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薯柠檬汁
“你的我可给你了,但你也别想的太美,我可不会给你做,料子你自已拿去做,就是爹娘的都够我做好几个月了,没空再管你和宝宝的。”
“还是要买台缝纫机才行,不然等我做完这些手都要戳烂了。”
这几天跟着李彩霞学做衣服,被针扎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现在一拿东西都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都疼的很。
“那玩意我在我嫂子家见过,脚下一蹬咯咯哒哒的跑的可快了,一件衣服用那个东西做能节省三分之二的时间。
以前和你二哥结婚时我也想要一台,我娘和陆家要了票,可是最后没有给我买,等大哥结婚时给大嫂买了。”
赵静舒注意到了李彩霞眼里的失落,想想也是,谁能够对父母的偏心不在乎呢。
“你等我雨停了进城就去买,到时候让二嫂天天来做衣服,跟上班一样。”
“那我可不客气了。”
有一台缝纫机做衣服会很方便,可是那个东西要票不好买,缝纫机的事李彩霞想了七八年一直都没有买上。
缝纫机商城里有老式的,价格在七八百块钱左右,价格赵静舒能接受。
只是她更想买一个电脑控制的,操作简单,使用起来也轻便,可惜这里没有电,不然指定搞一个现代版的。
老式的也有好处,至少没有人会怀疑,缝纫机的来源。
两天后暴雨也渐渐停, 一场台风过去,到处一片狼藉。
山上树木倒地的不计其数,村里人家房屋损坏的也有三分之一,一时间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而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严重的是地里的庄稼,尤其是玉米,现在这个时间玉米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了,但是现在都倒在泥里。
李连山等雨一停,就召集大家开启一场粮食抢救争夺战。
“现在村里百分之六十的玉米苗折断,大家抓紧时间把倒地的玉米扶好,尽量让损失降到最低。”
玉米倒在地里,经过这些天的雨水浸泡,很多都发芽了。
就算现在都扶起来,效果也不大,可是现在能做的也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清河村恢复了以往的忙碌,只是这份忙碌充斥着压抑和窒息。
粮食大面积受损,今年能分下来得粮食只会比往年少之又少。
去年是丰收年,分下来得粮食才刚刚够一家人吃,今年不用想都知道没多大指望。
而这样的情况之下,赵静舒收蘑菇的行业又被人惦记上了。
半个月没出门的赵静舒和儿子,还有李彩霞过起了封闭生活,对于村里的情况是一无所知。
原本赵静舒不想再做了,时间已经八月份了,九月份蘑菇就差不多结束,想着也就再收一个月,可是赵赵静舒这段时间是准备多往县城里跑两趟,等到了冬季就在家窝冬的。
上次张金花嘴里喊着这是投机倒把,其实严格来说她说的也不算错,现在也不需要赚这钱,不如早点收手的好。
毕竟去城里收一些老物件,比收蘑菇赚的要多的多,不想再做这个。
可是她这个想法,在雨停的第二天就被打破了。
不少人和之前一样,大清早上山捡蘑菇给她送来,甚至来的人比以往更多了。
赵静舒不想再收了,可是见人家一早就来了,也不好意思不要,反正都是钱这来都来了,再收一早上也无妨。
做好了决定,她就把情况和来的乡亲们说了,可是她说了之后,很多人脸上都是失落。
他们现在可就指着捡蘑菇来换点粮食攒着,不然地里的粮食指望不上,来年吃什么都是问题。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赵静舒这里,没想到人家突然不收来了,这让很多人一时间都很崩溃。
还有一些控制不好情绪的,直接在赵静舒家里就哭起来,这让赵静舒很是无奈。
李连山听说这边闹了不小的动静,以为是出了什么事,过来看到院子里里外外围满了人,有些人还在哭,看的他一脸火热。
“现在正是忙的时候,你们不赶紧换了粮食回去都处在这干啥呢。”
众人看到老村长来了,像是看到救星一般。
“村长您快和静舒妹子说说,收蘑菇的事可不能不做啊!”
