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程
他见三个孩子不在几,就问他们去哪里了。
宋兰花道:“前几天不是说要给孩子们做韭菜盒子,今天休息,我没事做了不少,让孩子去喊人了,过一会儿该回来了。”
她不仅做了韭菜盒子,还把蜂蜜装好,送去了各家。
为了装蜂蜜,她找人借了不少罐头瓶,家属院都快让她借遍了,现在出去,邻居看见她还会问,宋医生,你还要罐头瓶吗,我们家还有一个。
宋兰花想起那场面就想笑,顾南城问她笑什么。宋兰花说了装蜂蜜借瓶子的事。
院子里传来闹哄哄的声音,是大牛把邻居家的孩子都叫来了。
宋兰花和顾南城一起,把吃饭的桌椅搬到院子里桂花树下,又把做好的韭菜盒子都拿出来放桌上,招呼孩子们洗手来吃。
顾家院子里乌泱泱二十来个孩子,有好几个生面孔,宋兰花不认识,也给他们拿韭菜盒子。
贺瑾年来的最晚,看见别人都吃起来了,把手里的东西给宋兰花:“宋医生,这是我姥姥让我们给你的,她的牙疼好了,让我们谢谢你。”
宋兰花看着巧克力和大白兔奶糖,问贺瑾年:“你姥姥来岛上了?”
贺瑾年洗了手,抓起一个韭菜盒子猛吃两口,含糊不清说:“没来,我妈去看她了,对了,他们还说一个亲戚的儿子出车祸,成了植物人,想让您给看看。”
宋兰花不准备再出岛,上次给周凤梅的母亲看病,已经是给面子了,现在外面太乱,她出去顾南城不放心,每次都让卫民跟着,她觉得太麻烦,要是想看病,就来岛上。
两大筐韭菜盒子,不够二三十个半大孩子造的,这个说吃三个,那个说吃五个,总之都没吃够。
宋兰花为了安抚他们,让他们一个月后再来,不是她小气,实在是粮食不好买。
孩子们满意道谢,和宋兰花告辞离开。
一群孩子走后,宋兰花对顾南城说:“能帮我买个平底锅吗,大的那种,一个月后能用,孩子们大了也能用,早上煎个饼,做个包子都非常快。”
顾南城说寻摸寻摸。
七月中旬,顾南城把平底锅带回来了,厨房放不下,就在院子里垒了个锅,为了移动方便,他特意找人做了四个轮子,好天就放院子里,阴天下雨搬屋里。
大牛和二壮他们没见过平底锅,就问宋兰花这锅是做什么用的。
宋兰花给他们煎饼,做生煎,让他们见识一下平底锅的好处。
皓轩皓宇觉得不错,吃着生煎说,回去让他爷爷买一个,有时间就做包子和饼子吃。
门口再次传来邮递员的声音,大牛吃着生煎去拿信,回来把信给宋兰花:“大姑的信,不会是爷爷和后奶又要来咱们家吧。”
宋兰花手上有油,让大牛把信给顾南城。
顾南城拆开信,大体浏览一遍,说:“顾微微生了,是个女儿,赵萍说我是做舅舅的,该给孩子见面礼。”
宋兰花直接说不给,当初儿子生病,她找老宅借钱,顾微微让把孩子丢了,还说她不差这一个儿子,这会儿知道要好处了,凭什么给。
顾南城也不给,把信扔灶膛里烧了:“就当没收到。”
七月下旬,宋兰花再次请大院里的孩子吃好吃的,为此花了二十块钱买了议价粮,还买了十斤带鱼,剥了刺做成馅儿,给一帮孩子做带鱼馅的馅饼。
平底锅很大,她不准备提前做,就一锅一锅的做,做好了让一群孩子吃,东西趁热吃口感更好。
苏瑾,林佳怡,林母和姜芹他们知道后都过来帮忙。
林佳怡不会包,生煎的包子总是开口,馅饼也露馅,她有些不好意思,说:“这些漏的都让阿泽吃,他不嫌弃我的手艺。”
林越泽看向林佳怡,眼里都是埋怨:我真是谢谢你了,为了让你儿子吃点不漏的,你就少包点吧,我怕自己撑死。
大家见状,大笑出声。
她们看着一帮孩子跟饿死鬼一样,纷纷让他们少吃些,可没人听。
大牛还不忘炫耀:“我娘做的,好吃吧。”
别人也没空搭理他,纷纷点头。
一帮孩子一连吃了五锅生煎和馅饼才揉着肚子说,吃撑了,气得苏瑾和姜芹笑骂他们是憨货。
贺瑾年揉着肚子说:“我们不是憨货,是你们做的东西太好吃的,尤其是刚出锅的。”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然后拉着大牛他们去西面沙坑和吊床那里玩。
他们都走后,顾南城才回来,告诉让苏瑾和宋兰花赶紧吃饭,一会儿去医院。
宋兰花惊讶:“难道是三姐要生了?”
