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后宫生存手札 第78章

作者:春夜载月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太子妃恍然,太子自幼在皇上身边长大,对皇上的身体和习惯不说了如指掌,但也相当清楚,这些修改正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

于是等到这一批供给送去之后,皇上那边很快便写了信回来,感慨太子对他的关切孝顺,又随信赠了不少一路来所得的当地特产。

这些东西和先前送回来的东西看似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这一次是独属于东宫的,有些是给太子妃的,更多的是给太子的。

里头的东西要么是皇上亲手猎得的动物,要么是皇上亲自挑选的,想着太子会喜欢的东西,要么就是太子曾经随口提到过,连自己也记不清,但皇上仍然记得,也命人搜寻了来给他的东西。

看着这些物件,太子仿佛就看到了皇上南巡一路以来的种种经历。

他想起了年幼随皇上一同出行的时候,听他讲起在民间各处的见闻,他当时说自己以后也要和皇上一起,遍览四方,体察民情,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皇上很高兴,对着朝臣们夸他小小年纪便有此大志,那是很早之前,皇上就对他寄予厚望了。

他后来也很盼着能有这样的机会,

只是时势如此,京中皇上不在,他这个太子理当坐镇后方。

除了他,也没人有这样的资格了。

这么想来,现在这样倒还不错,至少皇上还信他。

太子紧绷的面容终于微微松动了。

太子心境当中的变化,远在南方的皇上虽然不能很好的察觉,但也似有所感,同太子的通信更加频繁了许多,言语间尽显温情。

太子妃亦有所觉,悄悄松了一口气。

她自嫁入东宫以来,事事小心,时时谨慎,这会儿总算是有所收获了。

太子紧闭的心扉终于松动,夫妻二人之间也愈发亲密和谐。

五月,圣驾回銮。

太子妃有孕的消息同时传了出来。

虽然太子膝下早就有了子嗣,不过自己亲自选出的太子妃有孕,对皇上而言还是很值得开心的,他亲自过问,吩咐太医院一定要照看好太子妃的身体,又接连赏赐,让外界重新回想起了太子的盛宠程度。

太子终于再度意气风发起来。

对于太子妃腹中的孩子,他无疑是充满期待的,这让他想起了自己早逝的额娘,还有在他出生前就已经夭折的兄长,他很少在汗阿玛那里听到过这个孩子,但仅有的几次,也让他明白汗阿玛对此事的悲痛和惋惜。

所以他更期待着太子妃能够安安稳稳的生产,只要母子或者母女平安无事便好。

太子也没有因为即将拥有嫡出子女的喜悦,而忽视了自己已有的两个儿子,虽说嫡庶有别,可到底都是他的孩子,一点点看着长大的,乖巧可爱,他又岂会舍得差别对待?

为了此事,太子甚至鲜少破了例,掺和了后宅事务,和早就心有不满的李佳氏长谈了一次,既是安抚,又是警告。

太子妃那边则不用多说,她是个聪明的女人,也是一个贤明大度的太子妃,在这一点上,汗阿玛看人的眼光还是极为精准的。

到这时,太子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汗阿玛会对直郡王一再偏爱,哪怕是他与直郡王相争,在直郡王分明顶撞了储君有错的前提下,皇上也并不满意他以身份压迫大哥的举动。

从前他一心觉得嫡庶有别,直郡王虽为长兄,可他才是储君。

那时候皇上语重心长,同他讲道理,但他听不进去,甚至觉得哪怕将来自己有了子嗣,子嗣间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他也依旧会选择维护储君的威严。

皇上生气了,骂他毫无手足之情,他并不服气,觉得皇上就是在偏心大哥,父子俩因为此事不欢而散过很多次。

到了这会儿,太子才终于体会到当年汗阿玛的处境。

手心手背都是肉,偏了哪一个,另一个都不会服气的。

正如他舍不得让长子和次子将来去当嫡子的奴才,皇上也舍不得直郡王如此,所以他才总是在自己面前反复提及“兄弟”两个字。

君臣,兄弟,皇上希望他能把握好其中的分寸,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可是,太子的面容之上无悲也无喜。

他心无波澜地想着,既已经是君臣,君臣之间,只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尊卑之别,又何来父子兄弟之说呢?

