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医院又穿了 第142章

作者:流云南 标签: 系统 正剧 穿越重生

  捧日军们回头,看到小铁马队和铁马上的天武军,当时就楞住了,羡慕嫉妒恨啊,他们几个为什么可以坐小铁马?

  魏璋停住电动车,凌厉的视线从每个病患眼前扫过,高声说道:

  “我是飞来医馆驿语人魏璋,陪医师们到这里救治伤寒病患,治病自愿,如果有不想治的,解了布条现在就走!”

  “我是天武军指挥使,想治病的赶紧回病房,不想治的去那边火化坑待着。”

  “回家?回家把病传给家人,要死死全家?!”

  “来人,把闹得最凶的病患抓起来!”

  十分钟后,临时病区的空地上,只剩被抓的四名病患,其他人都回病房去了,是的,没人想死,伤寒是瘟疫,没治好就回去,会死全家。

  廖医生和肖护师带领医护们停好电动车,背着各自的大背包,径直走进伤寒病区的大门,按病房号开始检查病患、并向太医们了解病情。

  他们轻声细语、诊治高效,病房里的病患很配合,安静有序地仿佛刚才的生死冲突是场幻觉。

  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的天武军跟在医护身旁随行,警惕着进出经过的每一个人。

  而当医护们在高效诊断时,落在后面的天武军马队赶来了,卸下绑在马背上的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一箱又一箱搬进医师们专用的库房。

  病患们躲在病房里,偷偷观察飞来医馆的人和物,从未见过,但看起来就是非常昂贵,而且很明显这些都是用来治病的。

  从郑院使和太医们的恭敬程度来看,飞来医馆医师们的医术想来非常高超。

  医护们给北狄使团治疗攒的经验,在滑州城很好用,而在滑州城积攒的诊疗经验、与天武军的默契配合,用在德县更加高效。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而天武军和捧日军一起,骑马不断接力往返,一趟又一趟地往德县运送药物和医疗器械。

  半个时辰后,天字号病房的病患们已经躺平,望着竹竿顶部挂着的透明输液袋和扎在自己身上的针发呆,啊这……与大郸医师们的诊治方法天差地别,但又忐忑。

  而病倒的德县医师们,在看到并亲身体验了飞来医馆的医治,内心几乎是崩塌的,这是什么神仙法器?又是什么样的治疗方法?

  尾随到伤寒病区的蔡县丞,双眼已经空洞了,太匪夷所思,太高深莫测。一时不知自己该做些什么?

  傍晚时分,所有的补液、止血和抗生素都已经到位,病患们也喝上了容易消化的米粥和调理胃肠的汤药。

  夜深人静的子时,所有治疗结束,医护们与太医们轮换休息。

  伤寒病区里静悄悄,飞来医馆的灯一盏又一盏地亮着,在黑暗中格外醒目。

  ……

  第二天清晨,阳光出奇得好,与昨日的阴沉截然不同。

  德县伤寒病区,病患们有序排队领各自的早食和汤药,觉得飞来医馆的医术好得天上有地下无。

  只是一晚治疗,今日的精神好多了不说,沉重的身体都轻快了。

  蔡县丞听到外面有差役兴奋的高喊:

  “蔡县丞,德县药铺掌柜们带着药材回来了!”

  好不容易休息了小半日的郑院使和太医们听了长舒一口气,太好了!

  没多久又有差役来报:

  “蔡县丞,有一大批医师们,坐着马车牛车正在陆续抵达东门,说是从其他州府赶来的,是否要去迎接?”

  蔡县丞用衣袖抹了一把脸:“迎!本县丞现在就去!”

  郑院使、太医和病倒的德县医师们,听到这个消息,一直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

  郑院使和太医们骑马,追上蔡县丞,一起去城东迎接风尘仆仆的医师们。

  而他们进入伤寒病区后,整齐划一地向飞来医馆医护们行礼。

  医护们也向他们鞠躬。

  从古至今,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的医者们,在这样奇妙的时刻相遇、互相尊敬、并肩作战。

  魏璋拿着手机,将这一刻记录。

  至此,德县的医师数量充足,药材库存颇多,伤寒病区病患情绪稳定、身体情况大为好转。

  所以,上午的治疗结束,双方交接完毕。

  飞来医馆的医护们收拾完所有的医疗垃圾,骑上电动车,和天武军们先后离开伤寒病区,踏上去滑州城的路。

  大郸的医师和病患们,站在病区大门里,目送他们的身影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也不愿散去。

  这一别,何时才能再见?

  又或是,再也不见。

  ……

  傍晚时分,滑州城的城西门楼上,灯笼架提前点亮。

  李知州焦躁地来回踱步,飞来医馆的医师们怎么还没回城?路上顺利吗?有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呸呸呸!

  有天武军保护,不会有任何危险!