顾南城洗了手,拿着生煎吃起来:“不是,医院来了几个孩子,身上都是伤,你们过去看看,从人贩子手里救出来的,挺可怜的。”
苏瑾:“可恨的人贩子,就该枪毙。”
姜芹:“可不是,我先走了,一会儿医院见。”不顾宋兰花挽留快步离开。
林佳怡:“我不是医院的人,就不去了,孩子们交给我照顾,你们放心忙去吧。”和林母一起离开。
宋兰花才想起褚秋和特务有关系,好像还牵连出很多人,没问顾南城,和苏瑾他们简单吃了点东西去,拿着剩下的生煎和馅饼去医院。
几个孩子是顾南城的人救回来。一共五个孩子,都是六七岁的年纪。
宋兰花帮着包扎完伤口,给他们洗了手脸,让他们吃生煎和馅饼。
孩子们很害怕,不敢吃,苏瑾挨个搂着他们小声劝慰着:“都别怕,我们不是坏人,你们现在安全了,等你们吃饱喝好,休息好,我们找人送你们回家。”
孩子们这才稍稍放心,拿起馅饼大口大口啃起来,那样子仿佛许久没吃饭。
宋兰花不忍心看,到门口透透气,好一会儿才回来,见孩子们吃的差不多了,开始询问他们的名字。
得知孩子们不记得自己的名字和家,忍不住为他们担心。
宋兰花耐心引导:“你们是怎么被人贩子卖的,还记得吗?”
孩子们摇头,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说:“我不是被人贩子拐卖的,我是被亲娘卖了。”
宋兰花盯着男孩仔细打量着,越看越心惊:“你还记得原来的名字吗?”
男孩想了想:“记得,我叫石头,是奶奶给我取的?”
“那你还记得原来的家在哪里吗?”宋兰花越发觉得这孩子眼熟,心里隐隐有个猜测。
第105章 学校打架
男孩想了一会儿,摇头:“我们一直被关着,学说小鬼子的话,也学说普通话,平常不让说小鬼子的话,我们不学,他们就打我们,不给我们吃的,还说我们是小鬼子的人,父辈被华国人杀了,他会教我们本事,让我们长大后为国效力,还说我们是勇士,小鬼子那边会永远记住我们。”
他很清楚,他不是小鬼子,他家住海边,爷爷奶奶常常带着他打鱼,说的都是华语。
其他几个人也纷纷附和,只是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
宋兰花又挨个给他们把脉,说他们曾经中了毒,这类的毒不致命,却能让人精神紊乱,丧失记忆。
小鬼子想培养间谍,果然亡华夏之心不死。
她安抚孩子,让他们不用担心,就是吃错了药,吃药能好,她会尽力救他们的。
苏瑾喊来一个护士,让小护士带着孩子们去休息,孩子们走后她问宋兰花:“他们真是中毒?”
“可以说是,也不完全是,那种毒素可以破坏孩子们的神经系统,导致他们神经错乱,这才不记得小时候的事,再说那时候他们年纪小,不记得也正常。”宋兰花写了个方子,“喝点药吧,调理调理,说不定能记起一些重要的事。”
宋兰花不确定,想起那个男孩儿又说:“姨母,刚才说话的男孩,您觉得眼熟吗?”
