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孩子三岁 第2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张怀民笑道:“我怀疑邻居们也没想阻拦。不然这篱笆小院能拦住谁啊。”

  “钟大娃因为那次的事一战成名?”

  张怀民:“以前就有担当。那次之后算是上上下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苏笑笑不由得转向小不点:“你儿子现在也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张怀民想起往部队送报纸的邮递员说的事,失笑:“是呀。邮局的小喇叭!”

  小喇叭抬头,一脸疑惑,爸爸说什么呢。

  张怀民:“好好吃饭,饭后还要跟妈妈去上班。”

  “我和大哥哥玩!”

  张怀民:“大哥哥要写字。回头让妈妈教你,学会了你跟大哥哥一起写。”

  苏团团不知道写字意味着什么,不妨碍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下来。

  张怀民说起苏笑笑上班就想到供销社在她上班的那条路上,提醒苏笑笑买包糖果。

  团团一听到糖果,连饭都不吃了。

  苏笑笑见他这样好气又好笑:“不吃饭不买糖。”

  团团放下喝粥的勺子,决定不吃就不吃!

  苏笑笑:“那中午也不带饭,我们去食堂吃?”

  前几天团团有点不舒服,一直叫妈妈抱,张怀民炒菜的手艺不行,家里也没有酱菜咸菜就粥,他干脆去食堂买粥和包子。

  团团吃过妈妈做的包子,有滋有味,也吃过妈妈用大虾做的虾饺,都比买的好吃,他愈发嫌弃食堂的饭菜。

  团团一听要吃食堂瞬间挂脸,扁着嘴巴准备哭给妈妈看。

  苏笑笑夹一块藕抵他嘴巴,团团委委屈屈地张嘴,用小手捏住,可怜巴巴看他妈,就会吓唬人!

  苏笑笑边吃边说:“团团,不要学其他小孩撒泼打滚哭闹,这些招数对妈妈不好使。你想哭,现在就可以,眼睛哭肿难受的是你。妈妈不会因为你可怜就同情你。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也不会听你的话叫大哥哥和你玩儿。”

  “妈妈没有双姐好!”苏团团大声宣布。

  “死哪儿去了!”

  一声暴吼传过来,一家三口吓一跳。苏笑笑和张怀民面面相觑,这声音怎么有点耳熟啊。

  “这一天天的吃饭都找不着人,养你们这些祖宗有啥用,也不知道帮我干活……”

  唠唠叨叨声由近及远,直到最后什么也听不见。苏笑笑转身团团:“双姐好?”

  团团吓得直摇头。

  苏笑笑乐了。她忍着笑问张怀民:“双姐几个孩子?都多大了?”

  “三个。跟钟团家的三个娃年龄相仿。好像因为嫂子家穷没人敢娶,正好碰到参谋长个大龄青年,嫂子不嫌他年龄大,他也不嫌双姐穷。也算夫妻互补。不过跟钟家不同的是老大老二是儿子,老三是女儿。”张怀民说完觉着很奇怪,“你俩同事这么久,你不知道?”

  苏笑笑:“刚认识没几天,她不主动说我哪好意思主动问。平时在家就盯着团团,也没空留意她家几口人。虽然听到过小孩打闹的声音,可咱们东边的政委家不是也有几个?我哪分得清谁是谁。”

  张怀民:“咱们左右两家邻居你平时也没走动过?”

  苏笑笑点头:“过去咋说啊?我是新搬来的邻居。空着手多失礼。要不改天叫团团奶奶寄几样首都特产,我每家送一点?”

  张怀民冷不丁想起一件事。以前他一个人过来,没有给家里去电报的习惯,现在带着团团安顿下来,总要给家里说一声。

  张怀民:“那你给妈写信,就说咱们在这里一切都好。”

  苏笑笑不由得想起他那封规规矩矩的家书。

  单看家书,苏笑笑以为他本人沉默寡言为人木讷。事实上他是真觉着没啥可写的。家书让苏笑笑来写,苏笑笑有得写。

  饭后带着团团到邮局,让团团自己玩,她就用抽屉里的信纸给公婆写信。

  先写一路平安,南方暖和,至今气温未到零下,就是湿气重,三天不晒被子,被子又冰又凉,不用盐水瓶灌热水捂不热被窝。接着写团团很想爷爷奶奶,想奶奶做的好吃的,爷爷买的好吃的。中间插几句张怀民的情况,邀请公婆寒假来玩儿,家里有个书房可以放行军床,团团的房间还空着。最后提醒二老注意身体,不要太辛苦,重活留给张新民干。

  信写好,苏笑笑买了信封和邮票就盖上邮戳。

  苏笑笑刚把她的信放在一堆要寄的信里头,一个渔民大步进来。苏笑笑见她有六十多岁,提醒她慢点。

  戴着斗笠的老太太进门就打量苏笑笑:“您是新来的苏同志?”

  老太太口音很重,苏笑笑努力听才听懂,点点头:“您是寄信还是买邮票信封?”

  “我——我想写一封信。”老太太挺不好意思,“给杭城的女儿。”犹犹豫豫又补一句,“想知道能不能回来过春节。”

  估计不能!有工作的人春节只有一天假啊。苏笑笑仍然笑着问:“要我帮你写吗?可以啊。”拿出她自己的信纸,“说慢点,我刚来,有点不习惯大家说话的方式。”

  吴双牵着团团进来,想向苏笑笑抱怨,“你儿子人小鬼大,都敢跟隔壁公社的人侃大山。”苏笑笑的话先传入她耳中,心说她真会说话,明明老太太普通话不标准,硬说自己不行。

  吴双喜欢这样的同事,松开小崽子,把角落里的椅子搬到柜台前,让老太太坐下慢慢说。

  老太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苏笑笑又不能按照她的土话来写,一边确定她说的内容一边润色,一封信写了半个多小时。

  给亲戚寄东西的渔民在旁边看一会儿,忍不住问:“邮局现在还帮写信?”

