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 第101章

作者:流云南 标签: 系统 正剧 穿越重生

  郑院使吩咐,恭敬伸手:“请。”

  很快一屋子人都被控制住,王蓓拿出额温枪不记名测了屋子里的人,没人发热,连低热都没有。

  三小时后,穆医生和王蓓检查完八十四名病人,其中二十七人没有任何不适,共有三名女童发热起红疹但不超过38.5,其他人都觉得双臂疼痒难当。

  而最早被绑住双手的那一屋子人,在医护们检查完毕后,双臂上只有抓痕没有任何红疹,既不发热,也不胡闹。

  其他屋子里的人被强行冷静后,双臂也只有抓痕,全身没有红疹。

  不过,即使是这样,以防万一,王蓓还是按计划,在护卫们的强力压制之下,按每个人手上的号码布条抽了常规血样。

  能查的都查了。

  穆医生在和邵院长通过电话以后,和王蓓一起背着血样储藏箱走出大宅,其他人紧随其后。

  郑院使和两位太医一直送到大门外,眼巴巴地看着,但很克制地没有追问。

  一行人坐回救护车上,驾驶员小查启动车子,在郑国公护卫们的带领下驶出国都城西的万胜门。

  ……

  穆医生靠坐在椅子上,摘了口罩一通喘气,然后吐槽:“怎么说也是国都城啊,为什么满大街的卫生状况那么差?”

  “天气越来越热,夏季可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

  一进城就闻到隐约又混杂的异味儿,直到现在仍然觉得鼻子里还有残留。

  妙音最着急:“穆医生,是疫病吗?”

  穆医生没有直接回答,反问妙音:“如果是以前,这家发生的事会被人怎么传?”

  妙音想了想:“高门大户会传这家中了邪,而百姓会说现世报。”

  魏璋直接胳膊肘一捅:“别卖关子了,大郸发生时疫,会比现代社会传播得更快更广。你们不是经常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穆医生仍然没回答:“等检验科出了报告再说。”

  王蓓看向穆医生,总觉得他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而驾驶员小查有自己的困惑:“上次在大郢开车进国都城,马匹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与车同行,这次为什么不用?”

  妙音解释:“大郸军士有龟甲阵,所有盾牌堆起来比铁马还要大,护卫们的马匹都配合过龟甲阵的排演,所以不用提前熟悉。”

  王强只问了一句:“穆医生,到底是不是传染病?”

  穆医生被追问得没办法:“两种可能,一是未知的传染病;二,群体行为。”

  ? ? ?

  车内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穆医生的脸上,特别热情地注视着。

  “传染病的早中晚期,化验报告会体现,所以要等报告出来才能确定,”穆医生说完,闭上眼睛,脑袋枕着椅背,嘀咕,“你们不困?”

  穆医生不说还好,这一说大家都觉得困了。

  “什么是群体行为?”妙音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与累得东倒西歪的大家完全不同,眼神炯炯。

  穆医生是特别沉稳的性格,没有把握绝对不说半个字,看着妙音充满求生欲的双眼,有一瞬的冲动想让她学医。

  而医院抢救大厅隔壁的急诊内科诊室里,邵院长、内科主任和呼吸科主任都在,他们全程通过手机观看穆医生一行人的就诊过程。

  本意是当穆医生的远程外观,如果他有困惑或其他问题,他们可以现场指导或一起寻找答案。

  可是偏偏这次,大家都没什么好主意。

  ……

  一小时后,救护车被护送回方沙城,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与此同时,住在方沙城外临时工棚里的工匠们也醒了,洗漱后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吃早食,就看到昨日从飞来医馆运下来的大铁马闪着□□从眼前经过。

  ! ! !

  工匠们的双眼睁圆,昨日与飞来医馆的工匠们一起,把“大铁马”降到方沙城西,大家围着看了不少时间,又为用处争到现在。

  直到亲眼看见,不是人骑“大铁马”,而是“大铁马”里面装人,不需要马匹拖拽就能向前,哎呀,不仅能向前还能向前后左右,这可太灵活了!

  小查熟练地把车停在预定车位,拉好手刹,忽然就看到另一批刚到的马车队,每辆马车后面都挂着一个又大又粗的圆形“备胎”,满脸问号看向魏璋:

  “是我眼睛出问题了吗?”

  魏璋顺着小查的视线看去,也注意到车队每辆马车后面金黄带褐色的“大备胎”:“我也看见了。”

  小查作为资深驾驶员,问号更多:“不是,大郸连车胎都没有,怎么出门还带备胎啊?”

  他俩的谈话被其他人听到了,也纷纷凑到车窗旁看热闹,啊这……穿越真是时刻有新鲜事。

  妙音时刻注意穆医生,直到他都去看热闹,她才反应过来,是的,飞来医馆深夜出诊的这群人,不急着回去休息,盯着大郸马车后面的“环饼”看。

  “环饼”有什么好看的?

  下一秒,妙音就被大家伙盯上了。

  魏璋随手一指:“马车后面挂的是什么?”

