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资助的贫困生是胤禩 第87章

作者:四担白米 标签: 清穿 娱乐圈 婚恋 甜文 穿越重生

  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老四绝不是‘捡漏王’,老四能坐上皇位,靠的是实力——他精明周全,極擅长揣摩人心,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必有收获。

  现在皇父必定覺得老四周到贴心極了。其他儿子各有算计,只有老四想着皇父。

  不过老四这一表態,至少是公开支持八福晋,对于扭轉当前不利局面至关重要。

  胤禩不再多想,立即跟着表態:“多谢四哥提醒,儿臣以为四哥的提議极妙,叫‘康熙急救法’更合适。”

  康熙的目光悠悠飘到郭綿身上。

  这个法子是她想出来的,人也是她救的,她又是个极有主意的人,她要是不同意,此事办起来没那么漂亮。

  郭綿这点覺悟还是有的,演技更是不在话下。

  为了尽可能恢复胤禩的名誉,补偿对他的伤害,她非常虔诚地俯首拜請:“儿媳今日之举虽属情非得已,但确实损害了皇家体面,也伤害了八爷的颜面,儿媳万死不足以赎罪,惟愿今日事止于南苑,切不可令百姓知晓。皇父仁慈爱民,四海皆知。急救之法只有以皇父之名传播,此法才能真正惠及千秋。请皇父以年号命名!”

  康熙沉吟片刻,状似无奈地看了口气,轉头对太后说道:“额聂有没有觉得老八媳妇这脾性很像一个人?”

  太后不是他親娘,也不曾养育扶持他,在政治上对他毫无影响力。

  她看得出来康熙很想要这个功绩,自知阻拦不了,却猜不出他要拿谁做梯子,便含糊道:“是有点像一个人,但本宮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一时想不起来。”

  康熙摇摇头:“不怪额聂记性不好,其实您进宮时,那位长辈已经出宫去了。想来关于她的事儿,都是听宫里一些老人说的。朕也是听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偶尔提起,对她有些许了解。”

  太后反应过来了,“皇帝说的是先帝废后,哀家那位堂姑?”

  顺治废后是孝庄的侄女,顺治八年册为皇后,顺治十年被废,先降为静妃改居侧宫,之后被送回蒙古改嫁。

  “正是。太皇太后曾说,废后秉性善良天真,初进宫时深得皇父欢心,只是脾气过于耿直急躁不懂變通,才渐渐因为一些琐事误会,与皇父生了嫌隙。”

  太后稍一思量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情不愿地拿自家姑姑给他搭梯子:“皇帝说的是。老八媳妇儿确实像废后,一样的容色秀丽,一样的秉性善良,一样的耿直脾气。其实哀家起初便觉得既是为了救人,举止出格一些也无伤大雅。只要略惩小戒,记住这个教训,日后不再犯即可,谁料她梗着脖子要休书……”

  胤禩用眼梢冷冷扫了眼郭綿。

  郭绵赶紧调动情绪,哭道:“孙媳知错了,孙媳不想被休,孙媳只是太内疚,太害怕了,不知怎么赎罪才好……呜呜呜呜……”

  因为方才她发表那番逆天言论,太后原本对她极其厌恶的,眼下这么一哭,又好看又可怜,太后的心一下就软了。

  再加上皇帝的立場改變了,她得积极配合,才能使皇帝的轉变没那么生硬,便派身边的大嬷嬷亲自去扶她。

  理由倒是现成的:她肚子里怀着胤禩第一个孩子,不可大意。

  她一表态,她的头号下属——佟佳贵妃立马跟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八福晋虽有错,但功劳更大,善哉善哉。

  这几个大boss的态度一转变,其他人也跟着纷纷转向。

  老三、老九、老十、小十四纷纷出列恭贺康熙。

  四妃开始安抚郭绵。

  太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数次暗示鄂伦岱揆叙,让他们出場揭穿八福晋的真实身份,然而此二人毫无反应。

  他实在不肯错过这个好时机,眼睁睁看着胤禩扭转乾坤,真把八福晋捧成济世功臣,便提点十三,让十三打头。

  十三心里万般抗拒,却顶不住压力,只好站出来,“汗阿玛,儿臣有事启奏。”

  “哦?”康熙想起八福晋刚开始救太监时他有过奇怪的举动,料想他要说的事儿与八福晋有关,且不是好事儿。

  康熙摆手道:“朕累了,明日上个折来说吧。”