  苏笑笑可不想一天到晚写信:“有时间可以的。现在不行。”她收下老太太的钱,帮她贴上邮票,“现在得给你寄东西。寄去哪儿?”

  渔民递给苏笑笑个纸条,纸条很旧,最边上的字快看不清了。苏笑笑把地址抄下来,又找一张空白的纸抄一遍递给渔民,让他收好,就问他寄件人姓名和地址。

  渔民接过信纸愣了片刻,看清上面的内容,再看看自己皱巴巴的纸条,连忙道谢。

  苏笑笑不在意地笑笑:“顺手的事。您说地址吧。”

  吴双把渔民的东西拿去过称,然后找邮局专用袋帮他装好。

  渔民不放心,不是不放心吴双,而是不放心苏笑笑,担心她虚有其表。渔民盯着地址看一会,意识到苏笑笑

  的字很好看,比他刚上初中的儿子写得好,瞬间放心下来,心说邮局终于来个识字的。

  渔民走后没多久,又来两位,一个是军嫂,一个是中学老师,给老家人寄信,内容跟苏笑笑差不多,向家人报平安,再告诉家人不能回去过春节。

  两人先后离开,邮局的邮递员开着邮局唯一一辆车出去,半个小时后,拉一车东西回来。

  吴双带着几个人帮邮递员搬下来。邮递员进来就给苏笑笑一封信:“嫂子,您的信。”

  “我的?”苏笑笑心说,谁给我写信啊。

  原身的那些同学下乡的下乡参军的参军嫁人的嫁人,因为不在一块渐渐断了联系。亲戚不应该这么着急给她寄信啊。

  苏笑笑接过去,看到上面的寄信人,顿时气笑了。

  吴双好奇地问:“谁呀?”

  “我爹娘。”苏笑笑折起来塞兜里。

  吴双见她这样很奇怪,小声问:“跟你爹娘关系不好啊?”不由得朝外看。团团一脸好奇地看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吴双低声问:“团团都跟你姓了,你爹娘还不满意啊?”

  “回头再说。”苏笑笑从柜台里出来,帮大家把邮件分类,邮递员先送信件和小件,大件通知收件人来取,或者约定好时间,邮递员一车送过去。

  邮件整理好,邮递员离开,邮局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吴双就问:“啥情况啊?”

  苏笑笑冲团团招招手。

  团团摇摇头朝后院跑去。

  苏笑笑跟到门口,听到小崽子喊值班人员,也是上过战场的退伍老兵:“爷爷,我要尿尿。”

  退伍老兵从屋里出来,苏笑笑不管他,回来跟吴双说她爹是倒插门,她爷爷的头七刚过,她爹就迫不及待地叫她改姓。

  吴双下意识问:“你娘呢?没说什么?”

  “我娘以夫为天!”

  吴双张张口,一句“你娘脑子有病吧”到嘴边又憋回去,“你娘就不怕把你爷爷泉下有知上来找她?”

  苏笑笑心里闪过一个荒谬的念头,兴许苏老爷子就是泉下有知把她弄过来收拾那一大家子,“不怕呢。”

  吴双:“要不你快看看你娘找你啥事?”

  除了房子还能有啥事。

  苏笑笑朝外看看,没人来寄件,平时也就几个人,估计上午没什么人了,她就把信拿出来,果然知道她随军后又想搬回来。

  吴双好奇心盛:“啥事?”

  “我弟妹快生了,说不想在娘家生,想搬回我家生孩子坐月子。”

  吴双:“娘家嫂子不让她在娘家生吧?”

  苏笑笑心说,何出此言啊。看吴双的表情很笃定,苏笑笑:“嫂子怎么知道?”

  “借死不借生啊。”吴双道,“你可别犯糊涂。在你家生回头就把你们一家三口的运借没了。”

  隔壁柜上的同志不禁开口:“嫂子,小点声,传出去得说你搞封建迷信。”

  吴双:“这不是封建迷信。再说了,要没有那些鬼鬼神神,笑笑她家前面那位干啥说屋里有东西?”

  苏笑笑真没见过。

  以前听人说小孩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苏笑笑也问过团团有没有看到一个阿姨跟他玩儿。团团个听不懂人话的直接说:“不和阿姨玩。”

  苏笑笑:“嫂子,我婆婆也是这么说的。”

  吴双朝同事看一眼,听见了吧。

  同事无奈地说:“我妈也这么说过。可这事咱们自己知道就行。”

  吴双一想苏笑笑知道,便不废话,直接问:“你打算咋办?”

  “没有我的同意,他们不敢贸然进去。”苏笑笑道,“其实不是我弟妹娘家嫂子怕她借运。我弟妹娘家出身有点,用现在的话说不光彩。我爹估计怕他们连累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富农的后代。”

  吴双:“那也不能让他们进门。请神容易送神难!”

  苏笑笑点头:“我当没收到。过段时间再给老家人去封信,再寄点节礼过去,请他们盯着房子。”

  吴双:“你有数就行。是不是快中午了?”

  苏笑笑想说早着呢。朝墙上看去,十一点半了。

  可能她写信用了太长时间。苏笑笑跟吴双等人商量谁先吃饭。

  吴双想着苏笑笑喂团团吃得慢,就说她先去。

  退伍军人已经把饭蒸好。吴双把几个装菜的饭盒放锅里,感觉差不多了,把她一个人的拿出来。

  吴双看团团扒着门框看她:“吃不吃?”

  团团果断摇头。

  陆续进来的同事见小孩往前面跑,不禁说:“不愧是大城市的孩子,三岁就这么懂事,从不贪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