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子程
顾大花知道他们要来,和她男人驾着牛车来接的。
二月十二傍晚,宋兰花他们到了刘家屯。
顾大花一家盖了新房子,就在顾南城家后面,一来地方大,二来也方便给弟弟看家。
知道来人多,早就收拾好床铺,饭菜是李大娘招呼的。
宋兰花知道农村不容易,买了口粮,和钱票一起给顾大花:“别争,口粮都是定量。要是我们娘几个,我们白吃白住可以,可这么多人呢,我们吃饱拍拍屁股走了,你们怎么办,饿肚子吗。”
“哪能饿肚子,家里粮食够。”顾大花攥着钱票,看着地上半袋面粉,不自觉红了眼。
弟弟和弟妹考虑得太周到,什么都想到了。
“赶紧收起来。”宋兰花说完去堂屋招呼众人。
饭后,宋父觉得家里没地方住,要回宋庄。
宋兰花知道他近乡情怯,不放心他一个人回去,想让大姐夫送送,大姐夫也乐意,可宋父不同意:“就这几步路,一会儿就到,大家都累了,赶紧休息,我回去看看你大哥他们。”说完提着东西走了,根本不让人送。
顾大花担心,让男人去追,宋兰花摆手:“又不远,他不让送就不送了,大家都累了,天色也不早了,都去歇着吧。”顿了顿又问顾大山在哪里停灵。
顾大花:“还能在哪里,在老宅,赵萍也病了,根本不管事,顾向东年轻不知道怎么弄,是青蒲他爹和村里人帮着操持的。”
她没想到二妹胆子那么大,竟然直接去找爹问清楚,还用那样的方式,爹也是胆子小,怎么会进医院,这么快就去了。
宋兰花说顾大山有心脏病,在岛上查了,可顾大山根本不听,要不是南城态度强硬,让他们去检查,他们根本就不想去做检查。
顾大花忍不住埋怨顾大山,她最了解顾大山,不愿意去做检查,不愿意吃药,都是在省钱,为了那点钱丢了命,真不值当啊。
宋兰花又问村里人怎么看赵萍和顾大山的。
顾大花就把他们回来后的事说了。
老宅的人去找顾南城,虽然可以瞒着顾大花,但有不少人知道,回来后好一阵炫耀,之后顾招娣来娘家询问情况,当天就买票找顾南城去了,回来后就找顾大山闹。
村里人这才知道顾大山和赵萍的事,为此顾大山进了医院,别人怕刺激赵萍,都不敢当人面说,免不了背后蛐蛐他们。
铁蛋娘和赵萍是死对头,就说赵萍伤风败俗,影响村里的声誉,该拉出去批斗。
村长为了颜面,把这件事压了下去,要是让别人知道,刘家屯有赵萍这样的人,村里的大姑娘小伙子还怎么找媳妇,为此专门找几个人和铁蛋娘谈。
铁蛋娘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闭口不提批斗赵萍的事。
但这事儿终究传到了赵萍的耳朵里,赵萍终日惶惶,本来没病,被这一吓,倒是真病了,躺在床上不能起来。
苏瑾看一眼宋兰花说,真是恶有恶报。她又问顾大山准备埋在哪里,这样的人和姐姐合葬,她觉得脏。
顾大花有些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说,顾大山临终前有交代,不和他们亲娘合葬,要在祖坟旁边挖了墓坑,将来和赵萍合葬。
苏瑾气得咬牙,他顾大山什么意思,这是给姐姐难看,还是外甥外甥女难看,不想与姐姐合葬可以,那就离婚,将来她把姐姐的坟牵走,外甥外甥女全部改姓。
宋兰花没想到顾大山这么绝,临死来这一遭,就说给顾南城打电话,问问他怎么说。
