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传之炮灰的人生 第183章

作者:江田 标签: 穿越重生

  而曹娟,从小学毕业之后,就没再上学,和马素芬,还有薛宝庆一起在家里干活,供养四个哥哥。

  当然有人问,马素芬对外的说法是,“娟儿学不进去,在学校总是打瞌睡,她自己闹着不想上了,我也没什么办法。”

  实际上,是因为曹娟上了初中以后,花的钱比小学的时候多了,薛宝庆不愿意了,但他从来不直接说,只是在晚上给马素芬吹枕头风,

  “闺女上太多学也没用,要是考出去,跟哪个小伙子跑了,那可就远嫁了,一年到头都摸不到人。

  要我说,还不如少读点儿书,长不了太多见识,她想跑也跑不了,到时候在咱们本地找个婆家,离家近,我们也能看顾着点儿,这个闺女才叫没有白养。”

  马素芬一听就同意了,将来她老了卧床,还得指望着曹娟伺候呢,曹娟绝对不能离她太远。

  所以,马素娟出面来说服曹娟,不让她上学了。

  一开始,曹娟不愿意,四个哥哥都能上学,她凭什么不能?

第274章 继女不干了2

  马素芬耐着性子跟曹娟解释,“你学习不如四个哥哥,咱们家是谁学习好,谁上学,娟儿,你学习差,上学也是白上。”

  “大哥学习也不好,复读了两年才考上大学,我凭什么就不能上?”

  薛宝庆不爱听了,“娟儿,你那是初中,你大哥是高中,根本没法比,再说了,你大哥那是没发挥好,当时天气太热了,他中暑了。”

  大哥薛飞附和道,“娟,这高中跟初中可不一样,高中得学这么多书!”

  薛飞站起来,从地面比划到房顶,“这么高的书,得好几摞呢!”

  才刚上初中,已经感觉到学习压力的曹娟张大了嘴巴,“那么多?”

  “当然了,可难学了!”

  虽然听起来很难,但曹娟也有自己的主意,“娘,我们老师说了,我脑子灵,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

  马素芬和薛宝庆对视一眼,薛宝庆带着儿子走了出去,只留下他们母女二人。

  马素芬捂着脸哭起来,“娟,娘不是不让你上,咱家没钱了,薛飞上学的钱,是她爹掏的,你上学的钱,娘掏不出来了。”

  曹娟为难的沉默了下来,家里的情况她不清楚,她只知道娘天天早出晚归,又是做饭,又是种稻子,辛苦的很。

  马素芬又拍拍自己的肚皮,“将来你还要有弟弟,那时候,娘就更养不活你了,你吃饭穿衣,都得指望着你现在这个爹呢。”

  曹娟是个有志气的孩子,她不想花薛宝庆的钱,既然娘说没钱,那就算了。

  在老师的惋惜声中,曹娟退学了,曹氏村像她这样的女孩子有很多,她不上学也显不出什么。

  她才13岁,不上学了,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能留在家里干活,做饭,喂鸡,喂猪,下地插秧,割稻子,没有她不干的。

  慢慢的,马素芬在村里有了一种荣誉,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好后娘。

  对比那些不给继子女吃饭,还拿针扎他们的后娘们,马素芬真的称得上是楷模了。

  她不让自己的女儿上学,却让四个继子全都上了大学,而且还有一个上了博士,两个上了研究生,一个上了本科,四个儿子全部成才。

  别说曹氏村了,就是在他们县城,四个儿子全都是大学生,都是极其少见的。

  也因为此,薛飞他们被称为薛氏四兄弟,他们是整个县城的荣耀,后来还上过好几次电视。

  另一个,马素芬是实打实的对薛飞四兄弟好,极少让他们下地干活,家里的好吃的,都给他们带走吃,家里的钱,也都给他们交了学费。

  高中的学费贵,大学的更贵,研究生更是不便宜,更别提四兄弟还要谈恋爱成家,那花费别提多多了。

  他们一个农村家庭,能供出四个大学生,真的是很了不起,有很多人真心佩服他们,尤其佩服马素芬。

  在很多年里,马素芬都是曹氏村的妇女楷模,她也十分享受这种被人称赞的风光日子,人们越称赞她,她对薛家人越好。

  俗话说,你轻松生活,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这曹娟就是负重最厉害的一个,前面几年,马素芬和薛宝庆还能顶些事,但等他们四五十岁以后,人都操劳的厉害,下地也不行了,也挣不了什么大钱,那个时候,就只能指望着曹娟了。

