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云南
晏敦从帷裳里探出头来:“魏璋,敬请赐教。”
赐教?
魏璋想了想才反应过来:“医馆只收米面粮油, 但也没限制生还是熟。”
是的,据他观察下来,医护人员面对病人时个个苦口婆心,戒糖戒零食多运动不要久坐……诸如此类, 要多健康就有多健康,偏偏轮到自己的时候那是相当放飞自我。
另外,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让身体更容易有饥饿感,所以医护们是奶茶烤串油炸食品的忠实客户。
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这些送到医院来,除了充库存以外真没多大用处;远不如各种吃食来得实在。
魏璋心想,已经提醒到这种地步,晏敦总该明白了吧?
晏敦稍一琢磨便恍然大悟:“多谢。”
“客气。”魏璋双手抱拳。
没多久,晏家车队和魏璋奔上各自的路。
魏璋带着血生化报告和驱虫药到达地坑院入口时,发现不远处的林地阴影里有个不大不小的箱笼,附近还有护卫在巡视,箱笼上的编织纹理和当初赵鸿藏身的那个大箱子有些相像。
最近雨多太阳少,除了干燥得像风箱的方沙城,这里的空气都带着湿气,根本不适合晒东西,也不知道护卫们、哦不对、也不知道哪位主君指使的。
正事要紧,魏璋三两下跃到地坑院门口,熟练地敲门,等门打开走了进去,就听到孩子们在做打扫、整理等事务。
在出诊组和地坑院全员的努力下,所有发热的孩音都已经恢复健康。
在夜袭时受伤的孩子们也都妥善处理,脖子上挂着三角巾的、脑袋缠着纱布的、脸上贴着创可贴的……只要不疼得厉害,就不影响他们在一起嬉闹玩笑。
有烧伤的看妇们同样因为处理及时遵医嘱,没有发生伤口感染,都在稳定恢复中。
在地坑院长大的孩子都早熟,面对受伤的看妇们,孩子们都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收拾床铺、整理房间、收整衣服……
随着出诊次数的增加,地坑院全员对“出诊组”从好奇、尊敬和期待,到现在近乎盲目的信任,尤其是孩子们,起初还有些怕“全副武装”的模样,现在……一言不合就抱大腿。
每个人都被孩子们粘得走不了路,身上至少有四个“人形挂件”。
这些日子的“出诊”这么顺利,一是组员选得好;二是病人发自内心地信任;三,是妙音和潘婶能严格遵守医嘱给孩子们喂药。
就像张主任说的,儿科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家长,包括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妙音读过书认识字,一点不出错是胆大心细。
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潘婶”,一位目不识丁、专心照顾小胖墩、相貌极为普通的寡妇,在妙音重伤后接过了给孩童们喂药、给看妇们换药的重任,完成得非常好,一点差错都没出。
儿科张主任曾经问过潘婶,怎么记住这么多孩子的吃药时间和方式方法?
潘婶笑成一朵花:“我知道这里所有孩子的名字,也记得他们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怎么喂……医仙要问为什么,我也说不上来。”
“医仙每天坐马车走路赶来赶去,救了月儿、妙音和大长公主她们,还送礼物给小胖墩祝福……我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医者,当然每句话都要记得牢牢的。”
这么朴实的回答,让“出诊组”无言以对,但自己的辛苦和努力被人看到并记住,不管是谁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
经过最后一次集体大体检,除了送到飞来医馆等待手术的孩子们,地坑院的所有人都可以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去。
换句话说,明天就不用出诊了。
又一次搬家对地坑院的孩子们来说并不算新鲜事,也谈不上难过或开心,但对他们来说,难过的是“出诊组”以后就不会再来了,也许再也见不到。
离别在即,凡是能走路的都送到了地坑院外。
魏璋灵机一动,拿出自拍杆架上手机,指挥所有人排队站好,用每个人都能听懂的话:“来,一二三,茄子!”
一张阳光下的大合照就这样拍好了,地坑院所有人看到手机的照片时都惊呆了,除了神仙还有谁能做出这样的事? !可是,他们坚称自己不是神仙。
嗯,神仙们都谦虚。
为了安全考虑,他们不能出地坑院。
于是,“出诊组”一步三回头地向他们挥手,孩子们、看妇们尤其是潘婶都努力挥着手,直到双方再也看不到。
走进林地时,儿科张主任鼻子有点酸:“好久没遇到这么听话的孩子们了。”
丁娇也很感慨:“是的,他们害怕但是一动不动,一个个可萌了。”
杜远猛的举起右手显摆:“看,他们用野花给我编了个手环。”
虽然很粗糙但满满的心意有没有?
魏璋似笑非笑地戳破:“有没有一种可能,你们一直戴着口罩帽子……你被当成了女医生?”
“噗哈哈哈……”一阵大笑毫不客气。
杜远先是垮了脸,然后就开始自黑:“这有什么?我之前出去做核酸,不知道多少人叫我姐姐、阿姨!”
“哈哈哈……”笑得更加大声更不客气。
丁娇戳穿他:“哟,不知道当时谁气得和孩子较真,我是哥哥,哥哥!”