顾南城听到这一消息,愣怔片刻,很快反应过来,说:“爷爷奶奶曾说过,他们对不起母亲,既然顾大山不想和母亲合葬,那就离婚,将来有机会把坟迁入苏家祖坟。顾大山没这心眼,肯定是赵萍的主意,既然如此,别怪我心狠。”
气死他娘不算,还撺掇顾大山拒绝与母亲合葬,好,真好。
宋兰花知道他生气,就问他怎么办。
顾南城让他喊来村长,提出帮母亲离婚和过继之事,爷爷奶奶并非一个孩子,顾大山还有一个哥哥,当年去打仗,后来没了音信。
顾爷爷顾奶奶知道长子改名换姓参加红军,还是害怕消息泄露,被另一派清算杀了,这才想着搬家的,起码能给顾家留后。
这件事爷爷奶奶谁都没告诉,就告诉了顾南城。
到部队后,顾南城打探过大伯的消息,可惜一无所获。顾南城觉得大伯很可能牺牲了,要是有消息,不可能查不到。
那时候死了很多人,没名没姓的更多。
族谱在他手里,他可以更改族谱,早知道顾大山来这一招,他就该当着他的面改族谱。
宋兰花没想到顾家还有这事,想了想她也尊重顾南城的决定,难不成孩子们真改姓苏,她习惯喊顾南城,不想叫苏南城,绕口。
村长也觉得顾大山过分,顾南城又是村里唯一有出息的人,自然不会和顾南城对着干,说他们顾家是外来户,族谱不在刘家屯,想怎么样都可以,只要合乎立法,随顾南城,当即办了离婚证明。
给死人办离婚证明,还是头一遭。
顾南城挺满意,让村长通知老宅的人一声,以后他和老宅的人再无关系,希望他们不要骚扰他。
宋兰花求人办事带了礼物,两斤红糖,一盒麦乳精,乐得村长合不拢嘴,收好东西去了老宅。
赵萍躺在床上装病,让张小翠伺候着,她还觉得张小翠不尽心,一会说饭热,一会说水凉,不管张小翠做什么,她都能找出一堆毛病来。
张小翠扔了毛巾,转身离开,满脸愤恨:“老娘不伺候了。”然后喊顾向东伺候,赵萍不愿意,又哭又闹。
顾向东在灵前守着,听见赵萍哭闹,心里一阵烦闷:“娘,您能不能不闹,我黑天白日陪着爹,没睡一个好觉,你就不能让我安生会。”
村长进来,就看见顾向东在给顾大山烧纸,把他喊出来,说顾南城把他们一家过继出去的事。
顾向东一脸懵,他还有一个大伯,他怎么不知道,送走村长,回屋问赵萍,赵萍也不知道这事,她更震惊顾南城把他们一家过继出去。
这么一过继,顾南城和他们再无关系了。
顾南城是长房,顾大山是二房,以后不能占一点便宜,这怎么行,吵着闹着不同意,最后以死相逼,说顾大山刚走,顾南城就欺负他们孤儿寡母,日子没法过。
赵萍就是见不得顾南城过得好,凭什么原配妻子能得到公婆的看重,凭什么原配的儿女个个过得好,她的儿女就要被人嗤笑,被人指指点点。
她不比那个女人差,顾大山的一颗心还在她身上,她的儿女就应该比顾南城他们过得好。
赵萍越想越恨,骂人的话越来越脏,什么话都往外说,还说顾南城的亲娘就是个孤女,顾家能给她容身地,就该感激,不能要求太多。
村长觉得她无理取闹,训斥几句回去睡觉,临走让宋兰花放心,赵萍是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起来,他也会找人看着的,不会影响她和顾南城的名声。
宋兰花很感激村长,说了一些恭维话目送人离开,回家就见所有人都没睡,好像都在等着她。
苏瑾看见宋兰花,先迎出来连忙问:“事情还顺利吗?”
宋兰花简单说了事情经过,苏瑾等人非常高兴,都给宋兰花道喜,终于摆脱老宅的人了。
大牛有些不敢置信:“娘,我们以后不用喊他们爷爷奶奶了?”
