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步步荣华 第129章

作者:漫漫行 标签: 天作之和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阿若自己也很努力,相信结果不会辜负侯爷的期许的。”陆若华笑着答道。

旁边的四个书院的山长听到陆若华的话,心中突然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这种预感很快就成真了。

文试没有骑术比试那么激烈,也没有礼试那么优美庄重,只是随着题目一出,一群比试的学子在下面奋笔疾书。

两个时辰的时间虽不长,但是也不短。高台上的几个书院的山长和清平侯寒暄着,陆若华看着这些山长卖力推荐着自己书院的学子和后辈,便是不太说话的华丰书院也在奉承着清平侯。陆若华轻笑,她觉得名利这个东西,便是这些大儒都不可免俗。

这个世界,也许真的有一些人能看淡自身的名利,但是却无法不顾及自己的后辈,面对自己喜爱的后辈,那些让自己不屑或者是厌恶的事情,也心甘情愿去做。更何况,面前的这几位山长也不是什么不在乎名利的人,只这强烈的胜负之心就足以说明一切。

作为仅次于沈思的次辅,清平侯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位高权重。平日里来他这里自荐或者是举荐亲属弟子的人太多,应付习惯了,也就找到窍门了。其实,若是换作旁人,他是没有心情听这些人废话的,不过这两个时辰太漫长,再加上京中这四个书院的山长也都是德高望重之辈,他也不好太过敷衍。

陆若华看着四个山长说十句,清平侯才回一句,即便如此,四个人还是很欣喜,兴致高昂,她觉得这大概就是权力的魅力吧。

两个时辰过后,十二份卷子被收到考官身边,陆若华看向下方的十二人,经过两个时辰的奋笔疾书,很多人都有些露出了疲惫,她特意看了一眼崔思若三人,发现三人神态自然,心中微安。

评卷的时间并不长,很快,考官将两张卷子拿到了清平侯面前道:“侯爷,这两份文章,下官等一时裁决不下,还请侯爷示意这魁首该选哪位。”

“哦?居然还能裁决不出?”清平侯感兴趣地拿过两份文章,品读起来。

这样的情况让下方的几位山长感到震惊,他们都以为这次魁首非封友莫属,却没有想到居然还有人文章能和封友一决高下。

“我倒是觉得此文更胜一筹。”清平侯指着自己左手便的这份卷子道:“言之有物。”随后又对着下方的几位山长道:“好了,你们也都看一下。”

卢祭酒离清平侯最近,赶紧接过卷子,快速读起来,最上面的是清平侯右手边的卷子,也就是被清平侯判为第二名的卷子,卢祭酒一读上面的文章,就知道这是自己弟子封友的文章,用词华丽,摛藻雕章,初读惊艳,但是细细品读下来却没有另一份有深意。就像清平侯说的那样,言之有物,还立意深远,比起封友过分精雕细琢的文章,这份更显得大气。

看完这两份卷子,卢祭酒知道,他的弟子真的败了,而且败得不冤。

和卢祭酒有一样感慨的还有另外三个书院的山长,封友文采斐然是不错,但是却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可为佳作,却不可为名作。

“还请侯爷打开这卷封,让我们也知道这是哪位学子的大作。”华丰书院的山长这次倒是颇为积极。他倒是觉得这魁首很有可能是他们书院的,毕竟他们书院一向以文章闻名。

清平侯点头同意,一旁的考官赶紧拆开,抽了口气道:“魁首为博喻书院崔思若。”

考官的话落,一时间空气都静了,几个山长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倒是清平侯第一个反应过来,大笑道:“还是老太师会□□人,如此,想必崔姑娘也算是不辜负老太师的厚望了。”说完后又对着陆若华道:“博喻书院还真是人才济济,怨不得陛下对你们有这么高的期许呢。”燕安大比之前,天正帝还特意和他说起博喻书院,似乎还有着期许,他当时不以为然,如今看来,天正帝比他更了解博喻书院。

和清平侯想得一样,天正帝确实对博喻书院有不少了解,这还要归功于太后和皇后。他就是对博喻书院再没兴趣,但是架不住母亲和妻子天天兴致勃勃地和他分享书院的趣事,还拿一些女学子做得文章和他一起品评,天正帝是孝子,只能读这些女学子的文章哄太后开心,但是读着读着他就发现,有些文章完全不像出自小姑娘之手,很多地方言之有据,甚至还有不少不错的意见。所以,他才在太后和皇后的要求下,心甘情愿地将博喻书院加入燕安大比上,甚至还有着期许。

最终,博喻书院以崔思若第一,沈莹心第八,符涵第十的名次夺得第三名,华丰书院险胜明德书院夺得头名。陆若华看着下方笑得灿烂的少女,心情更加美好。

紧接着就是琴试,和前三场众人一同上场比试不同,琴试是一个一个上前演奏,再由考官打分。

比起前面或激烈或严肃庄重的比试,琴试倒是令观赏者享受的比试,琴音入耳,是一场听觉的盛宴。

和礼试一样,琴试也多是出身世家的学子。琴需要从幼童时学起,而幼童所用之琴还需特意制作,随着幼童长大,这琴也要随着更换,所以一般人家的子弟也学不起。

世家子弟中痴迷乐理之人比比皆是,所以即便陆若华对同样是爱琴的沈莹心再有信心,也十分担心这比试的结果。事实也确实如此,京明书院和明德书院分列头名和第二名,博喻书院依旧是第三名。

