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 第115章

作者:流云南 标签: 系统 正剧 穿越重生

  大帐内安静极了。

  许久,大长公主重新挺直腰背:“陛下,虽然世家子弟不行,但还有不少人愿意跟着孟太医学刀针。”

  “现在反倒是女子生育和生病,缺女医和好稳婆。世家子弟不行,不如把全城稳婆召集起来,择优选拔,请飞来医馆的女医来教习。”

  “稳婆们有实操经验,有胆识,将此前种种疑问向女医请教,提升起来比从未做过的人要快得多。”

  魏国公不同意:“稳婆下九流,粗鄙贪财搬弄是非的很多,听怕飞来医馆的女医们瞧不上。”

  大长公主反而笑了:“阿弟,你老了也变得古板,让稳婆也参加医师年试即可,考核结果公布于众。”

  “好稳婆,让更多人知道,接生多,收入也多;技艺低劣的稳婆,不准再接生,或要经过学习提升才能继续接生。”

  “这样一来,好稳婆才能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皆是如此,不再把出身框死,做得好尽管做,做不好就另寻出路。”

  魏国公一句反驳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点头:“行,只是考官们到国都城很是辛苦,不知他们会不会愿意……”

  大长公主问妙音:“飞来医馆的谢礼可曾送到?”

  妙音恭敬回禀:“大长公主,小巧的白玉青玉雕正在制作,小金饰也在打造,五日内必定完工。”

  “今日大早,梅、戚和晏三家管事,已经把国都城三月三的特色小吃,送到飞来医馆,邵馆长已经派人收下了,并送了一筐绿蔬作为回赠。”

  “绿蔬不多,三家都未私自带回,连筐送到司农寺去了。”

  “绿蔬内有书信,说此作物名为红薯,茎叶根都可种植,旱涝保收,产量高,根茎叶都可食用,人畜皆宜。”

  “梅家管事说,途中有辆牛车坏了,停下修缮,马匹争相抢食,幸好发现得早,不然都吃完了。”

  “刚传来消息,司农寺已经带到农田里栽种完毕。”

  大长公主、魏国公和景佑帝喜出望外,旱涝保收对大郸来说可太重要了!

  正在这时,又有内侍来报:“启禀陛下,工部传来三条消息,第一,按飞来医馆图样烧制的下水管道已经造成,请陛下明日拨冗一望。”

  “第二,方沙城重修已完工七成,待下水管道安装完毕,三月底就能峻工。”

  “第三,三月底,帝陵亦可峻工。”

  “太好了!”景佑帝用力握拳,看向大长公主与魏国公,“孤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大郸国富民强,百姓不用把许多钱财都用在看病和丧葬上。”

  “按飞来医馆提议修建的国都城熟水铺,也都建成并使用,价格低廉,百姓们也愿意一试,因为不需要在自家劈柴生火,反而方便得多。”

  大长公主与魏国公相识一笑,他们都老了,大郸的未来已经在景佑帝的双肩上,能为他多分担一刻都是好的。

  景佑帝豁地起身:“走,去看看考生。”

  布置考场时,没想到会考这么久,临时添了许多烛架只为了考生们能看得更清楚。

  孟鸿才在考场来回穿梭,满脑子都是在飞来医馆学习的画面,因为被医师们教导过,忽然就明白临时增加考核内容的原因。

  飞来医馆不论医师还是工匠,技艺精湛得甩大郸好几条大街,所以工部仿制飞来医馆的器械太有难度,需要结合实际,打造适合大郸的工具。

  不让用浆糊应该就是这个原因。

  孟鸿才又想到了麻醉科手术室里的一幕幕,医师也分许多种,面对不同的病患,分工明确又配合默契,尤其是郑国公剖心手术那天的记忆,此生难忘。

  另外,当考官前一晚,邵馆长曾经来找,飞来医馆的考官有自己的侧重项,作为大郸名医也要有培养外科团队的意识。

  孟鸿才原地转悠了三圈,高声宣布:“分捡完毕的考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破解最后一项试题。”

  考生们一人闯这么久,个个身心疲惫,听孟师这样一说,立刻寻眼缘好的考生组队,组完以后就开始讨论并动手做浆糊。

  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

  因为考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而家庭各有所长,很快就琢磨出了具有自家特色的固定方式。

  从天亮到天黑,又从繁星满天到天边泛起鱼肚白,学生们终于交出自己的考卷。

  孟鸿才晃动学生交上来的纸页,使劲晃动,杂粮铺成的鱼真就是纹丝不动,怎么样都行。

  学生们考试时全神贯注,越战越勇,眼睛瞪得像铜铃,却在孟鸿才一声声“通过”里,先是觉得眼皮有些沉,五秒后觉得四肢沉重,再走回考室就直接躺倒。

  大长公主悄无声息地走出来,径直走向正在收拾纸笔材料的嘉宁县主赵凝,轻声问:“如何?”

  赵凝瞬间被吓醒,急忙禀报:

  “大长公主,我用米粒熬煮做成了浆糊,然后把杂粮贴成了鱼的形状,干透以后,孟师随意挥动,一粒未掉。我通过啦!”

  大长公主牵着赵凝的手:“走,去帐里歇息,飞来医馆的考官们应该已经出发了。”

  “谢大长公主。”赵凝刚迈出三步,忽然听到孟鸿才的“未通过”,扭头就看到未婚夫正蹲在地上捡杂粮。

  大长公主轻笑:“走吧,男子汉大丈夫,还需要你我操心么?”