娘去办事,他们问了林姨,姨奶奶,他们都说了过继后的事,没想到爹这么给力,以前怎么不见爹把自己一家过继出去,早该过继出去的。
宋兰花:“是啊,他们以后是你们二爷爷二奶奶,若非必要,咱们两家可以不来往。”
林越泽嘿嘿笑两声:“过继好。”老宅的人就没干活几件人事,比外人还欺负他们。
上一世养父没回来,老宅的人没少欺负他们,就连他们的孩子,也没一个好的,看见他们就要占点便宜,都是赵萍指使,这次赵萍死了就好了。
宋兰花也想让赵萍嗝屁,可惜事与愿违。
赵萍深受打击,也不知怎么想的,翌日清晨把过继之事宣扬的人尽皆知,总之几句话,老头子走了,继子心大,不愿意和他们走动,索性把自己过继出去,这就是欺负他们孤儿寡母,让村里人都评评理。
第115章 回娘家了
宋兰花听到消息也不惯着她,找李大娘借了锣,敲打着喊了村里人说明情况:“大家说句公道话,不是南城不孝顺,实在是老宅太欺负人,顾大山死了,不想和婆母合葬,要和赵萍合葬,有这么办事的吗,我婆母可是原配,给顾家生了四个孩子,伺候公婆,抚养孩子,尽心尽力,没有对不起顾家的地方。顾大山生前对不起我婆母,和赵萍有了瓜葛。死后不愿意和我婆母合葬,这是什么居心。也怨不得南城生气,把自己过继给早逝的大伯,他依然是顾家孙,只是和顾大山划清关系。大家想想,自从赵萍过门,南城他们过的什么日子,顾大山刻薄寡义,对我们不问不顾,南城都可以忍,顾大山却不能羞辱我婆母,这是南城的底线,是个有血性的男人都不能忍。”
别人都清楚顾家的事,不得不赞叹顾南城做事果断,也没什么可指摘的,让赵萍不要再闹,要不是她作幺,顾南城也不会决绝把自己过继出去。
村长趁机出来说话,无不贬低赵萍和顾大山,说他们不仁不义,赞扬顾南城两口子忠孝两全,还呵斥赵萍,要是再闹事,他就报上去,让上面的人来批斗他们。
赵萍害怕,连忙回家,再也不敢出来。
顾向东和顾微微觉得丢人,都站的远远的,生怕和赵萍沾上关系,见村里人没注意到他们,转身要走。
宋兰花看见喊住他们,让他们管好赵萍,别找不痛快,他们不是吃素的,再找不痛快,她就写大字报,让全公社的人评评理,让大家都看看赵萍的德行。
顾微微想和宋兰花理论,她觉得宋兰花故意让他们丢人,刚要开口,被顾向东捂嘴拉走,这个姐姐,还看不清形式吗,现在村里人都讨厌他们老宅的人,再闹出事只会让他们惹来更多笑话。
宋兰花看着他们狼狈的背影,趁热打铁说,高考迟早会恢复,刘家屯有不少学生,她那里有资料,可以给村里的孩子,希望高考恢复后,孩子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村长也有孙子,听了这话欣喜不已,又保证一番,让众人都散了。
老宅的人再闹,顾大山也要出殡,宋父带着宋家人来参加丧礼,宋保柱看见宋兰花,笑着过来打招呼,没说几句话就走了。
李洪树一家带着李家几人也来参加葬礼,除此之外并无多少人来,外人都清楚顾家人的秉性,不想和顾家扯上关系,别说随礼,葬礼都不参加。
苏瑾带着顾来喜趁机到姐姐坟前祭拜,絮絮叨叨说了很多,都是些家常琐事,还说了她与顾大山离婚一事。
顾招娣不后悔到老宅闹事,就算气死了亲爹也不后悔。
顾大山明明知道一切,还挑拨她和大姐他们之间的感情,她不配为夫,更不配为父。
她没有参加顾大山的葬礼,跟着苏瑾来祭拜亲娘,别人都絮絮叨叨诉说琐事,只有她跪在亲娘坟前,控诉自己愚蠢,怎么就听信了顾大山和赵萍的话,她对不起娘,对不起姐姐妹妹和弟弟,她是罪人。