她一说,苏瑾也想起来了,确实眼熟,但不记得像谁了。
宋兰花提醒:“丁福贵。”
“被亲娘卖掉,长相像丁福贵,你是说他很可能是丁家的孩子?”苏瑾说。
“是,很有可能。”宋兰花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顾来喜有孕,还没生下孩子,丁福贵的亲生儿子回来了,平白多了一个继子,对丁家来说是好事,对三姐来说未必。
孩子出现了,那他亲娘呢,会找回来吗,三姐的生活怕是要乱了。
宋兰花觉得顾来喜会难过,谁知顾来喜得知孩子回来的消息比丁福*贵和丁家人还高兴,确认孩子是石头,亲自把人接回去,给他做了新衣裳,还给他收拾一间屋子,床上用品都是新的。
丁福贵在顾来喜院子的旁边盖了屋子,四月底完工的,晾了两个月,如今安上了门窗,倒是能住人,石头回家不怕没地方住。
石头受宠若惊,丁福贵满心感动,丁父丁母怕委屈顾来喜,一再保证,就算石头回来,也不会委屈灵灵和秀秀。
顾来喜道:“爹娘,看你们说的,福贵心里一直记挂这孩子,如今孩子回来了,是大喜事,咱们家也算团圆了,我没有别的想法,就想咱们一家都好好的。”
丁父丁母感动,不想委屈顾来喜,说:“孩子要是排斥你,就让孩子跟我们过,我们虽然老了,还能养得起一个孩子。”
顾来喜不同意,丁家能容得下灵灵和秀秀,她也能容下的石头。
宋兰花找了顾南城的旧衣服,给石头他们做了衣裳,去顾来喜家用缝纫机时,趁孩子们不在,问顾来喜:“你真一点不介意?”
顾来喜在给石头做鞋:“当然不在意,丁家对我有恩,石头回来,丁家人都高兴,我怎么会介意,石头流落在外受苦了,我只会心疼他。石头是男丁,无论我生了男孩还是女孩,他都是帮手,打虎亲兄弟,我相信石头像丁家人,知道暖热,将来也会保护弟弟妹妹。”想起石头的亲娘,忍不住埋怨,“你说这是什么娘,怎么忍心把孩子卖了,别说是男孩儿,女孩我都不舍的她们受苦。”
宋兰花瞥眼看向外面,见到一抹小身影,唇角勾了勾:“谁知道呢,也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好心。”
衣服做好给顾来喜一套,让他给石头,其余带回家,饭后带到洗化厂。
其余四个孩子没人认领,待在医院不是事,他们也不愿意去公安局,宋兰花请示院长和林师长,把四个孩子寄养在洗化厂,吃住和宋父在一起,费用由厂里承担,其余人也没意见。
宋父平时忙,下班后倒是闲得很,来了几个孩子作伴,他也高兴,他上班让孩子们看书,下班带他们去钓鱼,钓了鱼卖到收购站换成粮食,几个孩子也不算吃白食。
他们还帮着厂里的人干活,搬搬东西,送送水,总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本来有人有微词,见几个孩子勤快,也就不说什么了,还从家带自家孩子穿小的衣服。
宋兰花觉得孩子们不小了,可以送到学校去,就算将来不考大学,认识字总比文盲强。
宋父也觉得学习重要,让孩子们去上学,至于学费他一分不出,让宋兰花自己解决,他的钱留着养老呢。
宋兰花才不会惦记他那点钱,说厂里出,不仅如此,只要在厂里上班的,谁家有孩子,都给补助。
厂子效益好,当初说好的,百分之十给员工们当福利,这项福利一出,所有人都同意。
几个孩子不同意,说他们白吃白喝已经很好了,不能再去上学,浪费钱。
宋兰花说:“你们不想有本事报答厂子吗,那就好好学,等你们有了本事,十倍百倍还给厂子就好,你们现在还小,着急什么,怕还不起吗?”
他们当然还得起,一口答应下来,承诺长大后还。
四个男孩儿没有名字,与宋父关系好,想跟着宋父姓,同时也是跟着宋兰花姓,他们喜欢这个阿姨,跟她姓也很好,便让宋兰花给他们取名字。
宋兰花是个取名废,想不出好名字,说名字有点多,不能胡乱取,想好再告诉他们,不过可以先给他们取小名,大的叫大娃,依次往下排,一直到四娃。
四个孩子很喜欢,欢喜喊着自己的名字。
夜里,宋兰花看完书,躺在床上说起这事,问顾南城:“你说给几个孩子取什么名字好呢。”
顾南城在看书,不在意道:“什么名字都好,别叫建军建国就行,重名的多。”
宋兰花准备翻字典,想起家里的书都藏起来,叹气道:“我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书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