  邵院长也站在门楼上,虽然一直收到魏璋的实时消息,也在看滑州支援大群里的消息,但始终心神不宁。

  直到天都黑了,才看到远处小小的亮点以极快的速度靠近,后面还有一长串火把。

  “回来了!”邵院长赶紧往走下门楼,转眼就到了城门外。

  李知州也赶紧跟下去。

  第一辆车停在临时停车场,魏璋和廖医生最先下车,第二辆第三辆紧随其后,十分钟后,八辆车到齐。

  邵院长高悬的心放下一半,走过去就开始叨魏璋:“说好下午五点就能到的,现在都七点了!”

  魏璋嘿嘿:“本来是的,还没出德县城门,就被百姓拦住,死命往我们车里塞东西。”

  “电动车很容易被拦啊,天武军也被拦了,不拿他们的东西根本走不了。”

  “竹筐装好的鸡蛋鸭蛋鹅蛋,看我们电动车装不了,就往天武军的马背上挂。”

  脱掉防护服的医护们纷纷点头,现在想起来还有些吓人,忽然就围上来一大群人争先恐后地放东西:

  “邵院长,可吓人了!”

  像为了印证大家都说了大实话,突然一声特别响亮又突兀的鹅叫:“昂……”

  邵院长被吓得一楞,循声张望:“蛋也能叫?”

  爆破组的郭工打开厢式车的后车门:“邵院长,来看一眼?”

  邵院长走过去一看,倒退两步:“这么多?”

  是的,三辆厢式车里塞满了蛋筐,还有活的鸡鸭鹅各二十只,两对大雁和一对梅花鹿。

  除此以外,其他车的后备厢也塞得满满当当,包括但不限于,德县的时令蔬菜、分割好的猪牛羊肉、装在木桶里的活鱼和米面粮油。

  邵院长向魏璋使了个眼色,小声问:“不是说德县很穷吗?”

  魏璋耸了耸肩:“救命之恩嘛。”

  邵院长迅速把每个人都看了一遍,终于放下心来:“赶紧的,回滑州驿好好休息,早点睡。”

  郭工问:“邵院长,这些放哪儿?”

  邵院长看向魏璋:“要不留在滑州?”

  魏璋立刻回答:“会被认为嫌弃,瞧不上。邵院长,我们带来的东西消耗很快,这些都装得下。”

  “行吧,那就带回医院,”邵院长又催,“赶紧回驿馆洗澡吃饭休息。”

  说来都没人信,医护们回到驿馆洗澡吃饭都精神抖擞,回到房间秒睡。

  在每层楼巡视的店小二都放轻了脚步,生怕吵到他们。

  ……

  与此同时,城南悲田坊,谭主任用清水洗手,然后再擦消毒液,看到大群里报平安的消息,顿时安心了,顺便问国都城的稳婆们:

  “当日在国都城里,你们明显不愿来滑州,为何还是来了?”

  忽然跟来了,各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几日的接生手段有很明显的提升。

  稳婆杨氏特别严肃:“谭师,您说的对,这是难得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凭自己的术业说话,才能在太医院站得住脚。”

  谭主任微笑着点头:“廖医师他们已经平安回到滑州城,你们在悲田坊这几日的表现极好,所以,这几日我们会先回飞来医馆。”

  “你们的表现与评价,我会如实向陛下禀报。”

  “多谢谭师!”稳婆们既高兴又激动,从出生就被瞧不起,怎么也没想到还有被陛下钦点进太医院的机会。

  而且大家凭真本事参加考核,机会难得,岂能轻易错过?

  谭主任望着雀跃的夜班稳婆们,悄无声息地离开悲田坊,回滑州驿休息。

第145章

  消化科驰援德县的三天, 孟鸿才留一半学生在城东药铺继续义诊处理外伤,自己带另一半学生到城西伤寒病区帮忙。

  是的,孟鸿才确实很专注刀针, 但内科也能看,尤其是伤寒病人们经过抗生素、补液等治疗, 病情已经平稳, 只剩下退热退红疹和胃肠调理这些问题。

  孟鸿才在太医院倍受冷落,但在滑州城的医师们来看, 仍然是不得了的太医, 倍受尊敬。

  与此同时, 正是春末夏初时节, 先大雨再暴晒,反复降温又升温, 全城孩童生病的不少, 但全城医师都在伤寒病区忙活, 根本找不到医师。

  李知州把情况转告邵院长,在消化科奔赴德县的同一天, 儿科医护们在城内的欧阳学院门前的广场上开辟了儿科门诊义诊。

  一大早,儿科医生就从春季高发的结膜炎(红眼病)、扁体桃发炎、支气管炎、腹泻等常见病开始,很快就发现了伴随贫穷而生的疾病。

  衣着单薄的孩童和母亲,以及陪伴的大人,手上的冻疮还没痊愈,又因为泡水发生溃烂。

  营养不良的孩子一个接一个, 瘦得皮包骨的也不少。

  可这些都不是医护们能解决的问题,只能把心疼和诧异抛在脑后,解决眼前的各种疾病。

  飞来医馆的眼药水、退热药、口服药等等,都颠覆了滑州百姓对药的概念。带药回去,不论是病童家长还是医护,谁都不放心。

  所以,儿科护士就按医嘱,结膜炎的滴好眼药水,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鼻窦炎的肌肉注射或者口服抗生素,每个小病人都吃完药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