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我不敢杀人。”杨一名摇头,“跟犯罪分子对上我肯定先怂。但我不怕死人。张叔叔,你带我去法医室看看,我受得了就当法医或者干痕检?”
张怀民一时无语又想笑:“你妈不让你当公安,会同意你当法医?”
“我妈说刑警危险。她应该不怕死人。”杨一名犹豫片刻,决定回去问问他妈。
张怀民转向陈大勇和朱红伟。朱红伟的父母希望他当老师,铁饭碗一辈子。朱红伟估的分数比去年师大录取线高,不表示他能考上。如果高二三十分,他有机会,关键只多几分。高三一年太辛苦,朱红伟不敢再来一年他会比今年考得好。
到秋团团去上大学,也没人陪他复习。稳妥起见,朱宏伟决定去外地上师范,争取考首都师大研究生。
朱红伟把他的打算说出来,张怀民支持。杨一名问:“大勇,你呢?”
苏笑笑前些天拿回来一沓纸,上面写着首都各种学校。陈大勇不想当老师,以他家情况他干土木死在外面也没人管,于是就选了经贸学校。
张怀民:“回头去学校就这样填?”
杨一名转向苏团团:“你呢?”
“我要问问我大娃哥哥。”
杨一名下意识看张怀民,心说你老子在这里,问别人,没搞错吧。
张怀民失笑:“明天跟我去单位,我带你过去。你不知道他在哪儿。”
杨一名:“您知道?”
“有一次追嫌疑人,嫌疑人慌不择路跑到他单位,正好碰到他们晚上训练,被他们扔出来。”那次是个特大走私案,嫌疑人多,他亲自带队,结果就弄出这事。
钟大娃这几年接触过不少科研人员,他哥钟自立学制导,学校氛围跟工作环境跟飞机制造差不多,钟大娃看到团团的纠结迷茫直接告诉他研究多么枯燥,他的梦想是设计一款飞机,可能到老只是飞机制造行业中平凡一员。
团团今年才十五岁,张怀民不希望团团因此心灰意冷丧失信心,对钟大娃说:“团团挺聪明。”
钟大娃收拾他亲弟钟三娃都能下狠手,对别人更狠得下心,“团团的聪明可能只能达到那个行业的门槛。但我希望团团去试试。上两年感到费劲再回来参加高考,你也有可能还是你们班最小的。如果不试你会不断美化那一行,然后抱憾终身。”
团团转向他爸。
张怀民摸摸他的头:“你上十年大学,爸爸妈妈也养得起。”
团团问:“大娃哥哥,我报哪个专业啊?”
“航空制造类。你看看有没有这个专业。我只知道我们考大学那年自立的学校只有几个专业。”
团团好奇地问:“三娃哥哥考大学的时候没问过你的意见啊?”
钟大娃冷笑一声:“他不用问,早给他定好!”
张怀民点头:“当兵。现在在二炮。”
钟三娃不爱带团团玩,还喜欢捉弄他,团团不想理他,就没问过他的情况,闻言吃惊:“他当兵?”
钟大娃:“他的性格只能当兵。”
张怀民拍拍团团的背:“大娃哥哥还有事。”
钟大娃单位门外没有一棵树,他们此刻都在太阳底下。团团看到他一脑门汗,不好意思缠着他聊下去:“大娃哥哥,你快回去吧。”
钟大娃揉揉他的脑袋:“如果你从事这一行,我们以后可能经常碰面。”
“啊?你不是陆军吗?”团团奇怪。
钟大娃没有回答。
张怀民拉着儿子上车。团团很是疑惑:“爸爸,大娃哥哥什么意思?”
“陆军也要配飞机了吧。”张怀民猜测,“也许陆军首长已经向上面申请。也许你大娃哥哥心想等他上去就给陆军配飞机。”
团团转向他爸,激动地问:“大娃哥哥有没有可能开我设计的飞机?”
“前提你能设计出来。”张怀民瞥一眼儿子,“咱们国家目前还靠买。买跟自主研发隔着天堑。”
第114章 各奔东西你才是我妈的亲儿子。……
李小光仗着长辈寡闻少见,填了地质大学和外省农大。朱红伟告诉父母实情——他报首都师大会滑档,他父母同意他去外地。填志愿那天陈大勇按计划选了经贸大学。杨一名的父母认为他考不上京大可以上
人大,毕业后当干部,加上家里人脉,将来前途无量。杨一名食指指着自己,“您觉着我配吗?”
杨家父母也觉着异想天开,除非杨一名超常发挥。他父母也想过万一滑档再复读一年。可是苏团团去上大学,谁陪他复习。以他爱玩的性子,明年也许名落孙山。
杨一名不想当老师,又不想天天在屋里待着,那就不能尝试理工大学或师大。农大、地质大学,他父母又觉着辛苦。杨一名的数学是团团硬拉起来的,他上财经大学能把自己算进去。
这么一算,能选的学校屈指可数。杨一名他妈仍然不希望他当公安,就带着他回娘家,请杨一名的姥爷拿主意。
老一辈对现在的世道不满,因为官商勾结走私,街上遍地小偷,他认为是某些部门不作为的缘故,不希望杨一名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杨一名认为正因为有太多不公,才需要法医痕检专家拿出夯实的证据。即便没能把人救出来,也可以给仗势欺人的人渣添堵。随后他又搬出张怀民。
张怀民有机会换个工作,但他选择了公安,四十岁还去上大学,这番辛苦只为贪污不值得。有他挡在前面,杨一名的工作应该很顺心。
杨一名的姥爷考虑到这一点,同意他当法医。杨一名问老爷子:“您不觉着天天跟死人打交道晦气?”