皇上一定比他更清楚,世间事注定不得两全,强求不来的。

他注定要辜负汗阿玛的期望了。

成王败寇,窃国者侯,从来只有上位者有资格怜悯,其余芸芸众生,不过棋子而已。

等到哪一日他能掌握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他才有资格满足汗阿玛的期望,厚待那些肯忠于他的手足们。

*

这次南巡过后,皇上深深觉得几个儿子经过一番历练,看着总算是成熟了一些,于是开始给他们派分差事儿,当然主要还是学习为主。

胤禩在这上头很用心,渐渐地就忙碌起来。

他忙起来,攸宁也没多少空闲时间,连同胤禩在内,后面又有四五个阿哥眼看着长大了,是时候该相看婚事的人选了。

攸宁以前一直觉得时间过得好慢,这会儿却反而觉得过得快了。

之前给胤禩赐格格的时候,她还觉得他是个初中生还是高中生,没当一回事儿,加上那三个格格也全部都没有怀孕,在她这里存在感更低——当然也是因为她不喜欢身边有这么多人尽孝。

但是现在胤禩却已经变成一个成年人了,她见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也不方便来后宫了。

等到以后时局敏感,估计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够见上一次。

有着这样的想法,攸宁在选儿媳妇这件事上就很小心了。

父母能够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时间要到此为止了,之后要陪他走过接下来人生的就是他的妻子。

她认真考虑,到底该为胤禩选一个什么样子的福晋。

皇上对此依旧不理解,他的想法一直以来就是正妻很重要,人品要贤德,因为嫁进来要管理好后宅的,不能嫉妒,身体要健康,不能有恶疾,不能影响子嗣,家世当然也要过得去,但不可能光看这个,毕竟再贵也贵不过皇子,至于容貌,那不重要,性格跟阿哥合不合适,也不太重要,大不了多给他纳几个喜欢的漂亮的妾。

这些话说完,攸宁就扭过头去了,跟封建社会的土著简直没法沟通。

这时代基本上只有丧夫或者丧妻,而没有离婚,两个不合适的人非要捏在一块儿,两个人都要受害,这算什么事儿?

皇上后知后觉,沉默,第二天叫人搬着两个箱子过来了。

来的人是梁九功,这倒是个熟脸,只是里面的东西既不是寻常的布料首饰,也不是摆件一类,而是一摞一摞的折子。

攸宁当场惊了,赶紧询问梁九功是不是拿错东西了?

拿错别的东西不要紧,拿错折子算怎么回事儿?

然后她很阴谋论想到,该不会这也是宫斗的一环吧?

只不过别的宫斗里打击都是毁容下毒打胎三件套,偶尔暗杀一下皇帝,她的宫斗是诬陷她内外勾结偷个折子什么的?

梁九功见她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忙解释说这是皇上命人送过来的请安折子。

攸宁听到“请安折子”四个字才放松下来。

这东西她是知道的,属于奏折里面最不重要的那种,皇上经常当着她的面批阅,这次出巡有几次他累狠了的时候,攸宁还帮他念过那么几次,里面的古文冗长繁杂,绕来绕去,洋洋洒洒一大篇,最后回归到中心思想就是同一句话:皇上您最近还好吗?

皇上在亲近的臣子的折子上就偶尔回两句挺好的,普通臣子的折子一律就是知道了。

这三个字写到后面越来越敷衍,从端端正正到潦草的连笔字,像极了学生在敷衍作业。

把这些折子搬过来干什么?

难道要在她这儿批一天折子?

也太无聊了吧。

攸宁只好让梁九功领着人把箱子搁置在书房,把伺候的人赶出去,自己亲身上阵守着。

毕竟是折子呢,离了大臣们的手之后,再有资格打开的不是皇上就是太子,胤禩他们有时候拿着折子学习,还得是皇上亲手给发下去的。

攸宁守了大半天都没见人来,闷了满肚子的气,直到傍晚,罪魁祸首方姗姗来迟。

了解到原委之后皇上就笑:“叫人拿来就是给你看的,你白守着它做什么?”