第112章 燕安大比(四)

陆若华回到家中的时候,在家中见到了多日不见的弟弟陆皓, 好奇地问道:“你今日不是在书院读书吗?可是出了什么事?”前两年, 陆皓被靖北侯送去了华丰书院,华丰书院规定书院的学子十日才可回家一次, 今日距离上次陆皓回来才过了七日,还不到休息的日子。

“今日不是燕安大比的文试吗?”陆皓怕姐姐担心, 赶紧解释道:“夫子特意放了我们一天假, 让我们去看今日的比试, 说是让我们长长见识。”

“你今日在比试场?”陆若华笑着道:“怎么没来找阿姐?”

“阿姐是书院的山长, 这么重要的时候, 我觉得还是不要给阿姐添麻烦了。”陆皓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

陆若华看着陆皓害羞的样子,也不说什么, 只是问道:“那你觉得今日的比试如何?可有什么收获?”

“阿姐,你不知道, 如今各个书院的学子们都在议论博喻书院,他们还将今日文试魁首崔姑娘的文章和封友的放在一起品评,有不少争议呢。”说起今日的比试,陆皓语气中都是兴奋,道:“还有, 今日的那十二篇文章都被贴了出来, 我都看了, 还都誊抄了下来。”说完后又有些惆怅道:“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你还小,只要肯努力,等到他们这么大的时候, 也一定能参加燕安大比。”陆若华鼓励道。阿皓的天赋不错,自身又肯努力,她相信再过几年她定会在燕安大比上看到阿皓的身影。

“嗯,我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阿姐的期望。”陆皓听到陆若华的,坚定道。参加燕安大比是每个京中学子的梦想。

“不过,说起来,我已经不小了。阿姐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拜萧太傅为师了。”陆皓说起自家阿姐,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骄傲和崇拜。对于他来说,阿姐比大哥还要厉害。

“你也说只是拜师,你现在不也是凭自身的本领考进华丰书院了吗?”陆若华笑道:“华丰书院选取学子想来要求严格,你能进华丰,阿姐真心为你骄傲。”华丰书院选取学子一向从严,要求极高,这也是华丰书院这些年一直能在京中四大书院中保持头名的很大一个原因。

陆皓听到陆若华的话,脸上泛起了红晕,他自觉也是个脸皮厚的,但是没想到在阿姐面前却这么容易害羞。

“对了,阿姐,今日有的人说崔姑娘能夺得魁首,是清平侯看在老太师以往照拂他的份上,才给了崔姑娘这个头名,很多国子监的人都在为封友愤愤不平呢。”陆皓想起今日自己听到的话,觉得还是和阿姐说一下比较好。

“他们两人的文章你也看过了,你觉得封友的文章真的比崔姑娘好吗?”陆若华问道。

“封友的文章过分讲究,太过华丽,若是读头遍,也许会觉得很惊艳,但是若多读几遍,细细品读,便会发现其实空洞无物。”陆皓想了想道:“说起来,封友的文章我也读过不少,他有些文章确实不错,对仗工整,音律优美,但是有时却也因为过分在意这些,让内容空洞,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比不上崔姑娘的文章,词华典赡,大气磅礴,立意深远。”

“其实,我觉得封友更适合写情诗。”说到这,陆皓脸上又泛起了红晕,他年纪毕竟还小,提起男女□□到底有些不好意思,“阿姐平日里事忙,应该没有关注过封友的事情,他之所以被誉为京中第一才子,除了那几首流传甚广的佳作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善于描写女子,善于将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的十分唯美,这让京中很多姑娘都对其爱慕地紧。”

陆若华明白了,哪个少女不怀春,能将爱情写得美好的人,在少女眼中必然是懂得爱情的良人,所以很多少女便会心生爱慕。

“不然,他一个寒门学子,就是才学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京中第一才子。”陆皓说道。

“不过,封友也确实是个人才,虽是寒门出身,但却能和国子监那些纨绔子弟打成一片,那些人还挺护他。”陆皓说到这,对封友也不得不有些佩服,不管封友有没有真本事,就这份交际能力他是远远不及的。

“这次说清平侯偏心崔姑娘不公正的人也是这群人吧。”陆若华问道。

“正是这群人。”陆皓点点头道:“阿姐还是要小心处理此事,虽然这些人很多都是不学无术之辈,但是到底都家世不俗,这些人都肆意妄为的很,流言蜚语一旦成灾,到底对崔姑娘和阿姐的书院不好。”

“此事不用我出手。”陆若华笑着摇了摇头。

“为何?”陆皓不解地问道。

陆若华看着幼弟,因着父母慈爱,靖北侯府又颇为和睦的原因,幼弟在心计谋略上还是有些欠缺,父亲兄长不在,这教导弟弟的职责就落到她身上了。

“你觉得此事受害的除了我博喻书院和崔姑娘,可还有别人?”陆若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