  四个哥哥全都在大学里,每次开学的学费,都是薛家最发愁的事。

  曹娟15岁就跟同村人出去打工,每个月的工资都给家里寄回来,自己只留点儿生活费,有一次,为了凑集二哥薛腾的研究生学费,曹娟还去卖了血。

  爹娘说了,她对哥哥的帮助,四个哥哥都记在心里,等以后她成了家,哥哥就是她的依靠。

  初时,曹娟还有些不服气,但随着哥哥们学越上越高,他们一个个气质都变得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有文化,曹娟就变得越来越自卑。

  她越来越不会说话,天天在厂里待着,说的都是粗话俗话,比不上哥哥们有文化,穿的衣服也俗艳的很,不如哥哥们的衣服看着干净利索。

  只有掏钱那会儿,哥哥们对她的感谢之语,才让她找回一些自尊和骄傲,于是,曹娟挣钱越来越有劲儿了。

  中间发生过一件事,大哥领回了一个女朋友,马素芬介绍曹娟时说道,“这是我们娟儿,他哥哥们上学都是她挣得钱。”

  大哥女朋友的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薛飞,你怎么能让你妹妹挣钱供你读书?你也太自私了!”

  薛飞当时就反驳,“我什么时候用过她挣得钱了,我的钱都是我爹给的,再不济,我还在大学里勤工俭学呢,我从来没用过她的钱!”

  曹娟觉得很委屈,眼泪滴滴答答往下流,转身就跑了。

  马素芬喊了两声没喊住,也只能作罢,她没有去追曹娟,她还得好好招待薛飞和他的女朋友。

  曹娟就是个厂里打工的,出去了根本没人看得起她,要是想撑起腰杆过日子,还得指望着这四个儿子,可得把他们给哄好了。

  后来,薛飞给曹娟道了歉,这事也就过去了。

  又过了很多年,四个哥哥都结了婚,他们再也没回过曹氏村,还没等曹娟给薛宝庆和马素芬养老送终,曹娟自己先不行了。

  她吐血了,一个月的时间人就没了。

  四个哥哥出现了,他们给曹娟抬棺,跪在她的坟前大哭,感谢她的帮助。

  不少人羡慕曹娟,“曹娟这辈子真是值了,有这么四个有能耐的哥哥给她抬棺,还给她哭灵,这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福气。”

  人人都说曹娟这辈子过得值,说她心眼好,善良,有大爱,真是感天动地啊。

  四个哥哥为曹娟哭灵的场面还被人录下来,发到了网上,人们都称赞四个哥哥知恩图报,用一身才学回报妹妹,真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啊。

  曹娟用最后的死亡,帮助哥哥们刷了一拨好印象,哥哥们拍拍屁股走了,再也没回来过。

  至于马素芬,想要的儿子也没生出来,她伺候着薛宝庆终老了,然后再也没等来薛飞他们,自己一个人抽抽死了。

  等她死了以后,又被薛飞四人刷了一拨好印象,这母女两的任务算是彻底完成了。

  看完了,苏青大大的呸了一声,“真特娘的无耻恶心!薛家人恶心,马素芬更恶心!”

第275章 继女不干了3

  苏青问999,“曹娟的愿望是什么?”

