把钱掏出来:“以前给我压岁钱,让我买铅笔,还提醒我好好学习。这次给我一块钱,让我买糖吃去。这是不是说明大姥爷赚到钱了?”

  张怀民:“肯定比你们几个赚得多。”

  “大姑奶奶要在城里买房。”团团转向他妈,“要是大姥爷二姥爷和小爷都在城里买房,以后去他们家是不是就不用像现在这么麻烦?”

  苏笑笑点头。

  “那我还能吃到洋槐花、榆钱和香椿吗?”团团问,“小舅舅还给我带好吃的吗?”

  苏笑笑:“田地是你大姥爷他们的根,根在农村,农村院子大,还有老邻居,他们在城里买了房也不舍得离开农村。”

  “那买房干什么?”

  苏笑笑:“几个舅舅阿姨进城做生意方便,不用租人家的房子。”

  团团懂了:“妈妈,咱家屋子空着,为啥不告诉大姥爷他们啊?”

  “他们知道。”苏笑笑道,“咱家只有几间空屋子,借给谁不借给谁啊?与其左右为难,不如都不借。”

  团团不禁点头:“难怪几个姥姥姥爷都没问咱家的房子是不是还空着。”

  说起房子,苏笑笑想起赵大妈给闺女交半年房租,也不知道生意怎么样。

  苏笑笑和张怀民明天都要上班,团团在家没事,就让他和几个同学过去看看。

  团团几人到的时候赵大妈在门口晒太阳,顺便跟左邻右舍聊天。赵大妈一看见团团就招手,叫团团去她家吃瓜子花生。团团表示先给他太爷上香。赵大妈就叫儿媳妇把瓜子花生糖果拿出来。

  团团见她这样就知道她闺女赚到钱了。

  到院里团团看到人力三轮车很意外,又发现车上有几个折叠桌,瞬间明白赵大妈的闺女没有选择卖衣服。

  团团一边打开堂屋门一边问杨一名:“卖吃的比卖衣服赚钱吗?”

  杨一名:“可能比较擅长。”

  话音落下,杨一名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去,赵大妈跟一个中年女子进来,中年女子手里端着果盘。

  俩人到堂屋门外停下,看到团团给苏老爷子和老太太擦遗像,赵大妈不禁说:“年前你妈才擦过。”

  团团:“再擦擦。”

  条几擦干净,团团拿着抹布出来,陈大勇帮他锁上门。赵大妈把果盘递过去,让几人抓一把尝尝。

  团团把抹布洗干净也抓一把。

  赵大妈从兜里掏钱,要给团团房租。团团摇了摇头:“过了正月十五再给。”

  “你这孩子咋比我还迷信?”赵大妈乐了,把钱收回去,“那我回头给你妈。就来给你太爷上香啊?”

  团团:“我爸妈上班没时间,我还没开学,妈妈就让我过来看看。”

  赵大妈又叫团团去她家玩。

  团团摇摇头,跟几个同学去书店买参考书。

  傍晚,苏笑笑回来,团团就告诉她:“赵奶奶闺女的生意很好。”

  “你怎么问的?”

  团团:“看出来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赵奶奶就是啊。她让我们吃糖,糖果有三样,一种玉米软糖,一种奶糖,还有一种话梅糖。我第一次见赵奶奶买这么多糖。”

  赵大妈的闺女在城里站住脚,苏笑笑替她感到高兴:“玩了几天你也收收心,预习预习功课准备开学。”

  “明天开始学习。”团团很认真地说:“妈妈,我一定要让陈大勇考上大学,让他爸妈追悔莫及。”

  苏笑笑捏捏他天真的小脸,强势惯了的父母怎么可能向儿子低头,“妈妈相信你!”

  

第113章 团团高考买跟自主研发隔着天堑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忙忙碌碌中一年时间悄然划过。

  八五年初秋,团团步入高三。

  过去文理分班时李小光、朱红伟和陈大勇都想选文,团团找他堂姐妞妞打听到理科专业多,就劝几个同学选理,听不懂的他讲解。

  几人一想跟团团分开,以后没法跟团团一块复习,便跟着他选理。这年头不像苏笑笑前世有实验班、火箭班之类的,每个班都有学习好的学习差的,所以他们几个不必同团团分开。

  过去的一年团团逐渐蜕去婴儿肥,脸上依然带有稚气,但因为看起来跟大多数学生年龄相仿,所以“同龄”女学生不是写情诗就是直接表白。

  杨一名等人天天跟团团一起行动,大胆的女生一点不见外,当着几人的面表白。陈大勇受到十二分惊吓,杨一名急得张口结舌:“你你你,别胡说,苏团团才十四,这是犯罪!”

  别看几人经常私下调侃团团谁谁喜欢他,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女生敢当众表白,以至于都很慌,李小光和朱红伟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挡在团团前面。

  团团看着女同学又羞又惊恨不得原地消失,就扒开李小光和朱红伟的脑袋,露出头对女同学说,“我们都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以考大学为主。”

  “考上大学呢?”女生脱口而出。

  杨一名要气冒烟了:“考上大学也是未成年,十五岁!”不给她开口的机会,“大学毕业再说!”说完就给几个同学使眼色,李小光和朱红伟跟俩保镖似的护着团团逃走。

  路上也不敢调侃团团,就怕不幸而言中,明天又来一个。

  因为此事,几人很庆幸跟着团团选理,不然他这么小,被比他大三四岁的女生带坏了他们都不知道。

  几人说出彼此的担忧,团团一脸无语地提醒,他不傻!杨一名脱口道:“你见识少!”

  朱红伟、陈大勇和李小光同时点头。

  团团一人说不过四人,索性闭嘴。杨一名认为他无话可说无言以对。杨一名还是不放心,他以前年龄小不懂事脑后长反骨,父母长辈不让他干什么他就偷偷的,他寻思着团团就是两年前的他,极有可能阳奉阴违,所以第二天到学校向班主任要求换座位,他学习不好,请苏团团帮助他。

  杨一名的进步班主任看在眼里,苏团团又没意见,就把杨一名调到他身边。杨一名每天早上到教室第一件事是检查团团的书桌。去年元旦前一天翻出一堆,不等团团看清楚信封就塞自个包里。

  写情书的女同学的闺蜜大声质问他为什么拿苏团团的东西。杨一名说苏团团虚岁才十四,跟他谈恋爱是犯罪,我是为你们好,苏团团的妈妈也不许他谈恋爱。

  学生都怕这事被父母知道,杨一名搬出苏笑笑,情书没了,礼物没了,当众表白也消失了。

  杨一名等人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复习,周末带着书包陪陈大勇摆摊。

  几人经常在南门大街和大菜市场摆摊,所以在附近上班的和周边市民都认识他们。也是因为一群三四个,有时候五个,太好分辨。不是没有居民怀疑他们几个做戏卖惨。后来发现除了寒暑假,平时每次摆摊都带书,从他们身后过还能听到一问一答,便相信他们确实为了赚学费。所以只要陈大勇的东西跟人家价格质量差不多,市民就会找他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