“是啊村长,今年粮食收成不用我多说您心里清楚,我们现在就指着上山捡蘑菇来换点粮食度日,要是不能捡蘑菇了,我们的粮食支撑不了多久。”
等李连山了解了这边的情况后,第一反应就是看赵静舒什么意思。
蘑菇是人家收的,粮食是人家出的,这事决定权不在自已手里而是在赵静舒手里。
“静舒,村里现在的情况,你还不了解,今年能分到手里的粮食多不到哪去,大家就把希望寄托在你这里了,收蘑菇的事,你看看要是能做就继续做下去吧,可要是人家城里领导不要了,那咱也没办法。“
经过这里人的讨论之后,赵静舒对村里的情况也有了大概的了解。
“村长,经过上次张金花来闹事后,我就想不干了,本来想着趁着这次那个月没有收也就不收了。“
到这顿了顿了,扫了周围人脸上的着急之色,赵静舒继续开口道。
“考虑到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不容易,我就继续收蘑菇,直至今年蘑菇季节过去。“
第43章 找你帮忙
听到赵静舒这话后,众人这才狠狠松了一口气,也给他们带来一份安心。
中午,陆母来喊赵静舒和陆向明去陆家吃饭,感谢她这段时间对李彩霞地照顾。
连着下了半个月的雨,这期间李彩霞都没有回去过,只是中间时不时地陆志富、周雯娟和陆母来过几次。
现在雨也停了,陆家除了陆丰年和陆丰山两个孩子其他都需要上工,虽然李彩霞是要回去了,可之后是需要赵静舒去帮忙做饭的。
趁着今日刚好有空,陆母和周雯娟包了饺子。
去陆家,赵静舒从来不空手去,这次更是不例外。
把之前陆志富送过来的东西都原封不动的拿回去,她自已再拿了五斤面条,和五斤小米。
其实小米的价格要比大米贵上不少,可赵静舒还是选择拿小米。
大米属于细粮,而小米二是属于粗粮。
在这个年代,粗粮远没有细粮贵,为了不惹眼,只能是买贵的。
陆家人现在已经习惯了赵静舒的手笔,她拿东西过去也都接受了。
等赵静舒,一进院子就看到房顶上有两人,是陆志和陆志富在补屋顶。
陆父在下面负责指挥,和给上边两个人递东西。
“爹,大哥二哥,漏雨严重吗?”
连日的大雨把本就老破小的房子给浸湿了,要是放任不管他,下一次只会更严重甚至是坍塌。
“还好,用泥巴补上,晾干,再盖上两片瓦就可以了。”
听到不严重,赵静舒也就放心了。
房子的事还是要重视的,不然像村里那些房子塌了的,就是得不偿失。
周雯娟已经把饭菜做好了,只是今日的饭菜比以往差了许多。
一份菠菜鸡蛋汤,基本上全是菠菜,只有一点点鸡蛋。
赵静舒目测,这一盆菠菜鸡蛋汤里边的鸡蛋不会超过两个。
再看是一盘炒豆角,还有一盘陆母自已腌的小咸菜。
主食就是红薯粥,没有了以往比较扛饿的玉米面饼子。
这还是因为赵静舒和陆向明来的原因才有一个菠菜鸡蛋汤,不然就只有地瓜粥和咸菜了。
现在庄家是什么情况,赵静舒清楚,能吃上饭已经很不错了。
赵静舒想,等再过两个月,村里吃不上饭的人家比比皆是。
简单吃了几口,她就找借口说吃好了,和她一个情况的还有陆向明。
这一幕被陆父陆母看在眼里,接下来半年时间里,别说这些东西了,到时候就是有树皮吃都是好的。
自已儿媳妇和孙子平日里的伙食是什么样的,他们心里清楚,可是接下来的情况不一样了。
“以后粮食还是要省着点,不然这个冬天是熬不过去的。”
赵静舒知道,陆父这话是说给自已听的。
可是别人会担心粮食的问题,可是她赵静舒不会。
她有商城,存款也有十多万,别说半年时间了,就是再撑一年、两年都不是问题。
“爹娘,你们放心,咱家是不会饿着的,你们该吃啥吃啥,没粮食了和我说,我来想办法。”
“你赚点钱不容易,别都浪费在我们身上,自已花钱也注意点,别什么都买,把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
知道赵静舒现在有一个大领导给她搞粮食,可这不代表就会让人家相信她手里会有大量的粮食。
在座的各位,也就只有在赵静舒家住过一段时间的李彩霞清楚,赵静舒到底有没有说大话。
她可是见过,赵静舒用一整间屋子放粮食和吃食,刚刚绝对不是说大话。
光是肉就有几十斤,还有各种粮食,看数量够他们一家吃半年没问题的。
李彩霞心想“这要是弟妹是个男的,她都想嫁给他了,这样指定能一辈子不愁吃喝,不愁穿衣。”
应道陆父陆母的话,虽然心里不这么想,可是面上还是笑着应是。
“嗯,我知道了,你们就放心吧。”赵静舒一脸老实求放过的样子。
这个儿媳妇虽然有了不小的改变,但是最近也有让他们头疼的事,那就是花钱越来越夸张。
什么都往家买,这要花多少钱啊,光是想想两个老人就心疼的不行。
可是该说的都说了,也不能时时刻刻看着,只能是他们多干点活好给孙子留下娶媳妇的钱。
赵静舒不知道两人的心思,她只想回家去吃顿好的。
吃过饭,陆家除了两个小孩子和李彩霞都去上工了,就连陆小禾也一起去了,今日要去把被风吹倒的玉米扶起来。
等人走了后,赵静舒看自已在家也没事,就把儿子留在了陆家,她准备回娘家看看。
记得上次去是一个月前,本来在台风来之前她是准备去看看赵大勇恢复的如何了,可是被台风一耽误就是半个月时间。
想着清河村的状况,再想想赵家村大致也是一样的。
情况一样,那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