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太傅家千金 第26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和 穿越重生

  老秦姨娘自己是个妾,深知庶子的艰难,儿子的那些小老婆,一个都没生出来,她只在乎嫡出的孙子。谁知莫二太太不争气,嫁过来之后左一个女儿又一个女儿,等成亲十多年,终于生了莫九郎,婆媳两个一直当金疙瘩养着。

  老秦姨娘知道女儿当日只生了一个孩子,那肚子,她一打眼就晓得不是双生。她虽然没见过宝娘的生母,但见杨太傅这样宠爱她,大概猜出了宝娘的身世,但她也不敢跟儿媳妇多说一句,如今把这丫头搂了过来,那就是个金疙瘩。

  她看向皇城的方向,心中暗自说道,你再尊贵又如何,还是输给我女儿。到了你的女儿,又要给我做孙媳妇了!

  她忽然有些得意,都是命,你天生就是要被我们母女压一头。

  想到兴奋处,她甚至觉得什么二老太太陈氏,都是浮云。

  婆媳二人左等右等,也不见莫九郎回来。

  老秦姨娘先走了,“等了这么多天,说不定今日得手了,九郎一高兴,回来迟些也正常。”

  她笑得满脸起褶子,先回房去了。

  这回的主意,又是老秦姨娘出的。她也想不出旁的办法,这种先斩后奏的法子,在她眼里最管用。她自己是主动爬了二老太爷的床,做了妾。她女儿的婚事,也是她这样夺来的。如今到了孙媳妇,她仍旧如法炮制。抢夺,已经成了老秦姨娘人生的信条。

  只要把那丫头的身子破了,那就是板上钉钉的莫家人了。

  听说宝娘去了庄子上,她就动心了。她知道杨家几个丫头喜欢出门玩,在京城不好下手,在京郊就不好说了。

  她掏出私房银子,让自己的兄弟去奔走,找了当地的地头蛇,给了丰厚的银子,只说家里定了亲的孙媳妇跑了,可能在附近,要抓回去。

  秦家人和地头蛇等了多日,终于找到了机会。那地头蛇见宝娘身边人不少,还抢了个孩子打掩护。

  转天,杨太傅照旧去上朝,他让人把莫九郎关了起来,每日只给一碗稀粥他喝,又给他棒疮药,别让他死了。

  莫九郎见姑父还给自己治伤,心里忍不住猜测,难道姑父认了我这个女婿?我唐突了表妹,姑父生气打我一顿也正常。等过一阵子姑父气消了,我们还一样是好翁婿。莫九郎顿时有了信心,每天喝稀粥喝的高兴的很。

  谁知过了几天,等他的伤好的差不多了,又被杨家人痛打一顿!打完后又给他医治,这样反反复复了七八次,莫九郎被折磨的不成个人样子。

  莫家那边彻底乱了,老秦姨娘去找二老太爷,但她也不敢说莫九郎是去干什么了,只说人丢了。二老太爷要去报官,她又不肯。莫家出动了许多人到处寻找,始终找不到人。

  这期间,宝娘一直安安静静待在家中。两个妹妹整日来陪她,一个字不提当日的事情,连庄子上的事情都不提,变着花样哄她高兴。

  莫大管事到处采买新鲜料子首饰回来,流水一样送到栖月阁。

  宝娘过了几日就平复了心境,也不再整日呆着脸,带着两个妹妹一起玩耍,除了偶尔给嘉和送一些小礼物,很少再出门。莫大管事送来的东西,她来者不拒,整日和两个妹妹一起分料子分首饰。

  陈姨娘奇怪,问女儿,“怎么老爷天天给你们买东西?家里发大财了不成?”

  杨淑娘虽然小,也知道这事情大,姨娘嘴巴不严,还是不告诉她算了,“姨娘真是的,阿爹疼我们,姨娘还不乐意?”

  陈姨娘笑了,“乐意乐意,就是你们整日往栖月阁跑,累不累?”

  杨淑娘摇头,“二姐姐那里宽敞,我们能耍的开。来咱们这里,姨娘要忙活呢。”

  陈姨娘帮女儿把新得的衣裳首饰收好,“二娘子真是个公正人,每回分东西,自己从来不多占。”

  杨淑娘晃了晃手里的金镯子,“二姐姐说了,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们姐妹少,相处好了,以后才能互相帮衬。”

  陈姨娘难得不糊涂,“是这个理,你多听姐姐们的话。虽然我和丰姨娘不和,你也不要和三娘子疏远了。”

  杨淑娘看向陈姨娘,“姨娘,阿爹不来您这里,也不去丰姨娘那里,您和丰姨娘还有什么好争的。争来争去,谁也赢不了。”

  陈姨娘叹了口气,“我还能做什么呢,争一争,还有些希望,不然这辈子,不跟死了一样。”

  杨淑娘还不太懂,只觉得姨娘今天说的话和平常不太一样。

  丰姨娘那里也是一样,帮女儿把东西一样样收好,“这些首饰你也戴不完,都留着,过两年拿去重新炸一炸,做嫁妆也行。”

  杨默娘害羞,“姨娘!”