  赵凝在走进大帐前,向未婚夫挥了挥手,笑颜如花。

  又困又累的未婚夫,忽然双眼就有些发直,未来娘子家世相当,冰雪聪明,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不对,凝儿会不会嫌弃自己? !

第123章

  三月二十四早晨六点

  国都城万胜门的城楼上,军士们迎着晨光在巡逻,远远看到熟悉的救护车,先是惊讶怎么这么早,仍然迅速大开城门。

  而救护车上,医生们正在闲聊提神。

  丁娇翻开手机相册, 欣赏照片:

  “昨天上午国都城有马车队送了许多小点心来, 护士长给我留了,那些花朵做得太精美了, 我拍了照都没舍得吃。”

  心外科的夏至主任也拿出手机:“哎, 我拍完照就吃掉了, 还挺好吃的。也不知道是谁家送来的?”

  秦主任的消息总是特别多, 但说不说取决于心情:“是之前在抢救大厅的晏敦、梅敬竹和戚修明三家厨子一起做的,据说备料都准备了不少时间。”

  “哇……厉害。”

  “金老以前说,古代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落后,穿越以后我信了。”

  “哦,对了,我们今天早晨为什么要从医院东门走?不生病坐悬吊系统总觉得怪怪的。”丁娇不是很明白。

  主任们的消息格外灵通, 心外科夏主任接话:“说是医院西门的长斜坡快收工了, 所以从东门走。”

  “啊?我们昨晚从西门回去只看到堆了很多石块,一个晚上就这么快?”

  “像我们一样三班倒, 今早出发前我去看了一眼,确实快完工了,建得又宽又稳固。”

  大家在心里第N次感叹, 基建狂魔,名不虚传。

  秦主任提醒:“到万胜门了。”

  大家立刻正襟危坐。

  而围绕在救护车四周的黑骑们掉转马头离去,城内禁军已经作好迎接准备。

  让禁军们奇怪的是,救护车没有直接进城, 而是停车拉开了车门。

  军士和禁军面面相觑,这是要做什么?

  车门打开,王强和驾驶员小查抬了三个大保温箱和一个不锈钢大桶下来。

  魏璋下马介绍:“这是飞来医馆的早食,请大家尝一尝,鸡蛋饼包油条,茶叶蛋和豆腐汤。”

  “请列队来取。”

  虽然已经是初夏温度,但早晚温差还有些大,军士们在冷风中巡了半夜,正是饥肠辘辘的时候,可还需要撑一个时辰才能吃早食。

  怎么也没想到,飞来医馆竟然会送早食来,所以才这么早来?

  军士们齐刷刷看向自家领队,可以吗?可以吗?飞来医馆都没过去呢,好想知道早食什么样?又是什么滋味?

  领队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大好事,搓着手,上扬的嘴角怎么也压不住,犹豫片刻:“那,那就……恭敬不如从命?”

  “拿自己的碗来,列队!”

  于是,军士们轮流走到魏璋面前,领鸡蛋饼包油条和茶叶蛋,再看着大碗里装满的豆腐汤,一直忍不住深呼吸,好香,真的好香。

  魏璋招呼:“趁热吃,凉了味道会差一些。”

  军士们站得笔直,努力想坚持到换岗。

  这意思很明显,救护车里的大家也都明白,于是,又把保温箱和不锈钢桶抬回车里,关门上车,驶进城门内。

  军士们立刻关闭城门。

  魏璋上了马背,再次招呼:“城门都关上了,赶紧的。”

  “还有,饭前洗手!”

  军士们平日里糙惯了,赶紧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咬上一大口,哎哟,这满满的鸡蛋、这肉、这浓郁的酱料味儿……

  哎,这鸡蛋真有茶叶味儿,好吃不噎。

  还有,这豆腐汤,明明只喝了一口,怎么就半碗没了呢?

  军士们吃东西向来风卷残云,早食吃完,被冷风黑夜冻透的肠胃,开始温热回暖,精神都好了许多。

  列队在城门内的禁军们眼睛都直了,一门之隔而已,飞来医馆不会区别对待吧?每个人都想好吃有没有?

  救护车缓缓驶入城门后,越过列队的禁军们,又开了十米远才停车。

  魏璋乐呵呵地招呼:“你们不饿吗?”

  禁军们非常耐操,饿肚子是家常便饭,眼睁睁地饿肚子也不是没有,就是吧,今天怎么这么难忍?

  “不饿!”

  “咕噜噜……”每个人的肚子都抗议口是心非。

  魏璋一拍手:“列队来领啊,我们特意提前出门,预留了你们的早食时间。”

  王强和小查又把保温箱和不锈钢桶抬下来,昨天进城已经打听过了,城门守军自带餐具,禁军们一般不带,所以又拿了一次性塑料大碗出来。

  魏璋分发保温箱里的,王强盛豆腐汤到大碗里,小查发塑料汤勺……合作默契,井然有序。

  禁军们挨个领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开炫速度同样惊人,边吃边感慨,飞来医馆果然一视同仁。

  救护车里的丁娇把分类垃圾袋取出来,告诉禁军们该怎么放。

  而魏璋又从车上拿了一大包麦芽糖,撕掉包装纸,喂给禁军的马儿们吃。

  禁军们惊了,连马匹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