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堂屋里支起了两张圆桌,李秀英和厨房里几个帮忙的婶子把菜一样一样端上桌。
等到开饭时,女人和辈分小点的自觉去了靠近门口那一桌。
族里一位大伯却把林秋和王珊叫到靠近神台这一桌,她们母女现在变得有资格和王氏家族里的长辈坐一桌了。
王修仁也早早地被拉着坐到这一桌,身边就是他爹王宗生。
席上,族里的老人不断对着王修仁和林秋夸赞,夸他们两口子生了一个光宗耀祖的闺女,夸他们生了这一个闺女顶别人十个儿子。
就连一直嫌弃王珊是个孙女、嫌弃林秋不肯多生的王宗生也当着一众族老的面,说林秋是个贤惠能干的媳妇,钦点王珊是他最宝贝的孙女。
林秋只是安静的听着,不时给女儿添点菜。
等到酒足饭饱之后,等李秀英和几个婶子把桌子收拾干净,又泡好茶送上来,众人终于提起开祠堂祭祖的事情。
一位年纪最大的伯父脸色潮红的站起来:“今天大家到宗生老弟家里来,就是一起商量一下我们老王家祭祖的事,修仁家的珊珊考上了清华大学,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大学,必须得告诉祖宗先人。还有就是修谱的事,我们老王家上一次修谱还是八一年的事,离现在都37年了。”
他说完之后,另外一个伯父也站起来,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也是说祭祖和修谱的事。
然后就是等众人表态。
王修仁一家是小辈,轮不到他们插话,他们只需要坐在旁边听着就行了。
奈何族里这些叔伯太能讲了,一个个长篇大论的,听得王修仁意兴阑珊,林秋母女俩也有点犯瞌睡。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得一个伯伯问:“修仁,你觉得呢?”
王修仁打起精神,“我没意见,都听各位叔叔伯伯的。不过就是得尽快,珊珊她还得跟着她的老师去外面采风,另外也没必要弄得太张扬,她一个小孩家家的,怕压不住。”
林秋在一旁笑着点头,心里不停地为王修仁点赞。
王宗生一听儿子这么说,也担心家里这只金凤凰出啥事,忙不迭地看向族兄:“水生哥,修仁说的也在理,你看?”
“那就不摆流水席了!不过,咱们王氏家族好不容易借着文曲星的事开祠堂祭祖,场面也不能太寒碜,烟花炮竹、香烛纸钱不能少,席面也得往好了搞。”年纪最大的老人想了想才开口。
“那是肯定的!”底下众人纷纷点头。
林秋也插了句嘴,“要不把这一次所有考上大学的都叫过来一起给老祖宗报喜?我听说这一次考上大学的有四五个。既然都开祠堂了,干脆让老祖宗看看咱们王氏人才辈出,良才济济。”
“修仁家的这主意不错!”老人们越想越觉得对。
可不是嘛,今年除了有考上清华的,还有两个一本,三个二本。不管学校怎么样,但总归是个大学。
老王家一年能出五六个大学生,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行,就按照修仁家的说的办!”大家最后都同意了,“等下回去就通知各家各户,尤其是今年考上大学的,叮嘱他们一定要回来祭祖。”
“知道了!”
“回去就打电话!”
……
事情商量好了以后,众人纷纷告辞。
王修仁借口时间不早了要回去休息,问李秀英要了两圈蚊香,就领着妻女回了家。
回到家后,王修仁在灶下烧洗澡水,林秋和王珊也坐在一旁陪着他。
“我俩今天是沾了珊珊的光,不然哪有资格和他们坐一桌吃饭啊!”林秋说起今晚的事。
“可不是嘛!”王修仁跟着插嘴,“以前祭祖这种大事哪会问我的意见,都是托珊珊的福。”
“哪能这么说?”王珊不同意,“是我们一家人的努力。”
“是爸爸妈妈辛苦赚钱培养我,我才能考上。而且他们不光是因为我考上清美了才对我们家另眼相看,还因为爸爸妈妈现在有钱有能力了。”
林秋想想也觉得女儿没说错。
先敬罗衣后敬人,花花轿子有人抬。
当你的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所谓的“规矩”“习俗”都能够被轻易打破。
规矩尚且如此,更何况世人?