  妙音哭笑不得:“环饼,出远门的干粮,离开越久准备得越大。”

  魏璋脑海里浮现出大郢的环饼,和医院食堂的油条很像,一般在寒食节吃,和大郸的环饼差别有点大。

  妙音补充:“面粉加水加盐和成大面团,把面团拍扁后在中间挖孔,伸手进去搓摸,就变成这样了。”

  “寻常平民出远门,怕遇到盗匪劫掠财物,会带木棍用于防身,环饼可以一个接一个套在木棍上,携带很方便。”

  “如果坐马车,环饼就会做得更大更厚实一些,像这样挂在马车后面。中途休息切一段下来吃。”

  得,大家陆续下车,有趣的向来是猜谜的过程,答案这么直白又无趣,就没了乐趣。

  一行人从移动梯到医院西门,经过停车场时,魏璋让妙音看左手边一辆越野吉普车,示意她看车后面。

  妙音看到相似大小、却又厚实得出奇的、黑色“环饼”正挂在车后面,大吃一惊,但看着少有的黑色以及吉普车的车轮,忽然就明白大家为何那么诧异了。

  “如果车胎破了,就换上这个,又可以继续前行。”就连魏璋都觉得这奇特的巧合,太有意思了。

  妙音反复打量备胎和车轮,又问:“这些可以装在大郸的马车上吗?”毕竟大铁马行驶得又快又稳当。

  如果此前打仗时有这样一辆又快又稳定的大铁马,说不定有些人就不会死。

  “不行,大郸的科技和制造水平太低,这些都是大工业化社会才有的产物,”魏璋毫不留情地把妙音的新打算扼杀在摇篮里,“别想了。”

  “……”妙音的满腔热忱顿时被浇灭,无可奈何地跟着魏璋去食堂吃早饭。

  食堂里,检验科的检验士们向来早出晚归,这个点都已经吃完,刚好接过穆医生和王蓓带回来的采样箱,开启忙碌的一天。

第111章

  一刻钟后,检验科外围的等候区,坐着消化内科、皮肤科医生和邵院长。

  检验科的窗口里,检验士乔雅和同事们忙得不可开交, 除了出诊带回的两大盒血样,还有大早赶到方沙城求医的平民百姓。

  恍忽间, 检验科又回到了穿越前的繁忙日常, 不停叫号抽血和取样化验。

  医院没网的时候,乔雅已经习惯医生们伸长脖子等报告的样子, 然而, 今天还要面对等报告的邵院长, 还是压力山大。

  四十五分钟后, 报告终于有了结果,消化内科和皮肤科医生们飞快地看完报告后若有所思。

  候在一旁的妙音赶紧过去行礼,特别恭敬地问:“医师,是疫病么?”

  两位医生互看一眼, 拿起手机摇人。

  一刻钟后,多媒体会议室的大门打开, 中医科秦主任、皮肤科医生、消化内科医生、检验科钱主任……一群人鱼贯而入, 跟在最后的是妙音、大长公主和魏璋。

  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邵院长旁听。

  投影上是检验各项的综合分析, 各科医生的意见,以及中医科秦主任与郑院使的语音聊天详情,最终认定, 国都城八十四人的大宅子并未发生时疫。

  发热的三人也只是感染风寒。

  妙音和大长公主听完结论,着实长舒一口气,却在瞬间感觉到气氛不对,医师们的神色都不像没事的样子。

  魏璋拿出手机发出视频聊天邀请, 于是,景佑帝在国都城也能参加这次会议。

  景佑帝一出现,立刻向医生们点头致意:“感谢飞来医馆深夜出诊,礼物已经出城门,夜暮时分就能送达。”

  邵院长点头示意:“陛下,客气。”

  医生们有些惊讶才几天不见,眼眸深沉、气宇轩昂的景佑帝似乎与赵鸿完全剥离,与在医院睡门诊大厅时判若两人。

  景佑帝脸上隐约有些喜色:“不是时疫就再好不过,孤不明白,为何那么多人都会抓挠双臂?”

  正在这时,心理门诊的莫然医生站起来:“陛下,如果一个群体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或处于可怕又极端的环境,可能出现群体癔病。”

  “群体癔病?”景佑帝困惑地侧转脸庞,看向郑院使。

  莫然继续解释:

  “比如,这么多人里,有人因为高热出红疹可以暂时离开那个环境,不再担惊受怕,其他人就非常有可能模仿这种情形,让自己有更多机会离开。”

  “这就是群体癔症产生的基础,这座大宅的人突发也并不是偶然,据我们了解,这家人在前几日被愤怒百姓砸门投掷污物入内……”

  “昨日还有各种咒骂,他们熟知律令,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心理防线就崩溃了……”

  “陛下,这些是我们的结论。”莫然说完就坐下了。

  在现代社会的实际病例中,群体癔病多发于青少年,没想到大郸可以全年龄段发作。

  景佑帝与郑院使说了些悄悄话,又看向莫然:“所以,他们装病?”

  “可以这么说。”莫然点头。

  景佑帝微一点头:“了解。”

  消化内科廖医生却站起来补充:“陛下,是这样,我们综合分析了所有大郸病人的检验数据,发现得寄生虫的病人非常非常多。”

  “寄生虫?”景佑帝有些困惑。

  “是的,陛下请看。”廖医生放了一部寄生虫病的科教宣传片,时长三十分钟,详细讲述了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感染了寄生虫病的人,有少数会起皮疹伴随瘙痒,所以那座大宅的人并非都是装病,只是高度紧绷的神经会让瘙痒更严重,他们也会抓得更厉害。”

  “原来如此。”景佑帝点头。

  廖医生继续:“陛下,根据郑院使所说,国都城甚至整个大郸都吃一种叫鱼脍的食物(生鱼片),虽然会配八种调味甚至十八种调味料,但这种吃法非常容易染上寄生虫病。”

  “生活在大宅里的人,几乎人人吃鱼脍,国都城的私宴、官宴甚至宫宴都有这道菜,甚至还有一种叫骨泳(快刀片活鱼只剩骨架,鱼还活着可以在水中游)的菜,同样会染上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