宋兰花走过去拉起她:“起来吧,也不全是你的错。”
苏瑾也过来,让顾招娣起来,以后别犯糊涂就行,这世上除了家人,没人会对她好,李洪树在一旁附和着。
顾招娣也觉得后悔,抱着苏瑾不松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姨母,我错了,我错了。”
李洪树心疼妻子,不忍看她这样,解释说:“她从岛上回来就不言不语的,我们和她说话,她都当没听见,回来后也不回家,直接去了老宅。我们想拦着,又怕她一直憋着憋出毛病来,就想让她发泄一些,谁知道会发生那事。”
宋兰花理解:“这也不怪你们。”
顾大山下葬后,宋兰花在刘家屯的事也办完了,又拿了些东西给顾大花,让她给李大娘,顾南城虽然过继出去了,死的依然是顾南城的亲爹,他们还在孝期,不便上门,就不去了。
顾大花理解,收了东西,问宋兰花什么时候离开。
宋兰花想了想:“我难得回来,还没去看我大哥大嫂,想明天去看看。”当然,她不进家门,这个时候有许多人家忌讳,但可以去宋父那里。
宋兰花想和宋保柱多说几句话,奈何一直忙,没找到机会,现在事情都办妥了,找宋保柱时,得知他和宋庄的人一起走了。
有人知道宋兰花找宋保柱,过来告诉宋兰花,宋保柱说了,明天要来一趟,让她别出去。
宋兰花怕哥哥一家来,翌日一早早起带着三个孩子去宋庄,苏瑾让宋兰花放心,家里她照顾,不会怠慢林父林母。
顾来喜也站出来,让宋兰花赶紧去,家里有人呢。
于是,宋兰花带着三个孩子去宋庄,两个村离得近,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走到,他们刚到宋保柱家,就看见宋保柱带着孩子出去,宋兰花走上前:“大哥,你们这是做什么去?”
宋保柱回头,看见兰花带着孩子站在不远处,又惊又喜,问宋兰花怎么来了,昨儿忙了一天,今天怎么不在家歇着。
宋兰花把一包东西给宋大嫂,解释:“我好几年没回家,想来看看你们,顾家刚办丧事,我就不去你们家了,去老头那里坐坐。”
宋保*柱不同意,非让宋兰花回家,农村哪里讲究这些。
宋大嫂有些尴尬,不想让宋兰花进家:“兰花说去爹院里,就去呗,昨个儿刚收拾好,兰花也许多年没进那个院子了,正好熟悉熟悉,以后多来往。”
她怕宋兰花多心,看向大牛三个,又是摸头,又是夸赞,然后继续岔开话题,说起宋父的变化:“自从和葛二妮离婚,爹就变了,以前经常给我邮寄海货,咸鱼,海带,孩子们都喜欢吃。前段时间还给邮寄钱,这次回来见到几个孩子,没空手,说来的匆忙,没置办东西,一人给五块钱。”
他们家是四个孩子,一人五块就是二十,公爹上班有钱,关键是人真变,变得大方了,不再抠抠搜搜了。
宋兰花:“他给你们你们就拿着,别往外推,孩子们都大了,花钱的地方多。”说着从怀里掏出几张大团结和一把票据,塞到宋大嫂手,“嫂子,我常年不在家,没给孩子们买过东西,这些钱票你拿着,给孩子们买件衣服,还有就是学习问题,一定让孩子们都上学,咱们是农村人,上学才是出路,你们一年到头就那些工分,天亮出门,天黑进家,收获时没黑没夜的干,你们也不想孩子像你们一样吧。没钱就和我说,让几个孩子上学我还供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