老人家思索片刻:“你为死者讨回公道,他们不会故意害你吓唬你。”
杨妈妈数落儿子:“鬼神真能杀人要公安干什么。不许胡说!”
就这么决定了。
团团的通知书最先送到,苏笑笑的前同事亲自送到他奶奶家——团团摆摊去了,就请天天在家的奶奶帮他签收。
罗翠红收到通知书很兴奋,邻居让她拆开看看,她听说过偷通知书替上大学这种事,说什么也不拆,放她卧室就锁上房门,在院门过道下等孙子。
第二个来的是陈大勇的,他也不在家,填的也是老张家地址。团团跟他奶奶说过,老罗同志担心传到陈家人耳朵里陈家因此恨她,她对邻居的说辞是团团好朋友的信。
许小军的成绩比杨一名好多了,但团团还是担心他,寒假把笔记整理出来,又把高三第一学期老师印的试卷都寄过去。许小军来信感谢团团就是寄到老张家。
左邻右舍知道这事,便信以为真。
没过几天杨一名的通知书到了。杨一名第二天就去姥爷家。老爷子给他一沓大团结,叮嘱他不许乱用,杨一名去银行存五百,拿着剩下的五百去找苏团团。
团团接过去才意识到不对:“这么多?”
“哥有钱!”杨一名伸出大拇指指向自己。
团团留下两百,剩下的还给他。杨一名一点也不意外:“这么客气啊?”
“请我吃饭。”
杨一名笑着点头:“没问题。今儿中午去大饭店。”
最后收到通知书的是朱红伟,跟首都师大失之交臂,第二志愿上了外地的学校。
通知书收到,团团几个就去车站看车票,又找车站工作人员打听下车后应该乘几路公交车等等。
朱红伟的父母想不到这些,只问他什么时候报名,需要带什么,他的钱够不够,不够再给他,他自己买。因此他看到几个同学为他的事讨好乘务人员很是感动。
离家前一天,朱红伟请几个同学大搓一顿。
饭后不想在外面闲逛就去苏笑笑家。
苏笑笑下班回来,几个小子在堂屋打牌,她顺嘴问:“红伟的东西都买好了?”
李小光点头:“先不带被子。他爸妈没空我们给他寄过去。”
苏笑笑:“穷家富路。”
朱红伟指着自己的脚,“回头就塞袜子里。”
苏笑笑想点头,忽然想起前世长辈们说的事,“几个小时的车?”
“经停站多,六七个小时。”他心态轻松,“睡一觉就到了。”
苏笑笑:“还是缝内裤里面吧。我担心车上的人看出你一个人出门,把你堵厕所里翻你的鞋。”
杨一名停下:“车上不是有乘警?”
“乘警不可能时刻巡逻。等你把乘警喊过来,他们都跳窗跑了。”苏笑笑比划一下窗户,“你们都能翻出去。”
除了团团都没坐过火车。团团说:“以前妈妈都不敢叫我坐窗户边。”
苏笑笑又提醒:“早上出发,下午到学校,不用住招待所,身上留几毛钱零钱买水,行李包里放几块钱留你下车吃饭。”
朱红伟放下牌回家找他嫂子缝裤兜。
晚上,朱家父母买了烤鸭卤肉,又把住在附近的亲戚叫过来——白天上班没时间,给朱红伟饯行。
朱红伟请嫂子缝东西的时候扯一句车上不安全。老朱家就这一个大学生,都怕出意外,他堂叔叫他哥请一天假。朱大哥看着他上了公交车才买票回来。
杨家、李家也要给杨一名和李小光办一场。老张也要给团团办一场。妞妞考上大学那年也办过。苏笑笑给公婆五十块钱。以前她太孝顺,让罗翠红有心理阴影,一看她掏钱就皱着眉头说自己有。
苏笑笑提醒她多买点,届时把陈大勇叫过来。
争气的孩子长辈都喜欢。罗翠红想也没想就说她准备两只烤鸭。
八月三十日傍晚,苏笑笑见团团咧着嘴扒拉面条,“想什么呢这么高兴?”
团团笑着说:“明天我可以吃一个烤鸭腿。奶奶说不叫人家切开,回来她自己撕,给我个鸭腿。还让爷爷一早买小鸡,小鸡炖菜,还要做焖面。”
“就这啊?”苏笑笑好笑,“你想吃回头妈妈买。”
团团摇了摇头:“咱家人少,一次做这么多吃不完就臭了。”
“以后周末中午做,吃不完晚上吃。”
半天应该不会坏。团团点点头:“妈妈,我突然想吃年糕。”
“改天妈妈给小楚阿姨写信问她需要什么,妈妈给她寄过去,让她给你寄几斤年糕和米面。”
团团不禁问:“不麻烦吗?”
“不麻烦。虽说妈妈寄的东西不贵,但架不住南方少,她可以送领导。”
团团好奇:“太便宜了领导不嫌弃吗?”
“太贵领导反而不敢收,认为有求于他。不送显得没眼力见。千里外的东西,礼轻情意重,刚刚好。”
团团似懂非懂,忽然想起什么:“陈大勇的爸爸妈妈是不是还不知道他考上了?”
苏笑笑摸摸儿子的脑袋:“先吃饭。”
团团瞬间明白了,他的呼吸停顿片刻,朝桌上一巴掌。
张怀民进院被儿子吓一跳,进屋便问:“怎么了?”
苏笑笑起来:“以为你又加班。锅里有黄瓜炒鸡蛋和馒头。”
张怀民点点头:“盛碗面汤。”说完就去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