  “她想上学,想好好学习,想像薛飞他们一样上大学,穿干净的衣服,见很多的世面。”

  苏青点点头,她可以的,她人很聪明,正常上学,一定能考上大学,要是她父亲曹得用在世,曹娟的命运会好的多。

  可惜啊,遇上了一个虚荣愚蠢的娘,自己被人利用,连带着女儿也被人利用。

  曹娟平生有两件遗憾的事,一件是没有上大学,另一件是马素芬没有给她生一个弟弟。

  曹娟内心深处,觉得薛飞他们不是她的哥哥,她希望有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可惜马素芬从来没有怀过孕。

  苏青冷笑一声,生个屁啊!在和马素芬结婚之前,薛宝庆就去医院结扎了。

  薛宝庆拿这个当胡萝卜吊着马素芬十几年,马素芬又拿这个吊着曹娟一辈子,都不是好东西。

  苏青将地里的东西一扔,根本不收拾,直接回去了。

  让我插秧?我看直接扭断你们的头来的比较快。

  走到村口小卖部,苏青走进去,“老板,要一个冰块。”

  曹娟很少吃零食,家里的钱得留着给哥哥们上学,所以她能省则省,下地的时候都是自己带水,从来不买冰块吃,今天忘了带水,所以晒的中暑了。

  苏青才不管那个,从今天开始,姐要吃个够!

  “一毛钱。”

  苏青掏了掏兜,没钱,一分都没有,“老板,我能赊一个吗?我回头拿钱给你。”

  “行。”

  老板不担心曹娟会赖账,这丫头实心眼的很,不是那种油头滑脑的人,以前从来不买冰块,今天估计是太渴了。

  冰块拿在手里,巴掌大小,里面是橘子味的,苏青咬一口,冰冰凉凉,沁人心脾,真爽啊。

  她慢吞吞的回了自己家,对了,马素芬和薛宝庆结婚以后,没有搬去薛家住,而是薛家搬来了曹家。

  曹家的青砖瓦房是新盖的,薛家还是老式的房子。

  这瓦房一共四间,一个厅堂,三个卧室,以前父母住一间,曹娟自己住一间。

  自打薛家人来了,薛宝庆和马素芬住一间,四个哥哥两人一间,曹娟住在厅堂里。

  薛宝庆给她买了一张弹簧床,白天的时候就收起来,晚上的时候就放开来。

  后来,四个哥哥全都上学去了,他们都在学校住宿,曹娟才能到一间卧室里睡觉,等哥哥们回来的时候,再回到厅里去。

  远远的,就听到家里传来了喧闹的声音,“素芬,你这次可真是给咱们村里争光了啊!”

  苏青进去一看,一堆人围着马素芬和薛宝庆,两人笑的合不拢嘴,尤其是马素芬,脸都要笑劈叉了。

  马素芬手上捧着一块方形的匾,金光闪闪的,上面有一行烫金的小字,“卫城县精神文明三等奖”。

  薛宝庆手上拿着一张红色的纸,上面写着,“奖金一千元整。”

  红纸后面,是一个红包,看上去厚厚的。

  除了乡亲们,还有曹氏村的大队干部,还有卫城县电视台的记者,一个人扛着摄像机,一个人拿着话筒,看来是刚采访完毕。

  苏青进去了,人们静默了一下,记者好奇的问道,“这个小姑娘是谁?”

  薛宝庆没想到苏青这么早就回去了,按照他的打算,那些剩下的秧苗,怎么也得插到晚上才行,得等到电视台的人都走干净了,曹娟也回不去。

  他潜意识里觉得,不能让电视台的记者见到曹娟,不能让曹娟接受采访。

  薛宝庆还没说话,旁边兴奋的不行的马素芬说话了,“记者同志,那就是我的闺女曹娟,我闺女心眼可好了,她自愿退学,将上学的机会让给哥哥们。”

  记者一下子来了兴趣,这可是个大噱头,这么小的孩子觉悟就这么高,一定得采访采访。

  摄像机打开,对准了苏青,记者弯下腰问苏青,“小朋友,你好。”

  “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