他有时候是真的不明白攸宁的想法,有时候她分明胆大得很,许多规矩都视若无物一般,有时候又古板得很,说不能做的事情就真的不去做,不管她是当初那个小答应,还是如今的贵妃。

不过他也不会再问,因为她根本不对他说实话。

皇上只好坐起身子,任劳任怨,纡尊降贵地把折子一份份翻开,一边翻一边就介绍,这一摞是哪个人选的阿玛,那一摞又是哪一个人选的阿玛。

攸宁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是对她先前说要找个与胤禩性情相合的福晋的回应。

从请安折子里看一个人的为人,为官,然后借此了解其人家风,以及其女品性,这是一件具有相当高难度的事情。

好在还有一个记忆里超好,对朝臣们几乎无所不知的皇上在一旁作为辅助,攸宁只负责点头和摇头。

这个折子内稍显谄媚,过分圆滑的,据说光正妻前前后后娶了三个,家里儿子女儿一大堆,争斗不休,家宅不宁的,自然不能通过。

这个折子内说话太直,好似情商不太高,据说很有才华和能力,但是相当推崇女子无才,不给女儿读书的僵尸老古板,也不能通过。

攸宁挑挑拣拣一大堆,最后剩下的还有几家。

她先是疑惑怎么胤禩有这么多适龄的候选,然后后知后觉,这应该是这两年的全部了。

略心虚,但是当然还是自家事最要紧。

皇上点头,也很同意她的判断,觉得有理有据,然后开始细细为她介绍剩下人的阿玛具体情况。

其中,富察氏系出名门,她的阿玛马齐是皇上很得用的臣子,其居官勤慎,声名很好,很有操守,长得还很帅,人到中年依旧仪神隽秀,竹清松瘦,养眼得很。

纳喇氏门第也很好,家族数代与宗室结亲,而且一家子人缘特别好,在外风评也极好,其余的在这些人选中只是平平,但单拎出来是很好的。

还有一个董鄂氏,和三福晋是同族,开国功臣之后,家里亲戚爵位多得跟不要钱一样,可见其家族显赫。

另有一个就是郭络罗氏,历史上八阿哥原本的嫡福晋,关于她后世谣言纷飞,攸宁也听过一耳朵,不知真假。

不过在此时,郭络罗氏自幼养在安亲王府,她的出身是这一众女子里最高的,家族权势也是最大的。至于安亲王府的家风,不同于富察氏的满汉并进,也不同于其他两家逐渐被汉化,而是保持着非常纯正的满洲风味,性格鲜明,不拘小节。

以攸宁对胤禩的了解,他和这位郭络罗氏并不相配。

还有一层,便是郭络罗氏背后的家族太盛,娶了她,必然会顺理成章接收她外祖父,已逝的安亲王岳乐留下来的权势遗产,这会是一份相当有用的助力。

如果这会儿皇上年纪再大点儿,倒不是不行,关键是皇上现在身体好得很呢,眼看着前有有军功的直郡王,后有名正言顺的太子,这两个瞧着都老谋深算的,胤禩这么早掺和进来干什么?

他这会儿根本就不用这么着急。

这话她没明说,但皇上看得出来她对富察氏更有好感些,而皇上自己更不必说,要是不赏识马齐,也不会屡屡提拔了。

最后定下来就是富察氏。

皇上看着郭络罗氏的名字,心里颇有些惋惜,已故的安亲王岳乐,活着的时候就是爱新觉罗宗室里面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人死了,余威犹在,大多宗室们还是愿意跟着安亲王一脉的。

皇上倒是不眼馋这个,只是觉得宗室人心这一块儿不能长久落入外人手里,最好是通过联姻给了哪个长袖善舞的儿子,既是赏赐,又能将这份人望化为己有,还能顺带着确定这个儿子日后的路,多好的机会呐。

只可惜老七的性子难以胜任,胤禩的话,他觉得这个儿子可以再看看,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再者这二人性情也确实很可能不相配。

只有老九年龄合适,人也机灵,收拢人心的事儿对他来说不难,就是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再多的没法奢求。

上一篇:僵尸恋爱守则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