  十三硬着头皮说道:“事关‘康熙急救法’到底可不可用,儿臣不得不现在说。”

  所有人一静。

  太子道:“阿玛,此法关乎您千秋万代的圣誉,更关乎天下医道正统。若未经太医院反复验证便冠以年号推行,一旦有误,恐伤朝廷威信。十三弟既有所察,不妨当廷奏明,也好让您及诸位阿哥共议,以免日后贻误苍生。”

  康熙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准。”

  十三舔了舔唇,刚要开口,忽听胤禩道:“十三弟,汗阿玛素来偏疼你,对你寄予厚望,是以每次南巡必令你随侍左右,议政常询你见解,这份恩宠令许多兄弟艳羡非常。今日你要说的话,不仅关乎八福晋,更关乎你的前程。可要想清楚了——皇父的信任,得之不易,失之却只在一念之间。”

  十三呼吸一滞,拳头发出咯吱咯吱声。

  太子温声劝道:“十三弟,老八说的对,汗阿玛对你钟爱有加,你切不可让君父受蒙小人蒙蔽。你既已开了口,不如把话说完。若真有什么不妥之处,当着汗阿玛和诸位兄弟的面说清楚,既是尽忠尽孝,也是对八弟妹的维护。”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胤禩,又道:“皇阿玛素来明察秋毫,你只管据实以告,不必有所顾虑。”

  他们俩打了这一段机锋,又一次成功挑起了众人的好奇,大家都眼巴巴看着十三。

  康熙此时已经看出来,十三是受太子驱使,他亦深知,太子因阿吉被斩对老八怨憎颇深,此时定要借题发挥,因此,十三尚未开口,他心中已存了三分不信任。

  十三硬着头皮说出‘白

  狐报恩’和‘白狐替嫁’两个传闻,然后道:“八嫂到底是用医术救人,还是用妖术救人,请汗阿玛明鉴。”

  话一落地,康熙不仅感到荒谬,更对太子这一招无比失望。

  “太子。”

  太子赶紧起身。

  康熙斜睨着他,“这便是你方才没说出口的坊间传闻?”

  太子肯定地答道:“正是。儿臣听闻,鄂伦岱和揆叙当夜就在安亲王府,亲眼见狐妖穿画而来。”

  康熙听闻此事还牵涉朝中大臣,且这两人此刻都在现场,不免怀疑是太子安排的,怒火中烧地大喝:“鄂伦岱,揆叙,上前回话!”

  鄂伦岱和揆叙立即站出来。

  康熙喝问:“太子所言可否属实?”

  郭绵有些紧张——替胤禩紧张。待会儿万一暴露,该怎么保全他呢?

  胤禩捏了捏她的手,给了她一个坚定的眼神。

  她心里的不安倏忽飘散,只剩坦然。不管面对什么境况,他一定有应对策略。

  “回主子话,八福晋出阁前,奴才确在安亲王府喝过酒,席上听闻八福晋于永安禅寺救了一只白狐,别的未见。”鄂伦岱大声道。

  太子脸色一变,不过知道他一家都是硬骨头,便没在他身上做无用功,而是目光凌厉地看向揆叙。

  揆叙沉吟不语,似乎在做思想斗争。

  “揆叙,皇上在此,你怕什么?”太子悠悠提醒。

  康熙起身走到他身边,沉声道:“将那日情形如实道来,若有半句虚言,朕决不轻饶!”

  “奴才绝不敢欺瞒皇上!”揆叙扑通跪地,急促地说到:“奴才当时亦在场,大家喝到七分醉时,鄂伦岱大人说起新得了一副奇画,奴才自恃有几分才情,素来喜欢附庸风雅,便央求他拿来共赏。鄂伦岱并未吝啬,立时着人取画,不多时便将画取来。那确实是一副奇画,我等皆为之失神。”说到这里,揆叙似是陷入回忆中,一时怔忡。

  “画的什么?”太后忍不住问。

  揆叙回过神来,忙道:“那是一副半人半狐画像。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白狐,栩栩如生。大约是因为太真了,安亲王府一个送酒的婢女误以为是白日里八福晋救得狐妖现身,便叫来了福晋等人。她们见了画大为吃惊,竟说画中人相貌与当时并未出阁的八福晋极为相似。之后,京城便有了‘白狐报恩’和‘白狐替嫁’传说。这便是奴才当日所见所闻之全部,请皇上太后和太子明鉴。”

  康熙沉声道:“那画何在?”