王修仁也明白这个道理,心满意足地看着妻女:“说的对!不过咱们也不必在乎别人怎么想,只要我们自己过得好就行。”
“是呀,只要我们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林秋点点头。
洗漱完了以后,一家三口伴随着屋外的虫鸣蛙叫进入梦乡。
虽然名义上是因为王珊考上清华才祭祖的,但事实上除了祭祖当天一家三口必须出席之外,其他事情与三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王修仁干脆开着车,带着妻女到处闲逛。
去秀岳看日出、去星城吃了臭豆腐、去韶山瞻仰伟人故里……
这一圈,三人不仅逛的开心,吃的也挺开心的,尤其是王珊终于吃到了爸爸妈妈之前时不时提到的湘省美食。
……
2008年7月30日,农历六月二十八。
这一日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王氏祠堂张灯结彩,中门大开。
在族里辈分最大的老人的主持下,祭祖仪式正式开始。
王氏族人整衣肃冠,遵循祠规,礼生诵读祭文,族人行三跪九叩大礼。
今年还添了一项,就是王珊为首,带领几个族中考上大学的五个少年少女,胸前绑着大红绸花,一同进到祠堂,在列祖列宗的排位面前上香、行礼。
其中族内的礼生在一旁说:“太原堂王氏第二十一代裔孙王珊于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考入清华大学,太原堂王氏第二十一代裔孙女王玲于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考入湘省师范大学……”
一整套仪式下来,族内众人跟着自家长辈站在祠堂外的坪里等待着仪式结束。
终于,随着礼生拖着嗓子喊出“礼成”二字,祭祖在鞭炮声和花炮声中圆满结束。
接下来就是用餐。
族内一众小辈,飞快的把桌椅板凳摆在前坪,铺上红色的薄膜桌布,放上米酒、啤酒、饮料,摆上干果、鲜果。
各家各户自己找位子坐好,喝茶聊天,好不热闹。
第249章 面子
吃完祭祖餐之后,除了一些辈分大的老者还要留下来商量修谱地事情,其他人纷纷离开,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毕竟顶着烈日熬到几点午后,已经很不容易了。
王修仁顺着人流带着妻女往家的方向走,同行的还有自家三兄弟及其妻子、儿女。
因为是暑假,他们的妻子带着家里的孩子去羊城和他们团聚,前两天王宗生打电话给叫回来的。
长时间不见面,加上平常也很少联系,王修仁和三个兄弟不咸不淡的聊着。
说不上陌生,但也的确亲热不起来。
林秋和三妯娌就更不用说了。
倒是王玲主动找王珊说了一会儿话,王珍也跟在一边。
等到了老屋前边,四家人就各自分开了。
回到家,一家三口在压水井边冲了个脸,然后才坐下来闲聊。
“累了吧?”王修仁看到女儿被晒得泛红的脸。
“累倒是不累,就是晒得慌。”王珊不理解,为什么要在烈日下聚餐。
“涂点芦荟胶,可别晒伤了。”林秋从包里找出一支芦荟胶送到女儿面前。
王珊不仅给自己脸上抹了一层,还帮爸爸妈妈脸上泛红的地方给涂了涂。
林秋还好,王修仁却有些不自在。
“我一个大男人,抹这些东西做什么?”
说是这么说,但他还是配合的抬起了头。
芦荟胶涂在脸上,冰冰凉凉的很舒服。
“对了,刚刚王玲找你说啥了?我瞧着你们俩聊得还挺开心的。”林秋有些好奇。
“她来恭喜我考上清美,然后问我是怎么学的才能考到那么多的分数。”王珊在爸爸妈妈面前坦诚得很。
“她也很厉害,能考进湘省师范大学!”林秋由衷赞叹。
前世,女儿考上的就是这所大学,她很清楚,在老家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县城能考进这个学校是多么的不容易。
王珊点头,很是认同。
虽然她没在老家上学,但也知道这里和鹏城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王玲能考上这个学校天赋与努力缺一不可。
王修仁也跟着说起他最近听到的一些事儿。
屋外,树上的夏蝉长一声短一声的鸣叫着。
晚饭是在老屋吃的,王宗生和李秀英老俩口张罗的,算是团圆饭。
这也是近些年来,人到的最齐的一次。
或许是年纪大了,老俩口也没像之前那么强势刻薄了;或许是经历的多了,四兄弟也不那么针尖对麦芒了;或许是长大懂事了,孩子们不再争抢耍泼了。
一切似乎变得和气起来。
和气得有些不真实。
“老二,这次在家多待几天吧?咱们兄弟之间也好多走动走动。”王修德拍着王修仁的肩膀大声说道。
王修仁刚想回答,兜里的手机响了。
“我先接个电话!”王修仁拿出手机,按下接听键。
“阿仁,啥时候回来啊?”手机那头传来阿达哥的声音。
“暂时还没定。阿达哥吃饭没?”
“吃了,吃了。你老家要是没事就赶紧回来吧!”阿达催促。
“催这么急,是有什么好事吗?”王修仁玩笑道。
上一篇:快穿:每次都穿成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