  丰姨娘笑了,“别害羞,你都十二了,最迟明年,就该给你定亲了。太太不管事,这样倒好,老爷肯定会亲自给你择婿,不管是出身豪门还是出身贫寒,肯定都是能干上进的好孩子。你阿爹凭自己的本事做了太傅,可见这世上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只要女婿能干,就算家里贫寒些,你也别挑剔。”

  杨默娘低下了头,“姨娘,阿爹好久没来了。”

  丰姨娘笑了,“三娘子别担心我,我好的很。老爷宠爱了我十多年,满京城找找,哪个做妾的也没我福气大。太太管不了我,老爷宠爱我,还有两个好孩子。若我再不知足,老天爷都要罚我。”

  杨默娘抬头,叹了口气,“姨娘高兴就好。”

  丰姨娘抖开一匹料子,“这匹布等入秋了给你做件裙子最好了。”

  杨默娘倒不是特别在意吃穿,但为了哄丰姨娘高兴,也陪着说起衣衫料子。

  陈氏听说了之后,先去问了儿子,杨太傅只略微透漏了几句话。陈氏气得跑到莫氏的院子里把她痛骂了一顿!这是她孙女,她最金贵的孙女,莫家那些烂泥扶不上墙的东西,敢打这样的歪主意,当她是死的不成!

  最主要的是,陈氏想起了当年老秦姨娘坑骗她的事情!这个上不了台面的老贱妇,就会使这些下作手段!

  等着吧,你以为只有你会算计人?呸,这是你的独孙对吧?哼。

  陈氏趁着杨太傅不在家,让人去了马棚,又把莫九郎揍了一顿。然后她找人去莫二老爷流放的地方送了话,莫老二不听话,只管打!

  莫家父子两个都吊着一口气活着。

  赵家那边,赵传炜奉着祖父去了庄子上。赵老太爷整天带着孙子重孙子重孙女满山乱窜,也不用担心安危。赵家的侍卫在京中是出了名的本事高,皇城的大内侍卫都不一定有人家能干,那都是见过血的。

  赵传炜一边陪着祖父和侄儿侄女们,一边担忧宝娘。

  杨太傅亲自过来把三个女儿一下子全部接走了,连声招呼都没打,赵家姐妹有些奇怪,但也没多问,想来是家里有急事吧。

  赵传炜有时候会看着杨家庄子的方向发呆,杨家没有传出一丁点消息。前一阵子杨家跟个筛子似的,什么消息都往外漏,这一阵子也不知怎地,一个字也打探不出来了。

  书君最懂他的心意,“三公子,听说太傅府里整日各色珠宝首饰和吃食料子跟不要钱似的往家里买。”

  赵传炜诧异,“不是说杨太傅为官清廉?”

  书君嘿嘿笑了,“听说杨太傅是根木头,不好色、不好酒、不好赌,什么名贵书画、瓷器玉器,他一样不爱。这么洁身自好的人,皇上这么多年给了多少赏赐,他家里几个女儿能花用多少呢。”

  赵传炜嗯了一声,“多盯着些。”

  书君点头,“三公子,老太爷好几回看您呢。”

  赵传炜心里一惊,难道祖父看出来什么。

  赵老太爷人老成精,他看着孙子那副痴呆样,心里有了谱。他想起儿子年少时那个憨样子,又觉得有些好笑。他也不去戳破,当日的事情,他问过家里的侍卫了。侍卫首领当时有些为难,下面一个机灵的侍卫劝他,三公子说了,外头不许透漏一个字,老太爷这里,又不是外头。

  赵老太爷听说了之后,只笑了笑。一辈管一辈,孙子的事情,只要不是危机到性命,他是不会插手的。

  但他清楚这中间的事儿,也替孙子发愁,这事儿怕是难了。

  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入了秋。

  赵传炜又奉着老太爷回了晋国公府。

  一进家门,世子爷就叫了他过去。

  他进门先行礼,“大哥。”

  世子爷放下手中的一封信,“坐,阿爷身体如何?”

  赵传炜点头,“好的很,阿爷跑马,比云阳几个还好呢。”

  世子爷点头,“这些日子你辛苦了,过几日,你带着云阳继续去官学读书吧,荒废了这么久,不能再缺了。”

  赵传炜摸摸头,“我有带着他们读书的。”

  世子爷笑了,“我晓得,云阳几个还小,缺几日也没甚。你不一样,阿爹来信,让你参加明年的县试和府试。”

  赵传炜眼睛一亮,“阿爹来信了?”