  揆叙道:“当时被鄂伦岱大人收回了,至于现在在何处,奴才不知。”

  康熙转向鄂伦岱,鄂伦岱梗着脖子道:“烧了!都说画中人长得像八福晋,我这个做舅舅的留着作甚!”

  “汗阿玛容禀。”胤禩突然开口。

  康熙转向他:“你说。”

  胤禩面容沉静如水,不急不缓地说道:“大婚前一日,儿臣听闻此事,为求证真假,曾向鄂伦岱索要这幅画,大婚当日,他曾于东华门前向我展示,我亲眼见过,确然与八福晋有几分相似,未免给鄂伦岱和福晋带来困扰,我请他将画烧掉,并亲自赶往安亲王府,嘱咐玛尔珲严控府中口舌,不可令谣言继续蔓延。”

  康熙犀利地目光在鄂伦岱、揆叙和胤禩脸上扫了一圈,仿佛自言自语一般问:“那画中人为何与八福晋相似呢?”

  郭绵饶有兴致地看向身边的男人,心想:我看你怎么编。

第111章

  胤禩显然早有准备,朗声道:“儿臣已查过,城外三十里有一个山西富商捐建的寺庙,叫做慈光寺,寺里有一尊白檀木观音像,我福晋的相貌与那观音相貌极似。而那画便是画师照着观音像画的。”

  观音像原没有,是他找人雕刻做旧,摆放在慈光寺的。

  成親后不久,这些便已布置妥当。

  现在慈光寺香火很旺,每天都有百姓拜‘郭绵’。

  老九忽然大喊:“怪不得八嫂舍己救人,原来是观音下凡!”

  宜妃闻言,双手合十,眼中闪着虔诚的光芒:“阿弥陀佛!八福晋今日之举,便是《金光明经》里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的再现啊!”

  娘俩一唱一和,仿佛给郭绵镀了金身。

  素日里吃斋念佛的妃嫔们对郭绵態度渐渐变了——原先含着轻蔑的丹凤眼低垂下来,捏着帕子的手不自覺地合十,就连太后眼中都有敬畏。

  万万想不到,我这个‘狐妖’竟能反轉成‘观音’,真是神级反轉啊。

  郭绵嘴角的笑简直压不住,手也痒——想给胤禩鼓掌。

  太子面上沉稳,眼角却不受控制地抽搐了两下——八福晋竟真成了众人口中的‘活菩萨’?

  他推出十三弟才做成的局,倒成了给老八夫妻作嫁衣裳?!

  “当真是……”他喉结滚动,生生将‘妖言惑众’四个字咽了回去,齿缝间却溢出一声几不可闻的冷笑:等着瞧吧,此事没完,孤一定派人将此事查清!

  余光瞥见康熙意味深长的目光,他急忙端起茶盏掩饰,却不防被凉透了的茶水溅了满手。

  见他这副样子,康熙心中越发失望。

  十三低着头退到人后,却感到一道锐利的视线盯着自己。他不敢抬头。

  他知道皇父一定很寒心。

  自己认为八福晋是狐妖,之前却没有坚持护驾,这是置皇父的安危于不顾。

  八哥的警告应验了。失去皇父的信任,只在一念之间。

  正是因为今日之事,后来康熙逐渐疏远他,甚至在其他皇子的请安折上批示,流露出对他的厌恶,称其为‘不大勤学忠孝之人,并告诫其他大臣皇子警惕他,‘尔等若放任之,必在一处遇到他,不可不防’。

  一年后,‘巴林银矿案’爆发,太子太傅索额图被赐死,太子失勢,十三被所有人孤立。

  抑郁烦闷之下,他每日沉溺酒色,有一日醉酒摔下马来,左腿受伤,生了癞疮,越发不肯出门,身子渐胖。

  直到老四送来一罐名为‘六氯环己烷乳膏’的奇药。

  这药很快治好了老十三的腿,老四还带他进入自己的小圈子,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希望。

  那当然都是后话了。

  说回这一刻。

  最終,康熙判定,八福晋创‘康熙急救法’,虽于社稷有功,然闺阁越礼也是事实。

  尤其是‘人人平等,男女无别’的言论,实在是狂悖大胆。今日若因功掩过,他日必有效尤者。因此虽不罚她,亦不能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