魏璋五官天生比常人敏锐,眼角余光忽然瞥到“挥手”的胳膊,又很快消失在来时发现的箱笼里,咦?那里面有人?
什么好人白天躲在箱笼里啊? !
“你发什么呆?”杜远用力一拍魏璋肩膀,“走啦。”
魏璋立刻跟上,磨磨蹭蹭地走到王强身旁:“你看到了?”
王强微一点头。
“你不觉得那条挥动的胳膊有点奇怪么?”
王强又点头。
魏璋表达强烈不满:“你倒时说话啊!”
“你能管?”王强怒回去。
“不能。”魏璋选择闭嘴。
穿过林地,魏璋硬要和王强同一辆马车。
马车上,魏璋躺着、坐着、斜着……怎么也模拟不出那个从箱底伸出的挥手姿态,真奇怪。
王强看着魏璋有些无语:“你每天操那么多心不累?”
“你行,你倒是模拟一个看看啊。”
王强先躺在马车的长凳上,然后弯腰变成胸腹相贴、脸贴膝盖的体位,向后挥动手臂:“有什么难度吗?”
“……”魏璋傻眼,“哥,不是每个人的柔韧度都像你这么好的?”
“之前葬小胖墩的时候,那个头上长着头的谜底,就是那什么跳大神舞的帽子,他们用来装帽子和礼物的盒子,外面的图案就和那个箱笼很像。”
“什么跳大神舞,那是傩舞!”魏璋话一出口,忽然觉得没法反驳,很可能就这么回事,瞬间释怀。
那个箱笼里很可能是某个耍百戏的,窝在箱子里练基本功。
马车内一阵安静,忽然,王强开口:“不过,那条胳膊可真够细的。”
? ? ?
魏璋惊讶地抬头,直视王强双眼:“是你让我不要少见多怪的!不对,挥手的是袖子,你怎么看到胳膊粗细的?”
“咱俩站的位置不一样,我刚好看到袖口滑落的一瞬间,然后被树和草挡住了。”
“行了,别瞎猜了。”魏璋把脑子里蹿出来的无数念头给掐死。
“……”王强顺势靠着车轿闭目养神。
而其他马车里,大家都靠在马车里睡觉攒体力,终于明白古人的“舟车劳顿”有多累了。
张主任已经完全适应在马车里说话的方式了,摇来晃去,说话带颤音:“也不知道古代人坐马车出行一坐三五个月是怎么熬的?”
“不知道骑马会不会好一点?”
检验科的乔雅转了一下大眼睛:“张主任,下次要不要试试?”
张主任笑得可慈祥了:“蓝妹妹,如果还有出诊的话,我们坐马车,你骑马?”
乔雅赶紧摆手:“不了不了……骑马除了适合拍照,剩下的都不行。”
马车队驶出没多久,后面就有两队黑马黑衣人紧随其后保护,一直将马车队护送到进入方沙城才转头。
而马车队一进方沙城,神卫们就骑马迎来了。
大家掀开马车的帷裳,看到高高的医院西门和移动梯,内心欢呼:“明天终于不用出诊啦!”
等他们走进医院西门,立刻围着魏璋要大合照,没网可以用蓝牙,只要有电就行。
急诊大楼天台,邵院长和金老正远远地看着他们。
邵院长看了看天色,难掩内心的焦灼:“飞来医馆的名声应该传遍国都城了吧?怎么还没病人来呢?”
第68章
时间倒退一些, 晏敦和梅敬竹两家的马车队,前后回到国都城,两家住得很近, 只隔了个街坊,确切地说, 只隔了一道坊墙。
于是, 两家马车从不同城门进入,几乎同一时间停在各自的家门口。
受到各自家眷喜出望外的欢迎后, 回家沐浴更衣, 立刻起身赶往长信宫, 又几乎同一时间到达宫门外。
“哟,晏老儿,这么巧?”梅敬竹迈着方步,悠闲地像逛集市。
“呵。”晏敦惬意地享受行动自如的快乐。
“你猜,齐王殿下现在是什么情形?”
“礼部肯定准备挑选齐王妃、建齐王府这些事情;刑部分成两派为秦王死因吵得不可开交, 但没人愿意建头功;至于官粮掺沙这件事情足够让三司翻个底朝天……”
一件件都是大事,都需要许多人手, 最关键的是“能独当一面”的能臣忠臣来坐阵。
也因为每件都是大事, 本该徐徐图之,但眼下形势比人强, 留给齐王殿下的时间所剩无几。
“所以,咱们赶紧去看热闹。”梅敬竹等不及了。
晏敦赶紧跟上,万万没想到, 两把老骨头在廊下走得飞快,忽然就被郑国公拦住。
“郑国公,您这是……”晏敦楞住。
“能和本王说说飞来医馆么?”郑国公有些犹豫但似乎又像下了很大的决心。
梅敬竹想了想:“飞来医馆可是三日三夜都说不完的好地方!”
郑国公瞧了瞧四下里,小声问:“去飞来医馆求医,需要什么文书?还是需要齐王殿下推荐?是不是要像大长公主那样备下厚礼?”
晏敦不假思索地回答:“不用!马车出行,带上病患和米面粮油,投一封拜贴即可。”
上一篇:重生之我给国家送外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