  世子爷从信封中抽出一张纸,“这是给你的。”

  赵传炜看向他,“大哥都看过了?”

  世子爷斜着眼睛看他,“难道我不能看?”

  赵传炜嘿嘿笑了,“能看,能看。”

  说完,他把纸展开,一目十行开始看了起来。晋国公只说让他好生读书,孝顺阿爷,听大哥的话,另外,功夫不能废。晋国公夫人李氏絮絮叨叨叮嘱了许多事情,都是些日常小事。

  看完后,赵传炜心里有些异动,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开父母,说不想念是假的。但阿爹说了,二哥已经在军中任了高级将领,大哥是世子爷,自己只能走文举,那就要好生读书,京城里的先生最好。这里卧虎藏龙,不光能读书,还能历练。父母为他计深远,他一向懂事,虽然舍不得,也独自上京了。

  世子爷拍拍他的肩膀,从袖子里抽出一张银票给他,“这是给你的,出门交际,不要小气。”

  赵传炜看了看银票,直摆手,“大哥,这太多了。”

  世子爷塞进他手里,“没出息,这点零花钱也叫多。你的侍卫们,随从们,要好生收拢,别让他们嘴巴跟个筛子似的,人家一问,什么都说了。”

  赵传炜忽然蹦了起来,“他们说甚了?”

  他哥对着他神秘一笑,“英雄救美,啧啧。”

  赵传炜把银票往怀里一塞,“我回去就把他们退给阿爹。”

  说完,他气哼哼的走了。

  回了自己的院子之后,他让书君把几个侍卫都叫了过来,自己搬了个椅子坐在廊下。

  等侍卫们来了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话,“你们都回去收拾行李,明儿都回福建去。”

  几个侍卫跟下饺子一样噗通噗通都跪了下来,首领吕侍卫问,“三公子何故撵我们走?”

  赵传炜笑着回答,“你们都是战场上下来的大英雄,跟着我这个身无寸功的毛头小子,辱没了你们。书君,一人给些银子,明儿就让他们回去找我阿爹。”

  说完,他转身进屋了。

  侍卫们面面相觑,立刻都看向书君。开玩笑,要是他们都被撵回去了,公爷知道了,还能饶了他们。

  书君摇摇头,“我也救不了你们,公子说的话你们不听,公子哪里还敢用你们。”

  吕侍卫大惊,“我们再不敢阳奉阴违的。”

  书君提点他们,“三公子那日救人的事情,怎么传得世子爷都知道了。公子什么年纪,最是要脸面的时候,被世子爷问到脸上,很好看?”

  吕侍卫明白了,他们是三公子的侍卫,老太爷一问就招了,这是大忌。

  虽说老太爷没有恶意,但他们这也是不忠的表现。公爷当日就说了,“你们几个,以后就跟着老三,要是觉得不合适,现在提出来。若是不提,以后就替我好生照顾他,除了他,这世上你们再无二主,连我的话你们也可以不听。若是让我知道你们欺负他年少,没得说,自己回老家种田去吧。”

  公爷说的委婉,什么种田,那就是一辈子被钉死了。不忠心的人,谁敢用你。

  吕侍卫越想越怕,越来越后悔,回京之后,安逸的日子让他忘了规矩。三公子虽然还小,但也是他们的正经主子,他们这样做,三公子生气了!

  吕侍卫知道自己不能辩解,带着侍卫们在院子里跪了整整一夜。

  后来还是世子爷来劝弟弟,“好了,把你的驴脾气收一收,他们经了这一朝,定然不敢再犯了。不信你明儿再偷偷干点事儿,看看我能不能问得出来。”

  说完,他冲弟弟眨眨眼睛。

  赵传炜红了红脸,“那我看在大哥的面子上,饶他们这一回。”

  侍卫风波算是过去了,吕侍卫几个自此再不敢把赵传炜当小孩子看待,这是他们的正经主子,以后不管风里雨里,主子一句话,他们不能退缩,更别说三公子一向对他们优厚的很。

  杨家那边,杨太傅把莫九郎放在马棚里关了一个多月。

  莫九郎从刚开始的害怕、到欣喜、到恐惧、到绝望,最后变得痴痴呆呆,整日翻来覆去的念叨,“姑父,我再也不敢了。”

  莫家那边,老秦姨娘婆媳两个快急疯了。孙子一个多月没回来,跟去的随从也都不见了。他们找遍了京郊,几个人仿佛失踪了一样。

上一篇:俺们全村穿越啦

下一篇:幸福炒饭店